能用直白的文句寫出好詩嗎?

禮希216


我是SCP-CN,我來回答。


首先說,用直白的詞句能不能寫出好詩來?

不過有個前提,要有極深的文學修養,本來以精緻文句便能作出好詩來。

如大家熟知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語句直白,也是不可多得的好句。王維的文學功底不用多講。

不過在座各位能不能用直白的詞句寫出好詩呢?

借個例子來談吧。


陸游詩精巧與直白之處皆別具一格。


《紅樓夢》裡香菱說“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

黛玉道卻說:“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

這兩句直白的文句寫出來的詩是陸游老年的作品。

關於陸游詩的問題前人有過很多解讀,一般認為老年後陸游在詩的質量上把關不嚴。

清朝李重華《貞一齋詩說》中所言,“大約伸紙便得數首,或更至數十首,以故流滑淺易居多”。

陸游以一生創作了近萬首詩歌,尤其是老年後閒居無事作詩很多,沒有修改上精益求精所致,因此陸游部分詩作流於平滑淺易,語句重複、有句無篇,模仿明顯、議論矛盾等弊端。


就算是陸游這樣的大詩家,言辭過於白了,又不經多番修改。寫出來的東西也只不過是一般而已。

對仗格律倒是合轍,不過意境是半分也無。

至於在坐各位。

如果學陸游這樣,又沒有陸游的詩才。

寫出來的只不過像是郭沫若五六十年代寫的那些“老幹部詩”一般浪費紙張的東西罷了。



我是SCP-CN,我與你共勉。


SCP一CN


如果用直白的文句能揭示出事物的美來,那就是好詩了,當然這種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美到令人拍案叫絕,美到對作者崇拜得五體投地。不信?且欣賞兩首新詩吧!

《竹籬上那隻蜻蜓》戚偉明

竹籬上那隻紅蜻蜓

將一段時光站得沒了呼吸

它在靜靜地晾曬

幾件與歌聲有關的陳年舊事

微風的臉頰已被它翅翼的透明染紅

竹籬下 陽光在悄悄搬動它的影子

2005年9月上半月《詩刋》

《蝌蚪》

池塘 多麼寬敞明亮的庭院

孩子們從遠處走來

乾淨的小手

從水裡撈一隻只蝌蚪

將這一小片一小片歡樂裝進瓶子

拎著春天的孩子

整個中午 他們都在忙碌著

瓶子裡 裝進一個個流行歌手的童年

孩子們把瓶子倒進田裡

便是蛙聲一片稻香千里

2005年1月上半月《詩刊》!











根言木語


古詩詞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文學創作形式,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是中國文化特有的存在,在世界文學史上絕無僅有。

衡量一首詩詞的好壞,主要看意境。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的詩句直不直白?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樣直不直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直不直白?都是大白話,但是讀罷立即會浮現一個景象在眼前,非常地有畫面感,很容易把人帶入進去。為什麼?因為詩人表達出了詩詞的意境。意境美是詩詞美的最高境界。

所謂詩詞的意境,簡單講就是詩詞所傳遞出來的藝術美感。創作者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將人的感受與物的狀態相交融,從而達到宣洩情感的目的。

詩詞除了意境之外,還需講究韻律。在詩詞創中使用韻,叫做押韻。押韻可以增強詩詞的節奏性和音樂性,同時便於吟誦和流傳。

一首好的詩詞,並不介意使用大白話,只要使用得當,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詩詞對語言的要求非常之高,需要不斷地積累、沉澱和反覆“推敲”,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用大白話寫出好詩詞。





半塗先生


有感而發,加上一點底蘊,總歸不會差:

時來多涼意,一身感輕寒。

有錢常買醉,無計總看山。 ​

江湖這樣亂,想想就心煩。

春日買一醉,醉倒蕉下眠。

秋水漱岸,落花在山。

懷揣一夢,醉臥花前。

可以無事,也怕有閒。

亦空亦色,不負生年。



金陵小茶童


這就看你用的是什麼體裁了。如果是古風或韻律,當然可以,如果是白話詩,過於直白,就象歇斯底里的吶喊,讓人覺得味同嚼蠟,沒有韻味。從前有人說無韻不成詩,而近代有些人寫詩,竭力躲開韻腳,它之所以還叫詩,作者講究的是作品的詩意,如果這種體裁還用的是直白的手法,那就是一堆散亂的文字,或者象瘋子的囈語。



白袂飄飄


李白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及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此二篇簡潔易懂,朗朗上口!流芳後世!可否就是明證?


金鈎月


直白可以寫出可愛的詩句,直白的文字不在於直白,在於直白字中的意義。字中的意義深厚,依然可以回味久遠。


張秀木每


當然可以了,白居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實詩好壞與否,不僅僅是語言的辭藻就可以達到的境界,最主要的還是看詩的含義及一些個人的特色。


壁虎4867


有吧 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