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聊《中學大歷史》啦,喜歡的親歡迎到我的頭條號購買這個專欄。售價八十。
前面我們講了老子,接下來講講孔子跟墨子。
萬萬沒想到,孔子是一個快樂的青年。
他原本不應該快樂啊。
他們家幾百年前就特別倒黴。論起來,孔子家也曾經闊過。往上推可以直接追溯到商王朝。孔子的祖先跟宋國開國國君微子、商紂王是兄弟。自從商朝滅亡,商人被分到了宋國。孔子的祖先就成了宋國的王族。直到孔姓第一位始祖出現:孔父嘉。
孔姓一代目就特別倒黴。
倒黴源於一次偶遇。
那一天,宋國的最高行政長官太宰華父督上街散步,無意中看到一個少婦從一輛車子裡探出了頭,頓時,華父督同志直勾勾地望著對方,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轉角處。
半響,華父督同志長嘆一口氣,發出了由衷的讚歎:“嘖嘖,真是個又美又性感的人啊!(美而豔)”。
華父督偶遇的這位美女不是一般的美女,她是人家的老婆,還不是一般人的老婆,而是宋國主管軍事的實權人物司馬孔父嘉的妻子。
宋國最高行政長官看上了最高軍事首長的妻子,這個事情有點大了。
自從見過別人的老婆後,華父督就跟西門慶一樣,把可問題是,華父督雖然是西門慶,孔父嘉卻不是武大郎。
孔父嘉官職司馬,是掌管宋國兵馬的第一號人物,還是前任宋國國君宋穆公指定的託孤大臣,當年,宋穆公去世的時候,專門把孔父嘉叫來,讓他扶助宋殤公為君。孔父嘉雖然建議還是奉公子馮為君,但在宋穆公下定決心後,他嚴格執行了宋穆公的託付,將宋殤公扶上了君位。
華父督雖然身居宋國第一高官太宰,主管政務,但在大搞先軍政治的宋國。地位反在孔父嘉之下。要說孔父嘉搶華父督的老婆還有可能,華父督要搶孔父嘉的老婆,難度太大。
但金瓶梅的故事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只要有賊心。
華父督找到了方法。
很快,宋國國內掀起一陣我們是否需要戰爭的真理大討論。國內的反戰情緒日益高漲,矛頭直指主管軍政的司馬孔父嘉,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表示:國君本不想打仗,但司馬大人一直慫勇國君開戰,其目的就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
常年打仗還算了,還打成了常敗將軍,有人將宋殤公即位十年來,打的十一戰進行了列舉:
一戰,伐鄭,圍其東門;
二戰,伐鄭,取其禾;
三戰,取邾(zhū)田;
四戰,邾鄭伐宋,入其郛;
五戰,伐鄭,圍長葛;
六戰,鄭以王命伐宋;
七戰,魯敗宋師於菅(jiān);
八戰,宋、衛入鄭;
九戰,伐戴;
十戰,鄭入宋;
十一戰,鄭伯以虢(guó)師大敗宋。
除了第一年搞了宋國免費遊,又割了點麥子,第二年佔了邾國一塊田,其餘的全以大敗告終。
宋國的軍界領導將宋國拖入了戰爭的泥塘,長此下去,國將不國,民不聊生。
這股反戰浪潮越掀越高,最終,反戰人士做出了實質性的行動。
《東周列國志》這本小說裡,以半虛構半史實的筆法描寫了整個案件。
在桓公元年的年底,孔父嘉照常檢閱車馬,完全沒有意識到華父督已經在軍中安排了奸細,揚言司馬檢閱兵馬,是準備再次進攻鄭國。
前一年攻打戴國,就被打得大敗,不少人死在了戴國,還有不少人在鄭國當俘虜,現在又要打。讓不讓人過年了?
宋國軍人憤怒了,許多不明真相的軍人在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帶領下,紛紛湧到太宰府要求太宰出面為大家主持公道。在眾人的請願下,華父督振臂一呼:“我且殺孔父以寧民!”
大軍在華父督的率領下衝向了司馬府,孔父嘉完全沒有意識到危險。
華父督衝進了司馬府,斬殺孔父嘉。
在亂兵衝進來時,孔父嘉的家臣抱著孔父嘉唯一的兒子木金父逃了出去。他們逃到魯國,在魯國定居下來。一百六十年後,孔父嘉的六世孫叔梁紇在七十歲的高齡跟一個十七歲的少女沒到居委會登記註冊就住到了一起(野合),不久後生下了一個小孩,這個小孩以孔父嘉的字“孔”為姓,名丘,字仲尼。也就是偉大的孔子老師。
家族從那麼輝煌的過去跌落下來,到了孔子的父親時,不過是一個地方的小官。
孔子當然應該不高興。
出生之後,孔子也高興不起來。 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帶著他回到了孃家。據記載,孔子可能並沒有感受過父愛。父母關係還很差。孔子的母親一直不肯告訴他父親的葬地。
來到外公家,孔子也不會快樂。直到十五歲孔子才開始立志學習。想來,這種沒爹的孩子,吃外公家的穿外公家的,沒多少人會關注他。
史書中只記載著他常把玩家裡的俎豆禮器。後人常常以為孔子好禮,其實,孔子只是在學一門謀生技能。
把禮儀這套東西搞通了,是可以混口飯吃的。除此之外,後世的晚輩孟子還揭了孔子的老底。
我們先賢孔子曾經當過倉管、會計、放過羊、管過牛,當過包工頭……
多年以後,主管王家事務的太宰詢問孔子的徒弟子貢:你老師怎麼這麼多才多藝啊。
子貢答:老天要讓我們老師當聖人,所以他就多才多藝嘍。
老師也想低調,但實力不允許啊。
孔子聽到了,搖著頭,是什麼讓我多才多藝?是什麼讓我諸事通達?不是別的,是窮,是窮啊。君子需要這麼多才藝嗎?
你才多才多藝,你全家都多才多藝。
誇都誇不到點子上,孔子哭笑不得。
十七歲那年,孔子也不快樂。魯國的大夫季氏要開百士宴,所有魯國的士都可以去蹭頓飯 ,十七歲的孔子食量頗佳,積攢了些空間準備吃點肉,卻被拒之門外。
你啊,還太年輕。
成年後的孔子終於有點名氣 了,兒子出生。連魯國國君都送來了魚。可是,這樣的孔子也難言快樂。
因為他終於發現了這個社會的亂象:禮崩樂壞。隨即,他開出了自己的藥方。
禮!
這個世界這麼亂,就是大家不按規則辦事,王沒有王的樣子,臣沒有臣的樣子。父沒有父的樣子,子沒有子的樣子。
那一天,魯國祭祀祖先,國君最近手頭緊,只安排了兩佾,一佾八個人。周禮的規矩,天子八佾,諸侯六佾,國君實在太節約了。等孔子跑到魯國大夫季平子家裡一看,季平子祭祀時竟然搞起了天子才能用的八佾.
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大怒,工作也不要了,祖國也不想呆了,跑到齊國上班。
到了齊國也不快樂。在泰山腳下,孔子碰到在墓前哭泣的婦人。她的一家人都被老虎吃了,但她依然不肯搬離這裡。
因為這裡“無苛政。”
從泰山回來,孔子告訴學生,你們啊,都記住了,苛政是比老虎更猛的東西。
這個世界充滿著比老虎更兇猛的東西,孔子怎麼可以快樂的起來?
不久後,連齊國也呆不下去了。齊國的大夫晏子對孔子禮的那一套棄如敝履,一頓遊說。原本想把齊國打造成禮的示範區的孔子只好撈起剛下鍋的米,坐著馬車奔向遠方。
最大的痛苦,大概是一位醫生看透了社會的病,卻沒有治病的機會。
魯國的大夫們排斥他講的禮法。
衛國的國君跟美妾坐在一個車上,讓孔子跟隨其後。讓孔子得出一個經典結論:天下唯女子小人難養也。
遊歷了十四年,沒有天地讓他施展才華,他看到了這個社會的病,卻沒有治病的機會。
宋國的東門外,宋國的國人指著他竊竊私語:那人看起來好像一條狗啊。
兒子死了,靈獸麒麟死了,自己最愛的弟子一個個死去,忠心的子路、好學的顏回……還有誰可以幫我把禮傳承下去?我想在夢中見一見周公,或許他可以給我答案。
這樣的孔子,怎麼看都不是一個快樂的人。
但孔子的確是快樂的。
他的論語中,有八佾舞於庭的憤怒,有鳴鼓而攻之的意氣,也有太山壞乎的哀鳴,但孔子依然是快樂的。
他的快樂很簡單。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能從學習中找到快樂的人,一生都將是快樂的。他可以尋龍老子,也可以不恥下問。他從新知識的供養中得到了源源不斷的快樂。
那些遠方來的朋友給他另一種快樂。
快樂的孔子作別紛亂的人間在,留下一片快樂的雲彩,卻被我們胡亂塗鴉。
從他去世的那一刻開始,一個連續兩千多年的孔子再造運動開始了。
那個浪跡天涯的孔子,那個狼狽不堪的東門之犬漸漸被剝離人性,被拱上神壇,成了這個世界的唯一終極解,直到江山破裂,神州陸沉。
於是,他再一次被抬出來,為千年的歷史負上莫名的責任。
“吾猶人也。”
孔子停頓了一下,又說道:“吾猶人也!”
聖,是你們要我做的。賊,也是你們要加給我的。我啊,只是一個普通普通的人,只是一個能從學習中得到快樂,願意跟遠方的朋友促膝而談的人。
至於你們追捧,“若聖與仁,則吾豈敢。”
還有你們的辱罵,“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忘掉孔子的禮,忘掉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萬五千字的《論語》,讀懂了第一句,就夠你受用一生。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孔老師原本是一個快樂的青年,他不想成為聖人,但架不住徒弟們會運作啊。就像基督成聖需要彼得一樣,孔老師在孔門十哲還有孔門七十二賢的大力宣傳下,終於成為中國聖人。
那有沒有跟孔老師唱反調的學生呢?
有的,比如墨子。
墨子姓翟名墨,出身於苦哈哈,年輕的時候大概是一個匠人。所以,他的想法往往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這一點跟孔老師不同。孔老師小時候也是苦哈哈,自稱賤民,但人家畢竟是沒落貴族之後,想的還是恢復自己士的身份。
墨子是一個具體又神秘的人,說具體,是史書有大量的記載,可以相互印證,說神秘,他的出身年月、最後行蹤完全無法確定。梁啟超認為,墨子有可能出生於孔子的最後幾年。那這兩位大師曾經見過同一片星空。
關於墨子的籍貫,有的認為他是楚國人,有的認為是魯國人,有的認是宋國人。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墨子曾經在孔子開啟的儒家學堂讀過書。早年的墨子居住在魯國,在儒學的大本營上過學,接受過周禮的教育。但他常常因為不夠高調,所以感覺跟同學們格格不入,乾脆休學了。跑到外面一段時間,也不知道他去哪裡,反正回來之後,就好像練成了絕世武功,而且開始向儒家開炮了。
墨子的大炮是兼愛,一件有關愛的武器。
其實愛這種東西,我們孔老師也有啊。不過,孔老師提的是仁愛,是有條件的愛,是有範圍的愛。孔子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切從我出發,我厭惡的,不施於人。
到了孔子之後的第二代儒家掌門人孟子這裡,就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敬自己的長輩,也要孝敬別的長輩,關愛自己的幼兒時,也要關愛別人的小孩。你要先愛自己,再愛別人,先愛自己的孩子,然後再愛別人的孩子。由身邊的愛開始。
翟墨同學覺得這太墨跡了,要愛就大愛嘛,無條件的愛嘛,所以墨子的愛是兼愛,不管關係親疏,階級差異,是人就去愛他。
孔子老師對社會開出的藥方是禮,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擺正自己的位置。
這副藥有點苦,誰也不肯吃,因為禮崩樂壞,國君不像個國君,只知道貪圖享受,臣子不像個臣子,天天想著逆襲,父也不像父,子也不像子。天下亂了套。
墨子開出的藥方是愛,大家相互愛就好了,諸侯愛諸侯,君愛臣,臣愛君,父愛子,子愛父。這個世界不就達到大和諧了嗎?
那墨子這副藥,大家會捏著鼻子喝下去嗎?
為了讓愛副藥能夠好下嚥,墨子還提供了一付藥引:非攻。
大家要和諧,不要相互進攻。為了達到非攻的目的,墨子還曾經化身為居委會大媽親自下場調解矛盾,化解戰爭。
有一年,墨子聽到一個消息,魯班為楚國製造了一種雲梯,將要攻打宋國。
魯班是著名的木匠,被後世的木匠奉為祖師爺。
聽到這個消息,墨子連忙啟程,從魯國走了十天十夜來到了楚國的都城郢,見到了魯班。
魯班一看,墨家鉅子來了,就問有什麼指教。
墨子說:“在北方有個人欺負我,我來請你殺了他。”
魯班很不高興,請你尊重一下我好嗎?我是個木匠誒,是手藝人,我是殺手嗎?
墨子說,那我給你錢。
魯班拉下了臉:“我是講義的人,怎麼可能去殺人!”
聽到這裡,墨子給魯班行了一個禮:“我在北方聽說你在造雲梯將攻打宋國,宋國何罪之有?楚國地盤這麼大,人口卻不足,犧牲不足的人口去爭奪已經多餘的土地,這不算聰明吧。宋國沒有罪而攻打他,這不算仁義吧。你知道了不去爭辯,這就是不忠啊,爭了人家不答應,那說明你沒面子啊。你講義不殺一個人,結果殺了一群人。兄弟,我發現你的思路有點亂,你理理看?”
墨子的口才是很好的,他從儒家出來後,憑著自己雄辯的口才把儒家打得落花流水。鼓動了一大批教眾跟著他吃苦。到了孟子的時代,儒家已經退居二線,把孟子急得也操舌上陣。
其實諸子百家,不管什麼門派,最基本一條,你要會說,你只有會說,才可能說服別人相信你的理論。
反正公輸般被說得立馬要跪了,表示自己錯了。
錯了還不改正?
魯班搖搖頭,你來遲了,我已經跟楚王說了。
“那好,讓我去見楚王,我來說服他。”
墨子見到楚王后,又給楚王舉例子,“有一個人,自己有好好的車子不坐,卻去偷人家發動機漏油的車子坐,有人自己有錦衣穿不過來,還跑去偷人家的粗布爛衣,自己家裡的美味佳餚不吃,卻要偷鄰居的糟糠,您覺得這是什麼人啊?”
楚王答:“這人怕是有盜竊病吧。”
得,有你這句話就好說了。
“楚國地廣五千裡,宋國不過五百里,就如彩車比破車。楚國有物產豐富的雲夢大澤,魚、鱉、黿、鼉、犀、兕、麋鹿數不勝數,宋國連只野雞都沒有,就如餚與糟糠。楚國有巨松、梓樹、楠、樟,宋國連棵大樹都沒有,就如綿衣比粗衣。我看,楚國進攻宋國,跟得盜竊病沒什麼兩樣。大王這樣幹,不但傷害道義,也不能得到宋國。”
這一番把楚王說得連連點頭,但轉眼一想,差點被墨子帶到溝裡,“你說的沒錯,但是我的雲梯都造好了啊,造了不用多浪費。”
這時候,墨子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
墨子出身於工匠,他對各種工具非常熟悉,還善於發明創造。
有書記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
墨子造了一個會飛的木鳥,造了三年才成功,飛了一天就壞了。
飛的時間短,可能是降落系統沒做好,但能把木鳥飛上天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另外,《墨子五行書》裡講:墨子能變形易貌,坐在立亡。蹙面則成老人,含笑則成女子,距地則成小兒。
這個就相當於說墨子是魔法師了。
那墨子能戰勝木匠祖師爺魯班嗎?
事實證明,墨子還是要強那麼一點點。
楚王把魯班叫來,兩人當場比試,墨子以腰帶為城,以小木牌為守城的器械。魯班用他的攻城術,墨子用他的守城術。幾番較量下來,魯班的攻城術已經窮盡了,而墨子還有招數沒使出來。
魯班有些不服氣,“我知道用什麼辦法對付你,但我不說。”
墨子也說:“我也知道你想怎麼對付我,我也不說。”
楚王很奇怪,“是什麼辦法啊。”
魯班不願意說,墨子說道:“魯班的意思就是殺了我。殺了我,沒有人替宋國守城,就可以進攻宋國了。但是,我的弟子禽滑釐第三百人,已經拿著我教他們的守城器械守在宋城上,就算殺了我,也沒有用。”
說到這裡,就要講到墨家學派一個鮮明的特點:社會組織性。
道家、儒家以及後面的法家、陰陽家等等,都是依靠學說來劃分,他們其實並沒有什麼明確的聯繫,頂多是老師跟學生的關係。但墨家不同,墨家有嚴密的組織結構。
墨家的領袖稱為鉅子,其下管控著可能成百上千的團隊,而且這個組織紀律嚴明,《淮南子》記載: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
這樣的描述並不誇張,在史書中曾經發生過墨家子弟赴火蹈刃的事情。
墨子之後的戰國,大家可能聽過一位改革家叫吳起。吳起來到楚國,幫助楚悼王變法。變法是要動既得利益階層蛋糕,所以變法的人從來都沒有一個好下場。
到了楚悼王去世,楚國的貴族對吳起群起而攻之。吳起一看不對勁,直接往楚悼王的靈堂跑,到了之後,趴的一聲撲在了楚悼王的屍體上。
為什麼呢?
因為先王屍體是不能損壞的,吳起等於拿著楚悼王的屍體給自己當擋箭牌。可沒想到,楚國貴族們殺紅了眼,不管不顧直接把吳起射死了。
這一下,這些貴族也犯了侮辱先王之罪,要進行追責。這其中,有一位叫陽城君。他出去的時候把自己的城交給一個叫孟勝的人。
楚國的新王楚肅王要追究射吳起並中王屍者,陽城君一看不妙逃跑了。楚王的軍隊來到了陽城,要求孟勝交出城池。
可孟勝表示,自己當日跟陽城君約成,交符才能交城。現在沒看到符,不能交城。
孟勝就是墨家的一任鉅子。
孟勝的弟子徐弱勸告孟勝交出城池,因為陽城君已經逃亡,替他守城已經沒有意義,但孟勝表示,自己如果放棄守城,那將來就沒有人信任墨者了。
孟勝派人出城,傳令將自己的鉅子之位傳給宋國的田襄子,然後率領弟子死守陽城。最終,隨孟勝赴死者達一百八十多人。其中三位逃出陽城,轉告田襄子繼任鉅子之後,折返楚國與孟勝共同赴死。田襄子以剛接任的鉅子身份下令他們留下,也沒能阻攔住三人。
可見,墨家的組織是非常嚴密的,所以說墨家是赴火蹈刃,死不還踵。
墨子在郢城跟魯班較量攻守之術時,他的弟子禽滑釐已經率領三百墨家子弟守在宋城。史書記載,禽滑釐“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
有一回,墨子帶禽滑釐上泰山,說我跟著我這麼久也辛苦了,今天讓你享受一下吧,請禽滑釐吃了一頓肉,喝得一點酒,把禽滑釐感動得淚流滿面。
有這樣的組織替宋國守城,楚王也明白自己攻宋的希望是不大了。於是,他表示自己將放棄攻宋的打算。
這篇文章收錄進了語文課本,有意思的是,他們把這篇文章最後一段刪去了。
【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故曰:“治於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於明者,眾人知之。”】
墨子回來的時候經過宋國,下起了大雨。他想進閭門避避雨,結果宋國的守門人不認識他,把他趕走了。完全不知道正是因為這個被淋成落湯雞一般的人讓他們免除了一場滅頂之災。
這篇文章最後感嘆道,運用神機的人,眾人不知道他的功勞,而在明處爭辯不休的人,卻搞得天下皆知。
語文課本大概覺得這一段不夠正能量 ,所以把它刪除了。其實後面這一段也有它的現實意義啊。
這就是墨子。他兼愛非攻,麾下不乏敢死之士。他在的時候,墨家影響日益強大,成為了當時的顯學。
可奇怪的是,進入漢朝時,曾經跟儒道平起平坐的墨家突然消失了。司馬炎寫《史記》,連墨子的傳都沒有。
曾經在歷史上影響巨大的墨家去了哪裡?
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墨家因為觀點跟儒家太過接近,所以被儒家給吸收了,畢竟墨本出自儒,墨家要兼愛,那稍收斂一點,變成仁愛,不就是儒家了?
還有的人認為,墨家進入秦國,成為秦國制度的一部分而被吸納。
在《呂氏春秋.去私》裡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墨子有鉅子腹,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誅矣,先生之所以聽寡人也。腹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不可不行墨子之法,不許惠王,而遂殺之。……
墨家鉅子腹䵍居住在秦國,其子犯法,秦惠王念其年老,特赦其罪,但腹䵍堅持行墨子之法而殺之。
墨子死後,墨家三分,分成了相里氏之墨,鄧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這三家因其活動範圍分別稱為秦墨、楚墨、齊墨。
楚墨好行俠仗義,齊墨擅長辯論。而秦墨精於攻守術。秦墨大概就是被秦國招安的墨家弟子。無論墨家的組織機構,還是墨家的攻城術守城術對秦國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有專家認為,秦國的連坐之法可能就源自墨家。
閱讀更多 鄉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