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數千年的夥伴卻淪為盤中餐

一說到“馬”我想大家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畫面應該是,在遼闊的大草原上成群的馬兒在肆意奔跑,一位體魄強健的男子騎在馬背上,凌空的手中拿著一條馬鞭,豪邁的喊著“駕!駕!”。小編曾多次幻想那馬背上的男子是自己該多好呀!再娶一位身穿蒙古裝的姑娘,生兩三個孩子,光想想就挺美。唉?好像扯遠了。那麼還是老規矩,先科普下知識點再介紹下做菜方法。

“馬”是馬科馬屬中的一種草食性動物,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人類所馴服。在古代馬曾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動力來源。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機械化逐漸替代了人類和畜力。“馬”這種動物在如今成了旅遊景區,拍戲現場的貴賓,不再從事體力勞動。

“馬”頭面部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馬蹄堅硬,毛色複雜以褐色,栗色,青色,黑色居多。

馬的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懼嚴寒和酷暑,容易適合任何環境。馬的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且膽管發達。馬的牙齒君爵能力超強,門齒和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為授銜部,安裝時放銜體以便於駕馭。

馬肉的營養價值

馬肉中含有十幾種氨基酸和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另外馬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鋅,鐵,磷,鎂,硒等礦物質。馬肉中的脂肪質量優於豬,牛,羊肉的脂肪,馬肉的脂肪近似於植物油。馬肉具有補中氣,養肝補血,滋陰壯陽的作用,還可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增強人體免疫力。馬肉也屬於紅肉,含有較多的鐵離子。這類食物在食用之後可促進自身血紅蛋白的合成,增加血容量,可起到預防貧血的效果。

在古代文獻中有稱馬肉有毒的說法,據《本草綱目》中載“食馬肉中毒者,飲蘆菔汁,食杏仁可解”。《隨息居飲食譜》中載"馬肉辛苦冷,有毒。食杏仁或蘆根汁解之。其肝,食之殺人“。

接下來就來說說馬肉的烹飪方法。

醬馬肉:

材料:馬腿肉,鹽,料酒,蔥,八角,香葉,花椒,耗油,紅辣椒,生抽,老抽,味精。

步驟:

1 將馬肉洗淨切塊,然後冷水下鍋焯去血沫,洗淨並瀝乾水分。

2 將瀝乾水分的馬肉和蔥,八角,香葉,花椒,料酒,鹽放入高壓鍋中燉煮半小時左右。

3 將馬肉和湯汁一起倒入鍋中,放入適量老抽,味精,耗油,辣椒,大火收汁。

4 將煮好馬肉切片裝盤,在食用時直接蘸醬汁即可。

小編表示馬肉還是不建議大家食用,因為幾千年前它便和人類一同生存,相依相伴至今。上千年來馬為人類付出了太多太多了,也可以說它已經是我們的一員了。如今馬匹的數量也並不富裕,雖說有人工養殖的馬匹,食用馬肉也不犯法。但它畢竟是人類史上的貢獻者,朋友,是和我們的祖先並肩作戰夥伴,況且在古代人們也不提倡以馬肉為食物。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關注,評論加轉發。也可大膽在下方留言。謝謝!

人類數千年的夥伴卻淪為盤中餐
人類數千年的夥伴卻淪為盤中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