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國企只籤勞務公司不籤正式工,但是勞務公司的員工卻和正式工幹一樣的工作,這是為什麼?

一物降一物218069968


有些國營企業只籤勞務公司而不籤自己的合同工,除了美其名曰的改革創新外,是否還有利益呢!

勞務派遣,勞務外包等為什麼這麼火紅?水也許很深!

一般理科和高端製造業必須要有熟練工,因此不會隨便籤勞務公司,但工科類和維修,保修等這類服務行業,許多隻籤勞務公司!為什麼呢?

企業追利,不想養太多的職工,有了自己的職工就得管理,也得交五險一金,攤子就得變大,萬一企業有什麼變動,人員的安排和處理就非常冗長和麻煩!籤勞務公司後,關於人員管理和法律方面的所有麻煩都沒有了,而且,職工不得不認真積極工作,否則企業會通過勞務公司輕鬆解僱你而沒有任何法律問題!當然,這是企業在卸掉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重點的是,那麼多勞務公司,為什麼企業會用你的人?是否有利益輸送?是否是勞務公司將管理費的一部分回扣給企業領導,這是很大一批錢!

誰有損失呢?實際上國企自己和派遣勞務人員!

國企為什麼有損失?企業給勞務公司的費用比自己的職工費用要高一些!企業與勞務公司的合同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但是一般同等職位的外派工比企業自己的職工工資高,再加上外派人員的管理費,這樣,企業付出的就多一些!也許有人說外派人員工資有時很低,那是因為你們勞務公司太黑了!正是因為勞務公司的無法無天,派遣勞務人員常常被欺負,拿不到該有的報酬!

有些人想不通,我也想不通!特別是領導開會時還大講特講所謂的奉獻精神,企業及其企業領導以利益至上,何曾管過職工的死活?有一些老同志,把一輩子奉獻給國家,企業改革創新後變成了合同工,再次改革創新後變成了勞務公司裡的一員,雖然現在還有工作可做,但是,如果就業不景氣,勞務公司也會破產,勞務公司破產後勞務人員將得不到應有的安排和賠償,因為勞務公司就是個空殼公司!

有什麼辦法呢?如果你想好,就得爬到金字塔上面去!殘酷吧!

這是個人觀點,也有不全面的,希望斧正!


飛龍林


這個問題提出的就不對。

第一、國企從來都在招聘人,大部分來源都是校招,所以你只要是好學校畢業的你基本上就可以進。

第二、國企也在社招,但要求很高,一般學歷、能力都有要求,大部分人都不能滿足需要。

第三、國企的勞務派遣並不一定工資低,好多的企業外包的工資要比自有人員高不少,因為國企有工資帽,不可能太高,一些非常專業的工作需要人的時候內部的工資體系根本無法滿足需要。比如說一個國企的老總拿個50萬天天有人罵工作高,但一個非常好的軟件架構師,或者一個芯片方面的設計師拿個50萬以上 根本沒有壓力,所以國企要用人只能外包。

第四、低端崗位外包, 一些代替性高的崗位,國企一般不招聘人,即使招聘也不會太多,所以大量的人員也要外包。

第五、國家有人員名額限制,總額是固定的,所以招聘一些在校生之後就沒有多少名額了,剩餘的人員全是外包。

第六、外包用工形式靈活,國企內部管理嚴格,外包可以規避很多的問題,幫助企業減少成本。


lihhsd


很多國企只籤勞務公司,不籤正式工。

但是,勞務公司員工卻和正式工幹一樣的工資,不過,薪酬待遇和福利卻是大不相同。

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同工不同酬”。

為何會“同工不同酬”呢?

看下一張圖就知道了:
派遣員工是在用人單位工作的,這是實際上可見的工作。

但是,從契約和法律上來看,無論是勞動合同、薪資支付還是日常管理,派遣員工都是劃歸給派遣公司的。

  • 一方面,派遣員工和正式工人的薪資待遇是不一樣的;
  • 另一方面,用人單位是付錢給派遣公司,然後再由派遣公司發工資給派遣員工(這裡又要扣一道錢);

這兩個因素一疊加,就使得派遣工的待遇是大大低於正式工人的。

一般來說,派遣工多半是低技能含量的輔助性的工作,但有時候,也是同樣的工作。甚至,有些時候派遣工乾的活更多、更累,但是待遇就是更少。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

第一,是為了降低人工成本。國企也有盈利要求,人工成本也要控制,而派遣工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第二,是為了靈活方便管理。派遣工的僱傭和管理是屬於派遣公司的,而不是用人單位。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外包”,所以,管理起來很方便,很靈活,成本也低。

但是,這樣確實是犧牲了派遣工的利益。

幹同樣的事情,甚至幹更多更髒更累的活,待遇卻更低。


馮起升


勞務派遣制度和業務外包制度,本來就是用人制度上的一種奇葩存在。國家出臺這樣的政策,出發點是好的,促進就業,搞活用工形式,促進企業輕裝上陣、快速發展。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許多國企又歪嘴和尚念歪經,把這個本來就奇葩的政策用歪了,造成了用工形式之間的人為不平等,核心問題就是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待遇。

勞動法實行後,本來挺好的政策,就是企業用工要簽訂勞動合同,就是合同制員工。原來叫職工,國家幹部,國家工人。但是,國企有個體制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能進不能出,終生待在企業裡,那麼就會造成人滿為患,人多了反而效率低了,進來的人不願意幹活,那麼就要招新人來幹活。上級一看,企業增加這麼多人,要這麼工資,無限膨脹下去怎麼行?於是上級就對國企實行“定員和定資”,卡住進人的大門。

國企十年前迎來的大發展,需要人去幹活啊,尤其是又髒又累的一線的重活,體制內的人不願意幹,就招外面的人來幹。但是又受到定員和定資的限制,於是發明了勞務派遣制和業務外包制。什麼意思呢?上級定員定資,但我招勞務工啊,沒有增加定員啊。我給他們發勞務費啊,沒有增加工資啊。結果呢,國企大量招勞務工,有些國企幾十萬地招一線員工。

勞務工,是個什麼身份呢?舉例:A國企要招1000個勞務工。找一個勞務公司B公司。讓B公司幫助A公司招人,與B公司籤勞動合同,然後派到A公司幹活。往往都是幹最髒最累的活。A公司為了降低人工成本,與B公司約定工資每人1000元。A公司把1000元勞務費撥給B公司,B公司又不傻,能摳則摳,給勞務工發600元,自己還賺400元。但又不管勞務工,把勞務工派到A公司幹苦工。

勞務工到了A公司,就成了二等公民,不是A公司的自己人,人家A公司不把你當人看,讓你幹最重的活,卻拿著最低的工資,A公司的正式員工,還對你指手畫腳的。發福利的時候,沒有勞務工的。年終獎,更沒有份。有良心的企業,稍微發一點。諸如分房、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等好事,絕對沒有勞務工什麼事?你們又不是我家的人,沒有資格享受這些福利。

A公司為何喜歡招勞務工。一是可以低工資招到幹苦活的人。二是便於管理,正式工不能辭退,但勞務工隨時可以辭退。三是不負責勞務工的管理,比如安全、工傷這些麻煩事,可以逃避了。四是不用管勞務工的福利。五是給正式工以榮譽感,讓正式工可以指使勞務工。你說說這麼多好處,他們能不使勁使喚勞務工嗎?正式工指使不動,可以指使勞務工啊,勞務工不聽話了,可以隨時辭退。這種管人當地主的感覺,實在是爽。


職場火鍋


這個問題問得好。

不能一棒子打死,勞務派遣也不能完全否定正式工。

勞務派遣跟正式工的區別在哪裡?

首先在學歷上……

工作能力上~

責任心上~

勞務工大多沒學歷,沒文化,寫個東西不會寫,做個報表不會做,你不去做下力的活讓誰去?機關的去?辦公室的去?去了誰完成他們的工作。

說穿了就是他們大多隻值這個價格。國企也是需要生產,盈利的。

後面也是盤活了用工形式,增加就業,三無人員能進國企,聽起來也不錯,也促進了就業。這雙贏。


今夜神評


先談談國企的定義,大概所指的是由國家注資,生產經營完全執行發改委的計劃,收入全部上交,工資總額由政府劃撥,這種企業應該是現今的國企。

再談談國企職工和社會化用工的區別,職工就像企業固定資產,工資,補助,津貼,勞保,享受福利,鐵飯碗,混吃等死都是國企職工在世人眼中的標籤,勞務用工,幹最長髒最累的活,沒有津貼,福利,來去自由,想幹就幹,不想幹就走。

抱歉,這只是局外人的眼光,國企職工意味著物價在漲,工資不漲,國企待遇已經20年如一日,一個普通國企職工,按規定:基本崗級工資1600-2000,各種津貼、勞保600-800,加上獎金,扣完稅以後到手3000左右,能跑現場的好一點,一天能有200-300補助,但賓館,吃飯得自理,一個月全跑戈壁灘下來也就7000-8000收入,還得操心質量、安全、環保,迎合上級領導,抓緊工程進度,夜夜難眠是國企職工的常態。

再看勞務用工,一般這類人員都在現場,基本工資大約在1500左右,沒有其他津貼,獎金,施工的多是按計件發放待遇,單價幾十到幾百不等,勞動密集工地,一天干幾十件產品,拿600-800的大有人在,國企嚴格執行國家法律,一般都是2-3班人倒班,有加班一定有加班工資,很少拖欠,一個月下來,肯幹的拿2-3萬,耍著乾的拿8000-10000,而且人家幹完活就能回宿舍吃飯、休息、打牌,沒有壓力,哪個工地不掙錢,哪個老闆看不順眼,走人就是了,只要技術在手,就不怕沒飯吃。

為神馬不止國企,民企也喜歡勞務用工,很簡單,效率和稅務,勞務人員一般任勞任怨,幹多少活拿多少錢,實實在在為企業創造效益,職工多在管理崗位,實話講,要那麼多中層幹部有屁用,大部分都是酒囊飯袋,搞事的都是這些人,國企虧損就是這些人吃虧的;再者,職工收入是要交稅的,一個國企,一年給職工發2000萬工資,稅都要交1400萬,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還有固定資產折舊,這些成本放在一家民企得要1個億的利潤才能生存,如果全用勞務人員,光稅這一塊就要少交1000萬,加上減少發放的勞保和津貼、獎金,管理費用,時間經濟效益一下就上來了,要不然那麼多小微企業如何生存下來的呢!

總之,勞務用工是未來的趨勢,人才市場必須是流動的,有能者居之,無能者退場才是良心循環,職工體制必將被淘汰,也必須被淘汰,修煉自身技術才是關鍵,中國的酒精文化總有走下歷史舞臺的那一天,靠搞交際混跡職場的人已經越來越難混了,時代會進步的


小葉子菲


這個問題存在了十多年,十分普遍。主要是國企員工和事業單位職工、公務員一樣很難辭退。一方面是辭退正式工,是砸人飯碗、毀人前途的大事,沒人願意得罪人。更重要的是,現有政策或制度不允許國企辭退員工。比如說前幾年煤炭效益不好,兗礦想減員增效,政府不同意,說是要保證社會穩定,當地政府更是要求兗礦如果辭退一個人就得上交幾十萬,作為給社會帶來負擔的賠償。這種背景下,工程承包轉為員工承包就變得很正常了!和“臨時工”一樣,同工不同酬,人為地將人分等級,但是對用工單位而言,變相解決了用工難題,而且性價比高,操作方便,甚至裡面還有利益問題!現在唐山,郵局送快遞的郵遞員也都是和某公司籤人事合同的派遣工!


王工54643331


這就是合理的!

先說幾件你無能為力的事:

1.國企有工資總額;

2.國企有人員總數控制;

3.國企引進人才有名額限制;

以上是監管要求

4.國企要安排關係戶,這是屁股決定的

只有國企才有勞務派遣或者外包嗎?

當然不是!

私企,外企把勞務派遣和外包耍的爐火純青!

哪些工作搞勞務派遣和外包?

1.低價值,重複性高,可替代性強的工作

2.短期臨時替代工作

3.企業自身人員素質不足,而又無法解決身份,所以選擇勞務派遣或外包

用工單位和被派遣人員之間沒有勞動關係


至於工資高低,是由崗位價值決定的。給你開多少錢,一般是基於行業評價,崗位評價作出的。

前臺的崗位價值能比高管崗位價值高嗎?

只會擦汽車玻璃的工人比汽車修理工人崗位價值高嗎?

勞動要素市場信息和流動已經比較充分了,如有更高的價格,選擇用腳投票是必然趨勢,你沒走,大部分原因還是捨不得吧,不管是平臺還是工資。

為什麼高學歷的也有勞務派遣或外包?

看你所在企業性質,研究所要本科生,大概率是派遣的!當然還要看名額限制!

缺人才的企業有轉正通道,擇優轉正,也有名額限制,競爭激烈。

所以,在你抱怨的時候,不如多讀書,提高學歷,不管你怎麼狡辯,國企甚至是大多企業都是優先從好大學選人。你說你有能力,我咋知道呢,我咋判斷你是不是亂說的呢?

幹著活,罵著娘,真正讓他走哭兮兮。要是能成為既得利益者,不知道還作出什麼跪舔來呢。


年輕人的棒子


為什麼現在國企也好事業單位也好私企也好都喜歡勞動派遣,最主要原因就是便宜,可以大大降低用人成本,還可以省去很多用人的後續問題,說白了就是剝削剩餘價值,現在已經出現問題了,年輕人不願去這些單位上班,去做網購去做美團快遞等第三產業為什麼,就是因為傳統企業沒有公平對待也不尊重每一個勞動者,人民可不是傻子,那裡得到的付出與價值越是平等那裡就越多人願意去工作,既然你們不尊重也不平等的對待你下屬的勞動者,自然就不會願意去為你工作,有些人說那用機器人好了,我敢說現在用機器的成本不是什麼企業都負擔得起的,工匠精神也會在勞動派遣的制度下化為烏有,可不是什麼年輕人不能吃苦的話就不要再冤枉年輕人了,沒有公平對待沒有尊重的國家是沒有前途的


lovefighter8


國營企業會存在兩種僱傭模式:正式合同工和勞務派遣,勞務派遣對外宣稱同工同酬,可勞務派遣享受不到正式員工的薪資待遇是眾所周知的。

為什麼會存在這種勞務派遣的模式呢?

《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六條 勞務派遣的適用崗位:“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勞務派遣也稱為人力外包,比如聘請外包員工較多的是銀行,我們就以銀行為例。

1.臨時性崗位一般是清潔工,修理工,將這類崗位外包出去,一方面是這些崗位人員流動性大,如果以正式合同聘請的話,頻繁有人離職,會增大人事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這些崗位的需求量有周期性,比如一個月大掃除一次,需要的人力就比平常要多一些,總不能到時候才去招人,大掃除完後又裁掉,也很折騰。

2.輔助性崗位是指非主營業務崗位,你們會發現銀行跟錢打交道的崗位是不會有外包人員的,比如銀行櫃員,辦理金錢相關的業務人員,這些是不會聘請外包員工的,原因你們應該能想到的。而不跟錢直接打交道的崗位會有一定比例的外包員工,如軟件開發,測試,運維等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崗位,會使用較多外包員工,所以你們會發現在這些崗位上的正式工和外包做的事都差不多,而且外包的數量還比正式工多。

企業這樣的安排是有一定作用的,假設軟件測試崗位都是聘請外包員工,因為外包員工與企業不是直接的僱主關係,所以外包員工想撤走就撤走,流動性比正式工高,萬一某天外包員工都撤走了,那些活讓誰幹?緊急招人也來不及,所以不管是哪個崗位都會有一定比例的正式工數量,以防萬一的情況,還有正式工可以加班完成任務。

3.替代性崗位的本質跟輔助性崗位差不多,同理。

那有人問:“為什麼不全部都聘請為正式工呢?”

是啊,很多人都想不通這個問題,全部聘請為正式工,就可以降低人員的流失率啦。這個說法沒有錯,我在看來恰恰是因為正式工的流失率低,才需要勞務派遣。

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說:“國企的工作是鐵飯碗啊,進入就不怕丟飯碗咯!”,確實你可以看到國企的一些崗位上有工作十年以上的正式工,他們是準備幹到退休的。假設他們在35歲前是生龍活虎的,加個班熬下夜,休息一晚照樣回來上班,但是35歲之後呢,可能體力和精力就慢慢跟不上了,但是企業又不能裁掉他,那他的工作量由誰來分攤,難道又要招一個正式工,那這個崗位的工作量會被一直平攤下去,企業的成本就越來越高,所以就會聘請外包員工來分攤正式工的工作量,一方面外包人員可以不斷地更新,另一方面企業的用人成本降低了。這就是為什麼企業不全部聘請為正式工的原因。

存在即合理,凡事都會有它存在的價值,我們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它。所以如果你想變成正式工,只能增強自身的實力,一個蘿蔔一個坑,等國企有空缺的時候,能盡力去爭取。



如果覺得有所幫助,希望能關注下我,支持下職場領域的原創回答,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