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岜沙,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被媒體與遊客關注的岜沙已經與過去不同,大批的岜沙青年人走南闖北外出打工,他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影響著岜沙的未來。

岜沙,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蘆笙節上的岜沙人穿起了傳統服飾。服飾上的特殊符號記載著艱辛的族源史、戰爭史、遷徙史;土布是女人們在梯田間搭灶燒水印染的。這種布料質地細密,經久耐磨,防水性好。

岜沙,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宰莊是岜沙苗寨的發源地,保留了很多百年以上的老木屋。2007年9月,一場突發大火讓整個村寨化為灰燼。這一年的12月,在大火中失去了傳統苗服的村民圍在戶外篝火旁烤火,他們不願意去參加蘆笙節活動。

岜沙,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1994年10月,王家寨的男人們在休息時用小刀具互相剃頭。這在當時是岜沙常見的生活場景。

岜沙,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岜沙旅遊開發以後,男人們開始用大鐮刀表演剃頭。一些傳統的生活習俗被編入旅遊表演節目中。

岜沙,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被媒體宣傳為“中國最後的槍手部落”後,岜沙村裡組建了表演隊。在2007 年春節,他們接待遊客1600多人,最多一天可表演節目6場。2014年國慶長假,岜沙景區接待遊客突破了6萬人次。現在,岜沙村裡有4支表演隊,很多女孩子也參加了蘆笙舞表演。

岜沙,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1994年2月,滾拉水(上圖中)每天都會帶著滾家小弟兄們在村子裡玩耍。 那時的岜沙很少有人讀過初中。2002年春節,在外打工的滾拉水(下圖中) 回家結婚後就再沒外出。他說,沒文化沒技術,在外只能幹些體力活。2006 年9月,滾家小弟中有三人在縣裡讀高中。

岜沙,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20世紀60年代,岜沙寨的老人們因為怕破壞風水,拒絕321國道通過村寨。自2009年2月開始,岜沙人陸續自發集資50萬元,租來大型工程機械,修了8條通往山間梯田的簡易公路。

岜沙,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截至2013年12月,岜沙村民累計購買了340多臺三輪摩托車。三輪摩托車徹底改變了岜沙人原來依靠肩擔手提的原始勞作方式,已成為他們交通運輸和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

岜沙,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1996年9月,王家寨的王金響(左圖左前一)和王你早(左圖右前一)在岜沙小學上二年級。每當寨子裡有聚餐活動,他們就會圍在鐵鍋旁等待分發食品。2007年2月,王金響(右圖左二)和王你早(右圖右一)已是21歲的小夥子,他們先後在多地打工。如今,岜沙人家安裝了衛星電視信號接收器,收看電視節目。

岜沙,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1992年11月,30歲的吳格丟身材高大魁梧。那時的他已是四個孩子的父親,家裡一年收入不到300元(左圖)。2014年底,吳格丟的女兒吳葉格帶著自己6歲的女兒回到岜沙老家看望父母。吳葉格2007年在廣東打工時遇到了湖北籍男友,結婚後定居湖北襄陽。吳格丟穿起了西裝,可是他說自己變老了(右圖)。

岜沙,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1989年10月,岜沙漢子吳老裡從苗嶺出發,步行8公里,到從江縣集貿市場出售柴火。他身穿黑色土布衣服,寬大的直筒褲,猶如從遠古而來,英俊神武(左圖)。2009年,吳老裡開始外出打工,多年的繁重勞動給他留下了不少傷痕。2013年4月,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岜沙,重新在梯田裡播種糯禾(右圖)。

岜沙,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如今,岜沙青年人廣泛接觸外界,嚮往時尚、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回村時,大家經常聚集在村頭,講述自己在城市裡打工生活的經歷。

岜沙,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岜沙有500多人有過在南方城市打工生活的經歷。每到春節,在村口可以看見身穿時尚服飾的青年人聚會喝酒。他們希望春節過後早日回到城市,開始新一年的生活。

文字根據線上傳播方式對原作有部分刪改。

撰文:張曉松。攝影:曠惠民。內容選自:《地道風物·黔東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