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飛天”,營收目標劍指千億

今年4月24日是第四個“中國航天日”。此次主場活動在長沙舉行,既是湖南與“中國航天日”的美麗緣份,更是湖南與中國航天的激情相擁。

半個多世紀以來,航空航天的湖南力量不斷壯大,在航天領域擁有一批具備國內領先水平的產品,航空領域呈現出產業鏈完整、創新能力強等良好態勢。

湖南航天航空產業發展座談會高朋滿座。我省收穫滿滿,一批湖南的企業、機構“牽手”軍民融合國家產業基金、世界500強企業和知名央企,簽訂了12個大項目、好項目,總投資近200億元。

新的機會在召喚,新的格局在醞釀。

發展航天航產業,湖南既有成績也有底氣。根據規劃,到2022年,湖南航天航空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有望突破1000億元。

■記者 潘顯璇

我國首臺航空發動機在湖南誕生

自古以來,湖南便和航天事業有著不解之緣。

兩千多年前,屈原在汨羅江畔對著浩瀚星空發出了至今仍在探尋答案的“天問”。長沙出土的彗星圖,是世界上最早記錄的彗星軌跡。當代,數以萬計的湖湘兒女將青春奉獻給了航天事業,湧現出了一大批湘籍航天領軍人物。

湖南是國家航天航空工業較早佈局的重點省份,株洲331廠是國家“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我國第一臺航空發動機、第一枚空空導彈都誕生在湖南。

而在當代中國航天事業中,數以萬計的湖南人用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精神征戰廣袤星空,湧現出了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嫦娥五號總設計師楊孟飛、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等為代表的湘籍航天領軍人物,展現了湖南人“胸懷天下、敢為人先”的浩然風采。

此外,在中國航天的飛躍中,也有著湖南製造的錦上添花。國產C919大型客機、鯤龍AG600水陸兩棲飛機上,有湖南產的發動機、起落架、飛機起降系統、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型設備等。功能材料、精密製造、北斗導航等湖南製造,在建設航天強國的“長征”路上貢獻了湖南力量。

我省航空產業園區初具規模

經過數十年發展,湖南在航天領域已擁有一批具備國內領先水平的產品,航空領域呈現出產業鏈完整、創新能力強等良好態勢,航天航空產業可圈可點。

湖南是全國唯一的中小型航空發動機研製基地、飛機起降系統研製基地,是全國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示範區域,承擔著國家北斗、高分、“兩機”、大飛機等重大科技專項關鍵任務。可以說,湖南在全國航天航空工業佈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目前,湖南已初步構建了以株洲、長沙為重點,岳陽、郴州、湘潭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形成了株洲航空城,長沙航空器起降系統、航空綜合維修保障基地,岳陽浮空器、航空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郴州通航運營服務文化園區等一批軍民融合型航空產業園區。

在整機領域,我省擁有微小衛星、浮空器、小型通航飛機等平臺產品;關鍵分系統領域,擁有多型中小航空發動機、慣性產品、飛機起降系統、輔助動力裝置系統等重要產品;關鍵零部件和關鍵原材料領域,有特種電纜、宇航級電子設備、碳/碳複合材料、超大型輕合金構件等關鍵產品;航天航空綜合服務保障方面,正在圍繞北斗和高分應用、微小衛星發射運營、通用航空、航空器綜合維修保障等領域,構建完整的服務體系。

此外,湖南也擁有一批競爭力強的市場主體。中航飛機起落架公司(572廠)是國內唯一的飛機起落架研製生產基地;航天科工068基地是導航產品重要生產基地;北斗郵政服務系統、北斗衛星動物監測系統佔據國內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山河科技、華天光電、航天環宇、天儀研究院、博雲新材等一批優勢民營企業不斷髮展,已成為航天航空領域重要力量。

多措並舉推動產業跑出“加速度”

數據顯示,湖南航天企業數量超過100家,2018年實現產值104.7億元,同比增長25.1%;航空企事業單位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311億元,同比增長26.9%,產業規模在中部地區居第二。

航天航空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省委、省政府的重視與推動。

3年前,航空航天(含北斗)產業鏈被納入全省20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全方位推動航天航空產業發展,加快航空製造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隨之出臺。近3年,全省軍民融合產業專項資金有一半以上投向航天航空領域。我省與航天科工等單位聯合發起設立50億元的省級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投向航天航空產業發展。

同時,湖南全面推進與國家航天航空央企的戰略合作,積極開展與波音、霍尼韋爾等世界航天航空巨頭的交流合作,先後舉辦第三屆全國軍民兩用技術創新應用大賽、湖南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推進大會、走進中國商飛產業合作對接等重大活動,推動一批重大項目落戶湖南,拓展了發展空間,提升了湖南在航天航空產業鏈條中的層次和地位。

合作

12個優質項目落戶

總投資近200億元

4月24日,2019年“中國航天日”,湖南航天航空產業發展座談會在長沙舉行。座談會上,一批湖南的企業、機構“牽手”軍民融合國家產業基金、世界500強企業和知名央企,簽訂了12個涉及產業投資、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的大項目、好項目,總投資近200億元。

比如,航天科技一院、岳陽市政府、中南大學、高新創投,共同簽約的超大型鋁合金材料/構件製造產業化項目,預計投入為55億元,將依託中南大學科研團隊的技術,建成具備年產能30萬噸、產值155億能力的新型鋁加工企業,極大地解決新型高性能鋁合金品種不足等制約我國高端鋁材行業發展的問題。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與長沙市政府,合作共建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沙創新研究院,推動高超聲速飛行器、智能飛行器等項目技術體系化、工程化和產業化。

“現場簽約的項目,是從眾多項目中精心挑選出的,代表著湖南航天航空產業的希望,將成為新的增長點。”省委軍民融合辦常務副主任黃東紅介紹,此次簽約項目的前景非常廣闊,有前沿性、顛覆性的重大技術項目,有致力於解決“卡脖子”問題的產業創新項目,還有“走出去”“引進來”的國際合作項目。

黃東紅表示,“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長沙舉辦,是湖南航天航空產業發展的重大契機,湖南將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力爭到2022年實現航天航空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