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體檢”完畢,今日“出關”!五一要去耍的有交通管制喲

樂山大佛“體檢”完了,

4月26日正式“出關”,

重新對遊客開放~

想去“膜拜”的朋友五一走起!


樂山大佛“體檢”完畢,今日“出關”!五一要去耍的有交通管制喲


↑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圖為體檢與搶救性修復工作前的樂山大佛(2018年10月4日無人機拍攝);右圖為體檢與搶救性修復工作後的樂山大佛(3月29日無人機拍攝)。


不過各位要注意了:

五一期間

樂山大佛景區將進行交通管制

各位注意規劃出行時間~

樂山大佛“體檢”完畢,今日“出關”!五一要去耍的有交通管制喲

節日期間,樂山大佛景區凌雲路08:30—17:30(視情況提前或延後)由北向南單向通行(由凌雲路大佛牌坊方向駛入,從凌雲路大石橋路口方向駛出)。凌雲路(北門彎道至就日峰路口)道路半幅打圍施工,提醒過往車輛請減速慢行。

景區交警建議,旅遊大巴路線駛入景區可從樂山南/樂山北→S305→明月路→景區臨時停車場,或樂自高速大佛站→九峰路→景區臨時停車場。自駕車駛入景區可從省道104線→山龍路→凌雲路→景區;或岷江二橋→碧山路→凌雲路→景區。

從樂山大佛景區駛離,請經大石橋路口→明月路→省道305線或大石橋路口→九峰路→省道104線。如自駕車停在景區嘉定坊停車場,可經碧山路→樂山四中→岷江二橋離開,或經山龍路→省道104線離開。

大佛體檢期間經歷了些什麼?

2分鐘精彩微紀錄片

帶你回顧樂山大佛出關全過程

↓↓↓


《樂山大佛“出關”記》


公元713年是唐代開元元年。

這一年,在四川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的凌雲山上一座宏偉的大佛正式開始修築。工匠們叮叮噹噹的鏨石聲在江邊持續了90年。

公元803年,山崖一座通高71米的巨型佛像修建完工,它就是樂山大佛。

面對峨眉,腳踏三江,巍峨壯觀的樂山大佛在1200多年的日曬雨淋中,身體也日漸衰老。

樂山大佛

大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古代石刻彌勒佛坐像,頭頂上有1051個髮髻,額頭寬度為10米,鼻子長 5.6米;頸高3米,肩寬28米,指長8.3米,腳背寬8.5米。


樂山大佛“體檢”完畢,今日“出關”!五一要去耍的有交通管制喲



它真的“病”了。

風化嚴重導致的“皮膚病”,雨水滲透導致的“風溼病”都在一點點模糊和侵蝕著大佛身體的每一個部分。

歷史上,樂山大佛曾經歷了多次修繕。

可考證的修繕活動包括唐代1次,明清時期3次,民國時期3次,新中國成立後9次。

2018年10月,樂山大佛胸腹部開裂殘損區域前期研究及勘測設計項目正式啟動,這也是新世紀以來對樂山大佛的最大規模保護工程。

樂山大佛“體檢”完畢,今日“出關”!五一要去耍的有交通管制喲


2019年4月26日,樂山大佛勘測維護項目竣工儀式暨成果發佈會舉行,標誌著樂山大佛的體檢正式結束。


發佈會上,項目承擔單位正式發佈了“體檢報告”——樂山大佛勘測維護項目階段性成果白皮書,詳細介紹了大佛整體五大病害類型、胸腹部病害表現及四大成因、滲水層位置及岩層滲水初查原因等階段性成果。

樂山大佛“體檢報告”

1.樂山大佛修繕歷史進行了全面梳理、研究和總結。歷史上有證可查的大佛本體保護次數達12次,即宋代2次,民國3次,新中國成立後7次。

2.獲取了傳統捶灰材料和替代材料如混合捶灰材料性能及配比。

樂山大佛“體檢”完畢,今日“出關”!五一要去耍的有交通管制喲

3.大佛整體病害類型為風化病害、水害(滲水、降水、凝結水、地下水)、生物植物侵蝕、佛身小型片狀或塊狀岩石脫落、後期修繕材料空鼓、開裂、脫落等

4.大佛胸腹部病害表現為2001年修繕材料層空鼓、開裂、脫落,面積約30平方米。

這次病害形成原因有以下四點——

大佛胸腹部巖體帶狀滲水產生溶蝕作用、靜水壓力,導致粘接界面失效、修繕材料層逐漸剝離;

修繕材料本身劣化;

修繕材料層熱脹冷縮,形成微裂縫;

植物在修復層裂隙處滋長,加速修繕層起鼓、開裂、失穩。據監測,空鼓區域共發育裂縫52條,其中橫向30條,縱向22條。

樂山大佛“體檢”完畢,今日“出關”!五一要去耍的有交通管制喲

5.通過調查檢測,佛體及兩側崖壁範圍內共有維管植物32科53屬56種,其中維管植物木本植物16種,根系發達的構樹、黃葛樹及欒樹生長茂盛。

6.獲得了大佛賦存地層岩石微觀結構、小構造特徵、易溶鹽分佈特徵、岩石孔隙特徵、氧化物及元素分佈特徵,標識了滲水層並初步查清岩層滲水原因。

7.完成樂山大佛頭部發髻病害調查並開展了日常維護工作。

樂山大佛“體檢”完畢,今日“出關”!五一要去耍的有交通管制喲

8.獲取了樂山大佛臉部修繕層結構特徵和病害數據。

大佛“新耍法”


後期如何維護?

大佛監測保護不會停止

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表示,針對樂山大佛現狀,除了加強石窟研究院人才、保護隊伍建設,投入保護經費等保護工作外,主要繼續開展樂山大佛科研,實施保護項目, 包括“樂山大佛保護設施(大像閣或遮蓋物)建設可行性研究”“樂山大佛修復材料研發”“樂山大佛水害勘察和治理工程”“樂山大佛九曲棧道勘察和加固工程”“樂山大佛附屬文物造像龕群保護工程”、樂山大佛世界遺產監測系統二期工程等多項工程。

樂山大佛日常維護專業隊也正式成立,這支維護隊由樂山大佛景區工作人員和此前參與過樂山大佛修繕工作的工作人員等10人組成,其中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石窟研究院大佛保護股股長楊天宇任隊長。

楊天宇介紹,維護隊成立後,將不定期開展日常維護工作,包括大佛兩側植被清理,周圍碎屑、垃圾清理以及面部的清潔保養,讓大佛保持乾淨整潔的狀態。

樂山大佛“體檢”完畢,今日“出關”!五一要去耍的有交通管制喲


↑ 4月1日,樂山大佛景區的九曲棧道重新對遊客開放。

今天,

歷經千年風雨的大佛風采依舊,

等著遊客的到來。

樂山大佛“體檢”完畢,今日“出關”!五一要去耍的有交通管制喲



綜合川報觀察、紅星新聞、新華社

轉自:成都發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