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李俊海外稱王”靠譜嗎?明朝有兩個人做到了

《水滸傳》裡“李俊海外稱王”靠譜嗎?明朝有兩個人做到了

《水滸傳》108好漢中結局最讓人羨慕的當數李俊。李俊雖然位列天罡第二十六位,但名氣並不大,為人低調。在剿滅方臘之後,李俊未領受朝廷封賞,而是“詐中風疾”,順便提出把他昔日的兩位跟班兄弟童威、童猛留在身邊。之後“李俊三人竟來尋見費保四個,不負前約,七人都在榆柳莊上商議定了,盡將傢俬打造船隻,從太倉港乘駕出海,自投化外國去了,後來為暹羅國之主。”從此,這個揚子江上曾經撐船艄公、梁山泊的好漢逆襲成了一國之主。如此大的人生跨度讓眾人腦筋跟不上轉彎。對於施耐庵安排給李俊的這個結局,許多水滸續書作者都就此大做文章,傳奇故事永遠都不乏讀者聽眾。

“李俊海外稱王”這種男人“瑪麗蘇”式的劇情在現實中到底靠譜嗎?就在施耐庵死後,明朝還真出了兩位類似李俊一樣的強人,靠武力成為化外國國王。根據真人真事,讀者可自行腦補一下李俊“創業”過程。

《水滸傳》裡“李俊海外稱王”靠譜嗎?明朝有兩個人做到了

一、陳祖義:從貧民到世界最強海盜頭子之一,再到渤林邦國國王

陳祖義本是廣東潮州的貧苦農民。迫於生計,他於洪武年間下南洋謀生。此人有勇有謀,不久就在南洋拉起了一支武裝隊伍,專門打劫海上過往客商船隻。這和梁山好漢從事的業務相同,只是從陸地轉到了海上。

沒幾年,陳的海盜事業就越做越大。他盤踞馬六甲十幾年,手下馬仔過萬人,擁有戰船近百艘,成為世界最大海盜集團頭目之一。他打劫船隻過萬,攻陷城鎮五十多,還有南洋小國的進貢。比梁山泊集團事業最高峰還高出幾千米海拔呢。正當他陶醉於“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高潮”時,沒想到他的“輝煌”事業已大大激怒了明王朝:朱元璋下令懸賞50萬兩白銀要他腦袋,朱棣更是把賞金提高到750萬兩白銀,這相當於明朝政府年財政收入的七成。如此高昂的賞金讓陳祖義成為史上最貴通緝犯。不難想象,許多人都想要他的腦袋,這可是發財的終南捷徑。

陳祖義不得不東躲西藏,開始亡命生涯。誰知老天還真眷顧他,當他流竄到三佛齊的渤林邦國(今印度尼西亞巨港)後,居然成為國王麻那者巫裡手下的一員大將軍。能人畢竟是能人,走到哪裡都混得不錯。就在國王去世後,

擁有軍權的陳祖義召集海盜班底,自立為渤林邦國國王,此時他的人生才到達了巔峰!

《水滸傳》裡“李俊海外稱王”靠譜嗎?明朝有兩個人做到了

作為南亞小國之王,陳祖義也向明朝永樂皇帝進貢。不過他進貢搞的都是“空手套”:空船出發,一路走一路搶,把搶來的東西作為貢品。永樂帝收到的貢品很隨機。回程他也不空手,又是靠一路搶劫,把空船裝滿。海域上的東南亞各國以及明朝的商船都不能倖免。這讓永樂帝對陳祖義恨得咬牙切齒。

當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陳祖義又按捺不住,打起了鄭和船隊的主意。他陰謀詐降,卻被鄭和識破。鄭和非常富有戰鬥經驗,用突襲的辦法把海賊當場幹掉了五千,還將陳祖義活捉帶回了明朝廷。永樂帝大顯其威,在各國使節面前將陳斬首,為東南亞海域除掉了一大霸。

二、林鳳:從海盜頭子到菲律賓國王,卻遭到明朝廷與西班牙殖民者的聯合圍剿

陳祖義死後幾十年,人類文明中的大航海時代到來了。在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伴隨著歐洲人的地理大發現,歐洲殖民者開始進入他們所發現的新大陸。此時,有一個叫林鳳的中國人也在廣袤的大海上揚起了他的風帆。

林鳳是廣東饒平人。19歲加入海盜組織,少年得志,受到老海盜頭子的賞識,成為繼任者。林鳳率領海盜以澎湖為基地,活躍於中國東南沿海。他一邊打家劫舍,一邊搞海上貿易。鼎盛時期擁有三千餘艘艦船,四萬餘人。而且林的手下不單是中國人,還有大量日本人、馬來人等,由此可見林的勢力範圍多麼廣闊。

《水滸傳》裡“李俊海外稱王”靠譜嗎?明朝有兩個人做到了

明朝推行海禁政策,有這麼一支海上武裝竟然在搞貿易,大發其財。這加重了朝廷的反感,幾度圍剿。這給林鳳的事業發展造成壓力,他必須重新思考出路。這時他的想法和宋江一樣:招安。

於是林鳳上書時任廣東總兵的殷正茂,表示願意接受招安。可是明朝的短視和自命不凡,竟然不接受白白送來的這隻強大艦隊,堵死了林鳳的招安之路。他只能另謀出路。

1574年,林鳳在打劫從菲律賓馬尼拉開往中國的商船時,得知菲律賓已被西班牙佔領,只是初來乍到的殖民者防守力量還比較薄弱,有機可趁。於是,林鳳率領62艘戰艦5500多人開往菲律賓準備幹票大的。

果然,馬尼拉的西班牙守軍不過600人,林阿鳳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取得了戰鬥勝利。當西班牙人反應過來後,向林鳳發起反撲,林鳳離開馬尼拉,佔據班詩蘭省的一個海灣,建國稱王。由於當地菲律賓土著曾備受西班牙殖民者的欺壓,所以非常擁護新國王。林鳳在此地和土著們相處非常融洽愉快。

林鳳插腳菲律賓讓西班牙殖民者非常不滿。他們不願讓自己苦心經營菲律賓的心血白費,於是決定將林阿鳳趕出菲律賓。西班牙殖民者想到一個“妙招”:聯合明朝政府一起圍剿林鳳。明朝政府一直為林鳳頭疼,得知有人幫忙圍剿,喜出望外。

1575年3月,西班牙軍隊、明朝軍隊聯合進攻林阿鳳。經過四個多月的苦戰,林鳳終因寡不敵眾敗下陣來,被迫撤出菲律賓,之後下落不明,只有故事流傳於江湖。

《水滸傳》裡“李俊海外稱王”靠譜嗎?明朝有兩個人做到了

陳祖義、林鳳都是海盜出身,極富有海戰經驗,因此能稱霸海上。加之機緣巧合,成為小國國王。李俊也是自身能力過硬,又極具眼光。他早年追隨宋江,拓寬了自己的事業;後雖不認可宋江但仍做好本職工作,屢立戰功,拔高了自己格局。同時另謀打算,終於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人的幫助下,創下又一番事業。正如書中所評價的:“知機君子事,明哲邁夷倫。重結義中義,更全身外身。潯水舟無系,榆莊柳又新。誰知天海闊,別有一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