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大鵬鳥一年吃掉18萬條龍,為何無人在意呢?

dt198125


《西遊記》中大鵬鳥一年吃掉18萬條龍,為何無人在意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印度文化中的龍跟中國本土的龍,壓根就不是一碼事。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

中國傳統文化中,龍在古代曾被認為是皇權、帝王的象徵。關於龍的紋飾、雕刻只有皇帝才有權使用,平民僭越了,是要被處以重刑的。

但是,熟讀《西遊記》的話,你又會發現,在西遊記中,有一個專門吃“龍”這種生物的神獸--金翅大鵬雕。這大鵬鳥外形巨大,十萬八千里不過扇動下翅即至。連孫悟空都被大鵬鳥擒住,窮盡辦法,掙脫不得。

大鵬鳥這麼大的體型,吃的東西也跟尋常妖怪不一樣,上文說了他以龍為食。飯量極大,每天要吃下一隻大龍王和500條小龍。算算吧,一年下來差不多將超過18萬條龍進肚。然而奇怪的是,無論是四海的龍王、還是西天諸佛,居然都沒人過問這件事,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印度文化中的龍跟中國本土的龍,壓根就不是一碼事。早在中國先秦時期,印度就已經出現有關龍的神話傳說,當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後,為了貼近中國文化,把佛語中的Naga(譯為“那迦”或那伽)一詞轉譯成了中國的龍,Nagaraja被譯成龍王。後人於是把那迦跟中國的龍劃上了等號。這不過是文化上的誤讀,從已存的南亞佛教遺址或出土文物來看,Naga的造型源於眼鏡蛇。

直到今天,眼鏡王蛇的拉丁文學名仍然叫做Naja,這正是從它的古印度名字Naga音譯過來的。對“Naga”這個詞的英文解釋也僅僅只是“古印度神話中的蛇神”。事實上,在印度佛教創立之前,就已經形成了生動而豐富的那迦神話故事。印度佛教產生之後,經過佛教徒的改造、加工再創作,將其納入到了佛經文學之中,成為了天龍八部之中的龍眾。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與中國本土的龍文化相結合,被創造性地轉譯為中國的“龍”,具有了中國“龍”的身份,到了唐朝時期,龍文化已經蔚為大觀。在傳奇小說《柳毅傳》中,龍已經形成了一個民族化的龍王龍女族群,有了自己完整的家族體系。

至於專吃龍的大鵬鳥,它的名字叫“迦樓羅”,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顆凸起的如意珠,為天龍八部之一,是佛教的護法神,在印度教中是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溼奴的坐騎。吳承恩在創作《西遊記》的過程中,加入了一點《莊子》中鯤鵬的元素,讓人誤以為它就是逍遙遊裡的大鵬鳥。

如此一來,,迦樓羅這種金翅鳥神只是以那迦蛇族為食,雕類猛禽食蛇正如同馬吃草一樣,不過是一種飲食習慣。所以在《西遊記》中,大鵬鳥儘管每天吃501條龍,並無人過問。

如果讓它整日吃東土大唐五湖四海的龍族成員試試,早就群起而攻之,鬧翻天了。因為東土大唐的龍,地位跟血統才是最高貴的,豈是天竺的蛇所能比的,這也正是當時唐朝國際影響力的象徵!


生活娛樂一加一


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在西遊記裡地位卻如此的低下,可以說在西遊記裡最氾濫的動物就是龍,海里有龍,河裡有龍,井裡也有龍,恨不得一盆水裡都有龍,羊力大仙和猴子比賽還有冷龍護體。並且王母娘娘開蟠桃大會,神仙們的吃食裡竟然還有龍肝鳳髓,大鵬鳥是如來的舅舅,吃這些誰會在意?


白丁觀汗青


因為它的後臺是如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