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戰爭的女人

歡度婦女三八節

“世界上從沒有無能的人,(我們)有資格去獲取一切的。” ——丁玲

有人說,戰爭讓女人走開,但是三十多年前,她們用自己的行動,說,不。

她們其中一位榮立一等功,兩位成為烈士陵園中豐碑。

她是“老山的南丁格爾

“我上戰場,右手提著那個手槍,保險都打開,左手揣著光榮彈,那衣領裡邊還放了一把20號的手術刀片,萬一越軍要在設伏的話,我堅決不能當俘虜。”劉亞玲說上戰場前她連心跳都沒有加速,如果再有戰爭的話,她還願意到戰場的前線參與救援。

1984年後的四年,劉亞玲6次前往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前線,到過14個陣地,參加過4次陣前出擊4次,拔點作戰3次。

妇女节 | 走进战争的女人

1984年,劉亞玲從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附屬護士學校畢業,本來可以分配到北京301醫院工作,可她想,當了那麼久的兵,連戰場都沒有去過,槍也沒有摸過,豈不是可惜。

畢業後的她去到了雲南文山67醫院工作,那是距離戰場最近的的醫院。在醫院裡,她看到許多戰士由於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而犧牲或者造成終身殘疾。

於是,她七次想領導寫上前線搶救傷員的申請,可都被拒絕了——因為她一個女孩子,一線是打仗的地方,她只會給前線部隊添亂。

妇女节 | 走进战争的女人

可倔強的她依舊想上前線。於是,她幾次請假,不顧組織處分,偷偷地登上去往前線的軍車。

1986年10月14日,中方制定“藍劍計劃”,欲展開對越軍的大規模奪點作戰,大戰在即,身背處分的劉亞玲早已“蠢蠢欲動”。主打10·14戰鬥的47軍139師來自蘭州軍區,綽號“西北狼”。劉亞玲在這次偷上前線的半路上再次幸運的遇到了陝西同鄉,軍用卡車直接將她拉上了老山主峰。

13日深夜,劉亞玲獨自摸進了最前沿的團指揮所,第二天中午,戰鬥正式打響,大規模拔點作戰不同於平日的防禦作戰,激烈的槍炮聲幾十分鐘後,潮水般的傷員瞬間就擠滿了指揮所。一小時從劉亞玲手裡就經過五六十個傷員,就是一分多鐘或者不到一分鐘她就得救一個傷員,劉亞玲不吃不喝,連續作戰二十多個小時。

妇女节 | 走进战争的女人

劉亞玲曾兩次帶傷參與救援,可受傷的她依舊高強度工作,只為挽救更多士兵的性命,她被指導員們稱為“老山南丁格爾”、“戰鬥女神”。

她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第一位女烈士

她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第一位女烈士,她叫郭容容,1979年2月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 年僅24歲。

妇女节 | 走进战争的女人

1974年,17歲的郭容容參軍入伍,在宣傳隊裡跳芭蕾舞。1978年,她到了電影隊擔任了電影放映員。

妇女节 | 走进战争的女人

1979年,郭容容所在的部隊接到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命令,部隊在廣西龍洲縣下凍地區待命,她和電影隊其他幾名同志被分配到傷烈組工作。來到前線的郭容容立刻投入戰鬥中,搭帳篷、構築防炮洞、尋找水源等等。

妇女节 | 走进战争的女人

戰鬥打響後,郭容容每天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1979年2月25日,圍攻高平的戰鬥打響了,傷烈組趕赴前線,26日下午,郭容容和傷烈組的同志們一起把烈士抬上汽車,護送烈士遺體回國。汽車在返回祖國的途中,突然遭到敵人三面火力點的猛烈射擊,郭容容不幸中彈犧牲。

她是麻栗坡烈士陵園的唯一

妇女节 | 走进战争的女人

楊志瓊是麻栗坡烈士陵園唯一一位女烈士,她的墓碑上這樣寫著“麻栗坡縣天保農場友誼隊民兵,共青團員,一九六一年生,一九七九年九月八日在中越邊境執行任務中光榮犧牲。”

妇女节 | 走进战争的女人

楊志瓊的家距離中越邊境只有不足十公里,從1979年以來,這裡一直籠罩著戰爭的陰霾,炮火不斷,作為家鄉的兒女,青年人都加入了民兵組織,守衛家鄉,18歲的楊志瓊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只是大家沒有想到,她在巡邏當中,遭到襲擊身亡。

妇女节 | 走进战争的女人

2018年2月8日,志願者來到麻栗坡縣天保農場為楊志瓊烈士母親陸方英送上烈士父母關懷禮包。

志願者和奶奶坐在院子裡聊天,瞭解她的生活情況。志願者得知她關節不好時,立刻拿出關懷禮包中的護膝,為奶奶戴上。

妇女节 | 走进战争的女人

這些女烈士不被性別的標籤所框死,她們勇敢地成為她們想成為的人,即使是面對戰爭。只可惜的是,她們其中一些在她們最美的年紀,便犧牲了,成為烈士陵園中的一朵花,明豔而傲骨。

而她們的爸爸媽媽也因此失去了一個獨立而有想法的女兒,國際婦女節,與我們一起替女烈士向他們的父母獻上一份孝心!

(素材部分來源網絡)

妇女节 | 走进战争的女人

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以“撫慰戰爭創傷,倡導人性關懷”為使命,源起於2008年“老兵回家”公益行動,2011年在深圳市民政局註冊成立。基金會致力於為戰爭背景下的個體士兵提供人性關懷,關懷服務抗戰老兵。

妇女节 | 走进战争的女人

烈士父母關懷計劃

2017年9月30日,第四個烈士紀念日該項目正式啟動。烈士倒下了,但是他們的父母還孤獨地活著。撫慰烈士父母的創傷,給他們帶去社會的溫暖和敬意,是龍越慈善基金會開展這個項目的初衷。

目前烈士父母關懷計劃內容包括:為烈士父母送關懷禮包、關懷獨居烈士父母、陪烈士父母掃墓。

截止2019年1月,為湖南、雲南、陝西、安徽、貴州、湖北、吉林、廣西、深圳9個地區的烈士父母送去超過4000份關懷禮包,為1位獨居烈士母親提供陪伴服務,協助6位烈屬跨越千里掃墓,了卻烈士母親心願。

▼點擊閱讀原文,向烈士父母獻上一份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