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告別 已成永遠 ──追記市優秀共產黨員、援疆幹部席世明

“爸爸,您快醒醒!”“爸爸,奶奶和我們都等著您回家過年呢!”“媽媽把對聯都買好了,就等著您回家呢。”“爸爸,您答應過我的很多事情都還沒有做到呢,您得說話算數!”病房內,孩子一句一句的呼喚,並沒有留住他最愛的爸爸。

時間定格,鮮血凝固,在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因突發腦卒中入院的援疆幹部席世明,終因病情嚴重、搶救無效,於2019年1月14日去世,年僅43歲。

“如果不是有人提起,我還覺得他在新疆。”說起丈夫,席世明妻子馬豔玲的淚水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在妻子眼中,席世明是一個工作忙碌起來不顧家的人。

結婚十幾年,席世明忙於工作,早出、晚歸,成了家常便飯。多年來,家裡的大事小情習慣了馬豔玲一手操持。但席世明也是家裡的主心骨。“他不愛說,在家裡話也很少,但考慮事情很周到、很細緻,家裡的大事兒,小事兒,他拿了主意,我才有底。”

作為妻子,馬豔玲覺得只有照顧好這個家,丈夫才能沒有後顧之憂,把工作幹好。而正是有了妻子的支持和理解,席世明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工作上。他太忙了,忙到沒有時間做些家務,也沒給家人做過一頓飯,更是極少有時間陪伴家人。在他離開後,家裡竟只找出一張全家福。

馬豔玲說:“他就是這麼一個人,在他心中,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家裡哪壞了需要修,且得催呢,要是單位有事兒,一個電話他就走。”

“82歲的年邁母親,上小學的孩子,體弱的妻子,他從沒跟組織說起過自己的難處。”2017年2月,席世明欣然接受了組織的安排,義無反顧地奔赴援疆第一線。

那日,下班回家後,席世明對妻子說:“我要去援疆。”一向支持他工作的馬豔玲竟也愣了片刻問:“你去新疆,家裡怎麼辦?”“我欠你們的過幾年還能再補償,但到邊疆去的機會只有一次,那裡現在很需要人!”馬豔玲怎麼也不會想到,家庭負擔極重的丈夫竟然真的篤定了信念。

但這一走,對母親無法盡孝、對妻兒不能盡責,席世明心裡的滋味無法言說,臨行那天,在從天津到北京的車上,一向不善和家人表達情感的他哭了一路……

舍小家、為大家。舍小義、取大義。

席世明離開後,母親的身體每況愈下,她從不會主動提起兒子,但時常會撫摸著手機屏幕,看著席世明抱著小石榴那張照片淚眼矇矓、喃喃自語:“你看世明笑得多開心,在家裡都沒見他這麼開心過,他生來就屬於新疆,他就是那的人。”

在領導和同事眼中,席世明把單位當成“家”,工作起來很“拼”。

“遇事不推諉、遇難不退縮,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席世明援疆前領導、靜海區工業和信息化局調研員杜洪明這樣評價他。

2012年3月,席世明從靜海區工信局辦公室調到業務科室──技術管理科擔任科長。當時正趕上靜海區千企轉型升級,靜海區傳統企業多,轉型難度很大,困難面前,他沒有退縮。他夜以繼日地工作,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通過學習和實踐引導企業轉型。讓杜洪明印象極為深刻的是,那段時間,席世明的妻子突遇嚴重車禍,高燒昏迷數日,當時,領導和同事都勸他把家裡安頓好再回來工作,但他說,“千企轉型升級”正在攻堅階段,不能因為自己的家事影響工作的進度,於是他白天請親戚陪護,晚上再由自己照顧,最終超額完成了工作任務。

這段時間,每次走過他工作過的辦公室,往事便一幕幕在杜洪明眼前湧現。“他話不多,但是‘內秀’,幹工作很‘拼’,有很多次,我路過他辦公室,燈都亮著,我跟他說,太晚了,先回去吧,他總是說,今天的事兒就要今天干完,明天還有明天的工作。”

靜海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商鐵明告訴記者:“當時與援疆幹部談話,詢問過席世明家裡的情況以及他本人的意願,他絲毫沒有猶豫,他說‘接受組織安排,一定圓滿完成任務。’”

燭照大地,信仰唯堅。他克服困難、不顧一切,奔向新疆,支撐他的正是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不變初心。他是同事眼中的“熱心腸”,身上充滿了正能量。

“小席對誰都是一副熱心腸。”接受採訪時,回憶起與席世明的點點滴滴,與他同事二十幾年的東永珍幾度哽咽。

席世明心細、手巧,同事們不管是單位的電腦、網絡壞了,還是誰家有個維修的活兒,都找他,每次他都是想盡辦法給解決。要是遇上颳風下雨,他也總是主動開車去接幾位不會開車的同事一起去單位。

席世明走了,東永珍的婆婆數度落淚,東永珍說,在婆婆眼裡,小席就是萬能的,這麼多年,家裡的大事小情,都要請小席過來看一眼,幫幫忙,老人家才放心。

援疆近兩年間,席世明僅回過三次家,每次回來,和同事見面,他都會給同事翻看在新疆的工作照,從他津津樂道的描述,真摯的眼神,大家看得出,他是真愛新疆。

“每次回來,他提得最多的就是小石榴。”話間,東永珍語氣低沉,稍沉了片刻後說:“他從沒說過在新疆有多苦多累,掛在嘴邊的總是‘我們新疆如何如何?’一說就是哪個項目落地了,又有多少戶脫貧了。”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作為萬千援疆幹部中的一員,為了新疆于田這方熱土的建設發展,席世明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指引著他的正是堅定的理想和信念,使他在平凡崗位上釋放著光和熱,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忠誠和擔當。

音容猶在,斯人已逝。

馬豔玲和丈夫最後一次通話是1月6號下午,馬豔玲問他什麼時候回來,席世明說16號。

一語成讖。16號,他回來了,卻是妻子抱著他的骨灰回來的。

“發微信他總是不回,打電話也總是說忙,說不了幾句就掛了,只有這次,他信守了承諾。”馬豔玲泣不成聲。

撫摸著兩個新疆小鼓,馬豔玲告訴記者:“這是在收拾他遺物時發現的,應該是過年打算給孩子帶回來的……他身體一向挺好,去年他回來時,才看見他帶著降壓藥,沒想到這麼嚴重……”

夫妻十幾年,沒有誰比馬豔玲更瞭解丈夫、也更理解丈夫。面對丈夫的故去,馬豔玲說:“他在新疆幫助了這麼多人,做了這麼多好事,他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活得很有價值。”

歲月無聲、楊柳依舊。

家裡老母親還等著為兒子做一碗麵,妻子還等著丈夫回來給老房子刷刷漿,兒子還等著父親的禮物,領導和同事還等著在他回來前,到新疆,親眼看看他的業績……

而這一切,只能成為揮之不去的念想……

沒有告別,席世明已成為大家心中的永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