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門提督”是什麼級別? 比“山東巡撫”高嗎?

腦洞外星人


清朝時期,各省提督的權力、地位普遍不如巡撫,很多時候,提督們都是直接被巡撫們壓制的,但是如果把這種狀況放在九門提督和山東巡撫身上的話,情況就又有所不同了。


接下來我們就好好了解一下清朝的九門提督和山東巡撫。

清朝的提督

提督這個官職大家基本上都是聽說過的,不過聽說過並不代表大家一定了解過這個官職,接下來我們就簡單講一下清朝時期的提督是一個什麼樣級別的官職。

首先,清朝的提督是一個武將官職,位列從一品,單純論品級來說崇高無比,不僅在品級上超出了巡撫半級、更是和權柄滔天的總督持平。

在清朝的設定中,提督是每個省份綠營軍的最高長官,簡單點說就相當於現如今一個省的軍區司令。

不過由於清朝朝廷在外派總督、巡撫時給予了總督、巡撫們太過於巨大的權力,所以雖然提督的品級崇高無比,但卻處處受到了總督和巡撫們的壓制。


超凡脫俗的九門提督

至於九門提督在級別上和其他省份的提督是並沒有太多差別的,一樣是從一品的品級,只不過由於他們鎮守的地方是皇城所在地北京城,所以地位才發生了不一樣的轉變。

九門提督從簡單點來說就是現如今的北京衛戍司令,專門守衛著北京城的安全、保障著皇帝在皇城裡的安枕無憂。

至於為何不叫北京提督而叫九門提督,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因為當時的北京城一共有九個城門,所以在設置這個官職的時候,才採用九門替代了北京,來象徵九門提督的管轄範圍。


作為保障皇帝安全的重要官職,九門提督擁有著遠超其他總督許多的地位,就像所有權力巔峰者都會把重要機關職位安排給自己最信任的人一樣,九門提督的人選基本上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這點我們從清朝歷代九門提督擔任者的身份就可以看出來,在清朝的歷任九門提督中,除了隆科多、和紳、福隆安等重要人物,其餘擔任過九門提督的人大多數是諸如親王、貝勒這樣的皇親國戚。

親王我們就不必多說了,在清朝是超品品級,如果九門提督的身份加持在親王們的身上,不要說是山東巡撫了,這天底下的所有總督都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地位比其高。

和珅等重臣就更加如此,他們擔任九門提督期間身上也擔任著其他諸如軍機處大臣之類的重要官職,在這種種輝映下,就更加襯托出了九門提督的輝煌。

山東巡撫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一下山東巡撫。

清朝山東巡撫本身的官職不是特別高,只有從二品,不過由於他們一般會加上兵部侍郎(國防副部長)的加銜,所以清朝山東巡撫的官職普遍在正二品。

在乾隆之後,因為山東巡撫兼管了山東提督的工作、被加授了提督職銜,所以清朝中後期的山東巡撫實際上是從一品的品級,在品級上跟九門提督差不多。

至於要說到山東巡撫的本身職責,其實就有點類似於現如今我們所說的省委書記,手中另外掌握著山東的最高民政大權。

從以上的介紹,想必大家已經知道山東巡撫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地位了,簡單點說,就是省委書記加上省軍區司令的一個重要官職。


如果從具體的權力範圍來說,山東巡撫的權力確實是要比九門提督大上不少的,只不過在地位上因為九門提督太過於超凡脫俗了,所以山東巡撫在地位上是根本比不過九門提督的。


孤客生


在清代,提督是從一品,總督為從一品或正二品,巡撫是從二品,提督比巡撫高兩個等級,但是,文官壓制武官,一般情況,提督受巡撫節制。

但有的提督,不受巡撫節制,直接聽命於皇帝,如京城九門提督,北洋海軍提督,南洋海軍提督,江南提督,這幾種提督,地位與權力跟總督平級。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就擔任過)其地位更是高於各省總督,甩地方巡撫很遠。

九門提督與山東巡撫不在一個地方任職,也不存在上下級關係,九門提督代表皇權,地位比山東巡撫要大很多,沒有可比性。實際上,地方巡撫通常節制不了提督,影視劇上,都是提督比巡撫牛逼得多。提督主軍,巡撫主政,誰更牛,一看就知,一些人不懂歷史,信口開河,說什麼巡撫一定節制提督,實際上,所有影視劇中,巡撫見了提督,都得點頭哈腰。

實際上,清朝官場上下級關係交錯不清,一旦戰爭,總督,巡撫,將軍,提督等,誰也難以指揮誰,都聲稱聽命於皇上,結果是一戰即敗,就像洋人攻入中國,各地沒有一個指揮系統,大量清兵被少數洋兵打得落花流水,絕大多數戰爭都以失敗告終。



用戶創維


九門提督,這是清朝獨有的官職。它是清朝的禁軍統領,管轄著包括八旗步兵、綠營步兵在內,京城周圍的軍隊。九門提督的軍隊,除了負責軍事行動外,更重要的是維護京城治安。

清朝時,北京常年居住大量人口。這其中有旗人、王公大臣、本地原住民、到北京城討生活的人。這當中,魚龍混雜,經常容易發生治安問題。而朝廷又希望北京的水平有足夠好,可以供地方效仿。因此,處理治安問題,成了九門提督日常事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他們除了要守衛要九座宮門以外,還要負責巡夜、抓賭、救火、緝捕、斷獄等事務。這些事務,看起來都很繁瑣,但對於北京城來說,至關重要。

所以,在京城地面上,九門提督說話極有分量。如果是九門提督出入街市大道,沿途街道都要清掃,行人必須讓道,下級官吏要親自拜迎。這種威嚴莊重的禮儀,即便是親王,都達不到這個地步。

九門提督這一職位,只能由皇帝親信大臣擔任。康熙年間的隆科多,便是皇親國戚。他也是清朝皇族中,唯一一個被皇帝公開以“舅舅”稱呼的人。

但是,九門提督這一職位,並不好擔任。因為地處京城,容易參與結黨營私。康熙年間的費揚古、凱音步、託合齊,這三任九門提督,都因為同樣的事情,受到牽連被罷免。

至於山東巡撫。在清朝初期,這一職位大多由旗人官員擔任。到清朝中後期,漢人官員任山東巡撫的比例才逐漸升高。因為山東地區沒有設立總督,只設立巡撫。

所以,山東巡撫成為最高級別的地方掌管。在轄區內管轄事務極多。除了一般巡撫所需要處理的籌集糧餉、考核官員、安撫百姓外,山東巡撫還負責漕運、鹽務,以及軍務。晚清時,黃河改道,山東境內的河道事務,也交給山東巡撫負責。

這個是比較特殊的,通常而言,漕運、河道會設立專職總督,軍務也基本由總督擔任較多。也就是說,山東巡撫是同時擔負起督撫的實權。

所以,山東巡撫的官階,也更好一些。一般巡撫的官階,都為從二品,而山東巡撫的官階,卻是正二品。這個官階,就等同於一般總督的官階水平了。

而九門提督在一開始的時候,也是正二品官階。如果是這樣的話,山東巡撫地位比九門提督更高一些。九門提督是武將,山東巡撫是文官。

清朝實行的文官節制武將的制度。雖然山東巡撫跟九門提督不在一個轄區內,但是雙方在見面的時候,九門提督要主動行禮。

但是,在嘉慶年間的時候,北京城發生了一場意外。當時北京周圍一隊農民起義軍,經過喬裝改換後,居然能一路潛入城內,直接攻打皇宮。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原本戒備森嚴的紫禁城,居然被他們輕易攻入,一路殺到了距離乾清宮不遠的隆宗門才被剿滅。

這場變動給朝野帶來巨大震撼。嘉慶只能一邊下罪己詔,一邊加強宮門禁衛。皇宮內開始加派人手,設立腰牌,只有腰牌才可以出入。

同時,把九門提督的品級,提高到從一品官階。從一品已經是清朝非常高的官階。朝廷那麼多親王大臣,九門提督只有足夠高的官階,才可以更好調動資源,行使職權。升級後的九門提督,級別就比山東巡撫更高了。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腦洞外星人


九門提督是民間的說法,正式的稱呼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簡稱“步軍統領”。

九門提督設立於康熙三年,1674年。負責皇宮和京城裡的衛戍和治安,同時兼任清廷的三軍儀仗隊隊長,在國家的慶典、清廷的祭祀和祝嘏中擔任司儀。由於它部下兵丁的具體崗位以京城的九座城門為主,被民間稱之為九門提督。

這九座城門分別是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九門提督衙門設在崇文門,與崇文門稅務監督合署辦公。

九門提督一職是從一品武官,相當於今天的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它的主要職責是皇宮外圍的警衛與衛戍,京城的治安和衛戍,救火、緝捕、治盜、保甲、人口、斷獄等工作。嘉慶二年以前,九門提督的品級是正二品,嘉慶二年改為從一品。

從品級上說,山東巡撫比九門提督低兩級,從二品。不過,山東巡撫是文官職務,又是清代重中之重的地方官,相當於今天的山東省委書記,僅次於總督,所以山東巡撫一般都有兩個例加銜,一個是兵部侍郎銜,一個是右副都御史銜。

這兩個例加銜是方便各省巡撫行使“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職權。兵部侍郎例加銜可以指揮軍隊,右副都御史例加銜可以彈劾屬員,甚至可以彈劾上司。也正是因為兵部侍郎這個例加銜,巡撫的品級也從原來的從二品提高到正二品。

除此之外,巡撫還有例加的宮銜,就是太子少保。太子少保是東宮專屬官,原意是為太子授讀,讓巡撫例加太子少保不是皇帝想讓巡撫給太子當老師,而是表示恩寵。巡撫常年在外,天高皇帝遠,皇帝的意思是,不管巡撫離皇帝多遠,皇帝都把他當做自己的家人,好比自己孩子的老師。旗人有個傳統,就是特別重西席,皇家尤其如此。

中國從唐宋以來一直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重文輕武。同品級的武官,在人們心中的考量裡,文高於武。許多武官當官當到正一品,甚至黃馬褂加身,但在從二品的佈政史、正三品的按察使,甚至五品到二品的學政面前,一樣會自慚形穢,更別說是封疆大吏中的巡撫了。

不過拋開普通的一品武官和二品巡撫,具體到九門提督和山東巡撫一職,則另當別論。

九門提督是純粹的武官,但九門提督或步軍統領一職在清廷的武官中是最重要的職位,與駐防將軍相當。而且,與駐防將軍一樣,九門提督一職只授予滿人,漢人沒有資格擔任。有清一代,從未有過漢人擔任九門提督。

九門提督是要職,它和駐防將軍一樣,地位上高於總督,遇到突發情況,一般都是由駐防將軍和九門提督領銜,作為總督名義上的領導。當然,大多數情況下是完全相反的。

更重要的是,九門提督一職是天子近臣,與領侍衛內大臣、內務府總管大臣、各部院尚書是一個檔次的。與今天的政治格局不同,清朝重內廷,天子近臣每天都有見太后和皇帝的機會,分量上遠遠高於一個省的巡撫。

今天最為我們熟知的九門提督是榮祿,他三十多歲時就是九門提督了。那時他個子很高,玉樹臨風,儀表堂堂,由於經常在祝嘏中擔任司儀,也經常奉命去犯事的大臣家抄家,是當時最出風頭的師奶殺手。

山東巡撫裡我們的熟人是丁寶楨和袁世凱。他們倆人都被人成為宮保。宮保是太子少保的俗稱,不為別的,是因為當時山東巡撫衙門原來是明朝的王宮,巡撫衙門大門是名副其實的王宮之門,後來被韓復榘給拆了。所以,別的省的巡撫雖然也是宮保,但沒有人稱呼,只有山東巡撫是名副其實的宮保。


國史館


山東巡撫是封疆大吏,統管山東的軍政事物還監管黃河下游的河工!是授太子少保銜兼兵部侍郎銜右副都御史銜的正二品文官!而九門提督步軍統領,負責京城防務京城治安(包括大興宛平所屬今河北地區)。是從一品武官,在清朝經常由工部侍郎從二品文官兼署。當然九門提督的重要性明顯,但天子腳下既有掌管滿洲三大營(前鋒營.火器營.健銳營)的王爺.都統又有掌管皇帝警衛安全的領侍衛內大臣還有聞風言事的巡城御史,和京城的行政長官順天府尹。所以還是山東巡撫的權威尊崇更勝一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