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年肆無忌憚對伊拉克動了武,為什麼跟伊朗卻遲遲不敢呢?

品味人生1659320


伊拉克和伊朗情況完全不一樣,伊拉克從薩達姆上臺開始就在中東攪動的非常的動盪不平靜,跟伊朗打兩伊戰爭,還入侵科威特得罪了全世界,而伊拉克的經濟完全是通過售賣石油來換取武器和生存的資源,國內沒有建立起來自己的工業體系,加上伊拉克薩達姆屬於獨裁者,在國內的名聲並不太好,而美國利用這種機會挑撥伊拉克內部矛盾其實也是比較輕鬆的。



最關鍵的還是伊拉克在薩達姆的統治下放著好日子不過,到處惹是生非,而薩達姆這個人又比較容易膨脹,給老百姓帶來了好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危機和災難,所以伊拉克國內的老百姓對薩達姆和其政府的感覺非常的矛盾,而再加上伊拉克在國際上面沒有強大的靠山,所以美國對伊拉克這種沒有靠山的國家肆無忌憚的收拾。


伊朗不一樣,伊朗是一個宗教為構架的國家,在宗教信仰上面伊朗人都是比較統一的,美國很難在伊朗身上進行大規模挑撥離間,再加上伊朗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是大國之間較量的前沿,伊朗的位置比伊拉克更重要,而伊朗比伊拉克有一點先見之明,並非只是靠買賣東西來維持國家的生存發展,而是一直在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在多年的努力下伊朗的國內工業體系已經有一定規模。

伊拉克就沒有伊朗這樣聰明,國內的大量物資都是國外購買,把柄很容易被人捏著,伊朗從伊拉克身上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拿伊拉克做了反面教材,最主要的是伊朗知道拉關係懂得利用自己的重要位置來給自己獲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在這上面伊朗也強過伊拉克,伊拉克之所以美國肆無忌憚的吊打,最主要的是伊拉克沒有大國幫忙,而伊拉克自己本身在美國面前就是三歲小孩一般,想怎麼修理就怎麼修理。



美國在過去吃過幾次有大國支持的戰爭,畢竟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美國都沒有討到便宜,光看實力來說朝鮮和越南在當時遠不是美國的對手,但是有了大國支持以後就不一樣了,美國沒有討到便宜,而現在的伊朗情況也和過去的越南差不多,美國顧及到背後的大國,所以不敢肆無忌憚,畢竟在過去有過兩次這種遭遇,美國清楚動手後面臨的困難和代價。


再加上伊朗自己本身的工業體系在一些方面能夠自己保障,從這一點來說都讓美國膽心會陷入長期的消耗戰裡面,以美國多次吃虧來看,沒有絕對的把握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勝利的條件下,美國是不可能冒著自己再次陷入戰爭泥潭讓自己潛在的對手抓住機會發展壯大的,美國的目的看起來是伊朗,其實伊朗只是一個引子,大國之間的較量才是重點,伊朗只是在裡面扮演前沿戰場急先鋒的角色而已,也就是大國博弈的戰場而已,美國在戰爭衡量上面也非常的謹慎,畢竟現在不同往日。


無法超越的足跡


當年美國對伊拉克動武,有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苦衷。實際上也有為收拾伊朗鋪路的意思。只是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一腳踩進去再沒能抽出來,所以才給了伊朗戰略窗口期。


實際上深入研究伊朗崛起之路可以看到,伊朗也恰好是在美國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這期間,才積極對外擴張,在中東地區坐大的。

首先討論一下為何說美國發動伊拉克,是在為收拾伊朗鋪路。

伊朗身處中東、波斯灣,屬於戰略位置,其屬於西亞、中亞、南亞交通樞紐位置。西部和伊拉克、土耳其接壤,東部和阿富汗接壤,南部隔著波斯灣和海灣阿拉伯國家相望,北部沿著裡海,和中亞國家毗鄰。

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初步取得戰果之後,就馬不停蹄的突然調轉槍頭,向伊拉克進軍。實際上可以看到,除了伊朗北部,伊朗已經被美國三面夾擊——東面美國進入了阿富汗,西面發動了阿富汗戰爭。而南部,是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軍事集結地區,海灣地區。

不僅如此,實際上美國在進攻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時候,也開始積極向中亞滲透,也就是基本上伊朗已經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

俄羅斯處於自身利益考量,也基於戰略考慮,在中亞地區實際上幫了伊朗一把。俄羅斯在中亞發揮影響,促使美國在中亞的滲透十分有限,其在中亞建立的幾個基地,也基本上難以承擔與伊朗開戰的負荷。而且在俄羅斯作梗下,美國和伊朗開戰,中亞的基地美國也恐怕將不能再使用。

美國對伊拉克開戰,也誤判了伊拉克局勢的複雜性。美國是很快就推翻了薩達姆,但卻沒能從伊拉克泥潭裡再邁出來。

美國對伊朗東西兩鄰國的戰爭,原計劃成為進攻伊朗的翹板,結果卻因為深陷其中,成為了伊朗的戰略機遇和救命稻草。

這箱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還沒有收尾,敘利亞再起波瀾,伊朗也為了緩解美國對伊朗本土的戰略威脅,開始主動跳出去到敘利亞和美國亮劍。


從2001年阿富汗戰爭開始到現在,19年,美國前十年都準備收拾完阿富汗伊拉克後兩面(實際上是三面)夾擊收拾伊朗,但卻自身無法再沒有抽身之前發動第三次如此體量的戰爭。

後9年,美國和伊朗在敘利亞開始博弈,而且還對了一個俄羅斯。

所以美國不是遲遲不敢和伊朗動武,而是美國遲遲解決不乾淨和伊朗動手前的礙事的工作。


中評中語


美國打伊拉克,無論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還是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都有一定的國際藉口,甚至1991年的海灣戰爭還得到了包括中國等國家的支持。雖然小布什打伊拉克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反對,但至少美國是扛著反恐的大旗,並且是在9.11之後美國遭到恐怖主義傷害後,打擊伊拉克是符合美國利益的。


同時,伊拉克在中東地區遭到了周邊國家的孤立,經過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周邊國家已經沒人幫助伊拉克說話了。美國下定決心要剷除薩達姆,其實美國打伊拉克有三個理由。

其一,懷疑伊拉克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其二,懷疑薩達姆和恐怖襲擊事件有關聯。

最後,要在中東地區建立一個所謂的民主樣板。

從現在來看,美國的三個理由都不成立,其目的也沒能得到實現,只是單純了推翻了一個政權。美國對伊拉克說打就打直接受小布什新幹涉主義和新單邊主義的影響,當然美國把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看作是恐怖主義勢力的聚集地,這是對美國直接的威脅。

而如今美國卻為何遲遲難以對伊朗進行類似伊拉克薩達姆式的打擊?這當然是直接和當前的國際環境和美國的利益訴求相關。

首先要明確的是,就像我們經常說敘利亞不是利比亞,伊朗不是伊拉克。伊朗在1979年革命以及兩伊戰爭之後快速發展,也利用了美國在中東的空檔期快速向外擴大影響力。這就是當前伊朗在中東地區形成的什葉派新月地帶。

同時伊朗當前的綜合國力也是美國不容小覷的。儘管和美國超強的軍事實力沒有可比性,但是伊朗能夠利用地理位置優勢,以及國內部分先進導彈對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存在構成威脅,包括美國的盟友,以色列。

美國打擊伊拉克其懷疑其有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是遲遲沒能對伊朗對武卻實實是因為伊拉克真有戰略導彈。再加上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伊朗也揚言要發展核武器,它有這個技術能力,唯一卻的就是一個正當的理由。

同時,伊朗在地區擁有廣泛的支持者,如上所言,什葉派新地帶是伊朗對地區影響力的代表。不僅如此,伊朗和某些大國也交往甚密,這也是美國難以像對待伊拉克似的冒然對伊朗動武。

伊朗當前在國內形成了一致性的對美共識,包括把美國駐中東的部隊列為恐怖組織,反美情緒也達到了近幾年的高潮。但是美國依舊不能冒然出兵伊朗,美國已經不再是十幾年前那個說打就打的國家了,如今的美國重回大國競爭,怎麼會為了地區國家而自損元氣。

再加上特朗普就任後的美國第一和讓美國再次偉大戰略也限制了美國的對外戰爭,只是說美國目前重點不在於此。而在於對付戰略競爭對手,穩固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往壞了說是如果讓伊拉克的結局移接到伊朗身上,說不定會給美國造成比9.11更大的危害。

美國自身內部也正在悄然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它現在更願意動嘴做做樣子,展示展示自己強大的肌肉,你要讓它再一次兩次伊拉克以及阿富汗式的戰爭,那它是極不情願的。除非,這些國家,包括伊朗主動挑逗,或者主動去威脅美國的核心利益,但是我想這種情況不太可能。



因為雙方都一定程度上是理性的決策者,對待戰爭美伊還是有一定底線思維的,雙方知道對方所需要的東西。這一點對於美伊長期以來的鬥而不破,亂而不站的關係大局是至關重要的。


古今會


美國為什麼會對伊朗開戰?,這是美國人在拿伊朗做文章,做石油文章,並且公開化,為什麼要公開對伊朗的戰爭呢,公開化的設計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呢,爭對的對象是誰呢?本來戰爭對誰戰爭是保密的,美國即然公開了。那肯定是藉助伊朗石油寫戰爭文章,爭對需要石油資源的國家了,石油資源美元化,說明了美國的美元少了,需要製造石油市場危機化,公開化,讓各國知道美國又要對伊朗開戰了,你們抓緊時間排隊用美元買石油吧,當然,也可以藉此給那些不聽美國指揮的國家,有野心的國家,打掉他們的妄想症,打掉他們在伊朗的利益,作為條件交換,就是一個動作,引發眾國條件反射,美國要用指揮棒敲打這些不聽話的國家,伊朗只是躺著中槍,誰讓伊朗有石油呢,這不是伊朗的錯,也不是美國的錯,是石油需要國家的錯,即然是大多數國家的錯,也糾正不了美國的(指揮棒)對呢,呵呵呵


旭日東昇80847515


2011年9.11發生,美國儼然恐怖受害者的身份出現在國際社會,博得全球一致同情與聲援,其反恐名正言順,憑安理會決議一路順風打擊並推翻據不交出拉登的阿富汗塔利班。

小布什政府乘勝追擊,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歐洲乃至美國之罪名“聲討”薩達姆,但遲遲得不到安理會的動武“授權”。無奈,它與英國等一干追隨國於2003年3 月掀起伊拉克戰爭,如願掀翻薩達姆政權。

戰爭沒有引起革命,但它教育了世人:薩達姆不善,美國的行徑更壞!

破壞聯合國安理會大國一致的原則,使得單邊主義達到極致;開創新世紀武力推翻主權國家政權的先例,嚴重損壞基本國際準則;傷害伊拉克人民的民族與宗教感情,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嚴重損壞原有的政治與社會秩序,為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的滋生創造土壤。

奧巴馬上臺後,美國宣佈結束伊拉克戰爭,除軍事顧問外的作戰部隊撤離。

與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在國際社會“臭名昭著”不同,伊朗實行伊斯蘭民主選舉制度,沒有侵略周邊國家或挑起戰事的惡績。且在同有關各方長期博弈後達成放棄核濃縮的伊核協議,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可。

時代在變,美國隨意對其他國家動粗的時代不再。它看委內瑞拉不順眼,但沒有理由動武。

伊朗亦然,一個在中東舉足輕重的大國,一個重要的石油生產輸出國,一個扼守波斯灣出口的國家,一個擁有萬枚導彈、伊斯蘭軍民誓死捍衛尊嚴的國度,若大國貿然啟動戰端,後果要比伊拉克戰爭嚴重複雜得多,世界經濟、全球安全將遭受災難性影響,美國能夠承擔得起嗎?

不對伊朗動武,是審慎明智且負責任國家的基本標誌。


ruixuezhaofeng


美國沒有必要打伊朗,因為經濟制裁正在產生效果。

這是美國不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的最重要原因。

2018年美國退出了伊核協議之後,重啟對伊朗的制裁。先是對伊朗的工業產品,比如煤炭、鋼、鋁等制裁,以及金融制裁,禁止美元交易;之後又對石油等進行禁運。

這樣升級的制裁已經導致伊朗經濟出現了負增長,以及2019年GDP將達到-3%。這說明美國的制裁正在產生效果。

一國經濟不好,就等於沒有收入來源,那麼國家就無法運作。

這就會讓伊朗對外的一些支援,比如對敘利亞、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等失去了資金支持。

在此背景下,美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畢竟美國最需要的不是伊朗政權一瞬間垮臺,而是伊朗的擴張勢頭得到遏制,不能影響美國和美國盟友在中東的利益。

制裁能夠造成伊朗的擴張被遏制的話,幹嘛還用軍事手段實施?

另外,打仗是要燒錢的,特朗普這麼斤斤計較的總統,會投入大筆錢到伊朗打仗?

這對特朗普而言太不划算。連敘利亞派了2000美軍他都要撤軍了,還能在伊朗投入大兵打仗嗎?顯然是不現實的。

而伊朗比伊拉克要國土面積大很多,軍事實力也要更強,支持者也不少,美國人如果輕易發動對伊朗的軍事行動,收到的效果,可能還不如經濟制裁更便利,更划算。

所以,無論是從現實考慮,還是從金錢角度考慮,美國都不可能在目前對伊朗動武。

那些認為美國可能軍事打擊伊朗的論調,還是歇歇吧!


木春山談天下


我覺得美國從未想過要對伊朗動手,這也和美國不下死手製裁俄羅斯一個道理,就是制衡。

玩這一手的鼻祖就是英國,一定要在某一區域留下點爭議和矛盾,比如把印度用宗教分離的方式分裂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在中國和印度之間不負責任的劃麥克馬洪線致使中印衝突!

美國為歐洲留了一個威脅,那就是俄羅斯,因此歐盟才會心甘情願被綁在美國的戰車上。

美國也要在中東留一手,以色列和阿拉伯人力量太不均衡,需要伊朗加入平衡局勢,這樣沙特不敢不聽美國,而且以色列也不敢太過放肆。

美國需要伊朗扮演壞人,這樣他才能做英雄。因此在可見的未來,美國只會經濟上不斷制裁伊朗,希望親美力量能奪權。不過美國並不著急,時間站在美國這邊。


穿美國望世界


先不管小布什政府那糟糕的戰略思維能力,美國揍一個國內靠著武力鎮壓維持統治的典型中東家族式政權,而且還是一個被連續13年經濟制裁榨乾了經濟的國家,很難嗎?不難,至少從2003年3月20日至5月1日,美國打伊拉克一點都不困難。

如果1991年時伊拉克還能擊落一些聯軍飛機,2003年時伊拉克老舊不堪的防空能力基本都是擺設。至於薩達姆政權的精銳部隊共和國衛隊,其中不少師也變成了拿了賄賂就可以做鳥獸散的烏合之眾。打伊拉克很難嗎?

但是伊朗呢?伊朗的政權雖然是政教合一的,但是其內部有民主政治的成分,宗教民族主義意識形態更為強大,比基於家族政治的薩達姆政權穩定得多。換言之,伊朗不是薩達姆政權那種入侵就一觸即潰的國家。伊朗雖然被西方制裁,經濟情況並不好,但也比1991-2003年的伊拉克好得多,而且還有一定的製造業能力。如果美國真的要進攻伊朗,那麼很顯然美國會陷入一場比伊拉克持續時間更長、代價更大的正面衝突和持續游擊戰中。薩達姆政權打巷戰那是嚇唬人的,而伊朗則不是開玩笑。

另一方面,正如美國進攻伊拉克後讓伊朗獲益匪淺一樣,如果進攻伊朗,那麼波斯灣南岸的那批阿拉伯國家是不是也可以趁勢做大?這不就是美國一直試圖避免的出現壟斷中東產油區的情況麼?如果沙特趁機做大,美國中東政策的兩大支柱——以色列和沙特——是不是也要發生衝突了?到時候美國怎麼選呢?

中東的現狀整體仍然符合美國利益,而伊朗也就打打嘴炮,反正革命衛隊靠著制裁搞走私也吃到滿嘴油了,開心就好。


怪蜀黍老囧曾


此一時,彼一時,現在已不是當年美國攻打伊拉克的國際環境。伊拉克當時沒有強大的國家全力支持,作為一個小國來單獨抗擊美,英超級軍事強國,絕對沒有勝算。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美國才明門張膽地,大張旗鼓地用一瓶洗衣粉做道具發動了侵略伊拉克戰爭,而且開始還是以零傷亡就取得了勝利。事過境遷,今天的世界已發生了很大變化,敘利亞戰場美國想逼巴沙爾下臺,但在俄羅斯強有力支持下,巴沙爾不僅沒有下臺,最後還是美軍灰溜溜撤走了大部分軍隊。在委內瑞拉,美國製裁了多少年,但由於委背後有俄羅斯,古巴,中國的堅定支持,美國始終不敢軍事幹涉,害怕造成美,俄正面衝突,給美國帶來重大危害。伊朗更是如此,伊朗本身就具備強大的軍事力量,而且背後有中,俄支持,不允許美國再發動當年侵略伊拉克那樣的戰爭。另一方面當年美國繞過聯合國對伊拉克發動了戰爭,雖然起初是零傷亡,但佔領伊拉克後,在伊人民的反擊中卻不斷損兵折將,致使美軍造成了上幹名士兵魂斷伊拉克的惡夢。在阿富汗,在利比亞,現在比美國入侵以前更加混亂。美國花了數萬億美元,傷亡了數以萬計的士兵,又收穫了什麼呢?美國建國二百四十多年,僅有十幾年沒有打過仗,窮兵贖武最終導致國力逐浙衰退,走在了衰落的道路上。如果特朗普貿然對伊朗再進行一次動武,必然會得到中,俄,聯合國,甚至歐盟及全世界的反對,美國的國力必將進一步衰退,而且特朗普明年連任也將受到嚴重影響,很可能一敗塗地。這就是美國遲遲不敢對伊朗動武的原因。


華157252741


美國對伊朗的心態可以說必除之而後快,但對伊朗為何遲遲沒動手?看看伊朗和伊拉克的對比就很容易看出端倪。

伊拉克雖說軍事力量相對強大,但基本不能自給,而且武器裝備通常靠買,並且相對美國等西方國家落後,國際環境比較孤立,國家體量較小,戰爭潛力沒有,最關鍵的國內矛盾非常尖銳(有反對派可利用)。



再看看伊朗,中東一大國(真正的),8000多萬人口,164萬平方公里面積,國內各民族相對比較團結,國內經濟基本能夠自給自足,外部環境也相對伊拉克要好,最最重要的有一個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一旦戰爭來臨在戰爭的各種因素更容易持久戰。美國要對伊朗動武必然會三思而行,直接說美國要打伊朗肯定能打下來,差距擺在那,但它不得不考慮後果,這和打伊拉克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可以看看美國打伊拉克之前做了多少準備,十幾年的制裁和封鎖導致伊拉克經濟衰落,老百姓日子不好過,軍事實力可以說名不符實了,這時候打他容易了。美國對伊朗現在採取的策略可以說和當初打伊拉克的策略同出一轍,通過不斷嚴厲的制裁摧毀伊朗的經濟,挑起民怨、甚至挑起反叛力量,讓伊朗無法發展經濟、國內動亂,國家實力徹底衰落之時恐怕就是伊朗國破家亡的日子來臨。總之伊朗現在只能被動的應對,儘可能的採取應對措施保證自己的安全,後續如何不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