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極限賽道上贏得鮮花和掌聲,沒有人會在意座駕的發動機是否原裝、改裝或是裝了戰鬥機的噴氣引擎。諸如《速度與激情》這類的賽車文化,寄託的是人類對速度持之以恆的追求和嚮往~
為了在關鍵時刻能夠甩掉對手,讓直線競速賽(Drag Racing)跑的更快。車手們起初藉助一氧化碳氣,後來逐步發展成汽油、甲醇或煤油為燃料。並分為:頂級燃料改裝車(TAFC),輸出功率2500馬力(發動機容積8930CC), 時速382km/h;頂級燃料高速車(TFD),功率輸出在5000馬力(發動機容積8127CC),速度460km/h。
而參與頂級噴氣式的賽車,其輸出功率更是高達10000馬力,900km/h以上的速度,成為直線競速賽賽車中的翹楚。
1966年,一輛擁有550馬力(410kW)的普利茅斯-衛星(Plymouth Satellite) 426 Hemi,完成了在13.8秒內,從靜止到1/4英里(402.336米)時167km/h的時速。普利茅斯-衛星這款肌肉車,成為美國直線競速賽各型車的代表!
除了真正的肌肉車愛好者,很少有人真正瞭解“普利茅斯”這個性能車品牌。它可能是“石油危機”前,最後一臺奉行實用主義的美式 Muscle Car(肌肉車)!
普利茅斯-衛星誕生於1968年,截止1980年停產。作為美版中型車(Mid-size),有人評價是將價格和性能平衡的很好一款車型。不同於現代某些被貼上“窮人樂”標籤的車型,普利茅斯-衛星轎車為強調性能,多采用V8引擎配置。
當年,最受歡迎的引擎包括:四缸化油器的Commando 383(325馬力);426 Hemi V8(超過400馬力);1966年量產、裝有兩個四缸化油器的“Street Hemi”,最高可達425馬力;還有1967年面世擁有440馬力的Magnum V8!
強大的V8引擎使“衛星”轎車充滿了“肌肉範兒”,博得了許多“肌肉粉”的擁捧。在電影《大黃蜂》中,路人甲用簡短的事件,詮釋了對該型車的痴迷。如用夫妻交房貸首付的錢買了輛普利茅斯-衛星,在女霸天虎“粉碎骨”(Shatter)從天而降時,路人甲祈禱的是不要砸中他的愛車!
電影《速度與激情1》中,範·迪賽爾也擁有一臺基於克萊斯勒B平臺研發而來的普利茅斯GTX。每次身臨絕難險境時,都是這輛普利茅斯GTX幫他化險為夷……
普利茅斯-衛星同樣是基於克萊斯勒B平臺研發,定位是價格要低於克萊斯勒和道奇車型,用於搶佔低價轎車市場。普利茅斯商標誕生於1927年,1928年建廠。1928年6月11日,第一種車型出廠,裝配了4缸發動機,動力強勁,一經推出就受到用戶的追捧。
普利茅斯(Plymouth)是英國著名的港口名,直譯成中文有“一帆風順”的意思,也有人把該車型稱做“順風牌”。其商標圖案就是當年僧侶乘坐的 “珠夫拉瓦”號船帆的簡筆圖。
電影《大黃蜂》中“粉碎骨”的載具形態,是一輛櫻桃紅+黑配色、並經過一定改裝的第三代普利茅斯-衛星,出廠時間1971-1972年。而普利茅斯Satellite(衛星)獨立定型之前,只是Belvedere車型中的一個頂配版;而Belvedere則是由普利茅斯Cranbrook發展而來……
在上世紀60-70年代,通過電鍍,讓車輛充滿金屬風格、顯得有範兒,絕不僅是普利茅斯一家。該車前臉一圈閃閃發亮的鍍鉻外沿,配上鑲嵌的四個圓燈,有種向下撇嘴的憂鬱感。
更形象的講,這個造型像是一部老式電話機聽話筒的側面剪影,所以在20世紀60年代很多美國人眼中,它醜的不夠前衛。可是進入70年代後,10年的時間冰火兩重天,通過不斷的改型設計,讓普利茅斯-衛星成為迷人的美式 Muscle Car之一!
2001年年底,普利茅斯品牌徹底走到終點……但範·德塞爾和“粉碎骨”依舊如穿越一般,對它戀戀不捨~~
文章拓展:直線競速賽(Drag Racing)
直線競速賽最早起源於二戰結束,一部分軍人把軍方改裝的車輛開回家,性能受到稱讚。改裝二手車,成為那個時期的潮流。光改沒用,只有彼此切磋一下,才知道效果好不好。
因此,在加州的幹河床上出現了兩輛車之間的加速比賽,車手們給這種比賽起了個名字Drag Racing。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追捧這種賽事,如今的直線競速賽發展成分不同車型、不同發動機類型,在兩條並列的長1500米、各寬15米的直線柏油跑道上進行。
其標準距離為1/4英里(402.336米)、1/8英里(201.168米)。比賽時每2輛車為1組,實行淘汰制,分多輪進行,直至決出冠軍。因為如今的時速越來越快,每部賽車除採用碳剎車盤等高科技,還會利用減速傘幫助制動。
2007年,英國BBC電視臺Top Gear欄目還組織過一場戰鬥機與賽車的直線競速賽。參與者是一輛布加迪威航和一架“颱風”戰鬥機,最終“颱風”獲勝……
閱讀更多 玻羊車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