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人民西路惠耳聽力告訴您-寶寶“語遲”怎麼辦?


寶寶到了2歲還‘金口難開’”、“我做夢都夢見好幾回寶寶說話了”、“只能用貴人語遲安慰自已”……每每說到孩子說話慢的問題,許多家長還真是煩惱不已。如何讓孩子早點流利表達?

兩歲前說話少點沒關係

語言發育由於受生物因素和環境的影響,個體差異很大。寶寶在兩週歲前,說多少話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理解”,如果他對大人的話理解得很好,那麼他的語言就沒有問題。


咸陽人民西路惠耳聽力告訴您-寶寶“語遲”怎麼辦?


因為,小兒在開口說話之前,已經有了語言的使用,而這時溝通的方式是非言語的,如眼神的交流、微笑等,而且在這種方式的溝通中,逐漸學會語言交往的規則。語言只是一種符號,包括講話的“聲音符號”(使用聽覺)、書面的“文字符號”(使用視覺),這階段主要讓寶寶聽得懂,但不必讓寶寶一定要說出來。

“說話遲”只是小兒言語和語言障礙的一部分臨床表現。語言發育遲緩的最常見原因是智能遲緩,其速度比正常兒童慢。聽力障礙也是語言發育遲緩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有,孤獨症、行為障礙也是制約語言發育的因素。

環境、性別也影響“動口”

兒童的語言發展與環境有關。父母在和孩子交往中所使用的詞彙量,在言語交流中如何重複和擴展詞彙,直接關係到兒童詞彙量的增長和語言發展的速度。如果兒童生活在缺乏語言刺激和環境中,則可造成語言發育遲緩。

寶寶自出生後,應生活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並且定期進行聽力篩查和發育監測,一旦發現異常,立即進行干預。如何識別語言發育異常的警告信號?一般說,寶寶在12個月內對他人無微笑、不能試圖模仿聲音、不能說一個字的詞、不能做任何手勢等,或者2歲不能講2個字的話、不能模仿單詞或動作、不能聽從簡單的指令,就要引起父母的警惕。

怎麼培養孩子開口說話

對尚未開口的兒童,要吸引其對聲音、物品的注意,糾正哭叫、發怒、扔物等不良的交流。促使兒童與他人交流,與其他小朋友共同玩耍,特別是一些輪流性的遊戲。或者創造情景,讓寶寶看著父母的唇、舌、下頜的運動和口形,模仿發音,並迅速給予應答;採用“聽力轟炸”,用單詞或疊詞作語言刺激;鼓勵兒童用姿勢、發聲作交流,不必理會其發音不佳。

已經有語言,但內容少、形式簡單的兒童,多鼓勵其模仿周圍人群的說話,誘導自發性的表達,並應用在生活中。讓寶寶多玩些想象性遊戲,父母用圖片、手勢和動作加強兒童的感受,激勵兒童有意識的交流,創造各種機會與兒童對話。教兒童生活用語,如去商店購物,接待來訪朋友,禮儀等。慢慢掌握後,父母可選擇一些符合兒童的句子,採用放慢說話速度、重複說、模仿說、與兒童一起說等方式,循序漸進。年幼兒童的語言不流利與口吃難以區分,可以設計一些遊戲性情境如故事接龍、兒歌、童謠等促進語言的流利性。

口腔運動功能問題有時也會影響說話的清晰度。因此,臨床上發現這類問題的兒童必須進行口功能訓練,用軟硬適中的牙刷或硅膠棒刺激口腔內的舌、牙齦、頰黏膜和硬顎;改善食物質地,從軟向硬。改善口腔協調運動如教吹泡泡、喇叭、用吸管吸食,模仿動物叫聲、口腔快速輪替運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