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英雄,寫出《廢都》的賈平凹卻為何被不少人罵?

常爭


賈老師是我喜歡的作家,我是個農民喜歡實話說事,他是個有文采的作家,致於廢都這部小說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作品,我也讀了,當時看來這作大掉眼睛,但從今日來看,它不失為一件好作品。作者的思想是前瞻的,真可謂,畫者,黃賓虹,書者,賈平凹。這麼多年的提煉,書中的描述以是司空見貫也枉然,我們周圍以是這樣一個生活氛圍,難道不是嗎?愛情還有純美的嗎,別認真的搞笑,這一代人,男人是角鬥士,女人如商品,顏高值高,至於情色描寫很正常,是因為太簡單,是個人都能寫出來,可在當時顯然是冒天下之大不是諱。到今日以是正常生活片斷了。所以,我認為廢都是緊跟時代的社會是真的凸凹不平了,真正的文化崛起不知何吋。


草堂根主


《廢都》出版後,賈平凹有句話說得好,《廢都》之前他是文壇最乾淨的人,《廢都》之後,他是文壇最骯髒的人。

從《廢都》出版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賈平凹已經又寫了很多長篇,《秦腔》甚至獲得了茅盾文學獎,但是大眾對他的興趣依然停留在《廢都》上,關於《廢都》的討論仍在繼續。所以,這本小說,到底帶給了賈平凹什麼?

以現在的標準看,《廢都》中的情色描寫實在不算什麼,現在不是流行馮唐寫的小黃書嘛,馮唐那種三流的小說都能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賈平凹的這點文字實在不值一提。很多作家也都涉及到情色描述。但是情色描述並不是這本小說招致罵名的原因。現在的大眾讀者,從小接觸網絡和電腦,什麼場面沒見過,誰還會對小說那些“此處刪去幾百字”的空白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毋寧是,賈平凹為什麼這樣寫?

在文學寫作上有句名言,所有的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傳。後面的這句是我加上去的,但是我們不知道哪部分是作家的自傳。這大概就是賈平凹被罵的原因。《廢都》出版後,老婆因為不堪忍受輿論的壓力跟賈平凹離婚了,他還揹負了無數罵名。說白了,就是把賈平凹當成了小說中的莊之蝶。莊之蝶是小說中西京城的四大名人之一,跟賈平凹一樣,是個著名作家,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個情種,所有女人見了他都當賈寶玉,恨不得馬上寬衣解帶,擦乾一切陪你睡。更重要的是,小說中的莊之蝶,對任何女人都沒有免疫力,他遇到的所有女人,無論是朋友妻,比如同為四大名人的畫家的老婆他都想睡,還有求他辦事的周敏的妻子唐婉,家中僱傭的小保姆柳月也不放過,走到大街上有人認出來的跟他毫無交集的阿燦也要睡。說起來,莊之蝶這樣的作家,讓人覺得這是中國文壇的羞辱,很多人都無法理解,他塑造莊之蝶的角色的意義所在。

其實說起來也簡單,因為時代不同了,放置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市場經濟還沒完全入侵我們的生活,中國大地上最盛產的就是詩人、作家和知識分子,人們對他們充滿了各種詩意的想象,八十年代,走到大街上,有人說他是個詩人,就能免費混吃混住,有人說他是個作家,走到哪裡都可以有飯吃。現在看起來,這種膜拜分為可笑,但是那個時代對知識分子確實有一種豐富的想象力,覺得他們身上寄託著理想主義的情結。但是賈平凹的《廢都》寫到的莊之蝶和其他名人,打破了大眾對知識分子的美好想象,莊之蝶是新啟蒙時期最後的文化想象。之後市場經濟崛起之後,知識分子淪落為邊緣的產物,再也沒有人對他感興趣。


說書人思鬱


據說廢都解禁大量出版後,購買者十分踴躍,公安局嚴陣以待,不出所料,性犯罪也隨之大增。

很多人本來只是個潛在的性犯罪者,看了廢都躍躍欲試,走向前臺,變為顯性的性犯罪者。

廢都的作用不可小覷。

廢都裡關於性的描寫細緻入微,撩人心絃,讓意志不堅定者速速墮落,把幾十年的自我修煉前功盡棄,毀於一旦。

這裡廢都功不可沒。

一些人看廢都不是從頭看,而是專挑那些偷偷摸摸的地方看。看完了血脈膨脹,激情澎湃,直接走向街頭,走向犯罪的邊緣。

這裡,和廢都的作者沒有關係,也有關係,作者難逃其咎。

這也是為什麼國家一直不想給廢都解禁。社會治安社會穩定是優先考慮的因素。

一部小說,一般就寫到親嘴為止,再往下,就是考驗作家水平的時候。

一對戀人沒有人止步於親嘴,作家也想在深水區探險。

有水平的作家,在深水區游泳,還不會被水淹死。

他們把那點事寫的纏纏綿綿,還不留痕跡。

像賈平凹那樣如此露骨畢現的自然主義的寫,實在是水平太差的表現。有失作家的名號。

可為什麼明知廢都使犯罪激增,賈平凹的小說還能夠解禁?

首先是我們的公安有足夠的威懾力,幾個偷雞摸狗的毛賊不足為事。

再有,可以使外國看看我們開放的力度。賈平凹的小說只是開放力度的一個標籤。不是他的小說寫的多好。

要這麼寫,中國的小說家成千上萬。

但,只許賈平凹一個人寫,還只能寫一部。

因為標籤有一個就足夠了。


呼籲法律


“廢都現象”沸沸揚揚,小說出版27年後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審視,不禁會去思考,當時的賈平凹為什麼要這樣營銷?批評者們又為何急於進行道德審判?如果將《廢都》置於整個現代文學史中考察我們會發現什麼?

縱觀文學史,在“五四”傳統裡,小說就是開發民智和改革社會的重要工具,梁啟超認為小說是“浸潤於國民腦質,最有效力者。”魯迅棄醫從文,希望以此拯救國民靈魂。小說雖“起於休息”,卻因其平白如話的特點易於為民眾接受,成為現代文學重鎮。現實主義小說曾在五四前後表現出蓬勃的生命力,作家們將個人體驗與家國大事融於一端,出現了許多優秀的作家作品。隨後“左聯”成立,“左”的風氣逐漸瀰漫全國,文學寫作已經成了政治鬥爭的一部分,往後一直政治掛帥,文學漸漸脫離了農村、城市生活的真實境況,僅僅是一隻主流意識形態的傳聲筒。撥亂反正之後,文藝界曾提出“回到十七年”的口號,一時間文學思潮此起彼伏,“傷痕文學”、“反思文學”都在70、80年代佔據了重要位置。而80年代中期先鋒文學思潮興起,先鋒們姿態高蹈,熱衷建築文字的迷宮,常常讓讀者感到茫然無措,至此,文學一直是政治的文學、精英的文學。這樣的時代土壤永遠不會孕育出《廢都》這樣的小說。

1988年,文化部、國家工商管理總局聯合發佈《關於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正式提出“文化市場”的概念。文學開始接受市場經濟的審視,充滿激情與理想的時代成為過去,“新時期文學”就此終結。伴隨著市場經濟時代來臨,大眾文化悄然興起,文化市場日漸興盛,作者與讀者構成生產者與消費者關係,接受者的趣味以及隨之形成的市場需求,成為衡量作品水平以及決定作家生存狀況的重要標準。某些優雅、堅固、崇高的東西煙消雲散了。馮驥才曾說:“不知不覺,‘新時期文學’這個概念在我們心中愈來愈淡薄。那個曾經驚濤駭浪的文學大潮,那景象、勁勢、氣概、精髓,都已經無影無蹤,魂兒沒了,連那種‘感覺’也找不到了。”這對中國知識分子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轉型時期,優越的思想導師身份被消解,被時代洪流裹挾著,自願或者不自願地邁進市場經濟,迴歸世俗大眾。對知識主體戲謔的悲涼漫延在現代文學作品中(像《廢都》裡悽悽的壎音),知識分子被金錢與慾望打錘著,多種價值觀騷動,一時間文壇迷惘、創作茫然。賈平凹敏銳地察覺到當時荒謬的文化處境,落筆《廢都》,塑造了一個“頹廢”、“墮落”、“空虛”的莊之蝶。

莊之蝶缺乏傳統讀書人的風骨,也不見五四時期文化人的勇氣膽略,他覺得尷尬屈辱,卻仍然屈服於權力,他覺得為聲名所累,卻依然留戀自己的文壇地位,沉湎慾望,自我糟踐,目之所及,斯文掃地,唯有在哀樂中才能感到片刻寧靜。賈平凹在文本內寫盡世紀末的亂象和知識分子內心的掙扎,在文本外也緊跟時代,迎合時代潛意識,採取方框這樣的銷售策略。而出版後遭遇的口誅筆伐,是道德審判,也是人文關切,不過可想而知,面對這樣一本“頹廢荒唐”的小說,未能掙脫精英身份的批評家們無疑覺得自己受到了極大的冒犯,於是群起而攻之也就不足為奇了。


牧笛吹黃昏


因為不明白《廢都》在講些什麼。賈平凹塑造了莊之蝶這樣一個人物,把知識分子的形象全毀了。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啊?有的人說莊之蝶就是賈平凹,他在寫他自己的事,就因為這個他妻子也和他離婚了,他這樣寫圖什麼?不懂他為什麼要諷刺知識分子。


不懂的話就算了吧,賈平凹沒讓人懂,估計是不想讓人懂。所以他只是給莊之蝶帖上了一個知識分子的標籤,其餘展現的就是平庸和世俗,這裡面很多聯繫都被抹去了。這樣敘事,很多讀者不明白一個知識分子為啥廉恥都沒有,唐婉兒、柳月、阿燦,他都勾搭過了,他這追求怎這麼低俗,怎麼就這麼墮落了?你這樣講不通,沒有道理嘛。還是說文化人都這樣耍流氓?這裡看不出深度。

再說賈平凹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廢都》借鑑了《金瓶梅》的表現手法:像莊之蝶和不同女人糾纏的人物關係,以及個別情節,比如莊之蝶和唐婉兒第一次偷情就是藉助唐婉兒去開窗這件事,和《金瓶梅》中潘金蓮與西門慶很像。但是可以說失敗了。因為《金瓶梅》的敘述視角是佛眼,但是賈平凹寫《廢都》可差遠了,他的敘事有失偏頗,似乎潛在視角也是鄙視莊之蝶。莊之蝶是什麼人?他是一個被貼上知識分子標籤的人。賈平凹被罵,是讀者不想被這樣的視角帶節奏,人們對知識分子是有尊敬的。


因為尊敬,知識分子的墮落是一種悲劇。我們看待這種悲劇應該像馬克思說的那樣“英雄的死亡和太陽的西落相似,而不像青蛙鼓脹了肚皮破裂而死。”所以《廢都》這部作品太矛盾、唐突了,他想像《金瓶梅》那樣卻不夠通透悲憫,他想要批判現實,卻亂開槍。簡單點說《廢都》的題材就不是一個能寫成功的題材,寫到這地步也很不錯了。


都看到這裡了,不如關注下我的公眾號吧:霍老爺(ddz-233)


佛系告別少年


寫出《廢都》的賈平凹,的確因為這部作品,落下了不少罵名。

這部小說,寫成於1993年,當年就被禁止出版,此後不少年間,關於《廢都》的譭譽話題,一直不曾間斷過。直到2009年,它被禁17年之後,才被獲准再版,而重出江湖,它與賈平凹的《浮躁》、《秦腔》一起,組成了《賈平凹三部》得以再版。

《廢都》之所以有這樣曲折的經歷,讓作者帶來罵名,是因為小說裡充斥著大量露骨的性事描寫。這種描寫在當今文學作品裡,已不鮮見,但在當時,把性寫到很徹底、很酣暢的文學作品,確實罕見。正是因為賈平凹分外直接的表現手法,大量的性描寫,才引發了諸多爭議。

在這部小說裡,作者賈平凹的目光捕捉到當時社會出現的新變化,在基於對社會生活地深刻洞察之後,他在小說中通過其中人物來進行表露和無情批判。

在小說裡,高雅的文化界人士、一本正經的官員等,均被撕掉了偽裝,暴露出本來的面目,那些萎靡不振的、缺少生活目標的人,成為作者描寫和嘲弄的對象。

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有時會把小說主人公莊之蝶,一個風流成性的作家人設,想象成作者本人或自己設定的某一個體或群體。讀者接受不了自己本以為高雅人設的作家形象,以那樣不堪的面目呈現在自己面前,所以,在只看現象不看內質的情況下,作家落得罵名,也在情理之中。

我們通過這部小說的被禁和解禁可能看出,一本小說的命運,其實也是一個社會前進的軌跡。如今小說能夠再版,也從側面說明了社會的進步,人們的價值觀已悄然發生改變。

如今讀者對文學作品的評價,也不僅僅像當年那樣以道德評價和表面現象佔主體,而是理性地回到文學作品表現的內涵上面。

《廢都》是否能代表中國當代文學的高度?這個不好斷言,但是我認為,這本小說在出版史上的曲折經歷方面的影響,能夠折射和檢驗出這個時代思想的變遷過程,以及全社會的包容程度。(完)


世界是一本書,人生是一份緣。蘭闍讀書和您共同交流感悟和得失~


蘭闍讀書


沒有感覺有多少人因為廢都這本書罵賈平凹,到是感覺有很多人猜那些方框裡到底是什麼內容。


一個老豆


賈平凹的文學成就在當代被嚴重低估,其對社會人文的思考、對時代變遷的把脈、對人性善惡的審視,對鄉土鄉音的眷戀都遠遠超出同輩,其作品已超越這個時代。但因不太合主旋律,並不被當下認可。如果從新中國以來的作家裡選,我把他排在第一位。這樣說肯定有人反對,陸遙的粉絲尤其不服。但無所謂,好的文學作品往往不被當時代所容,比如紅樓夢剛面世時就被禁,詩經裡的“風”也不如“雅”和“頌”地位高,短時間內喜歡鳳凰傳奇的肯定比喜歡崔健的多。還是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去淘洗吧,時間是最公正的裁判!


用戶5035247881


廢都剛出的時候我才二十左右,我是文科畢業,家裡也是書香世家,我特意買了一本廢都,仔細看了一遍,可能我還是見識淺薄吧,我從那本書後就開始討厭賈平凹的,當時把那本書吹的又是當代金瓶梅,又是紅樓夢的,我沒看出來它跟金瓶梅有什麼可比性,更不能用它糟蹋紅樓夢,書裡有什麼更深的寓意我也沒看出來


小夏的夏天來了


賈平凹的《廢都》,我是在西安古城牆下邊舊書攤上邂逅的。一本本皺皺巴巴,就跟出土文物似的。我無法否定第一個吃螃蟹的,就是英雄。但可以肯定的是,《廢都》成就了賈平凹,奠定了其在現代文學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塑造了一個頗具爭議的文化界名人形象。捱罵自然是少不了的,無論時代的文學主題形式如何創新,人們傳統的審美意識如何改變,賈氏永遠無法與路遙、陳忠實這樣著名的西北文壇領袖比肩。不過,人們會永遠記住,中國醜書的先驅------賈平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