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強行給茅盾文學獎作品排名,你心目中的前三名應該是哪三部作品?

算我天花亂墜


如果要強行給這些作品排序,我會選擇這三部作品:《芙蓉鎮》、《長恨歌》和《蛙》,原因如下:

一、宏大的歷史敘述

《芙蓉鎮》是古華1981年創作的。作品以"芙蓉姐"胡玉音的悲歡遭際為主線,描寫了從1963年到1979年湖南農村的社會變遷:農村經濟復甦時期、"四清"運動時期、"文革"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揭露了左傾思潮的危害,歌頌了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的勝利。這是一部反映當代南方農村社會生活風情的小說

《長恨歌》是王安憶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96年。作者通過對上海女孩、"三小姐"、拾憶人這三個部分的描寫,用上海小姐王琦瑤的一生表現了時代變化中的人和城市,將上海這所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展現得淋漓盡致,被譽為"現代上海史詩"。

《蛙》是莫言創作於21世紀初期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講述了從事婦產科工作50餘年之久的鄉村女醫生萬心的人生經歷,以及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增而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鉅而複雜的歷史進程,並結合實施計劃生育過程中出現的複雜現象,深刻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矛盾的精神世界。這部小說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真實地反映了計劃生育國策在高密東北老鄉的艱難推行過程。

二、思想性與藝術性幷包

《芙蓉鎮》一書中最大的矛盾衝突點就是政治與人性,作品採用近乎編年史的手法,將胡玉音、黎桂桂、秦書田、谷燕山等人的歷史遭際用一種沉穩而又有張力的敘述語言表現出來,將道德批判與歷史批評融為一體,具有深刻的歷史內涵,同時發出了對人性的呼喚和對美好感情的謳歌。

《長恨歌》有著深刻的哲學意義。一個人,越是想要得到什麼,就越是得不到;越是想要逃避什麼,就越是逃不掉。《長恨歌》就是這樣。上海小姐王琦瑤一生都在尋找愛情,尋找幸福,然而卻屢次失去愛情,遲遲不得幸福,這種悲哀被作者用景物描寫和心理刻畫表現的淋漓盡致。作品運用了獨特的語言描寫,將女性的心理和情感表達得十分細膩,通過一個王琦瑤,我們可以看到千千萬萬個王琦瑤。

《蛙》莫言先生的作品一如既往地吸引人心。作品以書信的形式向我們展現了發生在高密老鄉的一件件事情。受五千年古代文化的影響,中國人一直信守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信條,然而,因為無節制地生育所造成的社會後果卻是不可估量的。於是,在國家與個人之間就產生了巨大的矛盾,人的生育權受到限制,人的生命權也受到限制。有鑑於此,莫言先生用傳奇奇幻的手法通過寫高密老鄉這個中國大地上的縮影把近60年的農村生育史向我們一一道來。

事實上,歷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都寫得很好,可讀性很強。然而,我們這裡只是依據編者口味推薦的三本。我們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往文學


作為一個讀了將近三十年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中年人來說,上面的許多回答我覺得水平都相對有限(各位先別急著噴,聽我說說看法)。

有許多人很推崇《平凡的世界》,但我覺得它頂多是三流作品。為什麼呢?這要從路遙的師從和筆法來分析,路遙師從柳青,柳青作為“類魯藝”這種環境培養出身的作家,有幾個很致命的缺陷:一是極容易政治掛帥(參看《創業史》),二是片面模仿前蘇部分作家的描寫手法——盲目追求靜態心理描寫的效果,因此並不符國人傳統的閱讀習慣。

具體到《平凡的世界》一書,在內容上,作者有一種總喜歡不時跳躍出來感嘆若干的詞句(有時甚至是一大段一大段);有著那種動不動就拼命進行環境渲染的章節,這些大致都可視為對柳青創作水平侷限性的一種繼承,實質上是不符中國百姓閱讀習慣的。

其次這部作品結構上看是前緊後松,第一部楔合尚可,後兩部由於頭緒多了,不少人物的歸宿處理顯得草草收兵。

最後這部作品為了表現主人公孫少平的形象,過度使用了偶然、巧合之筆,使人覺得在“編”故事。例如侯玉英對孫少平態度轉變的誘因,郝紅梅疏遠孫少平親近顧養民然後因偷手帕而招致後來種種的坎坷(路遙你即使要突出肯定一個人也不必讓所有人圍著他轉,設計出幾近“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情節)。這不得不說對作品的現實性帶來嚴重的損害。

值得一提的是,官媒和許多所謂“主流”都在拼命抬高《平凡的世界》一書,甚至搬出“尊重逝者”的道德大旗指責所有對這部作品提出質疑的人。這種做法會不會物極必反呢,我相信歷史自有公論!事實上,作為一個自幼在珠三角農村長大的人,我還想問各位讀者一句:難道中國只有陝北地區存在農村嗎?難道只有陝北的農民和人際關係才是真實美好的嗎?為什麼要用一種農村的生活方式否認其他農村生活方式的合理性呢?

話說回來,那麼在我心裡,茅盾文學獎的名次如果強行排位是怎樣的呢,個人觀點如下:

第一檔次(排名不分先後,下同):古華的《芙蓉鎮》(總結歷史需要點勇氣,微瑕之處是對王秋赦和李國香等人的曖昧關係描寫,控制的分寸還需要加強);徐興業的《金甌缺》和凌力的《少年天子》(兩者水平差不多,男人的歷史和女人的歷史,視角的區別,大開大合駕馭得不錯,當然前者的觀點偏傳統,後者由於要體現政治鬥爭的殘酷性,如莊太后的形象會稍顯過於完美);劉心武的《鐘鼓樓》(結構的創新以及對市井生活的出色演繹,貌似這本書評論的質疑聲甚少)。

第二檔次:阿來的《塵埃落定》,陳忠實的《白鹿原》,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王安憶的《長恨歌》等(評論從略)。

第三檔次:李準的《黃河東流去》,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劉斯奮的《白門柳》等(評論從略)。

勉強入流的:李國文的《冬天裡的春天》,莫應豐的《將軍吟》,孫力、餘小惠的《都市風流》,劉玉民的《騷動之秋》等(評論從略)。

說是“贗品”也不過分的:魏巍的《東方》,姚雪垠的《李自成》,劉白羽的《第二個太陽》,張平的《抉擇》等(評論從略)。

一家之言,歡迎討論,不喜勿噴。


恆哥160450922


“茅盾文學獎”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學獎項,能夠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也說明得到很權威的認證!

如果非要排名,我選擇前三名是:《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穆斯林的葬禮》!


我覺得《平凡的世界》是當代作品最激勵人心的作品應該不為過吧,至少影響幾代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路遙用樸素的語言描繪出黃土高原1975-1985年十年的激盪變遷,人的命運、思想、行為在大的環境下的變化,表達了對愛情、親情、友情的深刻認識!孫少平和田曉霞,孫少安和田潤葉,他們的愛情悲劇讓人無比動容,特別是曉霞死的時候,讓人傷心落淚!還有就是奮鬥的經歷,一直積極向上的奮鬥也是很感染人心的,傳遞著正能量!能給我們留下這麼經典的作品,路遙不朽!


《白鹿原》也是講述陝北的變遷,白鹿原上兩大家族的明爭暗鬥展現出一副波瀾壯闊的全貌!雖然反映的是舊社會的場景,但通過對人和事的描繪,真的能夠體現出人性在環境下的複雜變化!也體現出一些人道貌岸然下的醜惡嘴臉,人的墮落沉淪可以到無底線的地步!通過對人物的刻畫,也展現出那個時代的面貌!我覺得《白鹿原》的藝術性很高的,單從藝術性來說甚至超過《平凡的世界》!陳忠實對農村的描寫,對人性的描寫,對社會大環境的描寫都是非常老練和深刻的!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看完蕩氣迴腸的作品!霍達通過對母女兩代穆斯林的描寫展示出一個穆斯林家庭的重重矛盾,而且對玉器的描寫相當的專業,功底深厚,賞心悅目!霍達用兩部分穿插分開去描寫梁冰玉和韓新月的母女兩代的愛情悲劇,他們的信仰和堅持,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愛情!而作者也在去思索造成悲劇的根源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穆斯林的葬禮!!!是人,是社會,或者是信仰!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於走到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它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對方說:我永遠也不離開你!那麼愛情就已經悄悄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了。”



我個人認為這三部作品是“茅盾文學獎”最優秀的作品,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忠肝義膽嶽老三


茅盾文學獎是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中國長篇小說獎項,每四年評選一次,每次獲獎作品五部左右,是中國文學界非常具有分量的重要獎項。而且大約在2011年,還得到了李嘉誠的贊助,獎金由5萬提升到50萬,所以目前也是國內獎金最高的文學獎項。

此前的茅盾文學獎排名不計先後,但是近幾年來,為了體現獎項評選的公開透明,公佈獲獎名單時會以得票多少為序。所以如果強行排名,也可以作為參考標準來看。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個人對文學作品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評價體系。如果把所有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放在一起,按我的個人喜好來評出前三,我覺得應該是路遙《平凡的世界》、古華《芙蓉鎮》和麥家的《暗算》。莫言、蘇童、王蒙、格非這些大家沒有成為我心中的前三,不是他們寫得不好,而是我覺得他們獲得茅獎的作品,並非他們個人創作中最出色、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八十年代初第一屆茅盾文學獎評選,文學不但是作家表達思想的載體,更是肩負著為歷經浩劫之後的中國社會梳理歷史、療愈心靈的使命,在這個背景下,短短16萬字的《芙蓉鎮》,大膽展現了1963年-1979年中國南方農村人們的生存狀態,寫出了普通人在特殊年代的命運變遷。而八十年代末獲獎的《平凡的世界》,則接續了這段歷史,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大時代的歷史進程中,小人物如何走過艱辛、進行奮鬥,從而書寫個人的史詩。這部作品當時不但以最高票獲獎,而且深深影響了一代人的人生歷程。從文學的技巧層面來說,《平凡的世界》的表現方法是比較傳統和樸實的,甚至可以說,在當時那個追求先鋒技巧的年代,是會被人叫做“落伍”的,但是從文學的意義和作用來說,《平凡的世界》是當之無愧的經典。麥家的《暗算》,表現內容和文字氣質非常貼合,既輕靈又深沉,文字技巧與間諜線索一樣,是藏於無形之間的。這部作品對歷史另一側面的解讀,在文學失去中心地位之後,嚴肅性與通俗性的相互融合,以及之後的影視改編,都可以說是在時代之中做出的最多贏的選擇。

當然,除了這些作品,其他的比如張潔的《無字》、陳忠實的《白鹿原》、劉震雲和畢飛宇的作品,都是非常優秀的小說。茅獎作品還是值得一讀的。


薛暖暖


對於一名書呆子來說,第一名《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推翻了中國人原先的思維模式,即弱勢文化。書中一直在強調強勢文化,按客觀規律辦事,嚴格遵守它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而且此書讓我知道了一個理念“倒推結果導向”即你想要什麼樣的結果,就從這個結果開始往前一步步去滿足條件,這樣因為從結果出發,只是過程可能略有不同,但是得到的結果不會發生改變。


第二名《平凡的世界》,怎麼說呢,這本書給我的更多的是共鳴,尤其是像我這樣在苦日子裡掙扎過的人。整本書都在歌頌勞動,勞動使人幸福。而且書中關於如何面對苦難與生活的不如意,都寫得非常激勵人。我也很喜歡裡面的鄉村情,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味。這本書每年都會讀,而且做了大量的筆記。

第三名《廢都》,這是賈平凹老師作品裡我最喜歡的一部。其中“上帝無言,百鬼猙獰”一語道出此書核心,書中極盡描寫了名人的生活,還有赤裸的人性。而且這本書有很多《紅樓夢》的影子,所以更加喜愛。去年有幸見到賈平凹老師,真得興奮的不行不行的。我也收藏了一百多本賈平凹老師的簽名書,看著就很滿足。


小二遊學


對於大家都認可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這裡我就不再讚揚。

對於推薦熊召政先生《張居正》的朋友我都一一點讚了。因為部分人認可《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來源於影視作品。而這部《張居正》是我看過電子書後唯一轉買紙質珍藏版用來收藏的書,是我看過所有歷史小說中文筆、構思最認可的一冊書。

凡是推薦給朋友均一口氣讀完的一冊書,無年齡、性別、職業之分。


西一安鮮


我上學的時候,真算的上,好讀書,不求甚解。言情武俠科幻寫實古典,就我個人來說,還是喜歡《平凡的世界》,為什麼?論文字優美,《穆斯林的葬禮》甩他幾條街;論板書功力,沒有超過《正紅旗下》的;悲劇是最感人的,首推《活著》。《平凡的世界》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就因為,它整本書就是一部抗爭奮鬥史,人類,最大的優點就是抗爭。與天鬥與地鬥其樂無窮。人在是液體的時候,在爭;生下來第一次吃奶,在爭;上學的時候,在爭;工作在爭,社會在爭。累嗎?累。但這是人在基因在骨子裡的,孫少平孫少安,讀他們的故事,其實就是讀我們自己。一點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半卷雅舍醉黃芽


獲獎作品我都看過,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自不必說,白門柳,茶人三部曲,戰爭與人,南渡記,張居正都是不錯的作品,難分高下,反而是前幾屆的作品,時代的烙印太強了,算不上經典。倒數第一非你在高原莫屬,又臭又長,屬拼湊作品,勉強看了三分之二。


無執5


矛盾文學獎作品很多,肯定不可能每個都看過,但是就看過的作品而言我心目中的前三名應該是:

  1.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記得第一次看這部作品的時候給我感動的一塌糊塗真的很想哭,給人最大的感覺,平凡的世界寫的就是平凡的人生,沒有想象中那麼傳奇,卻有能打動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讓我們忍不住回想那段崢嶸歲月,那麼純真純粹的愛情!



  2. 陳忠實的白鹿原,跨越幾代人的歷史,掀開那一段陳舊與革新,傳統與現代的篇章。黑娃的桀驁不馴,小娥的悲慘結局,白嘉軒的守舊,陳忠實帶有超現實主義的寫法,引人入勝,好奇心大增!

  3. 穆斯林的葬禮,又是純潔雪白的愛情,給人的感覺就是乾淨純粹,讓人感動


以上三部是我自己確實看過,又感覺的的確確非常好的作品,尤其是平凡的世界,給人以力量催人奮進,可以說也是一部勵志作品了,陝西出了很多大作家,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都很不錯!


一個愛國小憤青


說道茅盾,大家都不陌生,甚至是相當熟悉,我也不例外,他一生作品無數,如數家珍,可在我心裡,真正讓我覺得可以排上名次也只有三部,沒錯,只有三部,那其他的呢?難道就很垃圾,當然不是,其他的文學作品也非常優秀,更算得上大家手筆,可是題目要求只有三部,那我能怎樣,只能硬著頭皮說出三部曲,說道三部曲,我就想到了魔戒三部曲,那場面是相當壯觀,值得大家到電影院觀看,不好意思,有點偏題了,茅盾的第一部作品我特別喜歡,甚至有種想要倒背如流的衝動,可是我還是忍住了,好的作品就該細細品味,而不應該死記硬背,尤其是對人物表情刻畫生動,所以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是哪部了,既然第一部大家都猜出來了,第二第三部肯定也知道了,我都已經提示的那麼明顯了,好,我實在編不下去了,感謝閱卷老師,新年快樂,恭喜發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