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品牌的咖啡最好?

友珠710


咖啡品牌不重要,重要的是味道。

通常來說,咖啡豆的味道是按照幾個標準的指標衡量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酸度、醇度和甘度。高山小粒咖啡一般最受歡迎,酸、甘、醇都比較飽滿,回味無窮。小粒咖啡最早的產地是在非洲阿拉伯國家,所以小粒咖啡也叫阿拉比卡,最著名的要數埃塞俄比亞小粒咖啡。後來美洲的小粒咖啡逐漸興起,最著名的要數牙買加藍山咖啡。純正原產地藍山咖啡種植面積小,產量非常低,比我們純正大紅袍產量高很多,但是絕對比西湖龍井小很多。所以,純正的藍山基本上不在市場上銷售,你能見到和喝到的都是藍山核心產區外圍的出品。南美最接近藍山品質的的是哥倫比亞小粒咖啡。中國雲南的小粒咖啡也非常好,屬於高品質小粒咖啡,味道接近哥倫比亞。

世界上產量最高的是巴西咖啡,味道差一些,特點是有一股土腥味。通常用作調製咖啡的基礎豆,然後用其它咖啡豆混合在一起,調配出符合咖啡師要求的味道。

一般大眾化咖啡店裡供應的都是調製咖啡,也有少量的純咖啡。即使是星巴克的阿拉比卡現磨咖啡,也不是單一品種咖啡豆。在西方國家大街上的咖啡店裡,除了調製咖啡,都有各種單一品種純咖啡。常見的有哥倫比亞和藍山,一般區分不出來,因為那個不是純正的藍山。

星巴克之類的咖啡批發店供應的那些兌牛奶的咖啡屬於時尚用品,和品咖啡無關,也和咖啡的味道無關。一般是中國的偽小資手握著走街用的,或者是努力十好幾年也要進去秀一下存在的地方。真正好喝不貴的好咖啡也可以在大眾化的地方找到,麥當勞的McCafe就很不錯,是阿拉比卡豆的那種,相當趨近於哥倫比亞,一定要那個美式才能品得出來。這就像是中國的二鍋頭,窮人喝的好酒。

速溶咖啡就算了,那是沒有辦法時候的辦法。你在泰山頂上一覽眾山小的時候,要是想喝咖啡,那就只能是自己帶的一小袋N合一,到山頂飯館要一杯開水。這是喝咖啡成為一種習慣的人,沒有辦法的時候喝速溶。在擅長喝咖啡的國家,街上最少不了的就是咖啡館,即使是阿爾卑斯山頂也一定要有咖啡館,絕對不會只有披薩而沒有咖啡。

各國喝咖啡還有自己的招數,土耳其人給我喝咖啡是帶著渣子一起喝的,我在西班牙古鎮上喝過非常渾濁的咖啡,不過沒有渣子,比意大利特濃還濃。東南亞人喝貓屎咖啡,味道還行。東南亞人還喝香草咖啡,相當於我們四川的怪味豆,我把它叫做感冒湯。

總之,喝咖啡不講究品牌,而是分種類和味道。


看北京看中國看世界


從咖啡的三大類型:速溶咖啡、意式現磨咖啡、單品純咖啡進行推薦吧。

第一階段:速溶咖啡;

特點:速溶從一開始,大品牌味道幾乎都是一樣的,只是品牌差異而已。

至於被詬病速溶有害健康的,那是以前!

而且並沒有網上傳的那麼危害大,現在的技術已經很先進了。

主要推薦:雀巢1+2速溶咖啡;

原因1:不會太苦,適合所有人,風味獨特,類似店內現磨咖啡。

原因2:有部分咖啡豆採自雲南,就當支持雲南農業發展。

原因3:大品牌,值得信賴。

雀巢速溶連續多年在國內NPS(顧客推薦指數值)排行第一。

我國目前咖啡市場中:83%是屬於雀巢咖啡的,而現磨咖啡市場佔比僅為17%。

在國外,這個數字是相反的。

國內咖啡潛在市場是巨大的。

第二階段:意式現磨咖啡

現點現做,使用新鮮的牛奶(咖啡類牛奶一般為7天保質期)與濃縮咖啡的混合。

主要推薦品牌:

1.穩定且深焙:連鎖咖啡(星巴克、costa、瑞幸)

(1)深度烘焙咖啡豆,咖啡味道會更濃一些。

(2)最大優勢:全國一個味道(適合出差人士),選擇成本低。

2.更多風味選擇-獨立咖啡館(如上海seesaw、蘇州矩陣、北京SOE等)

部分門店咖啡豆可供選擇,不同烘焙度的意式咖啡風味。

比如淺度-中度烘焙的咖啡豆:儘管咖啡味道是比星巴克淡一些,但風味很足;

第三階段:單品純咖啡

特點:品嚐咖啡最原始的風味,此類咖啡更加註重咖啡從採摘-處理-運輸-烘焙-研磨-衝煮製作的過程,不加糖,不加牛奶,重視不同產區咖啡豆之間風味的對比性。


主要推薦咖啡豆:

1.埃塞俄比亞:耶加雪啡、西達摩;

2.哥倫比亞:慧蘭產區,拿裡諾產區;

3.印尼蘇門答臘:黃金曼特寧;

推薦製作方式:手衝、虹吸、法壓壺;

家用咖啡煮制神器:法壓壺。

最後,還是推薦大家購買新鮮咖啡豆,幾百塊買個磨豆機完全可以使用自己在家制作,省錢也有樂趣,尤其是法壓壺,不需要太多技術就能掌握,也能做出風味充足的咖啡。如果喜歡喝意式牛奶咖啡,也可以購買法拉絨等做濃縮基底,加牛奶就可以。


愛喝香菜咖啡的奧特曼


這些年還是喝過幾個牌子的咖啡,就自己的有限經驗談談看法。

本人喝咖啡屬於懶人,都是三合一速溶咖啡,簡單省事。喝過現磨咖啡,不加糖和奶的話,個人接受不了。也擔心買了咖啡機跟跑步機料理機一樣,用不了幾次就吃灰了,所以不考慮買咖啡機現磨。雖說也知道三合一里面有植脂末,對身體不好,但僥倖認為自己喝得少,每天不超過一包,應該沒問題。

雀巢三合一最先接觸,中規中矩,不難喝,也不見得很好喝。麥斯威爾也是如此。此外,銘咖啡剛開始覺得很驚豔,口味品種也比較多,後來也覺得有些口味好喝,有些口味比較一般。還有舊街場、可比可,這兩個品牌的咖啡白咖啡還可以喝,其他口味不好說。雀巢的白咖啡也挺好喝(個人覺得白咖啡都偏甜)。

現在喝越南G7,覺得剛剛好,咖啡味濃郁,奶味糖味配得比較合適。還有越南的貓屎咖啡,比較香甜。



去海南買過呀諾達咖啡,炭燒拿鐵卡布奇諾等,不難喝。為了健康,買了雀巢黑咖啡,不加糖和奶實在喝不了,加糖和奶也偏酸,只能說還能喝而已。



還買過其他一些品牌的咖啡,有些實在太難喝了,現在家裡還有上百條各種各樣的速溶包剩著,扔了可惜,食之又無味。等過期再扔吧。

總之,有些咖啡品牌個別口味好喝,有些咖啡品牌各種口味都還可以。不過還是看個人口味偏好,也許我覺得好喝的你不見得能接受。畢竟眾口難調嘛!

喝咖啡有癮,每天上午到了那個點就想來一杯,所幸癮不大,一杯足矣。下午晚上不敢喝,會影響睡眠。


素顏


一般階層的話還是喝星巴克的咖啡吧,如果你喜歡喝咖啡,如果你想更健康。

一.鮮磨咖啡更健康,不存在脂末,而且口感更存正,如果你家裡沒有咖啡機可以置備一個,絕對物超所值。簡易的咖啡機分2種,一個是沖泡式一個是蒸汽式,個人建議蒸汽式性價比高而且口感更好,便宜的有200多的,一般這樣的機器都不帶咖啡豆打磨功能,建議買咖啡豆時讓服務員給磨好,當然這裡如果條件好的可以買個幾千塊的。

二.喝咖啡主要還是喝的心情和味道,磨咖啡的情緒也很重要,可以每天磨一杯新鮮的咖啡體驗其中的快樂。

三.咖啡的選擇與性格有關,星巴克的咖啡豆(這裡提星巴克主要是覺得性價比較高)有深度烘培,和中度烘焙,其中又分哥倫比亞咖啡豆,埃塞俄比亞的阿拉比卡咖啡豆,這裡埃塞俄比亞產地的咖啡豆在全世界最為有名,口感也更好,當然這也要看各自的喜好了。我就比較喜歡阿拉比卡中度烘培的咖啡豆,酸度剛好,也不是太苦。如果喜歡苦點的,可以選擇深度烘培的。





Flowerofluckzhaozhao


相比“最好”,不如選擇“更適合”。

其實,如果放在廣告裡,肯定是不能出現“最好”二字的。與其研究什麼品牌咖啡最好,不如選擇更適合自己的。

從營養健康角度談一下看法。

研磨咖啡優於速溶純咖啡,最次是三合一速溶咖啡。

研磨咖啡從情懷、香氣、口味,都肯定是優於速溶咖啡的,這點毋庸置疑。不同品牌咖啡選擇的咖啡豆品種不同,烘焙的火候和研磨的手法,乃至最後沖泡的手法不同,都會影響成品口感。所以咖啡“最好”的選擇是自己的品嚐,或酸或苦,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除了現磨的,還會有速溶純咖啡粉,這種在香氣上已經遜色不少。但好在沖泡方便,而且也是無添加的,總體來說也是比較健康的。

最次的“三合一”也就是加了奶精和大量蔗糖的,這種是建議遠離的。首先其中的咖啡成分很少,主要口感是大量糖帶來的甜味,毫無疑問也會帶來不低的熱量,一袋13克的速溶咖啡粉的添加糖大約是7.4676克,比例竟超過了50%,對於追求健康的人群肯定是不合適的。其次,其中含有植脂末,可能會有反式脂肪酸的風險,不過現在工藝比較成熟,如果仔細看營養成分表,反式脂肪酸基本都是0,所以這點風險還算可控。

總體建議,條件允許,現磨自然最棒;條件不允許,買速溶純咖啡,受不了苦味酸味或是澀味可以加些牛奶;三合一咖啡中糖是主角,少選為妙。


註冊營養師王華


沒喝過速溶咖啡所以不知道哪個好。身邊朋友喝舊街場據說不錯。因為我每次喝速溶都胃不舒服就果斷放棄了。一直做手衝咖啡,偶爾也做做意式的奶咖。意式豆多以肯尼亞AA為底的拼豆,做意式和法式都可以。手衝品種很多,除了耶加雪菲,曼特寧比較常喝的,做咖啡的朋友會經常推薦一些不錯的咖啡豆,比如微批次,哥斯達尼加黃蜜、黒蜜,蘇門答臘龍果,西達摩花魁,危地馬拉安提瓜,風味都很不錯。因為一般是拿生豆烘,味道只是為了自己的愛好。


小久久的心事


最喜歡這兩種,中度烘培的



飛黎陽


咖啡,我只喝單品,每天固定流程:做開水、磨豆、手衝。具體到哪一種咖啡豆好喝,得看個人的口感,是喜歡偏酸還是偏苦,是喜歡深烘、中烘還是淺烘。我個人喜歡深烘,口感偏苦的,比如,曼特寧。





那小撇


懶人就選多趣酷斯膠囊咖啡吧,咖啡機幾百塊就搞定,膠囊也不貴。口味和咖啡店的一樣。一盒膠囊16顆,40多塊錢。平均不到3塊錢一顆。美式、花式和意式甚至奶茶、熱巧克力都有。 美式咖啡平均2.8元一杯,花式5.6元,意式4元左右。

早上起來做一杯咖啡只要一分多鐘,我喜歡喝美式,尤其喜歡宜家那種口味,做好咖啡再加點伴侶,一杯和宜家一樣的咖啡就做好了。


Pojkin


個人很喜歡馬來西亞的白咖啡,我覺得super這個品牌的白咖啡☕️最讚了。味道很香醇,很地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