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圖騰?是神明?是珍惜物種?是外星生物?中國龍,到底存在嗎?


是圖騰?是神明?是珍惜物種?是外星生物?中國龍,到底存在嗎?


龍,中華文化的主要圖騰,封建時代的帝王象徵。「巨龍巨龍你擦亮眼,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然而,以龍的傳人自詡的華夏子民,對龍這個神物,卻又一頭霧水茫然不清。為何十二生肖除了龍,都有現存實物對應?億萬年前的先祖,為何要創造它,又口口相傳至今呢。

中國龍,真的存在過嗎?

根據上古神話與傳說,龍大約生活在一億年前,多以黃色和灰色為主。經研究發現,史載墜龍地都臨湖近海,所以龍若真有,應當活在大湖或深水,不能在陸地上長時間停留。外貌與流傳的相似,身上有腥味,騰空需借雲雨,沒有藉助,則會跌落,在空中速度很快,能大能小,能飛能隱。

雖然史籍多次記載了墜龍事件,但真龍是否存在,至今還是未解之謎。

  • 史載第一個墜龍事件:夏朝
「帝孔甲於壬寅年即位,專好鬼神之事,不正宮庭,不務德政,天下諸侯多叛。表雲片入奏,只當不知。眾臣諫之不聽。一日,天降二龍,一雌一雄,落在朝門之外。」
  • 《後漢書·五行志》
「靈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氣墮北宮溫明殿東庭中,黑如車蓋,起奮迅,身五色,有頭,體長十餘丈,形貌似龍。」
  • 《晉書·卷一百九·載記第九》
「東晉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前燕太祖慕容皝祭龍事件:“時有黑龍、白龍各一,見於龍山,皝親率群僚觀之,去龍二百餘步,祭以太宰。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悅,還宮,赦其境內,號新宮曰和龍,立龍翔佛寺于山上”。」‍
  • 《唐年補錄》
「唐鹹通末年某日,有青龍墜在桐城縣境內, 因喉部有傷,當場死去。龍全長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佔一半。 尾呈扁平狀。它的鱗片跟魚差不多,頭上有雙角,口須長達兩丈 ,腹下有足,足上有紅膜。」
  • 南宋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邊發現一條龍,巨鱗長鬚,腹白背青,背上有鰭,頭上聳起高高的雙角,在幾里之外都能聞到腥味。當地群眾用席子遮蓋它的身體,官府還派人親自祭祀。一夜雷雨過後,龍消失了。它臥過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溝。」
  • 《清史稿》
「康熙七年七月,咸寧有龍游於縣署前,雨霽,不能升躍,市人系其頸以遊於市。六十年六月,金壇學宮前懸一龍,腥氣逆鼻,焚香禱之,騰空而去。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定海舟山龍起,漂沒田廬,淹斃人口;越三日,龍斬三段,尾不見,其鱗巨如葵扇。咸豐三年十一月,西寧西納川降龍,臭聞數里。」
  • 《永平府志》
「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龍降落在灤河下游的樂亭縣境內,蠅蚋遍體。當地群眾為它搭棚以遮蔽陽光,並不斷用水潑灑它的身體。三天後,在一場大雷雨中,龍離開了原地。」‍
  • 光緒《江西通志》卷九十八
「冬,十二月,龍見豐城田中,身長四十餘丈,頭似鱗,七日後飛翔挾風雨而去。」‍

根據史料我們發現,從夏至今,多次出現關於龍的記載,即便到了近現代,龍的傳說仍在江湖。如流傳近百年的營口墜龍事件,根據《走近科學》的說法,營口墜龍為「鯨魚」。不過根據現存圖像和人證,其結論很多人並不信服。

是圖騰?是神明?是珍惜物種?是外星生物?中國龍,到底存在嗎?

營口墜龍事件當時報道

《盛京時報》記載:“……該龍體氣參天,頭部左右各生三支甲,脊骨寬三寸餘,附於脊骨兩側為肋骨,每根約五六寸長,尾部為立板形白骨尾,全體共二十八段,每段約尺餘,全體共三丈餘,原龍處,有被爪挖之寬二丈長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該龍骨尚存有筋條,至皮肉已不可見矣。”

國外也出現了中國龍的身影

在遙遠的華夏文明之外,各種史前和神話文明中,都有中國龍形的生物縮影。值得深思的是,這些文明在地域和時間上,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交集,卻都默契的出現了龍的形狀……

大不列顛島民口口相傳,在西元幾世紀前,一個叫聖喬治的騎士殺死了惡龍,於是,威爾士國旗上便有了龍形圖案。

是圖騰?是神明?是珍惜物種?是外星生物?中國龍,到底存在嗎?

威爾士國旗

很多人發現,這隻流傳千年的翼龍,與《山海經》中記載的應龍,外形竟然非常相似!

是圖騰?是神明?是珍惜物種?是外星生物?中國龍,到底存在嗎?

應龍古壁畫

即便到了現代,國外仍有目擊龍的事件

有目擊者稱,看到半透明的龍形生物,在空中捕殺鳥類,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一些國外學者猜測,這是種生活在空氣中,半透明,能在氣體和液體間轉換的生物。

是圖騰?是神明?是珍惜物種?是外星生物?中國龍,到底存在嗎?

透明龍形生物襲擊圖

對於有沒有龍,目前主要有三類看法

第一,龍不存在,也沒有原型。

「圖騰說」

是圖騰?是神明?是珍惜物種?是外星生物?中國龍,到底存在嗎?

在伏羲考、龍鳳兩文中,聞一多先生研究了我國神話、傳說中的龍。並認為龍是圖騰的遺蹟,而且是隻存在於圖騰中,不存在於生物界的虛擬生物。龍在虛擬的過程中,經過選擇加工後,糅合成為一個綜合體。龍整體形象的形成,是不同圖騰民族戰爭後,兼併、融合的產物。

後來龍被封建社會的皇帝,攫為自己的化身,藉助了神話、傳說中龍的“天威”,使龍成為封建專制的代表。

這種說法廣為流傳,至今流衍不衰,一度成為佔統治地位的觀點。不過近年來,學界對此湧現越來越多的爭議。

第二,龍不存在,但有原型

「有生物原型」

1919年,章鴻釗發表《三靈解●龍解》,提出龍的原型可能是鱷魚。也有學者認為,龍的原型可能是,古鱷魚、蜥蜴、豬等生物,加以神話的產物,那種能上天入地、呼風喚雨的龍,現實中並不存在。

第三,龍確實存在。

「龍是珍稀物種」

在《龍一種未明的動物》中,馬小星提出,龍是一種兩棲的古生物,它真實存在過,生活在深水地區,不過現在已經滅絕。

「龍是神明」

按照佛家說法,龍是神物。佛教術語中的天龍八部,都是“非人”的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許多大德都有天龍護法,潛心修煉的高僧如開了五眼,就會見到真龍。

但是起初佛教是沒有龍的,可能是傳入中國後演化而來,此種說法可信度不高。

「龍是高維度生物」

有人認為,龍可在固態和液態間轉換,它的存在超出人們想象,跟我們生活的世界並不一樣,所以就算偶爾看見,也無法深入的研究。

「龍是外星生物」

……

龍,對於華夏兒女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究竟龍是否存在,確實難已定論。你覺得,中國龍存在嗎,你更認同哪種說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