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農村人常說:“生不住廟宇前,死不躺廟宇後”啥意思?有道理嗎?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在這多種的文化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民間的俗語!俗語是流傳於民間的簡短意賅,通俗易懂,且富有意義的語句,是勞動人們喜聞樂見的應用詞語。生活中對話中,加入一句老話的點綴,猶如畫龍點睛,讓一句話瞬間富有生機。寫作中摻上一句老話,更是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

農村人常說:“生不住廟宇前,死不躺廟宇後”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歲月的洗滌下,雖然有些俗語被遺忘,但流傳下來的俗語卻仍舊煥發著燦燦金光!這些流傳在民間大街小巷的俗語可謂是保羅萬象,有關生活教育的,有關警戒勸告的,決心信念的,批駁揭露的等等。生活中,就常聽到長輩說到一句俗語,“生不住廟宇前,死不躺廟宇後”,這句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廟宇不比寺廟,寺廟在古代是供奉佛,菩薩,神明的住地,也是佛教道場。寺廟的建設一個基本原則是根據教義的規定及祭祀對象選擇地點,大多數是建在山上,因為古人認為,這些地方是地脈運行形成的穴,生氣在那裡聚集,有利於修行其的主要目的是登高遠望,除此之外;一是環境好,二是敬神;三是與世隔絕。同時,還能使廣大信士登入空門,思想開闊,使人神往,體現仙境高不可攀,令人嚮往的意境。不僅如此寺廟在此前也是政府機關名稱,尤其是在南北朝以前,它還是大地產所有者,和半官方的信用機構。不過寺廟的這種權利在宋代之後才逐漸開始衰落。

農村人常說:“生不住廟宇前,死不躺廟宇後”啥意思?有道理嗎?

而廟宇相較寺廟則低了一個檔次,屬於寺廟的下設院,在民間基本每個地方都會建一個廟宇,來供奉來供奉他們的守護神。雖說廟宇的房屋沒寺廟的高大,莊嚴。但在古代,人們比較迷信,對神神鬼鬼比較相信,這些廟宇平常也是人山人海,香火鼎盛。加上之前一些天災人禍導致的歉收,不少難民都會來廟宇供奉,以此希望獲得神明的庇佑。既然廟宇在古代有如此大的“神力”,能保護一方平安。為啥很少有人住在廟宇前呢?

農村人常說:“生不住廟宇前,死不躺廟宇後”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果住在廟宇前的話,一個因為這些廟宇的梵音,鐘鼓和誦經的聲音,容易打亂人們的合理作息規律,時間久了必定影響睡眠和身心健康,其次廟宇也經常和鬼神聯繫在一起,住久了難免給人一種心理壓力。並且在古代,如果誰家大門正對著廟宇的話,都會想方設法來擋住,最常見的就是建個牆。

農村人常說:“生不住廟宇前,死不躺廟宇後”啥意思?有道理嗎?

而“死不躺廟後”,說的是,人們來廟宇供奉神明,在跪拜時都是朝著廟後的這個方面,如果福氣淺薄的人,是經不起這樣來跪拜的,久而久之久會被“折福”。因此農村人也常說“生不住廟宇後,死不躺廟宇前”。這句老話你覺得有道理嗎?不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