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3名華人學者遭美知名醫學院調查,但被免予處罰

作者 | 閆潔

當地時間4月26日,據《科學》網站報道,位於得克薩斯州休斯頓市的貝勒醫學院(BCM)調查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在去年11月29日給該機構的信中點名的3名教職員工。

相關閱讀:3名華人學者最先“中槍”,美科技界加速肅清外國影響

貝勒醫學院資深副院長、研究事務負責人Adam Kuspa介紹說,被調查的3人均出生於中國,現已加入美國國籍。

其中,有2人在接受中國相關機構的資助後沒有恰當地披露這一關係,也未接受過該機構關於研究利益衝突的必要審查。

Kuspa表示,3人都有在中國高校任職的經歷,但貝勒醫學院知道此事。雖然3人並未恰當地報告相關情況,但在完成審查後,BCM決定不應處罰任何人。

與此同時,貝勒醫學院通知NIH,其已糾正記錄,確保上述3人的所有外國關係都在伴隨每項聯邦資助的biosketch(“專家介紹”)、上交給資助機構的年度進展報告,以及任何來自NIH所資助研究的出版物中標明。

貝勒醫學院還調整了內部程序,要求將任何帶有外國關係的研究計劃標記出來,從而確保它們在提交前得到徹底審查。

與此同時,《科學》雜誌聯繫了美國其他研究機構,但它們均不願意討論對NIH指定調查個別教職員工的信件所作的回應,大多數機構甚至不願證實收到了任何信件。

來自美國一所重要研究型大學的研究主管的電子郵件顯示:“我們正在進行調查……目前正在權衡各種選擇。我們認真對待外國影響,但希望我們的反應是經過衡量和深思熟慮的。”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2018年8月,NIH院長Francis Collins要求貝勒醫學院和上千家其他機構提高警惕,防範肆無忌憚的外國政府竊取創意和技術的行為,以保護美國的研究事業。

Kuspa介紹說,此後他參加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為休斯頓地區學術領導者舉辦的關於該話題的秘密簡報會,並且意識到這個問題正在升溫。

為此,Kuspa要求貝勒醫學院對目前由NIH資助的每位教職員工的外國關係進行審查。相關工作要到今年年底才能完成,涉及到該校3500名科學家中約500人的職業生涯。

審查進行了幾個月後,貝勒醫學院收到NIH的來信,詢問該機構4名科學家的情況。NIH認為,這4人違反了貝勒醫學院要求披露與其研究有關的所有外國關係的規定。

貝勒醫學院的狀況並非個例。

本月早些時候,Collins告訴國會,NIH的類似信件已在超過55家研究機構引發了調查。

貝勒醫學院的隔壁鄰居——安德森癌症中心,在NIH通知其5名教職員工可能存在“嚴重違規行為”後,於本月解僱了3名教職員工。

這些違規行為包括共享機密的撥款申請,以及未報告外國資金和商業關係。

Kuspa對NIH發現教職員工未向該機構報告外國關係的情況並不感到驚訝。

他認為,這種事情任何人都能做到。“如果你能看到我們提交給NIH的研究報告,你所要做的就是查看PI(首席研究員)或來自相關資助的論文,然後標出未向NIH報告的論文中提及的任何附屬機構。”

不過,考慮到日益嚴格的審查,Kuspa認為,貝勒醫學院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收到更多來自NIH的信件。

考慮取消雙重任職

《科學》雜誌認為,Kuspa之所以願意公開談論這些事情,可能是因為BCM的違規行為相對較輕。

談及接受調查的4名研究人員,Kuspa表示,未發現任何證據,表明他們有惡意盜取知識產權的嘗試或不當行為。

不過,NIH的行為對貝勒醫學院的正常運行帶來了衝擊。

Kuspa認為,NIH的信件揭示了一個機構要監控其研究人員的國外關係有多難,以及它的無知程度有多深。“我們希望以一種不損害國際合作的方式進行審查。所有人都認為,這在生物醫學研究中是一件好事。”

然而,貝勒醫學院還是決定採取一些措施,改變教職員工與世界各地同事的互動方式。

比如,正在考慮的一項重大變革是取消雙重任職,不再允許教職員工在另一家機構開設第二個實驗室。

但Kuspa承認,雙重任職的現象其實並不罕見,這反映了科學的全球性。

它們使研究機構得以利用在本土無法獲得的專業知識,並且能加強國際聯繫。和發展中國家的機構合作,還有助於建立全球能力。

“我們過去也這麼做過。”Kuspa表示,他擔任貝勒醫學院生物化學系系主任時批准過一些這樣的安排,其中涉及和中國的合作。

但如今,政治風向已經改變,這種做法不再可行。

不過,Kuspa強調,貝勒醫學院目前沒有禁止雙重任職的政策。他說:“如果有人想獲得雙重任職,可以提出理由,我們會進行調查。”

但不可否認的是,門檻已經提高。

麻省理工對中國、俄羅斯和沙特項目

加強審核

面對壓力,麻省理工學院(MIT)最近也宣佈了一個新的三步程序,用於評估任何涉及中國、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的研究項目的“高風險”。

根據MIT的新政策,任何與上述3個國家有關的研究計劃,都將由一個學校管理團隊進行審查。該團隊熟悉聯邦法律和法規,負責管理與外國方面的互動。

如果還有問題,會上報給該校副教務長Richard Lester。他將決定是由一個由教職員工領導的國際關係常務委員會進行審查,還是由他本人、負責研究事務的副校長Maria Zuber和MIT法律總顧問組成的“高級風險小組”進行審查。

在4月3日寫給MIT社區的信中,Lester和Zuber將最新舉措描述為一種“有效地參與世界事務,負責任地管理風險,並符合我們社區的價值觀”的方式。

信中還透露,MIT將不會與中國的兩家高科技公司——華為和中興達成新的研發協議。

不過,與貝勒醫學院和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情況不同,MIT的行動似乎出於一種緩衝外界批評的願望,而不是為了阻止某種類型的政府幹預。

MIT也表示,目前尚未收到NIH詢問個別教員情況的信件。

關注我們

微信號sciencenet-cas(←長按複製)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