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都設“車間”引農返鄉 “迴流”村民緩解留守困境

甘肅武都設“車間”引農返鄉 “迴流”村民緩解留守困境

2018年,甘肅武都退出貧困村172個,減少貧困人口2.07萬人,建成“扶貧車間”10家,就業貧困人口660人。圖為在扶貧車間加工校服的村民。 李董 攝

中新網蘭州4月27日電 (李董)不等鬧鐘響,甘肅隴南市武都區安華鎮村民劉芳軍就叫醒妻子。二人麻利地穿上衣服,洗漱完之後就匆忙往離家不遠的扶貧車間走去。

武都區位於甘肅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地結合地帶。針對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的現狀,同時考慮到部分村民既無致富技能,又無法外出務工的問題,武都區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把生產車間延伸到村鎮,打造“家門口”的扶貧車間,讓民眾就近就業、穩定脫貧增收。

曾是貧困家庭的劉芳軍一家就是受益者之一。考慮到種植傳統農作物不能摘窮帽,七年前,劉芳軍和妻子帶著孩子一同外出務工。由於經常搬家,孩子沒少受罪。後來,為了孩子的上學問題,他們夫妻二人返鄉生活,靠打零工的收入維持生活。

“到處奔波的日子我們過夠了,現在孩子大了,老人的身體也日漸衰弱,有不出遠門就能穩定就業的機會,我們非常滿意。”劉芳軍邊給衣服鎖邊說,在“家門口”上班比在大城市花銷少,能攢更多的錢。

甘肅武都設“車間”引農返鄉 “迴流”村民緩解留守困境

甘肅隴南市武都區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把生產車間延伸到村鎮,打造“家門口”的扶貧車間,讓民眾就近就業、穩定脫貧增收。圖為在扶貧車間上班的村民。 李董 攝

去年9月,子文扶貧車間在安化鎮成立並開始招工,劉芳軍夫婦毫不猶豫報了名。經過三個月的培訓,12月份他們正式上班。此後,每月劉芳軍夫妻倆有近一萬元的收入。

走訪扶貧車間時,十幾名生產工人身著統一工作服,在縫紉機前緊鑼密鼓地製作校服,嫻熟地縫製一堆成形的布條,還有三四個女工則在旁邊整理布條,他們幹活都很麻利。

其中,與劉芳軍有類似境遇的村民不在少數,他們大多受制於孩子、老人,不能外出務工,有了再“家門口”掙錢顧家“兩不誤”的好事,他們都十分珍惜。

該車間負責人譚小春介紹說,車間現有54名長期工,貧困戶有42戶,都來自周邊村子,工資按件算,月平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工廠還要擴大規模,後期預計再招200人左右,能帶動更多貧困戶,讓更多外出務工的村民‘迴流’”。

據安化鎮鎮長史明強介紹,去年以來,安化鎮及周邊外出的村民逐漸“迴流”,“這個扶貧車間還兼顧帶動了安化鎮翟家灣村、店麻地村易地搬遷的村民”。

2018年,武都區退出貧困村172個,減少貧困人口2.07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6.8%。建成“扶貧車間”10家,就業貧困人口660人,就業人員月增收1500元以上。(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