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的生活》第三季開播贏口碑,慢綜藝為何如此深得人心?

作者 / 秋實

昨天,曾開啟並點燃國內所謂“慢綜藝”之熱的《嚮往的生活》第三季正式開播了。

熱度不減,根據CSM55城的數據來看,《嚮往的生活湘西篇先導片》成為本週四衛視晚間時段節目的收視冠軍,節目播出後,很快便登上了即時性的微博熱搜榜。

截至目前,首期單在芒果TV上的播放量超過了1700萬,豆瓣評分8.6,所以無論是市場反響還是觀眾口碑,《嚮往的生活》第三季都算打出了一個不錯的開局。

《嚮往的生活》第三季開播贏口碑,慢綜藝為何如此深得人心?

​自2017年始,作為“慢綜藝”的入局者和深耕者,《嚮往的生活》可謂是國內這個領域裡較為成功的代表。然而,經過兩年多的競爭和發展,有些競品已悄然消失,過去曾拿來作為宣傳噱頭的“慢綜藝”標籤也逐漸被淡化,曾被反覆提及的綜藝新物種到底真是消失了還只是換了個馬甲?

此外,娛樂產業(ID:yulechanye還梳理了近兩年主要戶外慢綜藝的嘉賓配置、冠名贊助、錄製地點等硬件層面的變化,也發現了一些有趣之處。

劉憲華退出、張子楓加入,第三季的《嚮往的生活》還那麼“下飯”嗎?

毫無疑問,《嚮往的生活》是一檔有助“下飯”的老友綜藝。

生活於被鋼筋水泥包裹的都市中的青年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很容易就能被節目所展現的田園生活所打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種符合人性本身的勞作時間也為其營造出了一種奢侈的詩意。

有美食相伴、有萌寵相隨,兩大元素完美填充了《嚮往的生活》。對於觀眾來說,邊嘗美食、邊看節目也成了再好不過的欣賞場景,節目內外,同樣可以大快朵頤,同樣享受滿滿溫情。

還是熟悉的配方,不過味道可能因嘉賓的變化而有了不同之處。到了第三季,一直擔任固定MC的歌手劉憲華退出,演員張子楓加入節目。

在前兩季中,劉憲華是個頗具爭議的嘉賓。可能是為了製造綜藝效果,他在節目裡各種賣萌耍寶,甚至被調侃為“裝傻充愣”,這樣塑造出的逗比形象能夠活躍現場氣氛、豐富節目內容,但卻不免被認為有些聒噪、過於刻意,於是激起了不少觀眾的反感。網上曾有人發起倡議,呼籲節目組換掉劉憲華。

《嚮往的生活》第三季開播贏口碑,慢綜藝為何如此深得人心?

​當劉憲華真的被“換掉”、《嚮往的生活》變得“樸實無華”的時候,娛Sir發現一些網友開始意識到了他所起到的作用。作為演員,張子楓曾在多部影視劇中給觀眾帶來驚豔之感,但來到綜藝裡,她的性格卻未必會是加分項。

如有豆瓣用戶評論,“大華在的時候覺得他聒噪,大華不在了,才發現沒了他這節目會多尷尬。張子楓作為演員討喜,但是在真人秀裡一直呵呵臉,真是要令這個已經透出尷尬的節目雪上加霜……”

除了嘉賓陣容的更新,人氣頗高的萌寵也出現了變化,家養寵物柴犬從原來的兩隻增加到了六隻,小H和小O將帶著它們的孩子“鍋、碗、瓢、盆”一起迴歸,其中一隻狗更被網友封為“瓢哥”,被認為將是第三季的主角。

《嚮往的生活》第三季開播贏口碑,慢綜藝為何如此深得人心?

​在第一期裡,光顧蘑菇屋的是周筆暢、葉一茜、黃雅莉等05屆《超級女聲》的部分選手,或因是第三季的首次錄製、或因是嘉賓整體缺乏足夠的綜藝感,《嚮往的生活》第三季首期有不少尬聊的場景。本想通過呈現國內早期愛豆們這些年來的不同生活際遇來激發大家的感慨,但實際效果卻打了一些折扣。

“慢綜藝”都去哪兒了?

所謂的“慢綜藝”不是個在內涵和外延上被嚴格界定的行業名詞,它更多地是一種在一段時間內被媒體反覆提及、約定俗成的稱呼。相較於此前在綜藝市場上“大行其道”、重“遊戲競技”的戶外真人秀,採用紀實的拍攝手法、平緩的敘事節奏、呈現出自然狀態的節目被歸為“慢綜藝”。

從2017年的《嚮往的生活》第一季開始,這塊市場的熱度便迅速上升,首播在當年第四季度的衛視節目中,僅圍繞“民宿”而生的“慢綜藝”就有四檔,如《親愛的·客棧》《青春旅社》《漂亮的房子》《三個院子》等,四大衛視密集扎堆於此,一時戰火燃燒的甚為洶湧。

不過它們卻大多都折戟沉沙,除了《親愛的·客棧》突出重圍,推出了兩季,其他幾檔節目因收視、口碑不佳,如今已不見蹤影。雖然如此,但仔細觀察便可發現,“慢綜藝”並未消失,只是遁形了。

《嚮往的生活》第三季開播贏口碑,慢綜藝為何如此深得人心?

​娛Sir曾在近期的多篇文章中都提及到過一點:情感觀察類綜藝晉升為目前綜藝市場上的寵兒。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詳情,可輕戳以下文章:婚戀綜藝的“藥”,治不好單身狗的“病”。

臺網兩端都將內容視角對準在了夫妻關係、男女相處、代際溝通等情感話題上,如《妻子的浪漫旅行》《幸福三重奏》《心動的信號》《喜歡你,我也是》《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閨女》等。

這些題材本身並不新穎,但不同以往的是,節目都不再追求強對抗、快節奏所產生的競技感和趣味性,而是放大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和生活場景,加入場外嘉賓的觀察視角和心得體會,這樣的剪輯手法、敘事節奏和故事理念已經在向“慢綜藝”靠攏了。

從這個角度出發,帶有旅行、美食、經營、體驗等元素的節目身上都有“慢綜藝”的影子。2018年有《奇妙的食光》《完美的餐廳》《野生廚房》等,今年有《小姐姐的花店》《哈哈農夫》《青春的花路》等。

《嚮往的生活》第三季開播贏口碑,慢綜藝為何如此深得人心?

​遁形的“慢綜藝”以另一種面目重新出現,題材不侷限於情感、屬性更偏重於體驗,它跳脫出最初被觀眾所認知的鄉村和田園這樣的簡單範疇,成為可被廣泛應用的由一套拍攝手法、敘事節奏和故事理念共同構成的集合。

金主年年有,今年大不同

如果說以上是從內容層面來看近兩年“慢綜藝”市場的變化,那麼嘉賓陣容、冠名招商、錄製地點則對應的是節目在硬件層面的區別,通過簡單梳理,娛Sir發現了幾點有意思的地方:

《嚮往的生活》第三季開播贏口碑,慢綜藝為何如此深得人心?

​其一,手機廠商似乎不再是最大的金主爸爸。兩三年前,OV兩家包攬了眾多娛樂節目的冠名權,怒刷存在感。無論是打開電視,還是登陸網絡,你都能從關於綜藝的各種廣告植入中聽到、看到它們的名字。

從表格中可看出,單2017年的“慢綜藝”,OPPO就冠名了《親愛的客棧1》和《三個院子》,還贊助了《嚮往的生活1》,但如今OPPO在娛樂影音裡的身影已大為減少。

《嚮往的生活》第三季開播贏口碑,慢綜藝為何如此深得人心?

​不過這跟手機廠商的主動而為密不可分,從OPPO的角度來看,雖然過往的娛樂營銷已做的非常出色,但面對市場的變化,公司內部明顯在調整營銷策略、打造品牌標識。

其二,互聯網“新貴”料成更大金主。隨著手機廠商的逐漸撤出,騰出來的地方在相當程度上被互聯網“新貴”填充進來。

典型的如在月活人數上已經超過京東、發展迅猛的拼多多,雖然並未出現在表格裡的冠名品牌一欄中,但它卻贊助了《中餐廳2》《親愛的·客棧2》《小姐姐的花店》等多檔節目,此外,拼多多還冠名瞭如《非誠勿擾》這樣的老牌綜藝。

《嚮往的生活》第三季開播贏口碑,慢綜藝為何如此深得人心?

​除了拼多多,還有美拍、聚美、唱吧、知乎、西瓜視頻等公司也開始進駐綜藝營銷領域。在整體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大環境下,互聯網行業仍然憑藉更具發展活力、更加吸引資本等特質成為金主爸爸,然而面對人口紅利見頂、市場競爭加劇、資本漸趨謹慎等不利情形,是否會加碼綜藝營銷以及發力大小存在不確定性。

其三,“慢綜藝”依然屬於廣告友好型的節目。在招商能力上,因為“慢綜藝”可以展現出很多生活場景,它能夠植入品類多樣的品牌,小到牙膏、大至汽車,加之節目屬性的緣故,又可以使廣告植入做得較為自然,所以“慢綜藝”已擺脫最初無人冠名的窘境、頗受品牌商們的青睞。

除了以上幾點,鉑爵旅拍靠著或冠名或贊助多檔綜藝近乎“轟炸”著人們的視聽,一躍成為新晉網紅,雖然知名度大增,但也招致了諸多吐槽聲。越來越多的“慢綜藝”不再滿足於只在國內“遊山玩水”,土豪般的開始具有“全球視野”,如《小姐姐的花店》把花店開在了文藝氣息濃厚的意大利佛羅倫薩、《青春的花路》將房車駛向了自然風光旖旎的新西蘭全境。

玩法多樣、視野大增,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所謂的“慢綜藝”不能說“枝繁葉茂”,但也似“開花結果”,取景地點和視聽語言再怎麼發生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化,最終打動觀眾的都是那些發生在尋常生活中真實的歡笑和感動,與之相違背的包裝和表演勢必會被拋棄和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