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級的幸福,不比較,不計較

昨天是這個周以來,第一次午睡,定的鬧鐘都沒聽到,醒來以後,滿滿的幸福感,雖然只是超了大概20分鐘。

其實,幸福感到底是什麼?

幸福有時候就像我這樣,極度疲勞之後的飽睡。

幸福有時候就是,極度飢餓之後的一個包子

幸福有時候就是,孩子打開自己心愛的玩具,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

幸福有時候是看到一本好書,看到一段引發精神共鳴的話。

幸福有時候,就是和朋友一起聊嗨了。

幸福有時候,是極度困難之後的絕地逢生

幸福有時候,是大病初癒之後的感慨:活著真好

幸福有時候,是苦苦求之而不得之後的放下與解脫

幸福就是心靈的解放。

幸福有時候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各忙各的,老人在嘮叨,孩子在興奮的奔跑,而你或者看看書、喝喝茶,或者就是呆呆的看著他們。

怎麼給幸福下一個定義?

好像,我們誰都很難給幸福一個準確的定義或者是準確的界定。

因為,幸福就是一種自我的感覺。而感覺很多時候都取決於我們的內心,以及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和態度。


最高級的幸福,不比較,不計較


前一段時間還有朋友問我讀不讀西方的書,讀不讀現代的書。實際情況是我一直大量閱讀現代的書,還有西方的經典。

最近看到一套新書,湛盧出版的“對話最偉大的頭腦大思考系列”,這幾天抽時間在翻看頭兩本《心智》、《文化》。

這一系列是由約翰·布羅克曼主持的,他是文化推動者、出版人,“第三種”文化領軍人。也是思想家雲集的網站Edge.org的創始人。這家網站很有意思,匯聚了一大批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和思想家,每年就同一話題進行跨學科討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是原來看過他們網站的一些視頻訪談,奈何英語扔的時間太久,而且其中專業術語也比較多,聽起來確實有些費勁,所以,看到這套書的中文版出版以後,就開始毫不猶豫的下單了。

約翰·布魯克曼是大神級的存在,我為什麼想介紹他的網站和這套書,是我認為他在這些人類最根本性的話題上的思考和專注,以及邀請不同領域的頂尖人物對同一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模式。

Edge與17世紀早期的無形學院十分相似。而無形學院是英國皇家學會的前身。

說到底,他們就是在組織人類最偉大頭腦進行思想的碰撞,對人類最根本性的問題進行思考,而且重點強調是跨界。

我們現代社會,學科的分類越來越細,人的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細,即使在一個領域,我們讀到博士,或者窮盡一生去研究,也只是很小的一個領域,但是很多領域最終出現大跨越基本都是通過對人類最根本性的問題進行思考才得以實現的。

對於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謀生而言,可以說越專業越好,因為激烈的競爭,不專業就沒有優勢。但是,對於如何理解這個世界和社會,則正好相反。世界只有一個,但是認識世界的角度多多益善,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強調跨文化閱讀和思考的原因。就是說,每種文化其實都是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一個角度和一種方式,多一個視角,多一種方式,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更為有趣的地方,也更接近於看到這個世界的真相。

最近我會配合這套書的閱讀和我們中國自己的經典互相啟發、互相參考。

這裡多說幾句:包容本來是中國文化最為重要的特點之一,但是,現在很多時候,很多人容易陷入偏激與狹隘,這是非常不好的傾向。

我們來看看我們今天的主題,到底什麼是幸福:

幸福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概念,幸福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狀態?自然選擇把它創造出來,顯然並不是純粹,為了讓人們在精神上感覺良好,我們的我們可以大致推斷,觸發幸福感的大腦回路能夠激勵人們投入各項活動,以提高自身的生物適應性,順著這個簡單的思路,我們可以理解不少幾千年來被歷代責任反覆討論和強調的幸福之謎,比如說,直接追求幸福常常導致不幸,因為我們的幸福感總是源自於與他人的對比,就像猶太人的一句諺語所說,一個駝子什麼時候最開心?當他看到一個背更駝的人的時候。——《心智·計算器管》(史蒂芬·平克)

總結下來就是說:幸福來自於比較,而直接追求幸福常常導致不幸。

進化心理學家唐納德·坎貝爾,將這種現象稱為

幸福跑步機,無論你贏得了怎樣的名聲和財富,你的幸福感終將回落到起點水平,但如果你到退一步,就會產生可怕的挫折感,這或許是自然選擇設計的目的,讓我們拼命追求超出能力範圍,卻又不那麼遠的目標。

換一種表述方式就是:我們設定目標的時候,不要設定過高的,我們根本不可能夠得著、實現的了的目標,而應該設定那些我們能夠蹦一下就能夠夠得著的目標。

其實,說人的幸福,不如從人為什麼感覺不幸福來看。

人的不幸福感,很多時候來自於慾望過多,來自於慾望超越了自己的能力。很多人說,現代社會,如果沒有慾望,人怎麼才能和別人競爭,怎麼才能出人頭地?清心寡慾只會讓人一事無成,甚至基本的生活都成問題。

這是把慾望當成了動力,而這種私慾是一把火,這時候,只會越燒越旺,最後燒焦了自己的心,人的焦慮、焦躁其實都來自於這把火。

人無欲則剛、無私則樂。

這些人很多都錯誤的理解了清心寡慾。清心寡慾並不是沒有上進心,而正好相反。人只有清心寡慾,而不是被各種慾望所控制,才可能真正的把自己最為寶貴的資源,也就是自己的精力用在真正重要的事上,也才能夠真正的生活在當下,專注於自己想做、喜歡做的事情,真正的治心一處,實現有效的持續積累,才能真正的脫穎而出,而不是把精力都花在了和別人比較上。

這裡的治心一處,很多人也容易誤解,總是想用外力讓自己治心一處。實際上,治心一處是清心寡慾的結果,而不是目標。

但是,如果我們短期內,修煉不到清心寡慾、心平氣和的程度該怎麼辦呢?至少彆強制性的用外力去限制自己。就如同大禹治水,用疏而不是堵。用堵的方法,最終的結果就是大水最終漫過了心理的堤壩,一發而不可收拾,徹底敗下陣來。

人的慾望本身也是一種能量,而且是極其重要的能量之一。管子最重要的方法論是

因勢利導,司馬遷對管子最為重要的評價,我覺得是“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

決定我們人生走勢的除了應對外部環境的轉禍為福和轉敗為功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內心這種能量的轉換。也就是把慾望轉化為向上的、積極的能量。

我們來看看《管子·禁藏》的這一段:

凡人之情:得所欲則樂,逢所惡則憂,此貴賤之所同有也。近之不能勿欲,遠之不能勿忘,人情皆然,而好惡不同,各行所欲,而安危異焉,然後賢不肖之形見也。夫物有多寡,而情不能等;事有成敗,而意不能同;行有進退,而力不能兩也。故立身於中,養有節;宮室足以避燥溼,食飲足以和血氣,衣服足以適寒溫,禮儀足以別貴賤,遊虞足以發歡欣,棺槨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墳墓足以道記。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故意定而不營氣情。氣情不營則耳目穀、衣食足;耳目穀、衣食足,則侵爭不生,怨怒無有,上下相親,兵刃不用矣。故適身行義,儉約恭敬,其唯無福,禍亦不來矣;驕傲侈泰,離度絕理,其唯無禍,福亦不至矣。是故君於上觀絕理者以自恐也,下觀不及者以自隱也。故曰:

譽不虛出,而患不獨生,福不擇家,禍不索人,此之謂也。能以所聞瞻察,則事必明矣。

這一段文字的意思不難懂,重點的文字,我也加黑了,建議大家可以通讀一下。如果對文字有不理解的,可以隨時給我留言。

最近一直從管理的角度來寫《管子》,很多人說,哪有那麼多管理的道理啊?

其實,管理最重要的是管好自己。管理別人的前提是管好自己,管好自己也更能體會到如何去管理別人。

我一直說,人性化管理的前提就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而這種洞察首先就來自於自己,來自於自己對自己的人性的時時自省,先不要去判斷善惡,而是先要找到為什麼,也就是人性裡的出發點

個人修身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身之後,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的過程,既是為善去惡的過程,也是體察人性,為管理做準備的過程。

修身以嚴以律己為要,待人以寬容為要。而這都來自於我們對人性的體悟和洞察。

我們再來看看《荀子·樂論》中的這一段:

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故樂者,所以道樂也,金石絲竹,所以道德也;樂行而民鄉方矣。故樂也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

簡單的翻譯一下:

音樂,就是歡樂的意思。君子把從音樂中獲得道義作為歡樂,小人把從音樂中滿足慾望當作歡樂。用道義來控制慾望,那就能歡樂而不淫亂;為滿足慾望而忘記了道義,那就會迷惑而不快樂。所以音樂是用來引導人們娛樂的。金鐘石磬琴瑟管簫等樂器,是用來引導人們修養道德的。音樂推行後民眾就嚮往道義了。所以音樂是治理人民的重大工具,但墨子卻反對它。

現在的流行音樂好像基本已經失去了教化和薰陶的功能,而且如果按照古代的說法,絕大部分都屬於靡靡之音了。

這一段快樂的樂和音樂的樂容易搞混。稍微一注意就沒問題了。

荀子這一段的重點是: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

這裡最為重要的就是以道制欲。修身的目的是讓自己合於道,其實合於道,那些慾望,也就不治而愈了。

用《荀子》這裡的最後一句話來說,就是我們因為慾望而忘記了“道”,也就會困惑而不快樂。

我們的不快樂,不幸福,其實,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來自於慾望,慾望讓我們偏離了道。

對於修身而言,就是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而這其中除了自我的完善以外,最為重要的,就是對人性的體悟和洞察,然後再將之用於與人交往,與人共事上,我想,我們對於事情的認知、把握應該會更能駕輕就熟,遊刃有餘。

回到題目,真正的做到以道制欲,就能合於道,也就不會再過度的關注和別人去比較,而從這個過程理解了人性,也才會真正的不去計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