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惠南庖丁解牛Aion S,多重亮點“力拼”特斯拉


古惠南庖丁解牛Aion S,多重亮點“力拼”特斯拉

不久前的上海車展,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語出驚人,他用“和世界先進並駕齊驅”的自信,宣示著廣汽新能源Aion系列不俗的實力。而今,不論是外界認為的自信心過分爆棚,還是他們確實是做到了這樣的事情,此時此刻,都到了廣汽新能源正式接受市場考驗的時候。

作為廣汽新能源第二代純電專屬平臺打造的首款戰略車型,Aion S此番出發,將攜“科技”之名向電動市場再度投下一顆炙熱的火炭。13.98萬元的起售價格贏得了掌聲雷動,也預示著其今後的職業生涯將難以迴避眾人的注目。

在媒體眼中,身為廣汽新能源掌舵者的古惠南是個標準的技術控,從事了多年傳統燃油車工作的他攝入新能源領域寥寥數年,卻總能對電動車每一個生產、研發環節瞭如執掌。因此,在Aion 系列第一次登場亮相之際,他對於新車的解讀自然成為了臺下觀眾關注的焦點。

古惠南庖丁解牛Aion S,多重亮點“力拼”特斯拉

▲廣汽新能源總經理 古惠南

在被耀目燈光下包圍下的發佈會現場,古惠南慷慨陳詞:“2017年廣汽開始在電動化方面全面發力,推出了GE3、GS4 PHEV等新能源產品,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市場表現。我們從產品研發、生產製造到營銷體系進行了全新的變革和創新,打造了廣汽新能源新智造、新生態、新體系和新產品的全新時代。”

於廣汽新能源而言,Aion S意味著新體系的首款戰略車型伴隨著新能源大潮應運而生,而如同以往一樣,古惠南仍舊毫不避諱對新產品的誇讚,他說,Aion S是通過科技創新打造的世界級產品。

新概念打造“新視覺”

“脫胎於廣汽新能源第二代純電專屬平臺GEP而來的Aion S,無論是在外觀造型、車內空間、智能AI還是人們最為關心的續航里程方面,都徹底革新了“油改電”新能源車型的弊端。”

古惠南庖丁解牛Aion S,多重亮點“力拼”特斯拉

古惠南的自信來自於方方面面,比如在廣汽研究院副院長張帆的筆下,Aion S首先做到的就是征服消費者的視覺:“得益於‘人機共生美學’的設計理念,Aion S的前臉部分打破了新能源車型“無臉化”設計,極具辨識度的“穿雲翼”設計帶來更銳利的視覺衝擊力。”

的確,Aion S在感官層面帶來的感覺,並非近似於傳統意義上的新能源車型,而是將封閉式前臉與傳統汽車的設計方式相結合,“高能脈衝”的腰線設計,再加上黑色的車頂設計和溜背式的C柱造型,儼然蓄勢待發。此外,2732mm的軸距更是在極力表現“內部空間”的優勢。

古惠南庖丁解牛Aion S,多重亮點“力拼”特斯拉

在廣汽新能源最為執著的純電平臺方面,古惠南更是毫不吝惜自信心的流露,他向現場觀眾介紹到:“憑藉著第二代純電專屬平臺對“電池+電驅”的合理佈局,Aion S在內部空間佈局上實現了機艙空間最小化和乘員艙空間最大化,新車將A柱前移,C柱後移,打造出超低風阻與超大空間的融合。”

同時,這一佈局還為Aion S “鯨空間概念” 的座艙設計提供了物理支持。在這個經過多重創新的可移動空間內,Aion S的身上存在著太多新能源車少有的亮點:“Aion S擁有全球首款太陽能自循環生態座艙,可通過太陽能發電,實現對電池充電、通風換氣等多種功能。此外,超長液晶大屏等超前配備也是新車值得提及亮點所在。”

多點開花“阻擊”特斯拉

古惠南庖丁解牛Aion S,多重亮點“力拼”特斯拉

“Aion S的60km/h等速純電最長續航里程達630km,NEDC綜合續航里程510km。與此同時,Aion S的風阻係數達到了0.245Cd,這一數據已經與特斯拉Model S不相上下。”

古惠南認為,廣汽新能源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時間呈現“先人一步的科技享受”,主要歸功於他們對技術與科技的執著。除了在基礎架構上擁有過硬的素質之外,Aion S在智能化的推進方面同樣不遺餘力。

古惠南庖丁解牛Aion S,多重亮點“力拼”特斯拉

據瞭解,目前,廣汽新能源與騰訊車聯在語音、微信和車載小程序方面進一步深入合作,為Aion S帶來了廣汽新能源AI系統2.0版,騰訊/高德雙地圖系統也升級至3.0版,另外還新增了全系統OTA升級功能,成為了趕超特斯拉的重要砝碼。

而在外資企業勢頭強勁的輔助駕駛領域,Aion S同樣不甘示弱。據古惠南介紹,Aion S還擁有交通擁堵輔助、集成巡航輔助、自動泊車輔助等L2級自動駕駛技術。同時還具備VPP代客泊車及自動接送、限定區域無人駕駛等技術的應用,使Aion S成為全球首款L4級自動駕駛示範運行的量產新能源車。

古惠南庖丁解牛Aion S,多重亮點“力拼”特斯拉

在上市發佈會中,“中高級智能轎車引領者”的標語充斥著現場的每一個角落,毋庸置疑,這是廣汽新能源希望Aion S承擔的偉大使命。而在此基礎上,古惠南卻為Aion S設立了更加難以企及的終點。

他的願景是,Aion S能夠改變產業潮流,成為一款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動汽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