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青少年平時的教育,家長應該多用哪些引導性的語句?

少女可兒



這位家長提的問題比較好,很多家長都把管教放到一起,當然也不能說有什麼錯。但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覺得自己已經成人了,自己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所以她最忌諱大人對他指手畫腳,所以有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家長怎麼做都不對,遇到這種情況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1.家長用引導語這句話特別好,實際上引導包含了暗示,作為家長一定要知道暗示的作用,首先知道怎麼去暗示的人,最先得到利益的是自己,實際上引導語就像一個正面暗示一樣。它是一種變相的肯定,如果我們相信孩子,如果我們允許孩子犯錯,或者說我們相信有一天孩子會成為大人或者比我們更強。這都是一種暗示和引導,因為我們想引導孩子的同時,我們一定首先要變自己。因為只有我們自己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我們才能引領孩子,我們才會設計出引導語。

2.正向的引導語包含著積極的方面,既然是引導我們一定把孩子引導積極的人,那麼這種引導一定是正向意義,或者說其中一定包含著很多肯定和讚美。可是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做到這一點很難,因為這需要父母靈活多變。很多父母只會肯定讚美,很多父母只會挑剔批判,能夠同時對孩子該肯定的時候肯定,該批判的時候批判。這才是一個當父母該做的,同時孩子也能體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否則孩子犯錯誤了,你還肯定還讚美。那麼孩子就不拿你的肯定和讚美當一回事,他覺得我的父母為了讚美而讚美,我真沒有那麼好。或者他會想我犯錯誤了,父母還讚美我,這樣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

3.所以說父母只能是引領者,如果父母過度保護,過度干涉孩子,那麼孩子才會出現叛逆,況且青春期的孩子不像年紀小的時候。年紀小的時候,孩子只喜歡爸爸,媽媽的肯定和讚美,可是青春期的孩子他需要老師同學社會的肯定和讚美,這個家長是無能為力的。這就涉及到一個自律的問題,我們想讓孩子做到,父母先做到。這樣言傳身教才會有教育意義,很多父母對自己非常寬鬆,對孩子要求特別嚴。這就會形成一種雙重標準,這是孩子最討厭的。父母一方面說看電視不好,不讓孩子看電視,父母自己一直在看電視。父母一方面說玩手機不好,可是父母手裡都不離開手機,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非常虛偽。引領者或者引導者一定以身作則,否則引領就失去了效應,只能變成說教了,無論言詞多麼華美,都是變相的一種嘮叨和綁架。

4.同時引導還包含著因勢利導,這就是說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父母只要適當的提出參考意見。最終執行者是孩子,父母只有允許孩子犯錯,孩子才會成長。否則有的孩子根本不允許自己犯錯,這樣的孩子在未來走不遠的。所以能尊重孩子的感受,能理解孩子,不過度干涉孩子的自由,那麼這種引領就會有積極的含義,否則以為你好的名譽來對孩子干涉,那麼這種引領就沒有價值。最後總結一句話,想讓孩子好,我們自己先好,想要孩子有勇氣,我們先有勇氣。如果家長焦慮恐懼,那麼我們只能給孩子傳遞焦慮和恐懼。所以一定要知道我們內心是什麼,因為內心不同,結果就不同。


三清心理感悟


現在說說我如何教育兒子,兒子愛聽故事,所以我也愛講故事給他聽,興趣班少去,課外做完作業基本自由,假期偶然帶他去圖書館或逛書店。有時幹活也帶他同去,如劈柴、燒火,有時叫他洗碗洗菜。有一次他與鄰家孩子爭一個空飲料罐,我說:‘’不要爭,我帶你拾。‘’於是我帶著他到一些商場門口拾垃圾。讀小學時有一次學校組織學生去旅遊,他見到滿地垃圾,於是又犯老毛病,拾了一大袋垃圾回來。讀初中叛逆嚴重,曾偷偷去黑網吧,後來被我逮著。讀高中我基本不管教,重點提醒。讀大學完全自由,就連手提電腦都是他打暑期工賺的。現在兒子已經出來工作二年多。


在線靈童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引導性語言有時不在語言,而在時機和所需要傳達的愛,三觀及經驗知識。

首先給青少年做平時教育時,需要有一個恰當的時機,或者親子關係融洽時,你好好說,他願意聽;或者一起遇到值得思考的事情,社會現象時;或者青少年迷茫、失敗需要鼓勵時等,恰到好處的時機。

其次,引導性的語言以鼓勵為主,簡短即可,表達父母對小孩的信任及無條件的愛。譬如:

我們相信你。

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我們支持你!

如果我是你,我會.....

如果你這樣做,可能會......

如果你是他/她,你會怎麼做?

如果下次再出現這樣的事,你會怎樣做?

需要爸爸/媽媽談談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嗎?


shanhu355


良好的德育促成高尚的修養

家庭的德育環境對青少年的成長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有利於促使青少年提高內在的修養。在某些農村地區,儘管部分農村家庭的家長文化素質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高度,但是家庭道德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優良的家風、和諧的家庭氛圍都會影響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青少年的行為模仿能力很強,家長的言談舉止、行為處事、生活習慣等等,都在無形之中對青少年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良好的道德教育有助於青少年養成優秀的品格,進而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心理健康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心理健康是培養良好道德品格的重要條件,而良好的道德品格也有利於心理品質的提高[1]。

2.嚴謹的規矩減少迷茫的失誤

社會有法律、學校有紀律、家庭有家規。嚴謹的家規外化於良好的家教,良好的家教有助於塑造遵規守矩、品格友善的向上的青少年。對青少年品格形成具有重大影響的是三大場所:家庭、學校和社會。其中,家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場所[2]。在農村家庭中,家長理應從小培養青少年的規矩意識,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要作出明確的規定,讓青少年從小養成遵規守法的好習慣,不觸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線,從而減少青少年因失誤而出現“越軌行為”。

3.正確的思想引領正確的方向

正確的意識形態有利於指引正確的方向,正確的方向有利於引導正確的行為。農村家庭中的思想教育必不可少,其中包括人生哲理、學習意識、心理健康、禮儀規矩等等多個方面。全面的思想教育有利於塑造健全的人格。在農村家庭中,家長要充分意識到對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思想引領,這既有利於促進青少年的社會化,也有利於提高青少年的認知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