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79億淨利5億,半數靠政府,科大訊飛“AI第一股”寶座不穩

年收79億淨利5億,半數靠政府,科大訊飛“AI第一股”寶座不穩

作為A 股的第一支AI明星股,科大訊飛除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在增長方面的不平衡,來自政府的財政補貼過重也成為被外界質疑的關鍵點。

根據科大訊飛最新發布的2018年年度報告,公司全年實現營收79.17億元,毛利潤39.61億元,淨利潤5.42億元,核心指標都在同比上漲。然而,淨利潤所得中包含2.85億政府補助額,佔比淨利52.58%,這也就意味著半數淨利所得離不開政府補助。


年收79億淨利5億,半數靠政府,科大訊飛“AI第一股”寶座不穩


實際上,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收到的與經營活動無密切相關的政府補助分別為1.28億元、0.77億元、2.76億元。政府補助在公司淨利潤中長期佔據較大比重,扣除之後,公司實際上近年來一直處於增收不增利的境況。

關於政府補助金額的增加,科大訊飛方面表示,之所以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億元是基於國家各級主管部門對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視,相關政策支持以政府補助等多種形式逐步落地;而科大訊飛獲得的政府補助主要是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為落實國家產業發展戰略,向該公司撥付的基礎研究經費或重點項目專項經費。

2019年3月5日,“人工智能”連續第三年被寫入國家相關報告,並首次提出“智能+”,強調“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作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先行者,科大訊飛在AI領域深耕二十年,而在複雜的業務變化中,科大訊飛的現狀和未來多少有些令人堪憂。

To C業務增長迅猛

從營收數據可看出,科大訊飛To C領域日漸發力,實現營業收入 25.17 億,同比增長 96.54%;實現毛利12.96億,同比增長70.77%;ToC業務在整體營收中佔比達 31.80%,毛利佔比達32.72%。


年收79億淨利5億,半數靠政府,科大訊飛“AI第一股”寶座不穩


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胡鬱對媒體表示,科大訊飛的To C業務戰略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平臺,以技術服務為主,這部分收入總量不大,但覆蓋面廣,更重要的是能夠令科大訊飛看到平臺上不同應用的發展狀況;第二部分是消費品,其中消費品又分為工具型消費品和內容型消費品,翻譯機、錄音筆、辦公本都屬於工具型消費品,音箱、電視機頂盒、智能耳機等稱為內容型消費品。第三部分則是後臺的內容運營,其關鍵在於通過內容型消費品向消費者推薦內容,變現方式包括廣告、推薦分成等,未來這部分業務將非常有想象空間。

以往,科大訊飛以To B業務營收為主,但隨著智能翻譯機、輸入法,以及語音轉寫等業務開展,以訊飛聽見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及服務營收同比增長達到369.36%,訊飛翻譯機等智能硬件的營收同比增長達到171.93%。訊飛開放平臺營收6.84億元,同比增長124.61%,消費者相關業績發力明顯。

實際上,隨著產品結構不斷完善及品牌效應顯現,C 端業務收入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其主要原因也在於C端產品回款週期較短,是可以為公司貢獻穩定現金流的。

研發高投入壓制利潤

作為高科技企業,科大訊飛以高比例的研發支出來維持技術的領先,但營收雖然增幅迅速,可從數據來看,淨利潤顯然跟不上。


年收79億淨利5億,半數靠政府,科大訊飛“AI第一股”寶座不穩


科大訊飛解釋說,其主要原因在於,面臨人工智能產業爆發的關鍵窗口期,公司人工智能戰略1.0(2015年-2018年)持續加大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研發投入、生態體系構建的投入以及在教育、政法、醫療等重點賽道的市場佈局投入。其中,2018年,特別是上半年,公司員工規模增長較快,新增人員帶來當期薪酬、費用的提升,直接導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下滑較多。

具體來看,科大訊飛新增相關研發費用4.52億元,相關研發費用總額達12.6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5.82%;新增銷售費用6.15億元,銷售費用總額達17.2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5.3%。這些費用成本的增加影響了當期稅後利潤增幅。

其實自2016年以來,科大訊飛一直大力擴張人員規模,2018年新增員工數量依然達到2300餘人,疊加持續的高研發力度,公司銷售、管理、研發費用增幅全部高於55%,明顯超過同期營收增幅。儘管綜合毛利率穩定,但因期間費用率提高3.6pct至45.62%,公司扣非歸母淨利潤受到壓制,下滑明顯。

教育、政法營收比重不大,增幅亦有限

數據顯示,科大訊飛教育產品和服務業務全年營收20.15億元,同比增長44.93%。目前,科大訊飛智慧教育產品已經覆蓋全國25000餘所學校。政法業務全年營收10.36億元,同比增長85.96%。智能服務全年營收2.42億元,同比增長56.12%。


年收79億淨利5億,半數靠政府,科大訊飛“AI第一股”寶座不穩


具體而言,在教育方面,科大訊飛近年來發展特別快,覆蓋了全國12000所學校,2017年實現了10億營收,2018年上半年實現了7億營收。事實上,依託國家背景,科大訊飛可以繼續做大教育領域的業績。但是,中國的教育領域是個相對封閉的市場,准入門檻非常高。而且,這個領域受政策制約非常明顯,一旦風向改變,企業往往經受不起打擊。

政法方面,科大訊飛最擅長的“智慧法院”大行其道,這和國家法制改革息息相關。隨著國家對冤假錯案的嚴格審查,科大訊飛的技術非常適合這種業務場景,可以說是恰好趕上順風車。而伴隨其智能庭審系統、智能輔助辦案系統等產品的行業勢能進一步增強,“AI+政法”產品與解決方案已廣泛應用於各級司法行政機關,高院、省檢覆蓋率均超90%,佈局成效初顯。不過,目前該項業務的營收比重不大,增幅也有限,2018年上半年營收3.4億左右。

智能服務方面,科大訊飛全語音門戶、AI+能力平臺等成熟產品逐步推廣落地,與中國移動在線深化合作,打造中移智能客服統一大腦,承建15省的智能語音導航以及30個省的語音分析模型輸出,年提供智能服務超過6億餘次。

根據科大訊飛的自我介紹,在教育、政法、醫療、智慧城市等重點行業的各條賽道上,公司幾乎都是絕對領先的。更有分析師聲稱,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和語音識別方面的營收遠超BAT的總和。但從數據表示來看,其教育、政法等業務雖然增長,但營收佔比不大,增幅亦有限。

頻陷輿論漩渦

隨著科大訊飛社會影響力和關注度的不斷提高,2018年下半年以來,科大訊飛也是連續遭遇幾起“後真相時代”的輿情危機,企業形象和社會責任也開始被受爭議。


年收79億淨利5億,半數靠政府,科大訊飛“AI第一股”寶座不穩


2018年9月,科大訊飛應邀為中國工程院牽頭主辦的“2018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提供語音轉寫服務,一位同聲傳譯人員將“機器轉寫”功能誤解成“機器同傳”並在網上發文質疑。一些媒體以“科大訊飛AI同聲傳譯造假”等標題黨文章說法持續對科大訊飛進行了罔顧事實地攻擊。

2018年10月12日,媒體報道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違規侵佔,涉及安徽涇縣經濟開發區內200多家企業和機構,其中也提到科大訊飛。不過,科大訊飛觀塘基地項目系科大訊飛2011年為支持革命老區建設的引資項目,主要用途為企業內部封閉研發和職工培訓,所有流程手續均嚴格按照政府審批流程辦理。在報告中,科大訊飛稱,一些媒體借題發揮,傳播“科大訊飛在揚子鱷保護區建別墅”、“科大訊飛舉著AI大旗騙地搞房地產開發”,甚至造謠說“科大訊飛停業整頓”,該消息甚至被推上熱搜榜第一。

2019年1月,公司按照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常規做法,對2018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少量低績效員工進行優化。多家媒體從1月21日開始陸續以 “科大訊飛裁員30%”、“提前4秒就餐被裁員”、“市值縮水千億”等失實新聞並藉助網絡推手大量傳播。

科大訊飛第一時間通過公告方式進行澄清,明確“針對2018年年度考核績效在2019年1月進行的人員優化調整,涉及到的員工數量低於正式編制員工總數的5%。2019年度科大訊飛也會繼續進行績效考核與人員優化,員工總數預計會保持穩定並略有增長。”

儘管這些新聞事件的真相已經被逐步澄清,但一定程度上還是影響了科大訊飛——其市值曾一度跌去一半,顯然,市場還是對科大訊飛的未來存了疑。

全球佈局,未來路也難

當前,科大訊飛來源於海外收入佔比極少,中美貿易爭端及國際經濟形勢對公司銷售收入的直接影響非常有限。而面對此輪經濟下行壓力,國家出臺一系列舉措,持續加大源頭核心技術領域的支持力度,加之,近兩年隨著AI技術逐漸成熟商用,不斷與行業進行結合,對傳統行業實現升級。眾多利好因素都推動人工智能行業應用與產業升級。

不過,國內市場中,科大訊飛依然面臨著嚴重的外患危機。一方面,BAT 等巨頭紛紛加碼AI技術,行業內競爭激烈;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動,互聯網科技公司紛紛裁員過冬,部分投資者對互聯網及AI產業的信心有所下滑。

2019年,人工智能技術將出現規模化應用落地,產業開始進入黃金收穫期。科大訊飛在報告中稱,公司人工智能戰略已經正式進入2.0時代。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也表示,2019年將是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落地年,人工智能的黃金收穫期也將從2019年開始。可見,今年科大訊飛將繼續加大技術投入,在教育、家庭、車載、醫療、司法、社交等場景下,加緊AI的產業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