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79亿净利5亿,半数靠政府,科大讯飞“AI第一股”宝座不稳

年收79亿净利5亿,半数靠政府,科大讯飞“AI第一股”宝座不稳

作为A 股的第一支AI明星股,科大讯飞除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增长方面的不平衡,来自政府的财政补贴过重也成为被外界质疑的关键点。

根据科大讯飞最新发布的2018年年度报告,公司全年实现营收79.17亿元,毛利润39.61亿元,净利润5.42亿元,核心指标都在同比上涨。然而,净利润所得中包含2.85亿政府补助额,占比净利52.58%,这也就意味着半数净利所得离不开政府补助。


年收79亿净利5亿,半数靠政府,科大讯飞“AI第一股”宝座不稳


实际上,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无密切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28亿元、0.77亿元、2.76亿元。政府补助在公司净利润中长期占据较大比重,扣除之后,公司实际上近年来一直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境况。

关于政府补助金额的增加,科大讯飞方面表示,之所以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亿元是基于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对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支持以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逐步落地;而科大讯飞获得的政府补助主要是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为落实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向该公司拨付的基础研究经费或重点项目专项经费。

2019年3月5日,“人工智能”连续第三年被写入国家相关报告,并首次提出“智能+”,强调“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先行者,科大讯飞在AI领域深耕二十年,而在复杂的业务变化中,科大讯飞的现状和未来多少有些令人堪忧。

To C业务增长迅猛

从营收数据可看出,科大讯飞To C领域日渐发力,实现营业收入 25.17 亿,同比增长 96.54%;实现毛利12.96亿,同比增长70.77%;ToC业务在整体营收中占比达 31.80%,毛利占比达32.72%。


年收79亿净利5亿,半数靠政府,科大讯飞“AI第一股”宝座不稳


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对媒体表示,科大讯飞的To C业务战略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平台,以技术服务为主,这部分收入总量不大,但覆盖面广,更重要的是能够令科大讯飞看到平台上不同应用的发展状况;第二部分是消费品,其中消费品又分为工具型消费品和内容型消费品,翻译机、录音笔、办公本都属于工具型消费品,音箱、电视机顶盒、智能耳机等称为内容型消费品。第三部分则是后台的内容运营,其关键在于通过内容型消费品向消费者推荐内容,变现方式包括广告、推荐分成等,未来这部分业务将非常有想象空间。

以往,科大讯飞以To B业务营收为主,但随着智能翻译机、输入法,以及语音转写等业务开展,以讯飞听见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及服务营收同比增长达到369.36%,讯飞翻译机等智能硬件的营收同比增长达到171.93%。讯飞开放平台营收6.84亿元,同比增长124.61%,消费者相关业绩发力明显。

实际上,随着产品结构不断完善及品牌效应显现,C 端业务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其主要原因也在于C端产品回款周期较短,是可以为公司贡献稳定现金流的。

研发高投入压制利润

作为高科技企业,科大讯飞以高比例的研发支出来维持技术的领先,但营收虽然增幅迅速,可从数据来看,净利润显然跟不上。


年收79亿净利5亿,半数靠政府,科大讯飞“AI第一股”宝座不稳


科大讯飞解释说,其主要原因在于,面临人工智能产业爆发的关键窗口期,公司人工智能战略1.0(2015年-2018年)持续加大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生态体系构建的投入以及在教育、政法、医疗等重点赛道的市场布局投入。其中,2018年,特别是上半年,公司员工规模增长较快,新增人员带来当期薪酬、费用的提升,直接导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下滑较多。

具体来看,科大讯飞新增相关研发费用4.52亿元,相关研发费用总额达12.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82%;新增销售费用6.15亿元,销售费用总额达17.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3%。这些费用成本的增加影响了当期税后利润增幅。

其实自2016年以来,科大讯飞一直大力扩张人员规模,2018年新增员工数量依然达到2300余人,叠加持续的高研发力度,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增幅全部高于55%,明显超过同期营收增幅。尽管综合毛利率稳定,但因期间费用率提高3.6pct至45.62%,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受到压制,下滑明显。

教育、政法营收比重不大,增幅亦有限

数据显示,科大讯飞教育产品和服务业务全年营收20.15亿元,同比增长44.93%。目前,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产品已经覆盖全国25000余所学校。政法业务全年营收10.36亿元,同比增长85.96%。智能服务全年营收2.42亿元,同比增长56.12%。


年收79亿净利5亿,半数靠政府,科大讯飞“AI第一股”宝座不稳


具体而言,在教育方面,科大讯飞近年来发展特别快,覆盖了全国12000所学校,2017年实现了10亿营收,2018年上半年实现了7亿营收。事实上,依托国家背景,科大讯飞可以继续做大教育领域的业绩。但是,中国的教育领域是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准入门槛非常高。而且,这个领域受政策制约非常明显,一旦风向改变,企业往往经受不起打击。

政法方面,科大讯飞最擅长的“智慧法院”大行其道,这和国家法制改革息息相关。随着国家对冤假错案的严格审查,科大讯飞的技术非常适合这种业务场景,可以说是恰好赶上顺风车。而伴随其智能庭审系统、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等产品的行业势能进一步增强,“AI+政法”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高院、省检覆盖率均超90%,布局成效初显。不过,目前该项业务的营收比重不大,增幅也有限,2018年上半年营收3.4亿左右。

智能服务方面,科大讯飞全语音门户、AI+能力平台等成熟产品逐步推广落地,与中国移动在线深化合作,打造中移智能客服统一大脑,承建15省的智能语音导航以及30个省的语音分析模型输出,年提供智能服务超过6亿余次。

根据科大讯飞的自我介绍,在教育、政法、医疗、智慧城市等重点行业的各条赛道上,公司几乎都是绝对领先的。更有分析师声称,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方面的营收远超BAT的总和。但从数据表示来看,其教育、政法等业务虽然增长,但营收占比不大,增幅亦有限。

频陷舆论漩涡

随着科大讯飞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的不断提高,2018年下半年以来,科大讯飞也是连续遭遇几起“后真相时代”的舆情危机,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也开始被受争议。


年收79亿净利5亿,半数靠政府,科大讯飞“AI第一股”宝座不稳


2018年9月,科大讯飞应邀为中国工程院牵头主办的“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提供语音转写服务,一位同声传译人员将“机器转写”功能误解成“机器同传”并在网上发文质疑。一些媒体以“科大讯飞AI同声传译造假”等标题党文章说法持续对科大讯飞进行了罔顾事实地攻击。

2018年10月12日,媒体报道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违规侵占,涉及安徽泾县经济开发区内200多家企业和机构,其中也提到科大讯飞。不过,科大讯飞观塘基地项目系科大讯飞2011年为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的引资项目,主要用途为企业内部封闭研发和职工培训,所有流程手续均严格按照政府审批流程办理。在报告中,科大讯飞称,一些媒体借题发挥,传播“科大讯飞在扬子鳄保护区建别墅”、“科大讯飞举着AI大旗骗地搞房地产开发”,甚至造谣说“科大讯飞停业整顿”,该消息甚至被推上热搜榜第一。

2019年1月,公司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做法,对2018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少量低绩效员工进行优化。多家媒体从1月21日开始陆续以 “科大讯飞裁员30%”、“提前4秒就餐被裁员”、“市值缩水千亿”等失实新闻并借助网络推手大量传播。

科大讯飞第一时间通过公告方式进行澄清,明确“针对2018年年度考核绩效在2019年1月进行的人员优化调整,涉及到的员工数量低于正式编制员工总数的5%。2019年度科大讯飞也会继续进行绩效考核与人员优化,员工总数预计会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

尽管这些新闻事件的真相已经被逐步澄清,但一定程度上还是影响了科大讯飞——其市值曾一度跌去一半,显然,市场还是对科大讯飞的未来存了疑。

全球布局,未来路也难

当前,科大讯飞来源于海外收入占比极少,中美贸易争端及国际经济形势对公司销售收入的直接影响非常有限。而面对此轮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出台一系列举措,持续加大源头核心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加之,近两年随着AI技术逐渐成熟商用,不断与行业进行结合,对传统行业实现升级。众多利好因素都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与产业升级。

不过,国内市场中,科大讯飞依然面临着严重的外患危机。一方面,BAT 等巨头纷纷加码AI技术,行业内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动,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裁员过冬,部分投资者对互联网及AI产业的信心有所下滑。

2019年,人工智能技术将出现规模化应用落地,产业开始进入黄金收获期。科大讯飞在报告中称,公司人工智能战略已经正式进入2.0时代。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表示,2019年将是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落地年,人工智能的黄金收获期也将从2019年开始。可见,今年科大讯飞将继续加大技术投入,在教育、家庭、车载、医疗、司法、社交等场景下,加紧AI的产业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