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發展

4 月 22 日,由鄉鎮論壇雜誌社和中共隰縣縣委、政府共同主辦,以“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為主題的鄉村振興論壇在山西省臨汾市隰縣舉行。來自國務院參事室農業農村部、中央黨校、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山西財經大學等多位“三農”領專家學者齊聚隰縣,與縣鄉村幹部面對面進行了交流和研討,從政策體系、實施路徑以及運營實踐等方面,為隰縣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出謀劃策。

深化農村體制機制改革

2018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到 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關於如何構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政策體系,專家指出目前農村發展不充分,主要受土地要素單項外流、人力資源單向流出、資金單向流出的影響。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激活要素,激活市場,激活主體。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外部資金、要素引到農村,鄉村振興才能順利推進。

目前,隰縣共有2.4 萬戶農業經營戶,其中只有 425 戶是規模經營戶,要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積極發揮小農戶的作用是重要一環。專家指出,縣域鄉村振興要推進小農戶組織化,這需要縣域層面做出精細的制度安排,一方面通過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村社範圍裡把農民組織起來,增強他們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做好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如鼓勵隰縣發展生產、信用、供銷“三位一體”農民合作體系。

抓住基層幹部這個關鍵

鄉村振興,人才為先。在討論中,專家提出,當前在職業農民培訓、人才下沉機制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今後要建立縣域人才統籌使用制度;全面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制度;做好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工作;深化農技推廣體制改革。

鄉村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在當前農村基層治理中需注意的問題專題演講中,專家指出了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同時提出了化解基層矛盾的路徑,要抓住基層幹部這個關鍵;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利益表達、協商溝通等機制;強化基層組織建設等方式,築牢鄉村基層治理的每一個環節。

優化格侷促進產業興旺

目前隰縣在脫貧攻堅方面有三個特點。一是找準了優勢產業,依託種植果樹的傳統,因勢利導,把玉露香梨作為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全面推進農村主導產業以梨為基,多元發展。二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形成了以品牌為引領,以電商大數據為支撐的互聯網+ 產業扶貧模式。三是實施農光互補項目,推進光伏扶貧工程,村級光伏電站覆蓋了全縣 79 個貧困村,有效帶動了貧困戶穩定增收。

與會專家以隰縣為例,分享了鄉村振興規劃的重點與難點。從現階段看,隰縣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是促進產業興旺,目前隰縣農業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主導產業已經確立,未來發展面臨著農業產業的提質增效和延伸產業鏈,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挑戰。專家從四個方面提出了隰縣農業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路,即優化農業發展格局、創建四大園區、做強“四大產業集群”、叫響“三大品牌”。

此外,文旅策劃專家建議,隰縣可提前謀劃佈局,以“美麗鄉村 + 鄉村旅遊”的思路來推動新農村建設工作,且統籌考慮周邊的旅遊資源,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與會專家表示,鄉村建設是個複雜的系統過程,只有直面鄉村在時代變遷中遺留下的真實問題,以農民為主體,從政策、金融、文化多方面進行分析,才有可能在鄉村振興中,找到更有效的路徑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