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唱作人》評審團檔次分類?唱流行的都輸了,公正性遭到質疑

相信最近熱播的網綜《我是唱作人》不少朋友都看過了

,作為華語樂壇極少見的新興音樂節目,在《我是唱作人》中出現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實力派歌手,例如嘻哈教父MC熱狗,抒情小王子汪蘇瀧,新生代搖滾扛鼎人梁博,流量小鮮肉同時也是原創型歌手王源等等,他們每一個人雖然咖位不算很大,但是卻均有深厚實力,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競技,也因此收穫了大量好評。

《我是唱作人》評審團檔次分類?唱流行的都輸了,公正性遭到質疑

但是從節目開播以來就反覆提到一個關鍵詞“標籤化”,流行歌手高進曾經不止一次公開表示,在場的很多嘉賓在比賽中都或多或少會標籤化的影響,例如王源是“流量歌手”,汪蘇瀧和自己是“網絡歌手”等等,這些略帶負面評價的標籤使得評審團在投票時會有所傾斜,這讓他產生極大的質疑,甚至表示就因為覺得我們檔次Low,哪怕好聽也不投你,而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三期比賽的對決情況。

《我是唱作人》評審團檔次分類?唱流行的都輸了,公正性遭到質疑

其中問題最明顯的莫過於汪蘇瀧、王源和高進,三人均是三場比賽輸了兩場,而每次輸都是因為唱了流行歌曲,也就是我們平時經常聽到的類型。而再看王源和汪蘇瀧,兩人贏的一場均是加入了大量的說唱元素,這種新潮並且相對較為火爆的音樂元素在近幾年頗受聽眾喜愛,基本上只要一出必能掀起全場氣氛高潮。而高進則是憑藉頗具古風歌曲的《西東》扳回一局,同樣也避開了流行歌曲的雷區(巧的是敗給高進的陳意涵當時演唱的就是流行歌曲《小星球》)。

《我是唱作人》評審團檔次分類?唱流行的都輸了,公正性遭到質疑

然後我們再反觀屢屢得勝的梁博和曾軼可,他們兩人均是小眾音樂的代表,梁博的風格偏向搖滾,而曾軼可則是搖滾與民謠兩者皆有,很多人都覺得他們的歌聽起來就顯得比較高端有檔次,與平日裡爛俗的流行歌不同,這就會讓人容易產生一種自己選他們是眼光獨到的心理作用,這種情況其實不難理解,畢竟特殊化是每一個人都存在的心思。

《我是唱作人》評審團檔次分類?唱流行的都輸了,公正性遭到質疑

但是礙於流行歌曲檔次低,所以不投給選手票這件事情,卻讓包括高進在內的很多人產生了質疑,認為評審團這麼選有失公正,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可是音樂向來都是不分貴賤的,流行音樂多但並不代表水平就差,小眾音樂寡但並不代表就最為完美,如果我們為了所謂的檔次而去刻意貶低流行音樂,那麼就失去了作為評審的初衷,這裡是選更優秀的嘉賓,而不是選更有檔次的嘉賓。

《我是唱作人》評審團檔次分類?唱流行的都輸了,公正性遭到質疑

不過關於這件事其實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流行歌曲被看低故意不投的情況存在,但是我個人認為應該還不至於因此出現大規模倒戈的情況,賽場之上從來沒有絕對的公平,輸贏都是一瞬間的事情,如果下一次在《我是唱作人》的節目中,有選手用流行音樂戰勝了小眾音樂,相信這些質疑聲就能夠不攻自破,不知道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