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會成為權益證明加密貨幣的致命傷嗎?

比特幣4月28日訊 本·達文波特(Ben Davenport)是BitGo和Beluga兩家加密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最近他發佈了一份報告,其中研究了稅收對權益證明(PoS)

加密貨幣的影響,並且解釋了稅務人員會如何對權益證明加密貨幣的潛在回報進行判斷。

稅收會成為權益證明加密貨幣的致命傷嗎?

權益證明加密貨幣最主要的吸引力之一,就是當你持有權益代幣的時候可能獲得4-15%的年回報率。但是,正如本·達文波特所分析的那樣,社區投入的權益證明加密貨幣越少,回報率就會越高,而投入的越多,收益反而會越低。這種方式主要為了激勵保護網絡的行為,以太坊開發人員需要設定一個回報率(類似於利息)來激勵那些自己鎖定ETH的驗證人做出貢獻,讓他們來保護區塊鏈安全。由於以太坊網絡上的權益ETH總量為3000萬,利率大約應該為2.20%。不過,如果權益ETH的數量有所下降,回報率就會相應的增加,旨在激勵更多驗證人上線。反之,如果權益ETH數量上升,回報率就會下降,旨在確保以太坊網絡不會為驗證人工作支付過多的費用。

但是,權益證明加密貨幣的回報來自哪裡呢?可能只有一個地方,就是那些沒有投入權益的代幣持有人。

因此,只要你持有一個權益代幣,那麼最關注的就是那些還沒有在權益中投資的持幣人,主要他們不斷投資,那麼你的權益份額就會被不斷喜事。當然,如果總持幣人數量和所有權益證明加密貨幣數量不變,那麼持幣人的最終權益總份額不會有所變化。

然而,稅務人員卻會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權益證明加密貨幣

儘管為權益證明加密貨幣提供回報獎勵的目的是為了不讓持幣人在經濟上有損失,但是許多稅務機構並不這麼看,只有出現任何形式的收益,就被會稅務人員視作為收入。如果你看看投資股權的股票姑息,就會明白為什麼稅務人員要對權益證明加密貨幣收稅了。

以太坊權益激勵是動態的,主要取決於究竟有多少ETH被鎖定。在一個鎖定了非常少權益的系統裡,你肯定希望鼓勵更多人投入、並鎖定更多的ETH,以此提升

區塊鏈的安全性,同時也能獲得更多回報。但是,稅務人員會將其視作為你的額外收益……而且會被看做是現金!

情況會變得多糟呢?

本·達文波特做了一個“腦洞大開”的思維實驗,以此瞭解稅務機構對權益證明加密貨幣徵稅可能帶來哪些後果。

本·達文波特假設了這樣一個場景:權益證明加密貨幣的年回報率是10%,而稅率為35%,並且所有持幣人都持有100%的加密貨幣。此外,他還設定稅務機構是一個承諾持幣人,雖然他們會對權益證明加密貨幣一點點徵稅,但是承諾永遠不會銷售自己徵收到的代幣。

在這種情況下,稅務機關持有的權益證明加密貨幣份額會越來越多,打個比方,比如22年之後,他們就會擁有了超過一半市值的權益證明加密貨幣

。如下圖所示:

稅收會成為權益證明加密貨幣的致命傷嗎?

問題是,稅務機構並不會把手上的權益證明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手段使用,所以其他代幣持有人就不得不要尋找新買家,繼而導致價格出現下行壓力。

因此本·達文波特認為,假如考慮稅收的話,權益證明加密貨幣其實很可能會出現負收益。(bitcoinis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