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農夫
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如果不進口國外的農產品,那國內的糧食、農產品價格都會迎來大漲,畢竟我國是世界第一的農作物進口大國,雖說我國的農村人均耕地面積為1.5畝左右,但卻有14億的人口消費,這樣就意味著對糧食的需求量很高,從現有的農業現狀來看需要上漲。
首先漲幅最大的應該就是大豆,如今的大豆十分低迷,從過去的2.4元每斤降低到如今的1.7元每斤,很多大豆的種植者收益太低。但實際上我國的大豆自產率才不過10%,這樣就意味著90%的大豆都是進口的,去年進口了9000多萬噸的大豆,就算是這樣,國內的大豆價格依舊低迷,根本就賣不上價,說到底還是國外的低價大豆影響。
如果不進口大豆,相信大豆的價格可以突破新的高度,至少能夠重回2004年的2.4元每斤。當然糧食作物的上漲幅度就不是太高了,畢竟我國每年的3大主糧需要保障在安全防線內,這是國家長期以來的政策。
雖說也有進口,但每年的主糧進口量控制在2000萬噸內。而實際的自產量達到了6.58億噸。但也需要考慮,如果其他農作物不能進口了,那勢必就需要減少糧作物的種植面積,種植其他的作物,這樣糧食供應減少,價格也會上漲。
我國的肉類食品進口量也非常的大,比如說牛肉、羊肉、牛奶、豬肉、各類水產品等,這些東西每年的需求量巨大,進口量也很高。如果不進口的話,價格漲幅應該會更高。以上就是惠農圈的看法,大家如何評價?
惠農圈
糧食價格和農產品價格一直是農民比較關心的問題,畢竟價格決定了農民種地的收益,我國現在的農產品政策是保障基礎急需糧食的自給安全,同時需要進口一些農產品來補充我們國家的農產品不足。那麼有人就說了,既然我們自己也能種地,生產農產品,為什麼還要從其它國家進口?如果不進口糧食和農產品會是什麼價格呢?
先來看看我國進口的主要農產品——大豆,我國在18年-19年進口大豆預估是9385萬噸,這麼大的缺口是我國不能自主生產和解決的。如果大部分土地去種植大豆,那麼就沒有耕地來生產水稻、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相比較而言,大豆的重要性遠遠低於水稻、小麥產品,所以我們國家只能放棄大豆而保障水稻、小麥等主糧安全。
再有,我國進口的大豆主要需求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用於榨油,一個是用於作為蛋白飼料飼養家禽,如果大豆不進口,我們將面臨著9000多萬噸的缺口,這樣的缺口會導致我國的大豆產品價格暴漲。
但是人們不能單純地只看到大豆價格暴漲了,但是由於大豆缺口過大,大豆暴漲會帶動豆油的大幅度暴漲,同時人們吃的豬肉、雞肉、牛、羊肉等需要大豆蛋白作為飼料的肉類價格也會因為飼料的上漲而大幅度上漲。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連最基本的人們日常消費品都會大肆暴漲的情況下,那麼我國百姓的生活花費會大幅度攀升,這將不利於人們的生活幸福和安定團結。
所以說,我們不能單純地從某一個農產品的價格來看待問題,農產品價格是制約市場價格變化的基礎,是和人們的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基礎。大豆是這樣,玉米等其它農產品也是這個道理。所以,無論從哪方面說,相關部門都會積極控制並穩定農產品價格。避免過度上漲,給人們生活帶來負擔。
如果不進口國外農產品,國內的糧食和農產品會漲價嗎?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響水大米
漲價是必然的。
商品的價格除了受產品的本身價值影響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供需關係。所以才有“物以稀為貴”以及“投機倒把”等說法。這些就是因供需不平衡產生的價格波動。
話說回來,我國大量採購國際農產品是我國目前農產品供應的實際現狀。雖然我們是農業大國,糧食實現了12連增。但是這些更多的體現在主糧作物上,這也保障了我國主糧供給幾乎完全自給自足,2017年的進口主糧只佔國產主糧的2%。
但是,大豆的進口量9000萬多噸則是國產大豆量(1400多萬噸)7倍左右。大家算算,沒有這些大豆的供應,那麼以這些大豆為原材料的產品是否都要大漲。
比如豆油肯定供不應求,那麼豆油價格會漲,餐飲業沒有足夠的豆油必然會大量採購替代油品,這些油品的價格也會上揚,那麼餐飲業的各種菜餚肯定要漲價。
再比如,大豆還會提供豆粕用作動物飼料,那麼豆粕會因大豆供應不足而漲價,類似的這種價格上漲依次傳遞給飼料企業、養殖業、畜牧產品直到最後傳遞給消費者。
農產品作為上游初級產品,其供需關係都將影響著下游各種加工企業的產品價格。
柳小慶
目前我國的農村地區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年輕人都往城市跑,留在農村的只有老人和小孩,所以種地的人越來越少。而造成這種狀況的最根本因素還是因為糧食價格上不去,農民辛辛苦苦一年耕種可能賺的錢還不走,外出打工一個月掙得多。所以現在種植糧食的人是越來越少了,農村土地大量被拋荒,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糧食生產安全。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種地不賺錢,那麼農民又怎麼可能有積極性留在農村去繼續種地呢?根據目前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來看,平均每個人的耕地面積只有1.2畝,如果是一個4口之家的話,耕地面積最多也不過5畝地。那麼光靠種植糧食,這點錢,可能只夠解決溫飽問題,很難賺到錢。在如今這個消費水平,不斷上漲的社會,僅僅靠種地為生的年代早就已經過去了。
其實很多人認為,我國的糧食價格上不去,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從國外大量的進口糧食,導致我國自主糧食,難以銷售出去,所以價格就很低。當然這肯定是一個主要方面,因為畢竟外國的糧食生產都是機械化為主,糧食生產成本比較低。而我國的糧食生產方式主要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為主,以小作坊的生產方式,規模小,勞動力大,所以生產成本明顯要比國外高很多。相比之下,國內的糧食競爭力就會大大降低很多糧食加工企業,肯定會優先選擇,成本較低的國外糧食,而不會願意花高價去收購國內的糧食。
題主說的,我國不進口國外農產品會不會導致我國的糧食和農產品價格上漲,這個肯定是必然的。但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來往最主要的就是靠經濟維持,那麼國家之間互相進口出口產品是維繫正常關係的主要方法之一。
雖然我國是一個農業生產大國,但是我國又同時是一個人口大國,對糧食的消耗量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只靠本國的糧食生產來看是遠遠無法滿足本國人口對糧食的需求的。大豆就是我國產量比較低的一種農產品,所以我國的大豆,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因為大豆是主要的除了肉類,奶製品以外獲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
而且我國大量進口國外的糧食,其中最大的進口量就是玉米,這也是我國為什麼玉米價格這麼低的主要原因,因為我國的糧食加工企業,首先肯定會選擇進口國外的低價玉米,畢竟國外的玉米價格,相對於國內來說確實廉價很多。企業想要賺錢,必然要從生產成本上入手,那麼選擇進口國外的低價玉米,肯定是他們的首選,而不是花更大的價格,去收購國內的玉米,控制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空間是每一個企業都在追求的目標。
所以你根本不可能去說服一個農產品加工的企業,花更多的錢去收購國內的農產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我相信在未來我國的糧食生產也會越來越趨向於機械化,規模化,到那時,糧食的生產成本就會大大降低,那麼糧食的利潤空間就會加大。這樣本國的糧食競爭優勢才會明顯,國外的糧食進口量減少就是必然的趨勢。
少三番
如果不進口國外的農產品,國內的糧食和農產品肯定會漲價,而且不是現在的價格,是成倍的上漲。當然這需要分一些品種,至少糧食價格會上漲,而且會翻倍的上漲,對其他農產品要分農產品的品種,畢竟我國也有一些農產品是出口創匯來增加農民的收入。
比如說我國大豆價格目前比較低迷,而且還是有價無市,但如果不進口大豆的話,大豆的價格會成倍上漲,甚至大豆將會成為一個金豆的市場行情。我國今年大豆的預計消費量在1.1億噸,而且每年進口大豆在9000多萬噸,我國每年生產的大豆只有1000多萬噸,如果不進口大豆的話,這麼大的產量將會直接拉昇大豆的價格,畢竟1000多萬多萬噸只佔了10%左右的消費量。按照這個比例計算大豆價格至少能上漲10~20倍,也就是說幾十塊錢一斤的大豆,簡直成了金豆了。當然大豆的價格上漲,農民就會把大豆的種植面積逐步擴大,提高大豆的總產量,會逐步降低大豆的價格,這就是用種植利潤來引導種植產業結構調整。
對於玉米,水稻,小麥等我國大量生產的農作物價格是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動,畢竟我國對這種幾種農作物進口量不是太大,而且目前庫存的壓力特別大,所以價格不會出現大漲的行情。但是如果不進口糧食的話,我國就有那麼多的土地,比如說玉米和大豆屬於輪作的農作物,大豆的種植面積擴大了,玉米的種植面積就減少了,相應的玉米總產量也就增加了,我國每年的玉米消費量在2.5億噸左右,這樣玉米的今年總產量只有2.3億噸,有2000萬的缺口量,所以玉米的價格也會上漲。同樣其他的農作物一樣是這種道理,價格不上漲都不行啊,因為有消費就有需求市場,有需求市場就有價格的上漲。
其實對我國其他的農產品而言,特別是蔬菜的價格我國是有一部分靠出口創外匯賺錢的,至少加工了一些蔬菜產品,畢竟我國是是生產蔬菜的最大的國家,有好多的蔬菜都需要出口來創匯才能賺錢。還有一些柳編加工也是靠創匯來賺錢,因為我國的消費比較低,外國對於這些,有機綠色無公害的產品是急需求的,這就是外國人與我國消費者消費觀念不同的主要原因。
總之,我國有13.7億人口的消費大國,對於糧食和農產品的消費量是相當巨大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玉米的消費量,大豆的消費量,豬肉的消費量等等消費總量都是全世界第一的消費國家。而且我國就有那麼多的土地,生產的糧食和農產品就有那麼多,此長彼消,總產值基本是固定的。所以如果不進口外國的糧食,我國的糧食價格將會出現大漲的行情,這一點毋庸置疑。
當然糧食價格出現了大漲,其帶來的社會的副作用就是其他產品的價格也會出現大漲的行情,而且影響到了消費者的消費利益,特別是上層階級的消費利益,會引起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增加,會影響到國計民生,甚至國家的安全。所以這只是一個假設的行為,不可能實現的,畢竟現代社會是互利共贏,互惠互利,取長補短,和諧共處,和諧發展。這也是一帶一路的總體的思路和規劃,與世界人民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宗元三農堂
這麼說吧,如果中國不再進口國外的糧食,國內的糧食價格肯定會上漲,這一點是肯定!
但是,這種情況不可能出現!
首先這不符合我國加入“WTO”時的承諾,也不符合我國目前的國情。
中國人要想著好日子,即便是保持目前的生活水平不變,不進口國外糧食也不行。
如果真的禁止國外糧食進口,我們也要為此付出比較大的代價,不僅要面臨“WTO”的重罰,而且還會直接的體現國人“生活水平”的直接下降,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城鎮居民都是如此!
國產糧食:基本滿足國內糧食基本消費
中國作為世界上糧食產量最大的國家,這個數據是全球公認,確實,我國在糧食生產方面取得的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了6.58億噸,雖然不是歷史最高值,甚至還不及去年的水平,但是已經是歷史最好水平了。分種類來看,這將近6.6億噸的糧食產量中,主糧佔據了絕對的主力,其中,玉米產量達到了2.58億噸,稻穀產量達到了2.12億噸,小麥產量達到了1.31億噸,基本和去年變化不大,而且和當年度各自的消費量來說,只多不少。本來,我國三大主糧每年的進口量並不算大,國內消費是以絕對的國產糧食為主,即便是不進口一粒,也不會影響我國的糧食供應。
不信的話,我們來看看這些年我國都進口那些糧食。以2017年的數據來看,當年度,我國糧食累計進口13062萬噸,其中,大豆9553萬噸,稻米累計進口403萬噸,小麥累計進口442萬噸,玉米累計進口283萬噸。
進口糧食:改善國人生活水平聞
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我就說一說“如果不進口國外糧食,國內糧食價格會不會漲價”這個問題吧。最近幾年,中國每年的糧食產量在6.5億噸左右,但是糧食進口也在1億噸以上!如果不再進口一粒國外糧食,那麼以國產糧食的供給狀況,滿足中國人最基本的溫飽需求,沒有任何問題。
要想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和現在一樣,能夠輕易的購買到“物美價廉”的蛋奶魚肉,幾乎是可能的事情。不管是從常理而言還是經濟學角度來說,都是一樣的結果。不過,這種情況不會出現,因為付出的成本太高了,我們負擔不起。
但是,我們要付出那些代價呢?沒有了糧食進口,意味著我國糧食消費供給缺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會導致我國糧食供給不及現在這樣充足,屆時,居民最基本的糧食消費支出要比現在高出很多,受此波及,其他生活支出也將大幅度的增加,最終會導致全社會物價水平的高漲以及全體國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讓人們從吃飽飯到吃好飯過渡的時候,肯定會是一個比較輕鬆的過程,估計沒有注意到背後進口糧食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想要人從吃飽飯倒退到吃飽飯,那麼很多人肯定會站出來第一個反對,哪怕是人們的胃都不會樂意這樣做。
糧油市場報
我國的農產品進口,就金額和數量來說都是世界第一。每年進口總額達到8000多億人民幣,佔我國第一產業GDP的15%。如果農產品不再進口,國內農產品價格當然會大幅上漲。
在進口的農產品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有大豆、高粱、酒糟、糖、棉花、牛肉、水產品(螃蟹、蝦、魚類)、牛奶、啤酒、葡萄酒、水果、乾果等等。
像大豆、糖、棉花這類產品進口直接衝擊了國內同類產品的價格,所以如果不進口,國內同類產品的價格就會直接上漲。
大豆、酒糟、高粱、大麥作為飼料原料,如果不進口,飼料的原料就會出現缺口,就會提高玉米的價格。
而肉類、水產品類停止進口,國內的肉類、水產品類價格會上漲,同時引起飼料的上漲,連帶引起飼料原料價格上漲。
事實上,不進口農產品還不只是價格上漲的問題。15%的缺口不是個小數字,無法用“節衣縮食”來彌補,勢必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干擾,生活質量下降。中國富裕了,消費水平提高了,不進口農產品是不可能的。
種田博士後
如果不進口國外農產品,國內的糧食和農產品會漲價嗎?
首先,鍾情三農表態,一旦我國宣佈禁止進口國外糧食,肯定會造成我國糧食價格的上漲,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指望中國糧食消費實現100%國產,不現實,也不可能!
但是這樣是一種徹徹底底的“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從大局考慮,這種情況不會真正的出現。
禁止國外糧食進入中國,“損人不利己”
雖然杜絕國外糧食進入我國,我國每年高達6.5億噸以上的供給滿足國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由於長期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和供給出現“局部供給失衡”的狀況,諸如玉米、稻穀和小麥這樣的糧食作物供應不僅充足甚至還出現了明顯過剩,但是大豆這個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卻因為國內需求過大,但是生產能力較小而存在巨大的供給缺口,單純依靠國內產能,根本無法滿足需求。
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這是好事,沒有了進口糧食,國內糧食供給將會由此前的基本平衡轉為全面的“結構性短缺”,油料作物和口糧作物肯定會出現相互“爭地”的情況。這也就意味著自家的糧食能夠賣上一個更高的價格。
糧食價格如果不能保證穩定,甚至出現大漲的情況,肯定會造成我國國民生活成本支出大增以及社會物價異常等一系列“負面影響”。
雙重因素作用,禁止國外糧食進口不現實
情況肯定不會發生。因為不管是從內因因素還是外部因素來看,都不符合實際。
內因是什麼呢?那就是我國需要大量進口國外糧食來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保證國人的生活水平不降低,特別是進口大豆,幾乎是保障國人日常肉類及蛋白質供應充足的基石。
外因又是什麼呢?那就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就是WTO時的“硬性規定”,中國必須開放本國糧食消費量的5%作為國際貿易的空間。
以2017年的數據來看,我國糧食進口13062萬噸,其中大豆佔據了9553萬噸,所佔比例超過了70%,也是當年度我國大豆消費量的90%左右,而稻米、小麥、玉米三大主糧作物的累計進口量不過是1000萬噸左右,不足為患。
如果不考慮後果的話,不再進口國外糧食,肯定會造成我國的糧食價格上漲,特別是國產大豆!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畢竟供給決定價格。
禁止國外糧食進口,中國糧食供應緊張可是,一旦中國禁止國外糧食進口,我國糧食消費市場肯定會出現大豆種植與主糧種植之間“爭地”的情況,這樣一來,不但大豆供需缺口無法彌補,就連主糧甚至口糧的生產供給都不能滿足。不但會面臨國人生活水平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的情況,還會面臨國際貿易組織的處罰,不利於我國的國際形象以及其他領域的貿易情況。所以,整體而言,以中國目前所處的國情以及世界貿易發展現狀,讓中國出臺“禁止國外糧食入內”的政策是肯定不現實的。
鍾情三農
我國每年都會向其他國家進口不同數量的農產品,比如玉米、小麥、大米等,由於我國宏觀調控影響以及中國對外貿易需求等影響,我國每年都會進口一定量的農產品。目前我國的糧食價格依然比較低迷,但與此同時,我國各類種植成本卻逐漸增多,而農資產品價格卻逐年上漲,這也更進一步縮小了農民種植糧食的利潤以及積極性。
如果我國不向其他國家進口農產品,那麼在我國市場農產品供需的影響下,國內糧食的價格以及農產品必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目前我國三大主糧中,玉米收購價格基本保持在0.75~0.92元每斤之間,而稻穀在今年公佈的最低收購保護價中,價格和2018年保持不變,其中規定2019年生產的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等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1.2元,1.26元,1.3元每斤,而小麥收購價比在1.2元每斤左右。
糧食作為我國居民生存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我國一切社會生產活動的基本前提,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由此可見我國糧食價格的穩定,對於維持我國整體經濟發展中具有著重要的作用。而糧食價格的波動,對於我國各種經濟也產生重大的影響。糧食作為一切基礎中的基礎,因此價格不會出現較大的變動,從我國安全戰略出發,國家每年都會通過臨儲拍賣以及大量託市收購等宏觀經濟調控來調節我國糧食價格,使它能夠保持在一個正常的水平範圍內。
我國農產品和糧食價格目前雖然沒有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但是它卻在我國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有13多億的人口,每年糧食消費需求十分龐大,其中我國僅僅玉米今年預計要進口720多萬噸。而豬肉進口今年預計也將會達到180萬到200萬噸之間。可見我國進口糧食以及農產品也佔據我國一定的份額。
因此,作為農民來說,國家也會通過提高種植補貼以及適當小幅度提高糧食價格來保證農民的利益。
鄉村波比
我雖然也是農民但我也不見意糧食及農產品大幅漲價,中國目前學習西方的金融制度己致國內貧富差距太大,社會最低層的普通工人及無業居民及大多靠農業生產生活的人己經生活在貧窮困難之中,他們超時工作也賺不到幾個錢,子女教育及醫療、兒女的婚姻、住房己經是普通家庭身上壓的巨石,讓他們喘不過氣來,如果再讓他們在生活消費上加大壓力,會讓很多家庭崩潰,社會會遭到極端報復,社會治安將壓力無限,警力也將崩潰。這不是人們願意看到的,因為糧食低價位是最低層老百姓的最低保障,這也是毛爺爺為什麼鬧革命分田地的原因,就是讓老百姓都能端得起碗。糧賤傷農的問題應該是當今政府解決的問題,這是國家財富分配的大問題,應大力向農業傾斜,解決農民澆一畝地要花費幾百元、澆地難的問題、花肥一畝地幾百塊、投入太高的問題,解決化肥利用率低的問題,對種地農民加大補貼力度,不能說進口農產品便宜就放棄中國農業,放任農業發展,大片荒撫,糧食是保障中國人口大國社會安定的最大因素,但不能繼續傷農民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