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齊聚一堂,為生命科學從基礎研究嚮應用轉化貢獻智慧

4月27日,“浙江大學長三角論壇”在上海舉行,數十位專家學者圍繞“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主題,分析生命科學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為生命科學從基礎研究嚮應用轉化貢獻智慧。會上,浙江大學校友總會大健康產業校友分會揭牌成立。

開幕式上,浙江大學校長、校友總會會長吳朝暉院士表示,長期以來,長三角地區在生物醫藥等方面保持著全國領先的政產學研優勢。面對生命、醫藥、健康的科技變革,長三角地區具有代表國家搶佔全球生命、醫藥、健康科技制高點的天時、地利、人和條件。此次舉辦長三角論壇,就是希望在生命、醫藥、健康領域堅持開放發展,充分鏈接全球優質的生命科學資源。

大數據、人工智能給新藥研發帶來機遇和挑戰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蔣良華作為首位演講者,帶來了題為《原創藥物是中國生物醫學發展的未來》的主旨演講。

蔣良華表示,原創新藥是基於全新發病機制和全新靶標研發出來的新型藥物,是針對某一疾病的第一種治療性藥物或與現有藥物相比具有顛覆性治療效果的藥物。我國新藥研發經歷了“跟蹤仿製階段”和“模仿創新階段”,目前已進入“原始創新階段”。

蔣良華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新藥研發存在嚴重不足,由於原創理論和原創技術缺乏,導致原創新藥的缺乏。生命科學、數理科學、計算機信息科學和工程學的會聚,特別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將帶來生命科學的第三次革命,給新藥研發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新技術變革時代,藥物靶標發現和確證是原創新藥發現的源泉,靶標發現和靶標確證也對提升生物醫學基礎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具有重大意義。

前沿技術幫助遺傳病患者獲得健康寶寶

中國科學院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黃荷鳳帶來了題為《精準醫學的臨床應用——生殖與表觀遺傳》的主旨演講。

黃荷鳳介紹道,2019年3月21日上午9:03,全球首例通過PGT技術阻斷印記基因疾病Schaaf-Yang綜合徵的新生兒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降生。

“輔助生殖技術具有優生功能,不僅可以解決不孕問題,和遺傳技術相結合可以從源頭上阻斷遺傳病的傳代。” 黃荷鳳表示。

據她介紹,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的臨床步驟包括控制性超排卵、B超檢測下取卵、體外受精胚胎培養、胚胎活檢、活檢細胞檢測、選擇胚胎植入子宮6個步驟。使用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綜合突變位點檢測、SNP單倍型分析和Karyomapping結果,可以助力表觀遺傳疾病患者獲得健康寶寶。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段樹民帶來了題為《腦科學研究前沿及轉化前景》的主旨演講。

據段樹民介紹,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競爭和壓力的增加,使人類精神、心理健康成為現代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中國疾病負擔比例中,神經精神疾病高達20%,超過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

段樹民認為,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自然腦與人工腦如何實現“可控”“友好”“交互”“強化”值得我們重視和思考。近年來腦科學研究新技術的發展及交叉學科的匯聚加速,腦科學研究面臨著重大突破的機遇,將對人類身心健康做出重要貢獻。

此外,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主任蔣田仔、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吳息鳳、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陳昆松、創業慧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葛航、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楊波也分別就“通過大數據和循證醫學賦予精準健康”“果蔬營養與人類健康”“生命健康與新藥開發”等話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