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下的孩子們有多累?

何以笙簫默了誰


所有的群體,最累的要算是中學生,尤其是初三,高三的學生,面臨中考,高考,不僅是身體累,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被父母叫起來,每天上8到10節課,中午沒休息,晚上要寫作業到深夜,週末也從沒有休息時間,學校要加課,還要出去補課,比起馬雲說的996不知道要辛苦多少。

精神也累,社會,學校,老師,家長,都不約而同的形成一個合力,一起對學生施加壓力,努力努力再努力!如果考不出好成績就對不起所有人。學生都到了崩潰的邊緣,一旦考上了大學,就會徹底放鬆,所以才會出現被清退的大學生,研究生。


阿明老師說教育


想到了一個育兒專家李玫瑾跟自己的孩子說,真羨慕你們這代人,能接觸的東西這麼多,能學的東西這麼多,可是孩子說,媽媽,我們這代人才羨慕你們,我天天上學寫作業加上補習,一天十一個小時,一學就是十二年,我們太累了,這是孩子真實的心聲。姐姐家的孩子,我的外甥女,九零後,從小學開始寄宿制,每週三接出來學畫畫,週六早上學作文,下午學奧數,週日上午學英語,下午在家休息,小學生,一個星期只能休息半天,寒暑假期間學了鋼琴古箏輪滑等等,還有我不知道的,這種生活一直持續到她高中畢業,好在結果是好的,這樣強度下培養出來,孩子考上了北醫大,也是她的理想院校,你可以不學麼,當然可以,結果呢,學校老師教的很有限,你不學就會跟不上,考試的時候不佔優勢,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只能這樣,家長也希望孩子的童年快樂,但是教育體制不允許,我們都不希望將來孩子一事無成反過來怪我們當初不逼他,我們只能被應試教育牽著走


枝頭的喵


應該說,孩子們非常累,不僅是大腦的累,還有心理的累。

越是大城市的孩子越累。表面上看,學校放學很早,實際上離開學校還要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學到深夜。早晨需要早早的起床。

住校的學生吃飯時間不足20分鐘,吃完飯就需要到教室學習。因為有老師佈置太多的作業需要完成。

節假日如果不能提前開學,那必須在家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

有一部分學生堅持不下來,成績始終上不去,一直在苦苦煎熬著。

高考是選拔人才最主要的形式,也是最公平合理的。否則拼爹拼娘拼關係的話,哪有普通老百姓孩子的活路?

因此,應試教育下,雖然辛苦,為了美好的未來,還是咬牙堅持吧!再說,堅實的文化底子對你一生都有好處。


朗月寒雪


現在哪是教孩子呀、那是自身再教育、一切從頭學起、a、b、C、十以類加減、上傳視頻、同步詩歌、而且最頭疼的你不得不承認現在幼兒園的作業連博士都能卡殼,孩子一回家最忙的是家長、媽媽輔導教學、爸爸還得在邊上充當攝影師。那就是個全家總動員、一次課外作業下了乖乖就象打了一次戰絕對不亞於一場攻堅戰☺☺、如果順利還好、不然第二天受批的可就是家長了😥😥、爸昨天作業不對、老師說做錯了、我還不得不笑著賠不是說'對不起下次努力、一定不再犯錯'這現在小孩、家長都不易呀!

至八零後的家長們能再接再厲完成好再學業、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共同進步!


銘浩父悟


應試教育下的孩子大部分是很累的,當然也有不累的。身體上的勞累和精神上的壓力,有的孩子力不從心。

決定一個孩子成績的因素有很多,如良好的家庭環境,輕鬆的親子關係,給孩子民主的成長空間。孩子自然陽光,快樂,學習自然是應對自如。

先天因素也是造成孩子成績差異的一個因素,有的孩子確實有很好的記憶力和理解力,學習效率極高,這樣相對其他同學學習自然輕鬆,成績也突出。

但是大都數同學,都在為繁多的功課和過多的作業,從早上坐到晚上。有的功課課堂上沒聽懂,作業就不會做,於是就先放在一邊,做其他科目的作業,最終,不會做的還是不會,除非第二天問同學合老師。然而第二天又有其他的功課。所以很多同學就是在不停的追趕中,失去信心。

更糟心的是精神上的壓力,學校的排名,班級的排名,老師的期望,父母的焦慮等。一切的問題壓在身上時,有的孩子麻木了,放棄了,因為我怎麼努力也是趕不上前面的同學。有的同學,抱著努力就會提高成績,一直努力著,也糾結著自己的排名。

應試教育下的孩子是很累,因為周圍的環境帶給他們太多的壓力,升學的壓力,擇業的壓力,父母的面子。



老丹講數學


應試教育讓孩子真的累,先用一首詩表達。

《時間都去哪兒了》

晨曦不見人影稠,

抬頭不識歲春秋。

寒窗十載心無鑑,

哪知月上柳梢頭。

孩子可以說把少年和青春,都獻給了讀書,什麼童年的無邪,什麼生活的多彩,什麼留戀的中學時代,什麼奇妙的青春夢想,什麼書中的奇妙,都是空談。讀書對於不少的孩子來說,反而成了負擔,沒有看到樂趣。

應試教育讓孩子累:

1、總有寫不完的作業,沒有自由支配的時光;

2、總有背不完的常識,沒有相互間的互動;

3、總有成績的比拼,沒有同學的情誼;

4、總有無情的指責,沒有及時的寬慰;

5、總有無休止的被驅趕進教室,沒有體貼的放鬆活動;

6、總有考不好時的遺憾,沒有心情差時的開導;

7、總有一次次的否定,沒有絲毫的認可。

其實,作為小孩多麼想把童年過得無憂無慮、天真無邪、充滿童真、值得回憶,可是現在的孩子有什麼呢?負擔、壓力、任務、期望、責罵、痛打,有時想想,我們家長到底在對他們做什麼?

5、總有


荷水清圓


我的孩子上的是初三中考班,早上六點至晚上九點都在學校,星期六,星期天又都要補課。的確是非常累的。但是她的成績在全班第一卻跟其他學校比差了很多。孩子說學校上課聽不懂,有的課只講簡單的,難的不講,所以只能去補課。學校幾乎每天都要收費,什麼體育課考試費,中考費,資料費等等。每次收費在四十到六十元不等。光是體育課考試費四十,還要交五百元的分數費。就是你交了五百元可以給孩子弄個滿分,到中考沒考好加上體育滿分說不定就考上了。沒考好就要自費幾萬元上高中了。所以學校在體育上可是下足了功夫。雖然孩子體育課上卯住勁拿了第一,但是還是擔心分數不是滿分,所以還是交了五百元。


平淡是真13035


應試教育害學生或說是摧殘學生,勞累家長,危害社會。正確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黨中央要求幹部,必須旗幟鮮明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學校尤其是高校錄取學告,培養學生都應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培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幹部,專家,教授……。

也是解決補課等亂象的正確途徑。


常德生


回顧學生時代,那個度日如年的校園生活:每天就是出寢室、去食堂、進教室三點一線,做不完的習題,考不完的試,想死的心都有。

什麼特色教育、快樂學習都是學校虛假宣傳,每天活得魂不守舍。在學校裡,擁有個性是調皮的,擁有愛好是奢侈的,你只能唯命是從。出了校園才發現,青春年少已不在,只剩無處安放夢想和處處低頭的苟且生活!


斷橋剷雪丫


我覺得中國的教育要改變了,從一年級到高三都不用考試,也沒有留級,保證孩子們都受過十二年的知識文化教育就好了,老師學校保證把課講好,把作業安排好,至於學生學習的怎樣和完成功課怎樣就順其自然(要的是能自覺和熱愛學習的學生),老師不用管,這樣學生學習就沒有壓力,老師也沒有壓力了,順便提到,至於學生犯錯了老師可以說說老師的意見(不帶批評),讓學生自己去領悟,一切都讓學生自由選擇,但是學校和老師要給每一個學生建立學習和人品的檔案,為將來給公辦的大學提供錄取的依據(證明這些是品學兼優愛讀書的學生),這樣就是大浪淘沙,在沒有壓力之下才能甄別出真正自覺愛讀書之人,不願意讀書的就隨他(她)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吧,社會還有很多的選擇,也並不是都要大學生的。如果按照我的說法,學校的老師就不用操心了,也不用"得罪"學生和學生家長了,更沒有補課老師了(不用考試),學生家庭也不用花大錢去課外補課了。同時全國的學校都要有存書量大的圖書館,放學後和節假日向本校學生開放,在學生學習檔案裡有自覺在圖書館學習的記錄,真正愛讀書的學生看到書本就會如飢似渴地學習的,不喜歡讀書的學生一定不會自覺踏入圖書館學習的,最後大浪淘沙留下的學生才是國家的人才,才是國家要培養成為國家棟梁之才,至於那些不自覺讀書的,無心向上的人就讓他們在該學習的年齡段上普及過中等教育就可以了,這樣的社會教育一定非常的和諧,沒有抱怨,沒有強加孩子們不願意做的事,一遍和風習習,多麼美好的社會景象啊![玫瑰][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