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該怎麼辦?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青膠茄子


首先家長要清楚入園分離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來完成,所以家長們剛發現這個問題就很著急,這樣是沒有必要的。有一些幼兒園會安排家長陪著孩子一起聽課,先熟悉幼兒園的環境,然後再慢慢地退出幼兒園的生活,有一個過渡期。


作為家長呢,在這個過程中先要降低期望值,合理的理解孩子入園是需要有個過程的,然後認可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傷心或者哭鬧的時候,可以用共情的方法與孩子溝通:“媽媽知道你不想上學,特別的理解,媽媽也特別愛你,很想馬上見到你,所以怎麼辦呢?媽媽把這麼多的愛都放到你的口袋裡,你帶著媽媽的愛去上學,你想媽媽的時候就摸一摸口袋,愛都在這裡哦,沒有變哦!”這樣給他一個媽媽依然陪伴他的心理暗示,或者拿一些孩子熟悉的東西給他帶去,還有一些幫助入園的繪本也可以配套輔助,幫助孩子來完成這個入園的過渡,同時家長要理解,孩子的入園是沒有那麼快的,有的孩子只需要一個星期,有的孩子可能需要一個月,家長要有這個耐心去幫助孩子完成這個段入園的過渡期。

有些媽媽可能單獨帶孩子的時間更多,這樣的寶寶入園分離的焦慮更大,媽媽可以嘗試在入園的前一段時間,嘗試分離的練習,可以將孩子給老人或者保姆帶,比如每天上午你都出去一段時間,讓孩子與其他人相處,然後你定時回來。這樣會給孩子形成一個與其他人相處的安全感:原來媽媽有的時候會不在,但是她一定會回來的。這樣形成一個慣例之後,孩子到時候入園也會更容易適應分離的生活。


鄭淑麗正面管教


我分享一個自己孩子上幼兒園的經驗,在孩子還沒上幼兒園之前,我會經常帶他去幼兒園周邊散步,他看到裡面有很多小朋友,很熱鬧,會玩各種好玩的遊戲,就會扭頭問我,這裡是什麼地方,然後我會告訴他,這是幼兒園,長大後要來這裡上學,會認識很多新朋友,還有很多可愛的老師,會教大家學習很多新的遊戲和知識,久而久之,他就會有一個概念,會期待上學,喜歡幼兒園。之後,真正入學了,他從來沒有哭過鬧過,每天早上我只要說要去上幼兒園了,然後蹬一下就起床了,放學後會跟我分享每天發生的事情,包括哪些事做對了得到了獎勵,哪些事做錯了老師會批評,還會交談其他小朋友的一些趣事。

其實,孩子從小就生活在父母身邊,生活在一個固定的環境裡,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但是一旦真正進去那個世界,而他們自己卻往往沒有做好準備,會害怕,會覺得陌生。這就需要做到幾點

第一,家長在進幼兒園之前給一些暗示和引導,通過講述或者遊玩的方式提前瞭解幼兒園,培養他們上學的積極性,讓那份好奇心在得到滿足的時候充滿的是喜歡,並且能欣然接受,要讓他們知道幼兒園是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是成長邁開的第一步,是要自己勇敢面對的一件事情。

第二,通過與孩子分享幼兒園每天發生的事情去正確引導他的叛逆和看問題的心態,如果今天做錯了的事被老師批評了,家長要先以安慰的態度去溝通,然後聽他講完經過,再分析對錯,並且給他加油打氣,告訴他,明天一定要好好完成,這樣就會得到獎勵。

第三,家長要學會跟孩子講道理,其實三歲的孩子已經能夠分辨對錯,也能擔當一些小責任,家長要明確表態,學習是很重要的事,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將來想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什麼理想,然後根據孩子的回答將學習的重要性告訴他,從小就要培養起責任心,和對學習的敬畏之心。千萬不能用一些物質來做約定,隨意定承諾哄騙孩子去上學,這樣,很容易讓他們潛意識裡面行程一種廉價的交易,甚至作為今後所完成的事都要換取另一方面的滿足的交易。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

第四,儘量早上家長親自送孩子去幼兒園,因為畢竟年紀小,每天都是一種面對,如果家長送去幼兒園,孩子心靈上就會得到大大的滿足,就像懷揣著一份更大的力量去迎接新的開始,心情很好,自然就會乖乖上學。

第五,不要讓孩子嬌氣,稍有不適就留在家中。學習同樣要有一份儀式感,不到萬不得已,不得拖課或者請假。

第六,陪同孩子溫習一些幼兒園的課程,比如好玩的遊戲,好聽的歌,剛學會的舞蹈等等,也可以交換角色,讓他們做老師,讓孩子在分享的過程中體會到幼兒園的樂趣,也知道父母也很喜歡幼兒園,喜歡他的所有故事。

這只是我個人的經驗,我的孩子上幼兒園半年了,從來沒有說過一個不字,並且每天起床都是興致勃勃,剛送到幼兒園門口就揮手讓我回家,開心的牽著老師的手就進去了。希望我的方式可以幫助到你們。


玲子的廚房


孩子剛上幼兒園會有分離焦慮,父母在孩子入園前要做一些準備工作,比如帶孩子參觀幼兒園、多講一些幼兒園的故事、找到同一小區平時在一起玩的小朋友一起入園,這樣最大限度地減輕孩子對陌生環境的壓力。

孩子入園後,可能還會出現不想上幼兒園的行為,這時父母要引導好孩子,讓孩子願意去上幼兒園。

一、讓孩子分享幼兒園的快樂

媽媽在接孩子放學的路上,要引導孩子說出當天在幼兒園裡在趣的事情,今天吃什麼好吃的了?今天上了什麼好玩的課了?通過讓孩子回憶在幼兒園裡的快樂,來抵消來自陌生環境的壓力。

二、幫助孩子找到朋友

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面不知道怎麼去交友,感到自己被排斥,從而不願意去幼兒園上學,這時媽媽要幫助孩子,讓他與同一小區的孩子建立友誼,這樣孩子在幼兒園裡面有了照應,自然消除了恐懼感。

三、多和老師溝通

媽媽要多和老師進行交流溝通,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以便及時引導孩子。

我是侯媽,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內容,培養優秀孩子。


侯媽家庭教育


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有很多種原因。想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就要分析出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的原因。



對於剛入園的幼兒來說,會有那麼1到2個星期的適應時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分離焦慮,那麼適應能力快的幼兒,這兩個星期完全可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適應能力慢的幼兒,這個分離焦慮的時間就會比較長。

只要正確引導幼兒度過這個分離焦慮,幼兒就不會那麼排斥上幼兒園。產生分離焦慮的主要原因就是幼兒缺乏安全感,所以這個時候只要給她足夠的安全感,讓她把對爸爸媽媽的信任和依賴轉移到老師的身上就可以了。



所以孩子不會無緣無故不去幼兒園的,肯定是有原因的,那麼家長要做的就是在幼兒不願意來園的時候正確分析出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問題。

還有就是爸爸媽媽一定要堅持送孩子來幼兒園,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讓幼兒懂得一個道理,她上幼兒園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就和爸爸媽媽必須去上班一樣。是她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情。



那麼如果幼兒上了一段幼兒園之後,突然之間不願意上幼兒園,就說明幼兒在幼兒園裡發生了讓她傷心的事情,所以她才不願意來幼兒園,到時候就請家長及時和老師溝通一下,詢問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

如果是幼兒在幼兒園裡和其他小朋友發生了矛盾,所以導致幼兒不願意來幼兒園,這個時候就請老師瞭解一下事情的經過,然後請老師幫助孩子之間做一下處理,這個時候家長是不便於過多的去介入的。



如果是老師批評了幼兒,導致了幼兒不願意來園的情況,也還是請家長和老師溝通了解事情的經過,如果是幼兒犯了錯誤,就要和老師站在統一戰線上,對幼兒及時糾正和教育。


最美幼兒教師


小朋友不愛上幼兒園肯定是有原因的,我猜想可能有以下原因:

1.不想被管束

這種情況可能是家人太溺愛了,孩子在家裡太無拘無束了,完全以孩子為中心。所以要加強管教,讓孩子更好的適應集體生活。

2.恐懼陌生環境

所謂“分離焦慮”,3歲左右是個高峰。參考相關文章吧,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去疏導哦。

3.師資伙食等原因

小時候總覺得幼兒園沒有自由,老師兇、飯也不好吃。。現在條件好了,不知道孩子會不會因為一些“軟件”條件不想去幼兒園呢?

聽一位朋友說,孩子很喜歡去幼兒園,因為朋友從小這樣“教育”小孩:你要是不聽話就不讓你去幼兒園了哦。

太機智了有木有!把原本小孩子不想做的事變成了非常期待的一件事呢。我覺得你也可以這樣引導孩子,首先問清楚孩子不想去幼兒園的原因,然後極力“美化”幼兒園,或者創造條件,讓孩子對上幼兒園這件事充滿期待,就像做遊戲闖關一樣。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啟發哦(´-ω-`)


一張葉小繪


孩子習慣了家人的環繞,到一個陌生環境會害怕和不適應很正常。可以跟孩子約定好,媽媽第一個來接你,或者媽媽帶一個什麼他喜歡的小玩具準點來接你。

另一種辦法就是買一些幼兒園相關的繪本,引導孩子瞭解幼兒園有什麼好玩的,去幼兒園都可以做哪些事,讓他回憶幼兒園裡哪些跟書裡是一樣的呢?每天跟孩子約定回家告訴媽媽他發現了哪一個跟書裡一樣的事物或者課程,跟孩子交流今天去有沒有交到好朋友。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多跟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對症下藥。孩子喜歡什麼課,哪個老師,哪個同學面前不哭很友好。那麼就跟孩子聊這些,讓孩子開始慢慢熟悉並且喜歡幼兒園。

凡事慢慢來,每個孩子都有成長的節奏,不要強迫或者狠心的把他扔幼兒園,嘗試仔細觀察和耐心溝通,你會發現自己會收穫一個快樂的孩子。



Yuxi媽咪愛分享


孩子不願上幼兒園肯定是有原因的,家長要問清楚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幼兒園,然後跟老師溝通交流一下,取得老師的幫助,共同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讓他高高興興地重返幼兒園學習。

另外,如果孩子是戀母不想上幼兒園,:寶媽要親自送孩子去上學,並且到校後陪一會兒孩子,讓他慢慢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特別是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興趣,使他喜歡跟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玩,不再戀母。

孩子不想上幼兒園,主要是還沒有適應幼兒園的學習生活,等他喜歡上幼兒園的生活後,自然會去上學了。


蒙承甫1


剛開學或者放了長假以後再去幼兒園都會哭鬧,一個星期差不多就好了!我女兒雖然很喜歡放假但是一到週一我說快起床要去幼兒園了她就起來了很喜歡去呢!


人心涼薄163998690


首先問下孩子在校表現情況,有無被欺負,孤立或不合群,或者學習是否自理和有困難?

然後問問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儘量用理解和引導的方法,瞭解孩子心理。

問出原因後針對性的解決。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和老師保持好的溝通,從孩子在校情況也可以知道其中部分原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