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老喜歡用嘴巴去咬東西怎麼辦?包括手、桌子、玩具等等?

君君育兒說


正常來說,5歲的孩子不應該有此動作。5歲的孩子,其對物品的認知途徑已經比較豐富了,同時,5歲的孩子對手、桌子已經有了明確的認知,所以首先排除了孩子用“咬”來認識物品的可能性。那麼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原因就有以下三個:

一、錯誤認知

孩子的行為取決於他對事物的認知,這份認知很可能是錯誤的。

做個假設:孩子喜歡這個玩具,在過去的生活中,他的認知是:咬可以表達自己的喜歡,咬可以讓對方開心;那麼此時孩子就會堅決的使用咬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同樣的還包括打人、摔這種動作。

留心觀察一下,孩子是處於什麼樣的情緒下去咬這些東西?當孩子在咬的時候,表現出開心愉悅的正向情緒的時候,家長就需要注意了。

解決方式:

1. 明確跟孩子表示:“咬是不對的!會讓自己和對方都受到傷害(即便對方只是一個物件)”;

2. 明確跟孩子表示:“如果你喜歡這個東西,那麼你可以用手摸摸它(一種明確的又安全的表達方式)”

3. 當孩子能做到,給予孩子鼓勵!加強其認知。

二、安全感缺失

用例子來解釋這個概念。有的人總會對某一物品特別依賴,就例如一些孩子特別依賴奶嘴,沒有奶嘴就會引發暴躁。這就是孩子把安全感放到了奶嘴上的緣故。

而另一些孩子,則會對特定動作產生依賴感。例如一些孩子總喜歡在睡覺的時候抓著媽媽的衣服甚至乳房。

要追溯孩子為何會對這個動作或者物品產生依賴是比較困難的,但解決的方式還是簡明易懂的:安全感轉移。

讓孩子把依賴感轉移到其他動作、人或者是物上面。這就需要家長的陪伴和引導;

三、引發關注

每個孩子都會尋找自己在家庭的定位,方式是千奇百怪的,但其中的定律必然是因為這種方式可以引起他需要的關注。

做個設想:孩子乖乖玩,大人就不理會他(孩子認為),偶爾之下,孩子發現咬自己的手時,家長會特別緊張自己(或者是對自己哈哈大笑),那麼孩子就會認為這是一種獲取關注的方式。

當父母特別緊張的時候:如果傷害自己能讓你看我,讓你圍著我轉,那麼我就傷害自己好了;

當父母對此哈哈大笑的時候:如果傷害自己能讓你看我,讓你對著我笑,那麼我就傷害自己好了;

解決方式:

1. 無視。這裡的無視,是指無視孩子的表現。他就是希望通過咬來獲取關注,那麼當他咬的時候,我們不再關注他呢?這就會讓孩子的小套路失效。

2. 轉移。當套路失效,孩子就會想其他的方法來獲取關注,如果不對孩子進行引導,那麼他下一步很可能是傷害性更大的動作。所以我們需要引導孩子,怎麼樣去獲取關注,給他一個明確的指向,例如讓孩子自己玩的時候,經常觀察孩子並給予讚美:“不錯呀!看來你對這個事情感興趣,媽媽為你開心!”

這是在告訴孩子,即便我沒陪你玩,我還是在關注你。


熊孩子專治


幼兒發育過程中有“口腔敏感期” ,就是要通過咬來感知認識世界的。

很小的孩子吃手,或者把東西放在嘴巴里“嚐嚐”是正常的。

但是5歲了還特別喜歡咬,有可能是小時候該咬的時候大人過度干預,沒讓孩子咬,造成現在的不滿足。


美君姐


孩子咬東西有很多原因的。

1. 在嬰兒期,孩子喜歡通過嘴去感受世界,是出於好奇心。

2. 孩子出牙或者換牙也會導致咬東西

3.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沒有安全感的時候,喜歡通過咬東西太轉移注意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