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月是寶寶爬行的關鍵期,寶爸寶媽如何做?

統治心靈


剛開始學爬的寶寶“怪樣子”百出:向後倒著爬、原地轉圈、只爬不前進、匍匐向前等。雖然爬行的姿勢很重要,但這些都是寶寶學習爬行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正常現象,爸爸媽媽不必為此過分擔憂。只要有足夠的耐心,慢慢引導寶寶學會正確的爬行姿勢即可。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7-9個月爬行關鍵期,爬行對寶寶成長髮育的影響。

所謂“三翻六坐八爬爬”,這個階段是寶寶的大動作發育期。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爬行訓練是預防兒童成長期的感覺統合失調的重要手段。爬行訓練對控制眼、手、腳的協調有極大的益處。通過爬行訓練,可以促進嬰兒大腦的發育,開發兒童的智力潛能。

在一般早教標準中,寶寶一生爬行的時間應該達到800小時,最少不能低於500小時。可見爬行的重要性。

寶寶不喜歡爬行或者根本不爬是為什麼?

不少寶媽寶爸被這個問題困擾。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1、沒有給寶寶爬行的機會。這種現象在家裡有富裕人力照顧寶寶的家庭更為常見。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媽媽等經常把寶寶抱在懷裡,或者放在推車裡,寶寶根本沒有爬行的機會。

2、沒有爬行的環境。因“冷”廢“爬”的情況最為普遍,對於夏天生趕在爬行期正好是冬天的寶寶來說,穿的都非常的厚,這點非常阻礙寶寶的爬行。

還有就是沒有爬行的場地。一般城鎮單元房的空間都非常有限,更別說有些父母是帶著孩子在外務工,十幾平方或者幾十平方的房子,根本沒有寶寶能爬行的場地。

3、父母沒有用心引導。寶寶開始學習爬行是一項很費經的運動 ,所以即使察覺到寶寶的興趣很重要,而如果父母沒有細心和耐心的引導和堅持,對寶寶學習爬行來說也是非常大的阻礙。

對於寶寶爬行的關鍵期,爸爸媽媽應該如何做?

1、確保場地安全。

這裡包括確保寶寶爬行有足夠的場地,且場地一定是安全的。首先底板最好是光滑的底板,也可以購買爬行墊;其次家裡的水電、插座、垃圾桶等一定要處理好,再次家裡的尖銳物要妥善安排比如桌角、筆、剪刀等之類的;最後是家裡的門窗等一定要有護欄,預防寶寶有跌落的危險。

2、給予適當的方法引導。
興趣引誘法: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爸爸媽媽注意,每次爬行時間要根據寶寶的興趣來,有時可能是5~l0分鐘,在一天中儘量多次讓寶寶下地。雖然每一次爬行訓練的時間不一定長,但次數要多。

爸爸媽媽可以有目的地擺放寶寶喜歡的玩具或物品,促使寶寶努力往前,並保持對這個練習的興趣。

父母引導法:

寶寶的爬行練習,雖然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但是總爬行時間還是有長有短的。隨著父母對寶寶爬行重要性認知的加深,都會讓寶寶儘量多爬,而這整個過程就需要爸爸媽媽更多的引導。

對於剛開始學習爬行的寶寶,爸爸媽媽可以把寶寶放在地上或者床上,一個人在寶寶前面,另一個在寶寶後面,教寶寶學習爬行,並最爬行演示。同時這個過程中更需要爸爸媽媽的協助,一定寶寶學會了爬行的姿勢,後續的爬行就輕鬆很多了。

席子引導法:

這種方法早教中心好用,還是很不錯的。

把家裡的小席子捲成圓筒狀,讓寶寶趴在席子的一端,然後媽媽推動席子,引導著寶寶隨著席子的展開而朝前爬。


爬行是寶寶大運動發育的一個重要階段,而完成爬行的動作需要全身許多部位的參與,包括手臂,腿腳,胸腹,還需要大腦對這些部位的肌肉運動進行協調平衡,所以說爬既能鍛鍊嬰兒全身肌肉的力量和協調能力,又能增強小腦的平衡與反應的聯繫。寶寶爬的好,爬的總時長夠,對後續寶寶的成長髮育非常有益。新爸爸新媽媽一定要重視起來哦!

我是高級育嬰師、母嬰KOL福林媽咪!原創不易,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您的關注、點贊和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如何引導寶寶爬行呢?我家寶寶剛剛6個月就會爬行了,8個月已經爬行得非常熟練。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技巧。

抵足爬行

在我家寶寶3個月去醫院保健的時候,我就記得醫生提醒我們可以慢慢抵著寶寶的腳慢慢訓練他爬行了。正常情況下,6個月之前訓練寶寶爬行就可以用抵足爬行的方法。


那會在寶寶心情愉悅的時候(當然不能在吃得太飽或者太餓時進行訓練),我就會讓寶寶奶奶或爸爸用手掌抵著寶寶的腳掌,我自己在前面逗寶寶,鼓勵他往前蹬,這樣鍛鍊了寶寶的腿部力量。每天進行1-2次,每次10來分鐘,寶寶累了或者表現出不耐煩就停下來。當然如果家裡沒有兩個大人,一個人抵著寶寶腳掌進行訓練也是可以的。

玩具吸引法

我家寶寶有時候也會比較懶不想爬。這時,我就會在他的不遠處用他喜愛的玩具來“引誘”他。寶寶伸手時不給他,等著他自己爬過去才給他。這樣寶寶為了得到玩具就會爬過去,於是慢慢的爬就多了起來。


我寶學爬那會,我常用寶寶喜歡的曼哈頓球引誘他向前爬,起初他總並不理會,稍過後才作出反應向球爬去。

球類追逐法

我家寶寶8、9個月的時候就爬得比較利索了。這期間,我們買了幾個不同款式的球,有時也用喝完水的小礦泉水瓶放在他前方,讓球或者水瓶滾動起來,球跑得快,他也爬得越來越快。不過這個時間,大人就要十分注意了,要迅速清除寶寶爬行路上的障礙物或者必要時抱起寶寶,以防止出危險。

寶寶不爬怎麼辦?

有些寶寶不喜歡爬或者根本不爬,這個問題也困擾者不少寶爸寶媽。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中有一個原因可能是,我們前期沒有為寶寶提供爬行的機會。我有一個鄰居,她家寶寶主要由奶奶帶,奶奶非常疼愛孫子,喜歡整日整日把寶寶抱在懷裡或是放在推車裡。她家孩子到一歲四個月會走路了,但一直沒有爬行過。如果經常把寶寶放在車裡或者抱著,寶寶沒機會主動去爬行。所以,寶爸寶媽媽們要給寶寶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爬行環境,讓寶寶可以盡情地翻滾、擺動、探索四肢。

另一方面,每個寶寶爬行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通常來說,寶寶會在7-10個月的時候開始爬行(所以當我的寶寶6個月會爬行的時候,我也感覺到非常驚訝),你的寶寶可能還沒到爬行的時間。如果是早產兒,爬行的時間也會比同齡的孩子更晚一些。

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育兒,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老師、媽媽,歡迎留言關注諮詢。

心理諮詢師育兒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知道了爬行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讓寶寶爬的好,爬的正確,爬的時間足夠長,確實需要家長費功夫了。

我家寶寶從7月底開始爬行,一直爬到12個月,大概累計爬了300多小時,希望我的經驗能夠給題主借鑑。



使用正確的方法“教”寶寶爬行

每個正常寶寶都一定會、早晚會站會走會跑,但不一定每個寶寶都會爬行,周圍很多家長都說自己寶寶不會爬或者沒有爬過,其實原因是:家長沒有正確幫助孩子學習爬行。

題主說到7-9個月是爬行關鍵期,其實,有點短了,爬行的關鍵期是6-13個月,其中6-7個月是匍匐爬行期,8-13個月是手膝爬行期。

1.使用推爬的辦法幫助寶寶匍匐爬行

如果前期寶寶的俯趴翻身鍛鍊足夠充分,5個月的時候寶寶就可以學習匍匐爬行了,家長用推爬幫助寶寶,具體做法是:

  • 先在寶寶左前方放一個玩具
  • 寶寶腹部貼地
  • 把寶寶右腿大小腿(膝蓋)呈90°直角彎曲,寶寶的腳內側貼地向外,大拇腳指貼地
  • 大人的手掌抵住寶寶腳掌,不需用力,只作為寶寶蹬右腿發力的輔助工具
  • 拍拍寶寶左手,提示他去夠玩具
  • 寶寶會用右大拇腳指向前一蹬爬出去一步
  • 如此再換成右手+左腿
  • 如果寶寶不蹬腿,大人可以推一下屁股提示他向前

推爬的注意點:

  • 爬行時,寶寶的大腳指頭必須挨著地面,通過和地面的摩擦產生向前蹬的力量,大人不要用自己的手去推寶寶的腳掌。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教寶寶爬行之前,大人自己匍匐爬行一下,感受腳指是怎麼蹬地的,四肢是如何協調的。
  • 玩具需要放在寶寶蹬一下就可以夠到的地方,不要一下放太遠,寶寶會知難而退。
  • 左右兩側爬行的次數要一樣,避免出現兩側肌肉鍛鍊不平衡的情況。

2.使用毛巾幫助寶寶手膝爬

手膝爬行需要寶寶有足夠的臂力可以把自己撐起來,並且爬行的時候脊背是直的,而不是陷下去的,大人可以使用一個毛巾幫助寶寶掌握手膝爬姿勢。

  • 一個大人用毛巾繞過寶寶肚子把寶寶提起來,提起來的幅度是寶寶的膝蓋和手掌著地
  • 另一個大人,一手抓住寶寶左手前臂,一手握住寶寶右腿小腿,保證寶寶腳背貼地,腳掌向後,然後同時!一定是同時!左手+右腿向前爬一步。
  • 如此方法換右手+左腿。



提供安全的寬闊的室內場地讓寶寶自由爬行

建議家裡不要設置圍欄,把孩子圈在圍欄裡,這樣的話寶寶爬不開,並且很早就開始扶著站起來,寶寶一旦學會站立,就很難願意爬行了。

最好是,家裡客廳把茶几挪開,儘量騰出更廣的空間,把地拖乾淨,把危險的物品收起來,讓寶寶各個房間自由爬行。

在家裡準備適合爬行的道具

家長可以買一些適合寶寶爬行的道具,比如,宜家的隧道,半圓感統訓練爬爬梯。

天氣不好的時候,可以在家豐富一下爬行體驗。



有足夠的勇氣帶寶寶戶外爬行

家裡的場地是有限的,而且有傢俱的地方很容易就扶站了,寶寶爬夠了以後就覺得沒意思了,接下來就要戶外爬了,比較適合戶外爬行的場地是:

  • 商場
  • 小區
  • 早教機構
  • 酒店大堂
  • 遊樂場

戶外爬很挑戰家庭育兒觀的,很多老人是接受不了的,覺得外面髒,地上有細菌有病毒,怎麼能爬在地上!

我的心得是:育兒要膽大心細

我兒子這些地方都爬過,帶好護膝保護膝蓋,我隨身裝著洗手液,爬完以後立刻洗手,回家再洗一次,沒有任何問題,從來沒有生過病,特別皮實,爬的飛快。

我婆婆很開明,我給她科普了爬行的重要性後,她也會帶著該子出去戶外爬,算是與時俱進的老人了。

戶外爬還能增加寶寶的感官刺激和視力發育,寶寶的體驗感是不一樣的。如果家人實在接受不了戶外爬行,可以退而求其次,去遊樂場,很多遊樂場都設置了爬行的隧道之類的,挑周內人不多的時候帶寶寶去爬也是可以的。



逐漸提高爬行難度

習慣戶外爬了以後,可以帶寶寶爬樓梯,爬斜坡,增加爬行難度。

我家旁邊有個公園,公園裡有一長段臺階,大概80個,我兒子可以爬上去再爬下來,爬累了就坐檯階上摳摳石頭,摳膩了繼續爬。

家長有耐心和寶寶一起爬

爬行期的時候,大人最好和寶寶多玩一些爬行的遊戲,增加爬行的樂趣。

我兒子手膝爬的時候,我經常和他一起爬著追球,我的膝蓋上好多淤青,但是孩子的腿和膝蓋卻沒有淤青。

所以,有的大人會覺得爬多了把孩子膝蓋磨疼了,磨壞了,真的都是想多了!寶寶的膝蓋脂肪比大人多太多。



注意爬行姿勢的正確性

爬行固然有很多益處,但是如果爬行姿勢錯誤,也會造成不良的後果,比如走路一腳深一腳淺,身體兩側肌肉發展不平衡等。

錯誤的爬行姿勢有:

  • 紅軍過草地式,拖著一條腿爬
  • 坐著爬
  • 屁股撅起來的小熊爬
  • 爬行時一條腿是膝蓋著地,一條腿是腳掌著地,掌膝混合式爬行



爬行期就是這樣,需要合適的環境+有趣的遊戲+家長的耐心,才能讓寶寶愛上爬行,等到寶寶開始扶著站,扶著走以後,基本就不愛爬了,除非到遊樂場的時候還可以再爬一會。

爬行期很短暫但也很珍貴,充分的爬行對寶寶有很多深遠的影響,比如協調能力好,空間感強,身體健康結實,寶寶更聰明。

最直接的積極意義就是:寶寶獨立行走不是問題,不用學步帶,不用學步車,大人完全不用扶,小寶寶們已經蓄勢待發了。


我是堅持科學育兒的墨仔媽媽,一名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嬰幼兒睡眠指導師,與孩子一起成長,最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媽媽。 -----養育孩子不僅需要愛,還需要知識

墨仔媽媽育兒


這個月齡的寶寶變得更加異常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已經不再是那個能夠安靜的仰望天空的小寶貝了。

記得那個時候的蘋果,無時無刻都在都長希望,一直在自己練習俯臥撐動作,我一開始還覺得很好玩拍照錄像,後來意識到他是自己在努力嘗試爬行。

這個階段父母要更多的讓寶寶趴著,多趴的小朋友會更早爬行哦。同時可以嘗試在寶寶前方放置他喜歡的小玩具引導他主動嘗試爬行,並可以用手推他的雙腳給他一些動力,讓他感受到爬行的樂趣,有助於他更積極的去嘗試。

在他會爬行後,要營造安全的環境,提供無障礙,更大更安全的探索空間。這時要注意,一旦家長要暫時離開的話,一定要把寶寶放到圍欄等安全地帶,因為他現在已經會爬行了哦!


麻麻是超人633


【俗話說】“二月抬、四月翻、六月坐、八月爬、十月站、週歲走、二歲跑、三歲獨足跳。”

一般情況下,寶寶七到八個月的時候開始練習爬行,基本9個月可以爬行自如,雖然爬行對於寶寶來說是個複雜的運動發展過程,但是對寶寶健康成長的意義卻很重大。

爬行的重要性

爬行,是人一生中手腳等各個身體器官最先綜合協調的使用。爬行時寶寶必須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會使手腳、胸腹、背部、四肢的肌肉得到鍛鍊,慢慢逐漸發達起來,為站立和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礎。

爬行訓練時間表

嬰兒出生3個月後,頭便能直立,父母可以經常讓孩子趴著玩,每次3~5分鐘,隨著月齡增長,循序漸進,父母可用手輕輕推動寶寶的腳底,讓寶寶有爬行的意識。

孩子如果不愛爬,要抓住孩子情緒好的時候,在遊戲中練習爬行,最好家長和孩子一起爬。

7~9個月是孩子模仿能力的形成期,訓練孩子爬行時,家長應先做示範,如追逐滾動的球,拿到後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模仿著爬。

當然,你家裡如果養寵物的話,寶寶爬行學習也是事半功倍的哈!O(∩_∩)O

清理環境,保證爬行安全

家中的床及地面是寶寶爬行的最佳地點,在地面爬行時,要考慮地面材質,過涼或過硬都不舒服,也並不適合寶寶的體質。

媽媽們可以在地面上鋪一塊地毯,也可以用現在常見的拼圖地墊鋪出一塊小天地,光滑的材質可減少寶寶爬行的阻力,增加寶寶爬行的積極性。

當寶寶開始爬行後要注意室內安全,傢俱尖角必須包起來,電源插口要用安全插座堵住,靠下的抽屜只能放衣服和玩具,水壺、電飯鍋等發熱的東西不要放在地面或偏低的櫃子上。

助力寶寶爬行小竅門

  1. 媽媽可在寶寶爬行初期推動寶寶的腳,鼓勵寶寶用力向前。漸漸的,孩子就能學會用上肢支撐身體,用下肢使勁蹬,協調的向前爬行。

  2. 可以把家裡的小席子捲成圓狀,讓寶寶趴在席子上,將席子一邊壓在身下。媽媽推動席子,進而讓寶寶隨著席子的展開而向前爬行。

  3. 幾個月大的寶寶體重很輕,爬行時可能還不會磨破皮膚。而大一些的寶寶由於體重增長,用肘部和膝蓋爬行時,很容易磨破皮膚。爬行時最好穿上護肘、護膝,所穿衣服要寬鬆、舒適、柔軟,又不妨礙運動。

  4. 可以在目的地擺放寶寶喜歡的玩具、零食,或者媽媽等在目的地,促使寶寶努力往前,並保持對這個練習的興趣。

  5. 保證鈣和維生素AD的攝入,讓寶寶的骨骼結實強壯,才能更好的進行大運動的發育!


公益醫學育兒百科


爬行對於嬰兒來說是一項非常有益的動作,這是因為完成爬行的動作需要全身許多部位的參與,包括手臂,腳腿,胸腹,還需要大腦對這些部位的肌肉運動進行協調平衡,所以說爬既能鍛鍊嬰兒全身肌肉的力量和協調能力,又能增強小腦的平衡與反應的聯繫。這種聯繫對嬰兒日後學習語言和閱讀。都有良好的幫助。

把孩子放在地毯上,收拾好周圍的物品,收起地上的電源插座等危險品,把桌子和茶几的角包好,把暖瓶拿走,把孩子喜歡的玩具放在讓她夠不著的地方,但不要太遠,寶寶想要拿,往前移動就能拿到,孩子必須先翻身俯臥,然後伸手夠,開始時孩子肚皮貼地往前移,前肢後肢都用不上力,媽媽可以在此時推動寶寶的腳,讓寶寶用力向前。漸漸的,孩子就能學會用上肢支撐身體,用下肢使勁蹬,協調地向前爬。

孩子學會爬以後就擴大了活動的範圍,不會再放在哪就呆在那了,媽媽可以把孩子的玩具藏在身後,引誘孩子來找,當孩子把玩具找出後會非常高興。爬行的遊戲,也可以由易到難,由近到遠,變化玩具和方法給孩子帶來愉悅。和嬰兒玩遊戲,不用擔心重複,反覆玩一種遊戲,孩子才能學到本領,寶寶是不會煩的。

爬行活動會使孩子認識到看不見的東西也可以找到,這也是寶寶認識世界的一個新起點。

希望寶爸寶媽動動可愛的手指關注轉發加評論,你們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寶貝實驗園


1. 在寶寶進行爬行的時候,父母一定要進行看護,以免寶寶發生傷害。

2. 父母可以給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適當的爬行器材,如:斜坡,斜坡爬行,讓寶寶在重心傾斜的坡度上保持平衡;沙發,沙發鬆軟的質地,寶寶需要自己調整重心;地板,與沙發不同,地板更加硬,讓寶寶感受不同的材質,學會使用不同的爬行力度。


講講學前兒童


俗話說七坐八爬,但每個小朋友發育不同,也不能全照本宣科,我崽大概在四五個月時我就給他買了遊戲圍欄,如果場地可以儘量大一點,一定要配一個貴一點,好一些的遊戲墊子,好的遊戲墊可以保護孩子摔傷,但又不至於太光滑,很合適孩子爬行,爸爸媽媽陪孩子玩耍時也可以爬一爬,孩子有模仿學習能力~~


土包包他娘


寶寶爬行對寶寶的生長髮育很有幫助。既能鍛鍊身體,提高寶寶活動能力,增強寶寶體質,還能促進寶寶大腦發育,培養寶寶的探索慾望,訓練寶寶爬行還能增進親子交流,培養彼此感情。

在教寶寶爬行時,可以一個人拉著寶寶的雙手,另一個推起寶寶的雙腳,拉左手的時候推右腳,拉右手的時候推左腳,讓寶寶的四肢被動協調起來。反覆幾次,等寶寶四肢協調的非常好以後,她就可以自己爬行了。這時候父母可以放開雙手,只要確保寶寶爬行安全就行。

同時要注意把握節奏,連續訓練時間不易過長,每次5-10分鐘左右,堅持每天爬行就好了。


17育兒


多趴,用手抵著小孩足底,往前蹬,平躺練習蹬自行車,引誘孩子往前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