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腫瘤醫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看慣了生死?對生命有什麼不一樣的體會?

用戶68590185


作為腫瘤醫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很多人總認為腫瘤科的醫生肯定是天天看人死亡,腫瘤科病房肯定是天天上演著各種搶救,各種哭泣傷心悲痛……很多非腫瘤科的醫生也是這樣認為。事實上並不是如此,腫瘤科病房總體上還是挺平靜的。癌症也是病,不必另眼相看,相比呼吸科,心內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等科室,更不要說重症監護室(ICU),腫瘤科病房的病人由於病情多數還是呈慢性過程,沒有大家想像的那樣可怕和恐怖。腫瘤科病房一樣有歡聲笑語,多數病人和家屬還是挺樂觀的,有的時候經歷了痛苦期,慢慢也就接受了,理性看待,好好配合治療。

作為腫瘤科醫生,經歷了很多的癌症病人,也確實看多很多生死,似乎對生死已經麻木。其實不然,再多的生死,也不會麻木,更多的會對生命確實有些感悟,而其實其他科室的醫生也一樣啊。事實上,對生命的體會這個要看個人,有的人看得再多,也沒有什麼太多的體會和領悟,有的人即便不是醫生,對生命也有獨到的體會和感悟。

在這裡只想跟大家說:健康無價,是最重要的,高於一切。這句雞湯式的話,沒有誰不知道,但基本上要等到躺在病床上才會真正體會到,這才是最可悲之處。

平時注意預防,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不能保證肯定不得癌症,但可以降低風險。做好腫瘤篩查體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萬一不幸得癌,也不要恐慌,積極面對,配合治療。


腫瘤專科醫生


作為一名腫瘤科醫生,在病房裡看到了太多的生離死別,也見到了太多的悲歡離合。今天,我就想聊聊,作為醫生、作為患者及家屬我們應該怎樣面對不可避免的死亡?

一名普通值班醫生在醫院病房裡經歷的死亡,大多意味著體力活兒,抑或是一場令人疲憊的拉鋸戰。

每次值夜班,隔不了幾十分鐘就會被叫起來,急衝衝推著醫療推車衝進病房,按照標準在胸口按壓幾次,再根據流程胸外電擊幾次,來來回回如是往復,往往折騰了一整夜,只是單調枯燥的醫學操作。

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面對的似乎不再是具體的“人”,而是標註著疾病指徵的“病”。

對於患者本身來說,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甚至被電擊,最後還是因搶救無效而告別人世,有些腫瘤患者雖然被臨時救活,但活著還是承受著癌痛的折磨,這種生不如死的感受,真的是他本人想要的結局嗎?

其實,現代醫學充其量不過是推遲死亡,短暫延長痛苦的生命,拒絕死亡只是一個遙遠的理想。

既然無法拒絕死亡,我們就要善待死亡,讓臨終患者死得尊嚴體面,安詳無痛。

切切實實地把“醫者父母心”道德古訓納入 “醫乃仁術”的行動中去,讓醫學成為真正的“仁術”而不再僅僅是“技術”!

他們願安寧地走向死亡

一個遭遇車禍的22歲男性被送進了監護室,此時的他生命垂危,幾乎不能說話。

然後,在長達3個小時的時間裡,醫院不允許家人進入病房看望這個隨時會告別人生的親人,在隨後的時間裡,也只允許一個親人每隔2小時進去看望5分鐘。

在漫長的等待中,沮喪的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也抵不住身心疲憊睡著了,直到護士通知他們患者已身亡時才驚醒過來。

由於痛惜沒能在最後時刻與親人見上一面,說上幾句告別的話,家屬的悲痛驟然升溫……

那麼,生命在最後的幾周、幾天、幾小時裡到底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一個人在臨近死亡時,體內出現了什麼變化?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怎樣做才能給生命以舒適、寧靜甚至美麗的終結?

隨著死亡的臨近,患者的口腔肌肉變得鬆弛,呼吸時,積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會發出咯咯的響聲,醫學上稱為“死亡咆哮聲”,使人聽了很不舒服。

但此時用吸引器吸痰常常會失敗,並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應將患者的身體翻向一側,頭枕的高一些,或用藥物減少呼吸道分泌。

瀕死的人在呼吸時還常常發出嗚咽聲或喉鳴聲,不過患者並不一定有痛苦,此時可用一些止痛劑,使他能繼續與家屬交談或安安靜靜地走向死亡。記住,沒有證據表明緩解疼痛的藥物會促使死亡。

聽覺是最後消失的感覺,所以,不想讓患者聽到的話即便在最後也不該隨便說出口。

醫生建議,臨終關懷親屬要做好這幾件事

1、減輕患者肉體和精神症狀,以減少痛苦;

2、採取能讓患者表現自己願望的治療手段,以維護其尊嚴;

4、在患者還能與人交流時,給患者和家屬提供充分的時間相聚;

5、給予患者儘可能好的生命質量;

6、將家屬的醫療經濟負擔減少到最小程度;

7、所花醫療費用要告知患者;

8、給死者家庭提供治喪方面的幫助。


湖南醫聊


您好,作為一名中醫腫瘤醫生,經手的癌症患者不計其數,在門診診治過程中,有些患者病情非常嚴重,通過四診可以大概判斷出患者的預後如何。不管是哪個年齡階段、哪種腫瘤類型,患者來時大多數表現出了痛苦、絕望,給醫生寄託了非常大的希望,看到他們如此難受,最大的心願就是通過我的診治能減輕他們的痛苦,延長患者有限的生命。每次複診的患者說他們好轉了,甚至腫瘤縮小了,心裡就非常欣慰。作為醫生,一定要熟讀大醫精誠,要立志治好疑難雜症,再複雜的癌症都不能放棄,要敢於治病。生命太可貴了,看到癌症患者的生死無常,才真正體會到健康的可貴性。



腫瘤科醫生見過太多的死亡,而且是“生人作死離別”後的死亡,但也不是“看慣”了、麻木了,白衣戰袍包裹著的軀體也和大家一樣有情感,也會對許多事情去思考,也會惱火、惋惜、無奈、無語……



許多人“談癌色變”,但不一定真的認識癌症、瞭解癌症,腫瘤科醫生只能努力地解釋想讓病人、家人清楚、知道病情,卻不能替他們做出決定。

胰頭癌患者黃疸勸人做一個簡單地經皮膽管引流術,很小代價讓病人多活一些時日,被家人拒絕;胃癌患者鎖骨上淋巴結已腫大轉移,勸人暫時不要手術,最後病人也被手術後活了兩月;病人腹水脹得喘不過氣、睡不下勸人穿刺防水,擔心放了更快而被拒絕,許多病人沒放水時間也不長;癌痛勸人吃藥最好,非要“杜冷丁”也是沒辦法,造人白眼、甚至謾罵……

我的建議都對嗎?有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常常因為病人、尤其是家人“錯誤”選擇而惱怒,卻是說不出的惱怒。

某肺腺癌患者初發現時已經有腦、骨、卵巢轉移,驅動基因突變陰性,化療後病情穩定了一年半,後又給“派姆單抗”治療快1年,病人生活自理與其他人無異,若沒有錢,這是萬萬不可能的。錢對於癌症治療,往往讓人無奈,醫生也沒太多的辦法,有些治療後真的能活很久。

你會治癌症嗎?你能治好癌症嗎?這是讓人無語的事情,許多癌症是沒有辦法治好的,治療是為了病人活得長一些、活得好一些,難道不能治好就不治了?

抗癌路上,你我同贏!這是今年全國腫瘤宣傳週的主題,腫瘤科醫生是病人抗擊癌症的戰友,一起努力!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作為腫瘤醫生最欣慰的是看到癌症患者被正規醫院複查為"癌腫消失"~完全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