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相互寶”之後的保險行業反思,消費者究竟看中的是什麼?

昨日,一篇《三問“相互寶”:怎樣保證每人分攤費用不超過0.1元?》(以下簡稱《三問》)的文章讓大家再次將視線聚焦到支付寶“相互寶”大病互助計劃上,不知不覺中,半年過去,截止15日,“相互寶”已吸引了超過5000萬用戶參與,平均1分鐘近200人的發展速度堪比餘額寶,著實令人驚歎。

在文章中,圍繞著“加入相互寶划算嗎”、“還需要購買重疾險嗎”以及“互助平臺我是誰”三個問題進行了討論。對此,金庫君有著不同的看法。

關於加入相互寶是否划算

在相互寶還是“相互保”的時候,金庫君曾對此問題進行過分析。

直接說結論,從當時的分析看,金庫君認為作為一款門檻低、保障性也低的產品,年紀越小的人買相互寶越不划算,230-260元是重要的衡量標準(保障在50萬元的成人重疾險門檻)。

30歲以下明明可以200多元買一款保額50萬的重疾險,卻急切的投入相互寶的懷抱,除了因為“愛”,真心沒有其它解釋。

對於40歲以下的人來說,200多元保障30萬,除了不保輕症、無免賠額等之外,與同類產品比,性價比勉強可以接受。

對於50歲以上的人來說,200多元保障10萬,性價比很好。市場同類產品通常在1100元以上;55至60歲以下,市場同類產品通常在1800元以上。

對於40歲以下的人來說,200多元保障30萬,除了不保輕症、無免賠額等之外,與同類產品比,性價比勉強可以接受。

對於50歲以上的人來說,200多元元保障10萬,性價比不錯。市場同類產品通常在1100元以上;55至60歲以下,市場同類產品通常在1800元以上。

從現狀看,螞蟻金服表示,“在‘相互寶’5000多萬成員的規模下,單個救助中實際上每位成員分攤的金額甚至不到1分錢,大概是0.6分錢。2019年全年的分攤金額不超過188元,如有多出部分由螞蟻金服全部承擔。每筆救助金8%的管理費。

綜上,金庫君認為,目前188元的分攤金額並未超過200元,對於某些群體來說,相互寶頗具性價比。而《三問》中將“每次分攤0.1元”、“分攤金額188元”、以及“8%的管理費”、“40歲以上保障僅10萬”作為論證“加入相互寶是否划算”的依據並不充分。

首先,消費者最為關心的是總費用和單筆分攤,即花多少錢能享受該項服務,通常不糾結於總費用中包含了哪些瑣碎的支出項目比如管理費。舉個例子,在減稅之後名牌包價格下降,消費者關心的當然是價格便宜了多少(心理上的愉悅),現價是多少(決定入手與否),幾乎不會關心縮減稅額是惠及了生產商還是便宜了銷售商。

其次,消費者不傻。現在的消費者非但不傻,都很精明,十數年前的保險銷售方式放到現在,只對個體有效。具有群體效應的產品只能說明該產品真的好。以餘額寶為例,2013年收益率一度高達6%,大量資金通過餘額寶湧入貨幣基金市場,自2017年收益率逐步下滑後,資金又漸漸從這個市場流出。可見,投資者(消費者)在選擇某個產品之前,都是經過權衡的。40歲以上的中年大叔和老阿姨們為什麼跑步進入相互寶?他們可精明著呢!

關於是否購買重疾險

在購買重疾險的問題上,金庫君一直都是持肯定態度的。相互寶不是保險,其保障功能並不完善,原則上,它也只能作為重疾險的補充。然而實際上,相互寶的作用顛覆了人們對它的認知。

螞蟻金服提供的數據顯示,在“相互寶”5000多萬成員中,31%來自農村和縣城,47%為外出務工人員。已經獲得救助金的24位成員中,有一半來自低線城市和農村,大部分是兒童和外出務工人員,最小的只有2歲。

如果上述數據屬實,那麼,金庫君認為相互寶對整個保險行業的意義至少有兩點:

第一,相互寶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重疾險的重要性,為保險知識普及做出了貢獻;

第二,相互寶保障了保險未能覆蓋的人群。

在國內,很多人主動購買的第一份保險往往都是為了孩子,殊不知,家庭保障中是要優先保障父母的。這種普遍性的行為充分說明了全民保險知識貧瘠,普及不到位,請保險公司捫心自問,你們有沒有責任?

“從娃娃抓起”是進行普及的最佳選擇,但金庫君從未聽說保險公司在中小學進行行業知識普及。請大家回憶一下,在上學時是否上繳過保費?那時除了知道出了意外會賠償之外,有誰能說出保險大致的保障範圍?賠付金額是多少?

從數據上看,參與者中有1500萬人來自農村和縣城,有超過2350萬人為外出務工人員。可以很直觀的看出老百姓旺盛的保險需求和不斷提升的保險意識。根據此前金庫君對山西某地區的調查顯示,9成以上的受訪者對健康險和壽險的認同感很低。那麼,為什麼農村和縣城有大量的人群對相互寶有興趣?保險公司難到不值得反思嗎?

金庫君認為,主觀原因有三點:第一,保險公司的業務人員“不夠專業”,許多縣城的保險業務人員有自己的主業,銷售保險只是“副業”,依靠感情營銷為主,多數不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

第二,保險產品定價不統一。金庫君的某大學同學老家位於山東某縣,孩子出生後打算買保險(上文提及的第一次主動買保險的現實版),向三個不同的保險經紀人諮詢了同一款保險產品,結果收到三個不同報價,最後該同學選擇在網上購買。

第三,在保險公司買不到適合的產品。地域、城鄉、家庭之間都存在著差距,在部分人眼中每年幾千、上萬的保費不高;但在另一部分人眼中,現實的壓力使他們無力或不願負擔更多,而恰恰這部分人佔了大多數。他們由於種種原因買不到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比如沒有社保導致某些保險費用高,家庭負擔重拿不出錢,或者可用資金不足以購買覆蓋全部家庭成員的保險等等。

關於互助平臺是否合法合規

近些年來,以水滴為代表的各種網絡互助平臺不斷湧現,在社會風險保障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公司性質不清、涉嫌非法經營保險業務、非法集資,遊走於法律的邊緣地帶,也引發了很多爭議。比如,原保監會曾多次強調此類平臺的潛在風險,並對相關涉事平臺進行約談,也下發過《關於開展以網絡互助計劃形式非法從事保險業務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但難以阻止此類平臺的瘋狂發展。

金庫君在支付寶的“大招”互助保險,究竟要不要買?一文中提及的風險正在變為現實。

三問“相互寶”之後的保險行業反思,消費者究竟看中的是什麼?

上個月,相互寶的拒絕賠付的案例,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一位相互寶成員因為一次意外導致雙股骨折,身體不適陷入昏迷的狀態,相互寶運營方發起互助理賠,因為案情複雜,調查員有不同意見,並因此發起了賠審。

三問“相互寶”之後的保險行業反思,消費者究竟看中的是什麼?

從道德層面去看,本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原則,每人分攤不到1分錢,給了便是。

從界於法律的層面看,也是有點冤的,按照保險的做法,雖然當事人在加入互助的時候已經有長期服藥的既往史,不過此次導致昏迷的重要原因是墜入深井的意外事故,在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其長期所服藥物直接導致其昏迷的情況下,是可以直接進行賠付的,也不需要去進行賠審決議。

比如,某人購買了重疾險,且已知有大三陽,如發展成肝癌相關及轉移不賠,但如果後面又發現肺癌等其他疾病的情況可以考慮賠付。

金庫君認為,與其讓“陪審員”客觀,不如遵循法律,但相互寶卻又沒有相應的法律可以參考。其結果就是,自認為客觀的陪審員們投下了自己主觀的一票。

該事件絲毫沒有影響相互寶人數的高速增長。保險業需要反思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消費者寧願冒著如此風險跑步進入相互寶?在金庫君看來,世上沒有天上掉餡餅的美事,保險和相互寶都屬於是商業行為,免費的午餐只屬於慈善機構,但螞蟻金服顯然不是慈善機構。

首先,客觀地說,螞蟻金服(或者說支付寶)有著保險公司不可比擬的優勢——資源整合。螞蟻金服也許在相互寶這塊業務不賺錢甚至賠錢,也能從其他地方賺回來;而保險公司單純依靠保險獲利,賠付率等風控問題是關鍵。

其次,支付寶抓住了保險誕生之初的本質——“互助”。大家可要知道,在世界保險業最發達的美、日、英、法四個國家,互助保險分別佔三分之一、四分之三、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的份額。相互寶以“互助”為口號,弘揚人性的善,以相對透明的費用和簡單的規則,將此上升到慈善的高度,引發消費者的共鳴。比如,支付寶的種樹和餵雞也屬此類。從宣傳的策略看,值得所有保險公司學習。

第三,保險公司輸在了商譽上。相互寶推出後,人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絕大多數是信任二字。如果換成保險公司推出相互寶,人們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呢?多數人半信半疑!

最後,金庫君也不否認,保險公司近年在重疾險上也下了一番功夫。重疾險責任越來越多,保障範圍越來越廣,費率卻越來越低,主動購買保險的人也多了起來,覆蓋更多的人群等等。但愛之深,責之切,保險行業如果不想讓支付寶再顛覆一個行業,需要所有的保險從業者認清形勢,做好產業革新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