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哦(・◇・)原來孫中山有這樣的小祕密

今天是愛講段子的小美哦

孫中山酒量驚人

據戴季陶記述,1916 年袁世凱稱帝,遭全國人民反對,蔡鍔領導護國軍攻入四川,李烈鈞率護國軍攻入廣東,中華革命黨在廣東相應。不久,孫中山從日本回到上海,曾和日本的青木宣純在寓所聚談甚歡。青木善飲,酒量很大,他想與孫中山較量一番,於是問孫中山:“聽說中國人有漢書下酒之說,是用漢書來就酒喝嗎?我對此不甚明白,請先生賜教。”孫中山說:“所謂漢書下酒,並不是把漢書撕了就酒,而是一邊喝酒,一邊讀漢書。”青木恍然大悟:“這原來是一種喝酒助興的方法,不知孫先生這裡是否有酒?我們邊喝邊談,豈不是更好?”孫中山起身,從櫃子中拿了兩個酒杯,然後取出幾瓶白蘭地,與青木一邊喝一邊談,越談越盡興,兩人你一杯,我一杯,孫中山不知不覺喝了36 杯,約有五斤多酒,卻絲毫沒有醉意。而青木已是昏昏欲睡。戴季陶在一旁不禁暗自佩服孫中山的酒量驚人,感嘆地說:“這是十多年以來僅此一次而已。”

哇哦(・◇・)原來孫中山有這樣的小秘密

節食狂魔拜倫

19 世紀英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萬千少女的夢中情人——拜倫,是赫赫有名的節食狂魔。為了維持他膚白貌美的修長身形,拜倫幾乎天天叫囂與食慾做抗爭。他的食量少得可憐,蘇打水配餅乾是他的最愛,甚至推掉了一頓大餐,只為嘗試將馬鈴薯在醋中浸泡的創意減肥餐。1822 年,病態的過度節食已讓拜倫染上心理和生理上的怪病,嚴重的胃病與情緒失控,讓他不得不靠吸食鴉片和藥酒入睡。當時的人指控拜倫和他的節食浪潮助長了厭食症和抑鬱症。因為他,浪漫時期的青年們都“恐懼肥胖如夢魘”,他們不僅效仿著喝醋減肥,還吃米飯,好讓皮膚看起來更加蒼白。

哇哦(・◇・)原來孫中山有這樣的小秘密

參加聯合國會議促進中國雙休日

形成1979 年1 月,聯合國召開科學技術促進發展會議籌備會,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政策研究室研究員胡平作為代表團顧問,來到了紐約。胡平發現到星期五下午沒有會議安排,覺得非常奇怪。工作人員告訴他,聯合國實行雙休制,週六、週日休息,週五下午一般不安排會議,不提供會場和同聲傳譯服務。這對於胡平來說是聞所未聞的。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勞動時間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每週工作六天成為慣例。出國參會時,他總是留心其他國家的工時制度,漸漸發現,五天工作制是時代潮流。1985年,胡平調任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研究中心主任。1986 年初,在參加國家科委委務會時,他私下向時任國家科委主任宋健提出研究在中國縮短工時的可能性。宋健問:這樣做有何好處?胡平答道:好處可多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節約資源和能源,讓大家有更多自由支配時間加強學習,操持家務等。最後宋健表態支持這個研究課題。

哇哦(・◇・)原來孫中山有這樣的小秘密

在古代,栗子也能害民

明代文學家陳繼儒在《讀書鏡》中記載,浙江人郭南到江蘇常熟做知縣,常熟附近特產軟慄,老百姓就摘了很多栗子當作土特產送給他。郭縣令見了栗子不僅不高興,還隨即命令讓百姓把地裡的慄樹全都拔去。並說“異日必有人以此殃害常熟之民”,讓老百姓照自己說的辦。可是栗子怎會害人呢?陳繼儒在另一本書《見聞錄》中又記載,某文姓大人在浙江永嘉做官時,當地出產特別好吃的梨子。有人當作禮物送給朝廷“中官”,也即太監,結果讓太監嚐到了甜頭,藉著皇帝的名頭讓當地年年都要交梨,充當貢品。文大人得知此事,說:“梨於民何濟,使歲為例,其何以堪!”於是帶人將本地梨樹砍了個精光。

哇哦(・◇・)原來孫中山有這樣的小秘密

中共地下黨刊物捧紅張愛玲

1938年5月,袁殊經潘漢年批准,創辦時政類期刊《雜誌》。在當時的上海孤島,《雜誌》作為一本中共地下黨創辦的刊物,不僅掩護了惲逸群等許多中共地下人員,而且具有廣泛的統戰性質,著名演員石揮、黃宗英、張伐等就是經常在這本刊物上露面的作者。當袁殊看到《紫羅蘭》發表了張愛玲的《沉香屑·第一爐香》,頓覺眼睛一亮。他驅車到靜安寺常德路的公寓樓。張愛玲當然不會知道,此人竟是中共地下黨。從此,《雜誌》月刊成為張愛玲作品的發表陣地。編輯也說“很欣賞張愛玲小說的一種無與倫比的風格”,於是凡是刊出張愛玲的作品,都要在“編輯後記”中加以推薦。自1943年7月至1945年6月,張愛玲在《雜誌》上發表了《茉莉香片》《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等20多篇小說和散文。《雜誌》還邀請張愛玲為刊物扉頁作畫,讀者這才知道,張愛玲不僅文才了得,畫工竟然也如此不凡。

哇哦(・◇・)原來孫中山有這樣的小秘密

聲音

馮玉祥

馮玉祥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植樹將軍”。因為他是從大西北來的,對樹的價值認識更深。他常訓誡部屬,行軍打仗不許損壞樹木,駐紮操練不準在樹上拴馬。他給官民訂下一條規矩: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株。駐守徐州時,為了防止老百姓偷偷砍樹,還寫了一首打油詩:“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言辭雖誇張,但效果非常好。

哇哦(・◇・)原來孫中山有這樣的小秘密

于敏

于敏是新中國氫彈研究中的關鍵核心人物,但當人們把“氫彈之父”的稱號送給他時,他直言這種稱呼不科學:“核武器的研製是集科學、技術、工程於一體的大科學系統,需要多種學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現在的成績,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氫彈又不能有好幾個‘父親’。”于敏未曾出國留學,是“道地的國產”,但他對自己的學生說,科學需要開放交流和開闊視野。因此,他鼓勵學生出國留學,但有一個條件——“開過眼界後就回國做貢獻”。

哇哦(・◇・)原來孫中山有這樣的小秘密

杜特爾特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2019 年2 月11 日在南部布魯安鎮主持活動時說:“我們無可奈何地被稱為菲律賓,這是因為殖民者麥哲倫使用西班牙國王菲利普(King Philip)的錢發現了這塊土地。不過沒有關係,我們可以換掉這個名字。”“實際上前總統馬科斯是對的,他當總統時一度想把國名改為‘馬哈利卡共和國’,這在菲律賓語中是指封建時代的武士貴族或自由人。在馬來語中,則帶有尊貴以及和平的意思。”

哇哦(・◇・)原來孫中山有這樣的小秘密

張中行

張中行1931 年考入北大後,聽了一年錢玄同講的“中國音韻沿革”。錢玄同口才出眾,“記得上學時期曾以口才為標準排名次,是胡適第一,錢先生第二,錢穆第三。”而錢玄同授課,最大的特點還不在口才,張中行晚年回憶說:“第一次考錢先生這門課,上課鐘響後,錢先生把考卷和考題發下之後,打開書包,拿出一沓什麼,放在講桌上,坐在桌前一面看一面寫,永遠不抬頭。我打開考卷,看題四道,正考慮如何答,旁坐一個同學小聲說,好歹答三道就可以,反正錢先生不看。臨近下課,都交了,果然看見錢先生拿著考卷走進註冊科,放下就出來。後來才知道,期考而不閱卷,是錢先生特有的作風,學校也就只好刻個‘及格’二字的木戳,一份考卷蓋一個,只要曾答卷就及格。”

哇哦(・◇・)原來孫中山有這樣的小秘密

微言

@ 桃源村長: 【書畫“造假”古已有之】1970 年,朱元璋第十子魯荒王朱檀墓出土了一件元代初年錢選的《白蓮花圖》,畫中作者有一句題跋:“餘改號霅溪翁者,蓋贗本甚多,因出新意,庶使作偽之人知所愧焉。”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你們這群造假作偽的人,太過分了!既然如此,我改號“霅溪翁”,你們該知道羞愧了吧!

@ 民國文林:陳獨秀考過秀才,縣考和府考都是勉強過關,17 歲那年到安慶參加院試,考題是“魚鱉不可勝食也材木”的截搭題。他覺得試題不通,索性就惡作劇般地把學昭明文選時背的生僻難字拼在一起,牛頭不對馬嘴地做了個作文。回到家後,大哥孟吉問他要草稿,看完後氣堵得一個多鐘頭說不出話。但不久考試結果公佈,他不僅考上了秀才,而且還是第一名!

@ 王峰:眼鏡最早誕生於何時,哪國人先發明的,眾說不一。意大利學者、小說家安伯託·埃柯的作品《玫瑰的名字》,生動再現了眼鏡初問世的這段史實。1327 年,博學多聞的聖方濟各教士威廉來到意大利北部某修道院,調查一系列離奇死亡事件。他有一件寶貝:“那是個叉形的扣夾,兩邊有兩個鵝卵形的金屬框子,中間嵌著杏仁形的玻璃片”,即一副老花鏡。他深知製造這種透鏡需要高超的技術,倍加珍惜,“就好像它們是我身體的一部分”。

@ 光明日報:位夢華系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981 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進修,1982 年,他從美國去了南極,是最先登上南極大陸的中國人之一。回國後他先後出版《奇異的大陸——南極洲》等著作。1991 至2005 年,他又先後9 次進入北極進行綜合性科學考察,成為與因紐特人廣交朋友的第一位中國人。

喜歡我的文字的話,多多給我點贊哦,這樣你們的鼓勵才是我的動力呢。用輸入法打hhyy,是你想對我說的話喲,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吧

哇哦(・◇・)原來孫中山有這樣的小秘密

啾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