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稱,美國忽略了其大國地位,印度的大國地位是什麼呢?

幸福地帶2


印度是自認為大國的大國,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

世界上對於大國的定義,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但是可以從經濟、軍事和對國際的影響力三個方面來衡量。譬如,法國gdp排名世界第五,歐洲排名第二,是高度發達國家,可自產航母等高精尖武器。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和歐盟雙核之一,在非洲地區有廣泛的影響力,故法國可稱之為大國。不過即便如此,法國在二戰和奠邊府之戰中輸得太乾脆,導致很多人對於法國持有輕蔑的態度。



而印度在經濟方面,在2018年的gdp為2.6萬億美元,和法國和英國基本處於同一個水平,以目前印度經濟的增速,很快將超過英法兩國。但是,印度的gdp含量相當低,在莫迪任內修改了計算方法,將牛糞、貪汙受賄等不入流的收入都計為gdp,使印度經濟和英法實際情況如天壤之別。

而且印度是10億級別的人口規模,英法是6000萬級別的,在人口相差20倍的情況下,gdp總量基本持平,意味著英法兩國人均收入相差幾十倍。英法民眾可以很輕鬆的生活,印度民眾只能掙扎在貧困線上。



印度在軍事上,主要問題是重點裝備不能自產,嚴重依賴於進口,始終受制於人。譬如印度的航母,是從英國和俄羅斯買的二手貨,主力戰機米格29和主戰坦克是從俄羅斯進口的。而印度自產的坦克阿瓊,從立項到生產耗時長達三十年,其性能飽受印度軍方的質疑,僅小規模裝備了幾個連隊。至於印度自產的LCA光輝戰鬥機,更是武器研製史上典型的悲劇。

而現代化戰爭中,各國的現役裝備只是消耗品,都會在第一波戰鬥中消耗殆盡,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各國的戰爭潛力,印度由於主力裝備無法自產,導致作戰中一旦現役裝備損耗完畢,就需要對外進口,這就意味著印度繼續作戰損害了大國利益,武器裝備就得不到補充,使印度根本無法持續作戰,以建立區域霸權。



故印度和巴基斯坦敵對幾十年,印軍雖然在衝突中佔上風,但是始終無法徹底解決巴基斯坦的威脅。這和中東戰爭幾乎是一種模式,無論埃及、伊拉克的武器都不能自產,在對以色列的戰爭中武器消耗完畢,就失去繼續作戰的能力,不得不接受調停。

印度在經濟和軍事存在嚴重缺陷下,無法主導南亞次大陸的秩序,以美國為代表的大國,通過支援巴基斯坦平衡印度的勢力,在南亞有相當大的話語權,使印度難以走出南亞,對世界區域施加影響力。



而真正的大國,在區域有說一不二的地位。譬如俄羅斯,在前蘇地區的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即使美國反對,也照打不誤。美國在美國一家獨大,法國在非洲地區等。在某一個區域內,離開這個國家解決不了國際問題,這個國家就成了大國。

印度目前對任何一個區域,都沒有說一不二的權力,雖然自尼赫魯以來,印度都試圖成為有聲有色的大國,但是目前的局勢,印度離這個目標還很遠,短期內能夠自產主力裝備,才是現實的目標。



實際上美國也不是忽視印度的大國地位,而是無視。當美國反對印度入常,說明印度具備一定的實力,可以稱之為大國。當美國反對印度入常失效時,說明印度大國地位已經穩定。現在美國實際上是支持印度入常的,美國上一次支持誰入常,再分析下實力,就知道印度的國力是什麼水平了。


L夕惕若


個人見解,也不怪美國忽視印度,因為印度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大國還很遠。印度日漸崛起的確是一個事實,但是印度至少在美國人眼中並不算是大國。



近年來,印度的發展速度的確很快。2004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是7200億美元,到2014年,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0700億美元。這種增速的確不容小覷。印度的確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迅速的國家之一。

可是,印度國內問題重重,隱患叢生。首先,貧富分化嚴重是印度社會根深蒂固的問題。據統計印度有兩億多貧困人口,是世界上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印度億萬富豪所掌握的資產就佔印度GDP的近60%之多。這種貧富差距之大是少見的。



其次,印度的種姓制度依舊存在,導致社會不公現象嚴重。飽受詬病的種姓制度把印度人分為4個等級,說白了就是貴賤之分。這絕對不是一個大國應該留存的惡習。

再就是,雖然印度也是文明古國,但是印度社會發展狀況令人堪憂。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12年震驚世界印度黑公交案,這只是印度社會的一個縮影。印度人對女性的歧視是有目共睹的,屢屢有侵犯女性的兇手最後都逍遙法外的報道。



印度豐碩的發展成果不能否認,但是印度劣跡斑斑的社會現狀卻更是讓人觸目驚心。美國不是忽視印度大國地位,而是印度真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大國。

以上內容僅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明空奕奕


印度所抱怨的美國忽視其大國地位是在近日美國宣佈5月2日對伊朗石油禁運緩衝期到期後發出的,印度這樣刷存在感,也是在加強其未來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那麼印度的大國地位到底是怎樣的呢?

發展潛力巨大,世界新興國家中最有潛力的國家之一

印度的發展潛力是很大的,有著世界第二大的人口總量,人口紅利足以支撐印度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高速經濟增長,儘管印度現在經濟發展水平還很低,但即便如此印度的GDP也在2017年超越了法國這個傳統的西方經濟強國,並大有超越了其原宗主國英國的趨勢。而另一方面,有基礎還不夠,印度還是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經濟增速最高的,在世界經濟發展、貿易促進等領域的權重越來越高,的確未來很有希望成為最有實力的發展中國家之一。



有希望成為美國的主要盟友之一,而在國際上也有可能成為自成一系的政治力量

印度在國際舞臺上左右逢源,和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主要世界大國都維持著良好的關係,也成為美國、俄羅斯爭相拉攏的對象之一,印度如果選邊站,對美俄當前對抗的世界佈局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印度似乎沒有這個願景,印度看起來更像是會成為自成一系的政治力量,既不歸屬於美國這一邊,也不歸屬於俄羅斯這一邊,而很可能成為南亞地區的代言人而獨立存在於國際政治舞臺。


地區性格局來說,印度認為自己在南亞次大陸應該是唯我獨尊

在南亞次大陸,印度一直認為自己應該是霸主,處於唯我獨尊的地位,當然現實並非如此。印度雖然現在在南亞次大陸不可以唯我獨尊,但是實力和地位的絕對領先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國際地位、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地緣政治影響力等印度都遙遙領先,而印度洋成為“印度的洋”也一直是印度的夢想,印度的大國地位最基礎的一層構建那就是南亞次大陸的霸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