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燒雞塊的做法是什麼?

大樹200949431898


板栗燒雞的做法


原材料:


土雞半隻,板栗250g,甜椒半個,大蔥1段,姜1小塊,大蒜2瓣,料酒15ml,生抽15ml,老抽10ml,白糖5g,鹽少許

製作方法:


1.將雞肉洗淨後切成小塊,板栗去皮,甜椒切塊、大蔥切段、薑切片,大蒜拍破備用;


2.起鍋入冷水,下入雞塊,大火燒開,撇去浮末,焯水三分鐘後撈出沖洗乾淨控幹備用;


3.起鍋燒油,油熱後放入薑片和大蒜煸出香味,放入雞肉翻炒至入味,倒入料酒、老抽、白糖、生抽翻炒均勻至上色;


4.加入板栗,倒入足量的清水沒過雞肉,蓋鍋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燜煮50分鐘左右至雞肉完全熟透;


5.開大火收汁,待湯汁濃稠收盡時,放入蔥段和甜椒塊後翻炒1分鐘,加少許鹽調味,即可出鍋!


旅行8561


板栗燒雞食材準備:

板栗,雞肉,乾紅辣椒,小青椒,生薑,蔥,蒜,澱粉,蜂蜜,鹽,花椒粉,白胡椒粉,生抽,老抽,芝麻香油,調味雞精

準備工作:

1.將雞肉剁成小塊,然後多次泡水沖洗乾淨。

2.將炒熟的板栗去皮。

3.生薑,蒜切片,蔥白切段,小青椒切小圓環。

4.準備好以上提到的各種調料。

做法:

1.把雞塊放入一個容器中,放入適量鹽,生抽,老抽,蜂蜜,花椒粉,白胡椒粉,芝麻油,澱粉,調味雞精,並加入水醃半個到一個小時。

2.冷鍋熱油,放蔥薑蒜自己乾紅辣椒煸炒出香味,撈出醃製好的雞塊放入炒鍋內,持續翻炒,翻炒至雞塊變色放適量鹽,花椒粉以及白胡椒粉,摻和均勻之後倒入醃製雞塊的調味水大火燒開,調小火燜煮。

3.待鍋內水變少之後加入栗子,少量水,繼續燜煮5分鐘左右,然後放入青蔥,青椒段翻炒均勻,出鍋。

一盤既有顏值又有真材實料的板栗燒雞就做好啦。

看起來好複雜,其實做起來還是蠻簡單的,就在醃製的時候用的時間較久一點,別的都很快就完成了,本來現在買來的雞都特別容易熟,煮太久反而糟了,顏值也沒有了。

特別說明的是,各種調料的多少要依據自己的口味,我喜歡辣的,所以放的拉鍊較多,但是在一開始研製的時候放的鹽和花椒粉,胡椒粉很少量,所以翻炒的時候又加了一次,如果你醃製的時候已經放夠了,翻炒的時候直接倒入醃製湯料即可不用再加一次鹽。





吃貨實驗室1


歷代中醫均看重栗子的藥效,如宋陳直撰《養老壽親書》以生慄方“生慄(一斤,以蒸熟。透風處懸,令幹)上以空心每日常食十顆。極治香港腳,不測有功。”食治老人香港腳,腎虛氣損,腳膝無力,睏乏。元忽思慧著《飲膳正要》∶“如腎氣虛弱,取生栗子不以多少,令風乾之。每日空心細嚼之三五個,徐徐咽之。”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科普了栗子的種類:“慄之大者為板栗,中心扁子為慄楔(一球三顆,其中扁者慄楔也)。稍小者為山慄。山慄之圓而末尖者為錐慄。圓小如橡子者為莘慄。小如指頂者為茅慄。”看到茅慄二字,頓覺後腦勺涼風習習,誰要給我吃“茅栗子”?栗子不但益腎,與蜂蜜搭配還可美容,瀕湖山人曰栗子“搗散,和蜜塗面,令光急去皺紋。”“小兒口瘡,日煮食之。”“栗子粥,補腎氣、益腰腳。”

栗子難保存,每年九月獲新貨總是第一時間入冰箱急凍。板栗燒雞是江浙家常菜,以板栗和雞塊紅燒,栗子酥糯雞塊鮮美。蘇州菜譜中有“栗子黃燜雞”,製法分三步講解:

第一,預處理。取500克淨肥母雞,入冷水鍋,加蔥結、薑片、紹酒,燒沸後再煮10分鐘,取出洗淨,切塊。原湯用細篩過濾去沫;栗子250克在沸水中燒熟,剝殼去衣。如為餐館扣碗出品,需水髮香菇一切二,冬筍改斜刀塊;

第二,炒雞塊及燒煮。熗鍋後熟豬油(雞肉淨重15%)蔥姜煸香,放入雞塊煸炒,加紹酒(8%)蓋鍋蓋燜透,再加醬油(7%)鹽(1%)糖(7%),注入煮雞原湯,放入水髮香菇及筍塊煮開後加蓋轉文火燜至五成爛(約需40分鐘),撈出蔥姜,放入栗子,旺火收汁。

第三,扣碗。香菇及筍塊墊在碗底,雞塊皮朝下排齊入碗,放入栗子,合入餐盆。雞湯燒沸,加水澱粉著薄芡、加麻油(2%)、熟豬油(2%)攪和,出鍋澆在菜面即成。

如果是家常做法,至第二步即可。家常菜中還有栗子燒肉也是極其好的江浙菜餚,不過此肉為豬肉。李時珍說“栗子忌牛肉”。我不知其中奧秘,誰人可解?

做有心人,栗子殼不要扔掉,《本草綱目》釋其用途為“反胃消渴,煮汁飲之(孟詵)。煮汁飲,止瀉血”孟詵是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學生,著名學者、醫學家、飲食家,其著作《食療本草》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療專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