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詩詞才能有古意?

如歌對蓮


絕句:半晌春光好,花紅日上頭。

雨後不適意,東風最愁人。

才攆清明去,又逐花落塵。

——《春題》

半晌春光好,踏足池邊草。

淺水流錦鯉,高樹飛白鳥。

——《偶作》(其一)

春日尋幽境,獨來池邊遊。

傍樹忽舉目,花紅日上頭。

——《偶作》(其二)

夜雨久淅瀝,晨空洗如碧。

小鳥啄細枝,飛銜何處去?

——《清明夜






舊事舊人歷史說


教你一個取巧的法子,但這個法子只要一用,此生就與真正的詩詞無緣了。

所有的名詞,全換做古詩中常用的名詞,古意就能出來一半。大道理我不說,舉例如下

1、他鄉風冷近衣前,留言不至剩花環。改為:孤館秋寒兩悄然,魚書不到舊花鈿。是不是古意多了一點?

2、詩詞難寫硬揮筆,心事還愁只亂書。改為:詞賦難工偏硯墨,心情不減更塗鴉。是不是古意多了一點?

3、空居寂寞噪烏鴉,濁酒詩書一案花。改為:孤冷寒齋聞暮鴉,書寒酒瘦只瓶花,是不是古意多了一點?

尤其是數量詞後面的名詞,簡直必須要帶上古典詞句才可以,要不然,鐵定沒有味道。比如

1、四十多年都忘卻,三千里路更多些。改為:四十角弓猶不忘,三千弱水只長嗟。是不是顯得比之前的緊一些了?

2、雨洗銅鐘十年遠,舟回小巷一枝多。改為:晨鐘風洗十年客,舞榭船歸一樹鵜。是不是顯得古意更多了一些?

還有,動詞的應用,才要用心才好,詩中的動詞要煉字,詞中的動詞要自然。比如

1、二月桃花映水紅,雙雙燕子笑東風。看起來平常無趣,改一下,二月桃花照水紅,雙雙燕子惹東風。照,有些擬人了,而且有持續的動態,惹,把小清新氣息弄出來了一小點,是不是顯得比前一句生動不少?

2、故鄉昨夜梅還在,寂寞此時淚不幹。這一看就是詞,改一下,故鄉昨夜梅應發,香枕空時淚已殘。

當然,玩結構也不失為一種妙法,連動詞都省略了,比如溫八叉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為了模擬出這個,我當年想了六個月,也是不行。還有杜公《秋興八首》裡的“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你如果按照原本的順序排一下,就是“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顯然沒啥子韻味嘛!改個順序,效果就逆天了!

不算以上這兩首古人的句子,我之前舉的那些例子都是取巧之道,上不得檯面,真正想寫出古意的,除了積累以外,你可以試一試這個辦法

隨便找一首你沒見過的古詩的翻譯,讓別人找也可以。你根據翻譯反過來寫詩,然後和原詩對照一下,就會明白了。

差距啊!讓人想自殺的差距啊!

你可以試一試,不過自卑自棄時,不要怨偶。我是沒指望了,也就是取個巧當遊戲了。


亦有所思


問題:怎樣寫詩詞才能有古意?

.....

前言

作詩有古意,這不僅僅是今天的詩人的自我要求,對於古人來說,他們也追慕自己時期的古人。因此作詩有古意,要從幾個方面注意。

一、用韻

用韻自然是古韻,作詩用平水韻,填詞用詞林正韻。如果用中華通韻或者中華新韻,自然沒有古意。

二、用字

劉禹錫非六經中的字不用,宋《邵氏聞見後錄》記載:

“劉夢得作詩欲用糕字,以五經中無之,輟不復為。宋子京以為不然。故子京《九日食糕有詠》雲: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中一世豪。’

這件事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是“題糕”成了典故,在後人的詩句中屢次被提到,用來表示詩人對於用字的謹慎,甚至有“無一字無來歷”之語。

需要注意的是:用字的字,不僅僅是字,而是word,包括詞。例如干部、派出所、汽車這一類詞也儘量避免。

三、句法

我寫過一篇小文《老街詩詞閒話72-寫出好詩一定要學會使用詩家語》。古人的句法多變,而且與散文句法不同,錢鍾書先生說過:

……蓋韻文之制,局囿於字句,拘牽於聲律,散文則無此限制。……故歇後倒裝,不通欠順,而在詩詞中熟見習聞,安焉若素。......各自不同,韻文視散文得以寬限減等爾......

詩家語不同於散文語,很少直接用主謂賓的語法結構,例如朱敦儒的詞:我是清都山水郎,主謂賓非常清楚。

但是更多的古詩沒有這麼規矩,例如“客舍幷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省略主語;“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省略謂語;“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全是名詞的羅列;“日暮鄉關何處是”賓語前置;“行舟綠水前”狀語後置等等......

四、典故

用典包括前人的故事和前人的語錄等。

唐朝人作詩多用唐朝以前的典故,或者本朝較早的典故,宋朝人用宋朝以前的典故。如果朋友之間的贈答之作,儘量用古人代指朋友。例如譚嗣同的《獄中題壁》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這首詩中的典故人物都是東漢時的人:張儉和杜根。

結語

如果注意以上的幾項, 將您的作品混入古人詩詞中,對於一般讀者而言,未必能看出作者是什麼時候的人,大多數讀者很難把這樣的詩從唐宋作品中區分出來。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寫詩的目的不是為了展示什麼"古意",這個說法嚴重曲解了詩詞創作的終極目的。縱觀所有關於藝術原理和藝術美學的著作,從中我們都可以發現:寫詩的目的是作者力圖用文字和表達技巧,來塑造美的意境和思想內容,使讀者在欣賞作者的藝術作品時,能感受到和作者同樣的思想、情感和體會,從而從中受到美的薰陶、享受,和汲取積極的教益。離開了這個終極目的,去追求什麼"古意",是詩詞界最大的誤區。請問:哪個年代才算古?北京猿人的年代古不古?《詩經》創作的年代古不古?你的格律詩能寫出《詩經》裡的"古意"嗎?如果能寫出來,那還算是格律詩嗎?所以,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所有要求寫詩要寫出"古意"而不是"美點"的觀點和言論都是錯誤的,這樣的觀點都是經不起推敲的。有誰見過詩詞鑑賞的著作裡或者哪位詩詞老師評點詩詞作品時,不考慮詩詞的情境美、文辭美、思想情緒的真實美,不刻意追求詩詞寫作的生動傳神和作品的感染力,不去追求藝術作品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反而反常地去追求所謂什麼詩詞的"古意"的?大家可以手摸胸膛想一想:詩詞界有哪位詩詞大家,比如王力和龍榆生先生,在他們的著作裡強調過詩詞必須寫出古意的?如果真有這樣的所謂"要求"和"規矩",那麼,在"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句裡,哪裡體現著所謂的"古意"?在"虎踞龍盤今勝夕,天翻地覆慨而慷"句裡,難道不正是因為詩句表現了作者的博大胸襟、豪放的性格、宏大的氣魄以及充滿正義的美感,此詩才得以征服無數讀者的?假設此等詩詞必須要去追求什麼"古意"的話,難道還會象如今那樣名聞天下的麼?

另外,咱們還可以試問:又有誰見過詩詞的教材和典籍裡,有專門把寫出詩詞的"古意"來作為衡量詩詞藝術水平高下考核標準的嗎?所以,我們從上面這些具體的例子中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凡是要求詩詞寫作必須寫出古意的說法純粹是故弄玄虛和嚴重的誤導!持這類說法的人,一般都是企圖通過炒作此類"學術性",來冒充專家或者老師,以提升自己在詩詞界的"名望"或"權威"、地位。我們同樣可以對持有這樣觀點的"老師"們進行一項檢測,那就是:事先自己寫一首格律詩,預先發表在"詩詞吾愛"網上。然後再請他按照強化"古意"的技巧,修改完善後再重新發表一次。我們可以通過這前後兩首相似但"古意"不同詩的讀者和點贊量,來考核一下這位"老師"的真實水平。如果連詩詞理論如此豐富的"老師",都不能做到使得更多詩詞愛好者對"古意說"表示首肯、並使他的作品得到更多點贊量的話,那他口口聲聲強調"古意"理論的偽老師、假專家的真面目就自然暴露無疑了!聽他說一萬遍,還真不如看他親自表演一回——這裡也有個"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問題的!

我想,通過這樣的檢測,我們大概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凡是在詩詞作品裡沒有寫出作者真情實感的、沒有表現出人性和世界上真、善、美、只僅僅追求寫出所謂"古意"的,那統統就是絕對錯誤和絕不可取的。反之,只要在詩詞作品裡寫出了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包括景、情)都真實、思想感情都美的作品,那這作品毫無疑問就是一件具有典型藝術性的好作品,而這樣的作品和是否有著什麼所謂"古意"絕對沒有半點關係。




夏夜流螢伴蟲鳴


如何寫古詩詞更有古意?我不知道為何有這種提法,難道表達今意不如古意?仿古並不見得要照抄照般,寫出的意境非得是古代的,古道、衰草、老樹等等這些古味的東西,需要時我們可以寫,高樓、馬路、都市等等這些現代的東西,如果能增強詩的意境仍然可以寫進去。有些食古不化、捧老骨頭的所謂古詩詞大家們,甚至特別強調汽車、電腦、電燈、手機、飛機等等所有這些現代的東西都不能出現在古詩裡。這是什麼邏輯?仿古詩並不見得今天的東西不能寫進去,寫詩用以達意,如果寫古詩不能發今意,還寫些古詩何用?古詩寫出來得讓別人一看就懂,要白化自然能舒胸意又具詩的意境,這才是好詩,至於平仄壓韻、用典仿古還在其次。不然苦澀難懂,用典大多人不知,那你寫詩就只有自寫自樂了。唐宋古文運動,名義上恢復秦漢以前文體,實際上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再發展。今天我們寫古詩也不能過份仿古,泥古不化,那樣我國的詩詞文學什麼時候都難以有大的發展。我們要在古詩詞的基礎上,古文今用,進一步發揚光大,讓古詩詞更具有生機和活力,這才是今天我們寫古詩詞的意義所在!


sunjin72976689


寫詩詞有古意,那麼首先作者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和豐富語言內涵,才能寫出合轍押韻、詞語華麗的篇章。古人在吟詩作對時也同時彰顯了通俗易懂的特點,並沒有顧弄玄虛賣弄文字的弊病。我們欣賞古詩時既欣賞了文中那種文筆流暢感人肺腑的意境,同時感悟大自然的美好和壯麗。

現實中有些作品,雖然看是語言華麗美觀,博人眼球,但多喜愛採用生疏偏僻字,說句慚愧話,有些字都兩不相識,沒法認親,沒法理解詞意,豈不遺憾?如此也就減少了欣賞閱讀的興趣。

以上理解是否合理,還望各位大神給以指教!謝謝各位。


鷹之聲2


古意是什麼,古人寫的就有古意,現在人寫出來就是“故意”。花哨的詞句,乏味的立意,耽誤時間,沒有意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看不出什麼古意,只是“意境”和“意義”。仿古就是做舊,贗品。詩言志,“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古人已作古,古詩亦留傳,今人不做古,詩為心中言。


麻辣SC


〈古_今〉

談笑風生古詩今

古奇景色宜人情

論壇搜索巧妙見

今日陽光妙手煎




阿木中醫李建勳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雲深不知處

只在此山中

請問有古意嗎?非也,詩追求意境,過分追求用詞,難免損傷詩境。


旺旺boy


一:金陵弔古

六朝皇都話興衰,期間多少宮庭涙?

時來風送登龍盤,運去浪淘失虎踞。

一朝金陵春夢起,十里秦淮秋風來。

榮辱漫隨風吹去,畄恨鐘山萬古哀。

二:漫話西湖

賒就月色棲霞遊,焚入蘇堤柳影瘦。

平湖遣興遊子倦,峰塔畄恨使人愁。

三潭印月印寂寞,萬頃舉荷舉風流。

良宵難得抱西子,醉宿孤山樓外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