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術語500部,不懂術語,嚴格意義上說不是真正的棋手或棋迷!

象棋術語500部,不懂術語,嚴格意義上說不是真正的棋手或棋迷!

象棋術語500部,不懂術語,嚴格意義上說不是真正的棋手或棋迷!

關注更多象棋殘局,加關注

江湖象棋殘局天地,也可到我主頁專欄訂閱,更多驚喜喲)

喜歡的棋友賞金支持吧(打賞)(文章最後可打賞哦)

當頭炮

象棋術語。也稱“中宮炮”、“中炮”。一種開局著法。起著把炮放在正中線位,是先走一方採取主動攻勢的一種佈局。又稱炮二平五。作用是威脅對方中卒,使後走一方立即採取上馬或對炮應著。“以炮鬥炮”(指順手炮與列手炮)與“以炮攻馬”(主要為屏風馬防禦),是象棋佈局的兩個系統。多數象棋大師總結,在對弈中先手走當頭炮佔有一定優勢,這個結果是無數比賽總結出來的,人們一般把當頭炮佈局視為武棋,而飛象局、仙人指路開局視為文棋,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跟老人或長輩下棋走當頭炮,被暗示是無禮貌的行為。

入角炮

象棋術語:指一方的炮從邊線切人對方的底角,威脅將(帥),故而得名。也稱 “人角炮”,和“沉底炮”,如有車相助,一般可以構成“抽將得子”的攻勢。實用性和技巧性很強,是一般對弈中常用到的狠招。

過宮炮

象棋術語。一種開局著法。走炮二平六或炮八平四,因經過將(帥)的中宮而得名。先手走過宮炮,有利於上馬出車,迅速開動主力,攻守咸宜。後手過宮炮,常用於應付飛相局、仙人指路等開局。過宮炮陣型的優點是集中火力於一翼,子力結構良好;但若運用不當,會造成自相擁塞的弱點。過宮炮通常用於先手佈局中,後手應付起馬局或仙人指路也可用過宮炮。可用57炮、58炮、盤頭馬、屏風馬、反宮馬、探花陣(一分魅惑)、單提馬、抵禦過宮炮。

列手炮

也稱“逆手炮”。象棋術語。一種開局著法。雙方第一著都走中炮,而兩炮方向不同,故名。

馬後炮

中國象棋術語。一方的馬與對方的將處於同一直線或同一橫線,中間隔一步,再用炮在馬後將軍,稱為“馬後炮”。是殘局或中局階段一種頗有力量的殺著。在象棋中,馬後炮是一種基本殺法。攻方馬、炮與敵方將帥(下稱敵將)共線,攻方炮與敵將之間只有攻方一馬,且馬與敵將僅隔一點,攻方馬炮的距離可以是任意的可能情況。此時炮正在將軍,三子所在直線上敵將無論如何移動都在攻方炮的射程之內;敵將如為避炮將軍垂直於三子所在直線方向上移動,則馬可踏死敵將(馬屬於控制子)。用馬後炮將軍往往可使對方斃命,解法只能是直接吃掉攻方之炮,或者在馬將之間填入一子。

順手炮

象棋術語。一種開局著法。雙方都走同一方向的中炮(炮二平五、炮8平5或炮八平五、炮2平5),故名。簡稱“順炮”。順手炮是鬥炮類佈局體系中的主流佈局之一,體現注重進攻、以攻代守的戰略思想。先手方走當頭炮,後手方亦將同側的炮擺在當頭,有棄卒搶先之意,紅方如中炮打卒,黑補右士後再跳左馬捉炮,可使左車先出,是佈局思想的一個基點。隨著象棋水平的進步,順手炮佈局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多個分支的龐大布局體系,其佈局思想也更加豐富。如右上所示即為順手炮佈局,根據進一步的著法,可以分為順炮直車對橫車、順炮橫車對直車、順炮直車對緩開車等佈局體系。如右下所示即為順炮直車對橫車。

順炮佈局是最早成型的象棋佈局體系,在明朝《橘中秘》中即有豐富的順炮對局全局譜,著法已相當精彩,開闢了一個“起炮在中宮,比諸局較雄”的時代,意思是說象棋佈局只有鬥炮局是正宗(鬥炮局的另一主流是列手炮),其他則是“小道”,直到清朝王再越的《梅花譜》出現,重新肯定了屏風馬抗衡中炮的價值,這一觀點才有所改變。本世紀60~80年代,在一代宗師胡榮華的影響下,佈局研究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順炮佈局也得到進一步發展,併成為名手對局中採用最多的佈局之一。

順手炮佈局對攻激烈、變化豐富,在傳統順炮佈局中由於先手方進攻過急,常常造成後力不足和容易招致對方反擊等缺點,新的順炮佈局陣型工整、蓄勢待發,充分克服了傳統順炮佈局的不足,至今仍在發展之中。

空頭炮

象棋術語。一般指直線中炮,而對方有士礙將。針對中宮主將,輔以其他子力,構成多種多樣的攻勢,予對方以致命打擊。亦叫空心炮。象棋術語。一般指直線中炮,而對方有士礙將。針對中宮主將,輔以其他子力,構成多種多樣的攻勢,予對方以致命打擊。亦叫空心炮。往往使對方防不勝防。此著以重炮威力最大,可將對方問宮將死。

鴛鴦炮

象棋術語,因雙炮集結,如鴛鴦之成雙,故名。專用於應付先走方的中炮直車。開始3個回合是:l.炮二平五 馬2進3 2.馬二進三炮2退1 3.車一平二 車9進2 黑準備續走炮2退1,集中子力於一翼。

鴛鴦炮有著明顯的意圖,它把子力歸於一邊,進行潛力的反擊。即炮2退1後炮平8路打車。但是鴛鴦炮也有弱點,如果棋子調整不當,造成自己棋子阻塞。針對這一點,雙方進行爭奪。第四步紅多走炮八進二或炮八平六。

鴛鴦炮有兩種形式。第二步走卒3進1的叫做3卒鴛鴦炮,走卒7進1的叫做7卒鴛鴦炮。3卒鴛鴦炮是象棋特級大師胡榮華首創,是對7卒鴛鴦炮的改進。

鴛鴦炮是一種冷僻佈局,在高級別的比賽中偶爾出現。但是它的意圖獨特,是職業棋手的必修課。

龜背炮

象棋術語,古稱軟硬炮,亦稱鸚鵡炮,在某些書中又稱鳳凰炮,由清朝的巴吉人首創。龜背炮屬後手開局法,構型別致。特點左柔右剛,便於把子力集中於一邊,伺機反擊。弱點是出子迂迴,運用不當,容易造成自身子力自行羈絆。先起左橫車,然後退炮調運,但因中路士象遲緩,防守欠佳。 基本走法:1、炮二平五,馬8進7。2、馬二進三,車9進1。3、車一平二,炮8退1。其中黑方的著法即是龜背炮的著法。在接下來的第4回合中,黑8路炮可以平5路,3路,2路和1路。過去,平5路叫龜背炮,二平3路,2路和1路的叫鸚鵡炮。不過現在已經很難分清這些,只要這種陣型,統稱位龜背炮。

連環馬

象棋對弈中,一方的兩馬成互相連絡、保護之勢。如一馬為對方所吃,另一馬可反吃對方。象棋諺語中有“馬跳連環氣死車”之說。《白雪遺音·馬頭調·下象棋》:“連環馬,看你老將往那裡去。”

鴛鴦馬

象棋術語:指對弈中一方兩馬結成連環,互保互助,因而得名。也稱:“連環馬”。是一般對弈中一種罕見的妙招。攻守兼備,既可保子運子,又可抓點反攻。

穿宮馬

象棋術語:穿宮馬也稱“拐腳馬”、“轉腳馬”。象棋術語。上象後馬二進四從象田出動,再穿上角奔河頭,運用得當,可乘勢直奔“臥槽”打將以威脅對方;如遇阻攔或受到對方當頭炮的牽制,則會施展不開。可用盤頭馬、探花陣(一分魅惑)對穿宮馬實施強力牽制。

反宮馬

象棋術語。一種開局著法,一方雙馬正起,士角有一炮相隔(炮二平五、馬2進3,馬二進三、炮8平6,車一平二、馬8進7),故亦稱“夾炮屏風”。有先手反宮馬和後手反宮馬,其中後手反宮馬多見,是對抗中炮的主流佈局之一,先手反宮馬則常出現在飛相局、起馬局等柔性佈局中。一般說反宮馬是指後手反宮馬。

反宮馬利用仕角炮對紅方馬八進七這步棋進行牽制,以延緩紅方的出子速度,贏得反擊時間,是其開局思想的一個基點。在舊的象棋理論中,反宮馬被認為由於士角炮對左馬(按照通行的行棋方向)的妨礙而削弱了中防,一直被當作“偏局”看待,直到本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代宗師胡榮華對其進行了重新的研究思索,並著《反宮馬專集》,反宮馬又重新成為象棋舞臺的主角之一,並在八九十年代得到很大發展,與屏風馬一起成為後手對抗中炮的兩大主流佈局。 如右圖所示,黑方佈局即為(後手)反宮馬,根據進一步的著法,又可以分為中炮進三兵對反宮馬、中炮進七兵對反宮馬、五六炮進七兵對反宮馬平邊炮等佈局體系。

高釣馬

中國象棋術語。利用馬在對方原始將(帥)位的田字格對角以上一格作策應,繼而形成的攻擊局面叫做高釣馬。高釣馬因為位置高,看起來很不起眼,但是卻是象棋中不可忽視的攻擊方法。高釣馬可以鎖住九宮兩邊的中間點,這樣,如果有車或是兵進行橫線攻擊,而將(帥)又不在原始的位置,就很容易形成絕殺。又叫“側面虎”。

高吊馬

象棋術語,位於老將上方,把老將困於頂角的馬稱為高吊馬。圖中的紅馬即是高吊馬。

釣魚馬

象棋術語。利用馬在對方原始將(帥)位的田字格對角作策應,繼而形成的攻擊局面叫做釣魚馬。釣魚馬如果單光有一個棋子配合攻擊,在對方雙士全的情況之下,威力不是特別大,但是如果再有第三子配合攻擊,就能構成相當大的威脅,原因有二:1、釣魚馬至少能控制九宮的兩個點。2、釣魚馬至少能鎖住一邊的將門,大大的減少了對方將(帥)的行動空間。一方的馬佔據對方屏風位置,它與對方將座的距離形成 “雙象連環式”,稱為“釣魚馬”或叫“高釣馬”。如有車相助則如虎添翼,能構成殺勢,也是常見的一種兇著。

反攻馬

象棋術語,炮馬類開局著法。主要用於對付中炮局。看馬炮的配置,此佈局源出屏風馬。由於兩馬之間置一士角炮,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揚州地區曾稱為“夾炮屏風”;後華南一帶以其類似單提馬,稱為“半壁山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經名手胡榮華悉心鑽研,推陳出新,使反宮馬具有了頑強的反彈力及複雜變化。

反攻馬歌訣:

炮向士角行,雙馬護將營。左右能飛象,車可隨意通,馬前卒一起,天馬即行空。事成方用炮,擄帥於九宮。

盤頭馬

盤頭馬也稱“中炮連環夾馬”。象棋術語。一種開局著法。指先走一方運用中炮盤頭馬布局。挺進中兵(卒),雙馬則從中路連環策應。可用屏風馬、反宮馬、單提馬、探花陣(一分魅惑)抵禦盤頭馬。

臥槽馬

象棋術語,指進到底象前一格位置的馬。既可將軍,又可以抽車,是常見的一 種兇招。

窩心馬

象棋術語,指馬歸入宮心的位置。一般來說,走出窩心馬的著法會嚴重地影響己方的佈局和防守靈活性,很容易被對方趁機將殺或抽子。象棋諺語就說“馬跳窩心,不死也發昏”。但窩心馬也有好的特點,例如它可以看守底象。現代佈局中也有利用窩心馬轉移的例子。

屏風馬

象棋術語。一種開局著法。一方雙馬並踞(炮二平五、馬8進7,馬二進三、馬2進3),保護中卒(兵),狀如屏風,故名。有先手屏風馬和後手屏風馬之分,其中對抗中炮的後手屏風馬運用最為廣泛,一般所說屏風馬是指後手屏風馬。

屏風馬布局在明朝即有萌芽,只是限於當時鬥炮局(順手炮、列手炮)乃是正局的偏見而未能流行。直到清王再越著《梅花譜》,提出屏風馬必破當頭炮的論點,屏風馬布局才得以重新發揚。當然王再越的觀點也有偏頗,但仍舊對後世影響深遠。屏風馬布局鋒芒內斂卻彈性十足,立足防守展開反擊,體現了以柔克剛的戰略思想。直到現在,中炮對屏風馬仍舊是名手對局中使用率最高的主流佈局。

隨著佈局研究水平的日益提高,佈局體系的概念不再是“關門造城”,而開始側重雙方的牽制互動,“屏風馬布局”已經不易單獨論述,其命名開始雙方並稱。例如右圖所示,稱為中炮對屏風馬,並可以根據進一步的著法分為中炮對屏風馬進七兵、中炮對屏風馬進三兵、五七炮雙直車對屏風馬7卒等佈局體系。

可用57炮、58炮、盤頭馬、後手屏風馬、反宮馬、探花陣(一分魅惑)、單提馬抵禦屏風馬。

單提馬

象棋術語,指象棋開局階段紅方走馬二進一或馬八進九,多用於五七炮開局,實踐證明,走馬二進三或馬八進七的屏風馬布局比這種屯邊的單提馬布局要富有彈性。

單提馬通常是指對付中炮的後手單提馬,也就是說紅方先走炮二平五,黑方馬2進3,紅馬二進三,黑馬8進9(或車9進1成單提馬橫車陣勢,以後伺機再走馬8進9),黑方的馬2進3和馬8進9兩步棋形成單提馬的基本構架。古代多采用用直車,反彈力欠佳。經過近代及現代的研究,現今多采用單提馬橫車對付中炮,反彈力較強。

轉角馬

象棋佈局術語,這各佈局先以飛象局開局,馬先平上到象眼,再上到士角的一種佈局方法。如下例中紅方的開局即為轉角馬。

拔簧馬

象棋術語,指的是一方的馬利用將憋住自己馬腿的己方棋子利用自己走棋的機會移開,從而形成叫將的局面。拔簧馬的優勢在於能夠利用叫將的機會,佔據主動,實際上像是多走了一步棋,因為在你叫將時,對方必定要應將,從而己方“拔”出來的那顆棋子便可以利用次機會進行雙將、抽將、作殺、吃子等攻擊手段,可以說雖然不一下子能將死對方,但是卻可以使攻擊方佔據極大的優勢。 但缺點也有,拔簧馬要求攻擊方至少要佈置兩顆棋子進入對方的陣地,且其中一子必為馬,這樣就是說形成的條件非常苛刻,尤其是對於行動不算太快的“馬”這顆棋子來說,實在是要浪費很多的步數。另外,一旦攻擊方的馬被對方看死,拔簧馬就無法實施。

騎河車

象棋術語。一方的車進到對方河口,稱為“騎河車”。可以限制對方的兵、馬等各子的活動。

巡河車

象棋術語。一方平炮上馬後出直車控制已方河界線,稱為 “ 巡河車 ”。《桔中秘》中有“巡河車趕子有功”之說,其作用即可控制,又可阻擊。常見的是以此為後盾挺兵對弈活馬。

白臉將

白臉將是中國象棋的一種基本殺法,即一方用車或其它子利用雙方將、帥不能在同一條直線上直接見面的規定把對方將死的殺法稱為“白臉將”殺法。白臉將是利用棋規中雙方將帥不能照面的規定將死對方的一種基本殺法,在實戰中應用極為廣泛,它是其它基本殺法的基礎。

馬象牽

中國象棋術語。一方的兩個棋子分別處於塞對方的象眼和別對方的馬腿的位置,一旦一個棋子離開,另一個棋子就在對方馬或象(相)的攻擊之下,因此無法隨意走動,這種情況稱為“馬象牽”。如圖,黑方雙炮即無法隨意移動。

花士象

象棋術語,或花仕相。指對局中雙士象或雙仕相,在中線聯防時左右分開的一種形式。

揚角士

象棋術語,位於最上部的士稱為揚角士。揚角士尤其對馬的防守作用較大,棋諺有“支上揚角士,不怕馬來將”。

聯手卒

象棋術語,指兩個過河卒橫向並在一起,互相聯絡互相看護,使對方奈何不得。也作聯手兵。

鐵門栓

象棋最基本的殺法之一。指的是攻擊方在中炮的牽制下,利用車或兵對底線發動進攻(有時需要露帥助攻),從而形成的殺局叫做鐵門栓。鐵門栓的特點是隻要兩個攻擊棋子,且能在對方士象全的情況下造成殺棋。所以該殺法的極其的實用,經常能在象棋的玩家對局中看見。此外,中炮的作用也是促成該殺法簡捷實用的原因之一,因為當頭炮的開局很流行。

如果對方的將門和中路被你完全的控制,而你又能夠有能力在底線進行直線進攻的話,那麼你幾乎就拿下這盤棋了。因為對方既無法解決自己的中路問題,又沒法解決將門的問題,只有束手就擒。但是鐵門栓是完全可以預防的,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的中路,尤其是中兵。在這裡防守方要尤其注意中炮的威力,最好別讓它輕易地吃掉中兵;其次,即便是中路被對方的炮控制,也要及時調遣攻擊的棋子進行中路的防守,可以通過填塞、用車對中路進行二次爭奪、以及用馬回防等手段達到目的;三,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將門,可以利用車、馬等鎖住將門,別讓對方輕易的得逞。

車心馬角

中國象棋術語。一方的車、馬侵人對方九宮,可以組成多種多樣的殺勢, 其中以“車坐中心馬將軍”最為兇狠,棋諺有“車心馬角,神仙難脫”之說。也叫“車心馬腳”。

士角炮局

象棋術語,先手開局法。通常是紅方炮二平四,由它可布成反宮馬或單提馬陣勢,這是採取“以先手當後手的佈陣法”,暗含一先之利。

白馬現蹄

象棋術語,使對方士角的防守據點失控,處在對方下二路橫線上的馬能“掛角將軍”的稱為白馬獻蹄。又名“棄車掛玉”。

雙車脅士

象棋專業術語,當一方以雙車侵入對方九宮兩肋時,利用車強行殺士構成殺局。

雙杯獻酒

雙杯獻酒象棋術語。殺著的一種著法。一方運用雙炮連續攻打對方底象,造成“悶宮將”殺著,或雙炮打底象後使對方中宮出現缺口。以上情況寓意“一杯不醉兩杯醉”,故名。

炮碾丹砂

象棋術語,又可叫“打剝皮”,是指炮左右翻飛打士的一種技法。

炮打二怪

炮打二怪是指炮巧打雙車的戰術。常見的是在自己一方的兵(卒)行線、對方底線。有時故意棄車砍掉對方一子,逼對方的車走到炮火能攻擊的地方,再用炮打二怪吃回一車。使用炮打二怪時要注意,對方沒有逃車帶將軍的棋,否則就吃不到對方一車。“二怪”不一定非是兩個車,還可以是雙馬,或一車一馬,或是一車(馬)一炮(炮在後)。

三字歸邊

象棋術語。凡有車、馬。炮(兵)等三個進攻性的棋子集結在一起(不論中營、邊線或側翼),就有可能構成各種各樣的殺勢(用殺著將死對方)。這類情況稱為“三子歸邊一局棋”,簡稱“三子歸邊”。

三士三象

象棋術語。一炮、雙士稱“三士”,一炮、雙象,或一馬、雙象稱“三象”。“三士三象”的防禦力量與士象全相等,都有一定的棋式。關鍵是中防穩固,不給對方的將(帥)起到助攻作用,可以抵擋一車的進攻。

運子控制

象棋術語,即攻方調動組織強大子力,對重點地帶及相關區域實施封鎖,使對方子力活動受到限制而控制局面的戰術手段。

運子做殺

象棋術語。通常,運子做殺是就進攻而言的,指進攻方運用運子技巧,把進攻的子力調運到對方力薄的一側,向對方發動攻擊;或者當一側的進攻子力過剩,另一側進攻子力明顯不足時,通過調運戰術進行子力上的調度,以便發動攻勢。

兌子解圍

象棋術語,兌子解圍屬於消極中見積極的布法,是在己方受到攻擊無法解圍時,採用兌子的手段解圍的方法。

兌子引離

象棋術語,一方利用兌子,迫使另一方的棋子離開要塞而推進殺勢的戰術手段,即為兌子引離。

兌子爭先

象棋術語,指的是以棄子為代價來爭取局勢上的優勢的一種戰術,它具有一定的冒險性。

將軍抽車

將軍抽車中國象棋術語。將軍的同時叫吃別人的“車”。情況一般出現在將軍抽車時,別人無從選擇只能讓你吃車。或者你一子能看住人家幾個子,人家權衡利弊,最後讓你吃車。還有就是不小心走了盲棋,把車給送到你的車路上,白送給你吃了。你的關鍵棋子為了貪吃一子,失去了關鍵的位置,往往使棋局形勢大變,失去優勢。

將軍脫袍

也稱“關公脫袍”、“推窗望月”。象棋術語。指一方走子,飛一步象,既可化解對方的攻勢,同時又可使己方將(帥)產生遙控的作用,從而轉危為安,反敗為勝。

獨卒擒王

也稱“太監追皇帝”。象棋術語。殘局中的一種著法。在殺局過程中,運用其他子力衝鋒陷陣,犧牲殆盡,最後用一兵步步逼將成功。

送佛歸殿

象棋術語。一種殺招, 又稱“太監追皇上”、“三進兵”、“鳳凰三點頭”。這是小兵(卒)在其他子力配合下,步步追殺對方將(帥)所構成的殺法。

海底撈月

海底撈月是一種象棋殺法,在殘局階段,雙方子力通過拼殺大量損耗,一方剩帥、車、炮三子,另一方剩將、車二子,有炮的一方佔據中路,用底線炮打跑對方的車,然後用白臉將取勝。如果無炮的一方佔據了中路,則是和局,因此有“車正永無沉底月”的諺語。另車與主帥如佔中,加上一個低兵,亦可構成這種巧妙的殺勢。這種殺法亦稱“老卒扶車”。

小鬼坐龍廷

象棋術語。象棋中的的兵卒被稱為小鬼,小鬼坐龍廷是指兵卒進入到對方九宮正中心處,把對方的將帥定住。小鬼坐龍廷,意指小鬼就做了皇帝,原來的皇帝(將帥)被趕到一邊,隨時有被誅的危險。

開局:

是指雙方按各自的戰略思想把棋子布成一定陣勢的階段,通常在10回合之內,但當前棋手門對開局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某些明屬於開局的變化已達到前15回合,開局後期和中局前期交織;

中局:

是陣勢佈列後雙方棋子接觸,進行扭殺的階段,介於開局與殘局之間;

殘局:

是尾聲階段,主要特點是兵力大量消耗,盤上特點從中局大量子力的扭殺轉變為少量子力間互動,殘局階段直接性的戰鬥接觸減少,子力的調運最為關鍵;

先手:

開局時紅先,對局中的主動者。

後手:

開局時黑後,對局中的被動者。

起著:

開局第一著。

妙著:

對局中,一方走出出人意料的棋,從而取得戰術上的成功,或棋局的主動權。

正著:

當時棋局下必須走的一著或數著,也指正確著法或官著。

劣著:

一方弈出著法無全局觀念,或進攻不當,防守不力,往往導致局勢不利或失敗。

均勢:

雙方局勢均衡、兵力相等。

入局:

在雙方糾纏階段,一方組織子力對另一方產生一個戰術打擊並且此打擊直接獲勝的過程,入局可能是連殺,也可能只是小兵開始渡河,但必須是能產生勝利的過程。

優勢:

一方兵力多於另一方,或掌握了棋局的主動,明顯好走。

勝勢:

一方多子佔優,局勢大局已定,勝利在望的一方稱勝勢。 [1]

九宮:

將帥活動區域棋盤的“米字格”,當對方棋子逼近時,通常要轉為防守;

中線:

棋盤中第五條直線,五(5)代表中路;

肋道:

中線左右的四、六(4、6)路,屬於攻防要道;

邊線:

棋盤的一、九(1、9)路縱線;

河界線:

雙方從下向上數第五條橫線;

兵行線(卒林線):

雙方從下向上數第四條橫線,兵(卒)的初始位置所在橫線;

宮頂線:

雙方從下向上數第三條橫線,九宮的最高位置;

底二路:

雙方從下向上數第二條橫線;

底線:

雙方最低的一條橫線;

巡河:

一方的棋子(一般指車、炮)在己方河界上。

騎河:

一方的棋子在對方河界上稱騎河。

將:

稱將軍、照將等,攻擊敵方帥(將)。

雙將:

亦稱雙照將,一方走動棋子後由兩個字力同時攻擊對方帥(將)。三照將同理。

應將(解將):

對於將軍採取反擊、躲避、防衛的辦法。

將死:

照將無法應將稱將死。

困斃:

走棋一方無棋可走,稱困斃。

殺:

走子企圖下一步將軍,將死對方者,稱殺著,簡稱“殺”。

捉:

走子後造成下一著吃掉對方某個無根子。

打:

將、殺、捉等攻擊手段統稱打。

兌:

走子與同等子互換吃者,稱“兌”。

閒:

不屬於打的棋,統稱閒。

獻:

凡走子送吃者,謂之“獻”。

攔:

凡走子攔阻對方子力之左右進退移動者,謂之“攔”。

解殺:

凡走子直接化解對方之殺著者,謂之“解殺”,若“解殺”同時給予對方“殺”,則稱“解殺還殺”(“解將還將”同理)。

有根:

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護,可以反吃者,謂之“有根”,否則謂之“無根”。

象棋根:

若棋子甲被吃後、棋子乙能在下一步吃回對方同一位置上的棋子,乙就是甲的“根”。甲則稱為“有根子”,反之,則叫做“無根子”。

邊車:

位於一路或九路上的車。

肋車:

位於四路或六路上的車。

沉底車:

車移動到對方底線。

貼身車:

貼著將帥的車。

兵(卒)行車:

位於兵(卒)林線的車。

花心車:

位於九宮中心的車。

高頭車:

位置高而出路開揚的車。

重線車/同線車:

橫排無阻隔的兩隻車。

守喪車

:被牽制而動彈不得的車。

巡河車:

位於己方河頭線的車。

騎河車:

位於對方河頭線的車。

篡位車:

“車”置於將帥的原位。

屏風馬:

指馬二進三或馬八進七。

邊馬:

位於一路或九路的馬。

盤河馬:

開局時指位於三路或七路己方河頭線上的馬。

高釣馬(側面虎):

位於三路或七路對方卒林線上的馬。

釣魚馬:

位於三.七(3.7)或七.七(7.7)兩點上的馬。

臥槽馬:

位於三.八(3.8)和七.八(7.8)兩點上將軍的馬。

窩心馬/歸心馬:

位於九宮中心的馬。

連環馬:

兩馬互為根,互相保護。

穿宮馬:

馬從九宮的一邊跳到九宮的另一邊;開局泛指飛象後馬由底線穿過九宮中路到士角位。

反宮馬:

以雙正馬士角炮為主體的開局陣式,亦稱“夾炮屏風”。

士角馬/掛角馬:

位於四.八(4.8)或六.八(6.8)兩點上的馬。

絆腳馬:

去路被阻的馬。

八角馬:

指進到對方士角掛角將軍,並將對方的將(帥)逼到與“掛角馬”成對角位置的馬。

邊炮:

位於一路或九路的炮。

疊炮:

炮二進一。

巡河炮:

位於己方河頭線的炮。

擔子炮:

又稱“肩擔炮”,“擔竿炮”;指兩炮中間有一子(通常為相),互相保護。

空頭炮:

炮和對方將帥中間沒有任何棋子。

窩心炮:

位於九宮中心的炮。

沉底炮:

炮移動到對方底線。

冷巷炮:

位置隱蔽的炮。

兵(卒)行車:

位於兵(卒)林線的車。

高兵:

泛指不低於對方卒(兵)林線的過河兵(卒)。

低兵:

泛指低於對方兵行線(卒林線),但還沒到底線的的兵(卒)。

底兵,老兵,弱兵:

位於對方底線的兵(卒)。

兩頭蛇:

一方把三路兵和七路兵都挺起的陣式。

過河兵:

高於己方河界線的兵(卒)。

兄弟兵:

雙兵(卒)聯在一起。

對頭兵:

雙方未過河的兵卒在同一路上向著對方。

花心兵:

位於九宮中心的兵(卒)。

咽喉兵:

在宮心線上接近九宮的兵(卒)。

小刀剜心:

以兵闖入宮心的一種棄子入局著法。

三進兵:

兵(卒)類殺法的一種。兵(卒)在接近九宮,以三歩連續進兵(卒)的著法殺棋。

三仙煉丹:

在殘局中以三兵(卒)破對方士象全(仕相全)的殺法。

太監追皇帝/月下追信:

兵(卒)借其他子力連續向對方進行將軍,並將死對方。

仙人指路:

首著走兵三進一(七進一)的兵類開局方式。

九尾龜/獨角獸:

首著進邊兵的開局,進一路兵(卒)稱“獨角獸”,進九路兵(卒)稱“九尾龜”,

鐵兵:

在“讓雙馬”對局中的一種特別規則:在受讓方走棋時,除將軍外,是不能吃讓子方未走動過的中兵。

邊車:

位於一路或九路上的車。

肋車:

位於四路或六路上的車。

沉底車:

車移動到對方底線。

貼身車:

貼著將帥的車。

高頭車:

位置高而出路開揚的車。

低頭車:

“低頭車”是通頭車的反意詞,也叫“暗車”。泛指位置不佳、至少要走一步或多步之後才能投入戰鬥的車。

重線車/同線車:

橫排無阻隔的兩隻車。

守喪車:

被牽制而動彈不得的車。

巡河車:

位於己方河界線的車。

騎河車:

位於對方河界線的車。

篡位車:

“車”置於敵方將帥的原位。

花心車:

位於九宮中心的車。

雙車錯:

同一方雙車在部局範圍內交錯移動。

二鬼拍門:

雙車逼近對方九宮的一種戰術。

大刀剜心/大膽穿心:

以車闖入宮心的一種棄子入局著法。實際上“小刀剜心”只是大刀剜心的局勢下把一條“車”換成了“兵(卒)”。

屏風馬:

指雙馬位於原位時,走馬二進三及馬八進七。

邊馬:

位於一路或九路的馬。

盤河馬:

開局時指位於三路或七路己方河界線上的馬。

高釣馬(側面虎):

位於三路或七路對方卒林線上的馬。

拔簧馬/梭裡拔簧:

在馬後車的配置中,跳馬露車的一種戰術。

八角馬:

指進到對方士角掛角將軍,並將對方的將(帥)逼到與“掛角馬”成對角位置的馬。

雙馬飲泉:

雙馬逼近九宮的一種戰術,亦為一著名殘局的名稱。 [1] [3]

擔子炮:

兩炮中間有一子(通常為相),互相保護。

轆轤炮:

和擔子炮相若,都是兩炮中間有一子,不過,擔子炮是在同一橫線上,轆轤炮是在同一直線上。

空頭炮/空心炮:

炮和對方將帥中間沒有任何棋子。

當頭炮/立中炮:

運炮平中線直指對方陣營。

斂炮/一聲雷/兵(卒)底炮:

首著炮二平三(2平3)或炮八平七(8平7),通常是對方走仙人指路的應法。

仕角炮:

首著炮二平四或炮八平六的佈局手法。

過宮炮:

首著炮二平六或炮八平四的佈局手法。

雷公炮:

雙炮均處於5路,成雙中炮之態。 [

羊角士:

二士俱支在九宮上角。

相專用術語

邊相(象):

處於一、九路(1、9路)的相(象)。

山頂帥/山頂公:

位於宮頂線的將/帥。

光帥:

無守備的將/帥。

剝光豬:

一方棋子被吃光,只剩下將/帥而沒有其他棋子

花士象:

士(仕)和象(相)由不同方向支起。

士象全:

殘局中,一方士(仕)和象(相)均未被吃掉的局面

單缺士:

有雙象(相)而缺一士(仕)。

單缺相:

有雙仕(士)而而缺一相(象)。

夾車炮:

車炮或車雙炮前後互相配合的一種戰術。

炮碾丹沙:

車炮在底線成將,從而殺去障礙(主要是士象)成殺勢。

三進兵:

在其它子力的保護下,兵(卒)步步推進將軍的進攻方法。

將軍

對局中,一方的棋子要在下一著棋將對方的帥(將)吃掉,稱為“將軍”“將”,“照將”“叫將”,“打將”等。

應將

被“將軍”的一方所採取的反擊、躲避或防衛的著法稱為“應將”。 應將的方法有:

(1)吃掉對方進行“將軍”的棋子。

(2)帥(將)從被攻擊的位置上避開。

(3)用自己的棋子置於對方“將軍”的棋子和自己帥(將)之間,俗稱“墊將”。

(4)遇到對方炮“將”時,除以上“應將”的方法外,還可以把己方被當作炮架子的棋子撤開。 如遇馬“將”時,還可以用己方的棋子蹩住馬腿。

將死

如果被“將軍”而無法“應將”,就算“將死”。

困斃

輪到走棋的一方,帥(將)雖然沒有役將車”,卻被禁在一個位置上無路可走,同時己方其他棋子也都不能走動,就算被“困斃”。

勝、負、和

(1)對局時,一方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就算輸棋,對方取勝。1帥(將)被對方“將死”;2被“困斃”;3自己宣佈認輸。

(2)對局時,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就算和棋:1屬於理論上公認的雙方均無取勝可能的局勢;2一方走出自己輪走的一著棋之後,提議作和,對方表示同意;3雙方走棋出現循環反覆已達3次,並符合“不變作和”的有關規定,又均不願變著時。

河界線

構成河界的兩條橫線。

巡河

一方棋子在己方“河界線”上時,稱為“巡河”。

騎河

一方棋子在對方“河界線”上時,稱為“騎河”。

中線

棋盤中第5條豎線,通常用“五”(紅方)或“5”(黑方)來代表。

肋道

棋盤中第4,6兩條豎線,通常用“四”“六”(紅方)或“4”“6”(黑方)來代表。

兵行線(卒林線)

棋盤中“河界線”下面的第一條橫線,兵、卒就擺在這條線上。

宮頂線

兵行線(卒林線)下面的那條橫線,因是“九宮”的頂線,故得名。

底線

棋盤兩端的第一條橫線。

對局

雙方下棋稱“對局”,亦叫“對弈”。

全局

指對局的全部過程。 包括“開局”“中局”,“殘局”三個階段。

局面

指對局中某一階段雙方棋子分佈的狀態。通常包括“先手”,“後手,“優勢”,“平穩”,“對攻”“複雜”,“均勢”等等。

術語彙總(看看你知道多少,是不是個偽棋迷,關注更多象棋殘局,加關注

江湖象棋殘局天地,也可到我主頁專欄訂閱,更多驚喜喲)

喜歡的棋友賞金支持吧(打賞)

象棋術語500部,不懂術語,嚴格意義上說不是真正的棋手或棋迷!

象棋術語500部,不懂術語,嚴格意義上說不是真正的棋手或棋迷!

1.直 車

2.橫 車

3.直橫車

4.過河車

5.巡河車

6.騎河車

7.橫車將路

8.貼身車

9.通頭車

10.低頭車

11.中 車

12.單車保劍

13.重疊車

14.無車棋

15.過 門

1.鴛鴦馬

2.窩心馬

3.臥槽馬

4.掛角馬

5.屏風馬

6.釣魚馬

7.虎頭馬

8.兩頭蛇

9.先鋒馬

10.馬當象

11.天馬行空

12.只馬當象

13.八角馬

14.獨馬踩無棋

15.鐵 馬

16.回馬槍

17.側馬虎

1.擔子炮

2.炮 臺

3.疊疊炮

4.空頭炮

5.轆轤炮

6.海底撈月

7.入角炮

8.窩心炮

9.有炮須留他家士

10.殘局炮歸家

11.絲線掏牛

12.蟹眼炮

13.炮三相

14.炮三士

15.鐵 炮

1.中 兵

2.相頭兵

3.獨兵擒王

4.高 兵

5.低 兵

6.底 兵

7.邊 兵

8.通路兵

9.對頭兵

10.孤 兵

11.花心兵

12.二鬼拍門

13.兄弟兵

14.高低兵

15.老卒撈車

16.鐵 兵

17.風擺柳

1.底 士

2.單 士

3.太公坐椅

4.雙 士

5.羊角士

6.單缺士

7.單缺象

8.士象全

9.交叉士象

10.門東戶西

11.雙 相

1.對面笑

2.困 將

3.自 縛

4.雙照將

5.三照將

6.蓋 頭

7.悶 殺

8.墊 將

9.露 將

10.露將三把手

11.悶 宮

12.山頂公

13.將門肋道

1.馬後炮

2.鐵門閂

3.車馬冷著

4.車兵聯攻

5.雙車錯

6.借炮使馬

7.借車使炮

8.炮輾丹沙

9.雙杯獻酒

10.車炮抽殺

11.大膽穿心

12.夾車炮

13.天地炮

14.重 炮

15.雙馬飲泉

16.撥簧馬

17.列馬車

18.車心馬腳

19.車兵冷著

20.三車鬧士

21.三仙煉丹

22.四車相鬥

23.將軍脫袍

24.送佛歸殿

25.三子歸邊

26.雙龍抱珠

1.先 走

2.後 走

3.先 手

4.後 手

5.爭 先

6.反 先

7.假先手

8.官 著

9.著與回合

10.妙 著

11.緊 著

12.誘 著

13.停 著

14.等 著

15.錯 著

16.譜 著

17.隱 著

18.變 著

1.攻 方

2.守 方

3.攻 子

4.守 子

5.強 子

6.弱 子

7.子力猛

8.子力寬

9.長兵器

10.短兵器

11.棄 子

12.擒 子

13.子力優勢

1.局 面

2.局 勢

3.審 勢

4.均 勢

5.勝 勢

6.入 局

7.弱 點

8.空 門

9.殺 勢

10.殺 局

11.全局研究

12.復 盤

13.對局評註

1.開 局

2.應 局

3.定 式

4.中 炮

5.順手炮

6.單邊封

7.棄馬十三著

8.兩頭蛇

9.三步虎

10.信手炮

11.順炮正馬

12.順炮直車對橫車

13.緩進過河車

14.先跳邊馬

15.兩頭蛇對雙橫車

16.馬後藏車

17.緩開車

18.順炮直車進三兵

19.順炮直車士角炮對橫車

20.順炮橫車對直車

21.順炮橫車對直車巡河

22.順炮橫車巡河炮局

23.起象保馬

24.順炮雙橫車

25.列手炮

26.大列手炮

27.小列手炮

28.半途列炮

29.中炮對屏風馬

30.中炮盤頭馬

31.中炮巡河車

32.中炮直車盤頭馬

33.中炮左橫車盤頭馬

34.中炮右橫車盤頭馬

35.中炮巡河車對挺卒

36.中炮巡河車對棄馬陷車

37.中炮巡河車對退炮

38.中炮過河車

39.平炮兌車

40.進中兵對平炮兌車

41.邊馬對平炮兌車

42.盤河馬對平炮兌車

43.五九炮對平炮兌車

44.平炮兌車高車保馬

45.屏風馬橫車

46.屏風馬橫車控肋

47.屏風馬左象橫車

48.中炮過河車邊馬

49.屏風馬右炮過河

50.平炮兌車起右橫車

51.平炮兌車急進中兵

52.左馬盤河

53.左馬盤河上右象

54.高左炮

55.高左炮對高右炮

56.左馬盤河右橫車

57.中炮巡河炮

58.中炮巡河炮對左炮巡河

59.中炮巡河炮對右炮巡河

60.中炮巡河炮對挺卒兌兵

61.中炮巡河炮對象位車

62.巡河炮緩開車

63.巡河車對右炮過河

64.橫車七路馬對平炮兌車

65.橫車七路馬對右士

66.中炮七路馬

67.中炮七路馬直車

68.雙炮過河

69.雙炮過河上右士象

70.雙炮過河躍左馬

71.不進卒式左炮封車

72.左炮封車上右象

73.反宮馬

74.急進中兵

75.七兵過河車對升邊車

76.五七炮棄雙兵

77.五六炮對平邊炮

78.中炮橫車對反宮馬

79.緩開車對反宮馬進炮封車

80.單捉馬

81.七寶連樹

82.拐腳馬

83.鴛鴦炮

84.左疊炮

85.士角炮

86.過宮炮

87.斂 炮

88.起馬局

89.邊馬局

90.仙人指路

91.卒底炮

92.金鉤炮

93.九尾龜

94.飛相局

95.飛相局進七兵對左中炮

96.瞎眼狗

97.雙關門

98.龜背炮

99.虎眼炮

100.過河炮

101.邊 炮

102.上士局

103.順相局

104.出林車

1.中 局

2.運子取勢

3.棄子搶先

4.兌子爭先

5.兌子解圍

6.兌子謀子

7.棄子攻殺

8.先棄後取

9.解殺還殺

10.攻守兼備

11.反棄子

12.棄子堵塞

13.棄子引離

14.簡 化

15.閃 擊

16.牽 制

17.頓 挫

18.誘 逼

19.陷 阱

20.飛 刀

21.騰 挪

22.反 擊

23.攔 截

24.一車搏雙

25.一車捉雙

26.以退為進

27.乘虛而入

28.馬踹中宮

29.殺士擒將

30.聲東擊西

31.調虎離山

1.殘 局

2.實戰殘局

3.實用殘局

4.例 勝

5.巧 勝

6.例 和

7.巧 和

8.孤兵擒王

9.單士和單兵

10.孤兵擒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