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一首格律詩的好壞?

思想加29454


格律詩是中國古詩詞中嚴格遵守平仄格律的詩。

那麼要評價一首格律詩的好壞,首先要從格式上來判斷是不是格律詩,是否平仄通暢,是否有出律,又是否做了拗救。只有遵守了格式的格律詩才能進一步在內容上來談好壞。

也就是說,先有格律,再談意境。

格式

格律詩只有三種形式,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排律(十句以上)。均分為兩種句式:五言或者七言。

平仄關係

格律詩必須每句都是律句,而且上下句要遵守“對”、“黏”的發音規則。

從每一首詩的首句的第二個字的發音,就可以判斷出整首詩的平仄。如果是平聲,則為平起,分為兩種平起押韻和平起不押韻格式;如果是仄聲,則為仄起,分為仄起押韻和仄起不押韻格式。總共也只有四種基本格式。

記住這四種基本格式,再通過“對”、“黏”的規則,就可以推出整首詩的平仄關係來,除了有些“一三五不論”的位置之外,其他地方嚴格遵守就可以了。

比如首句為仄起不押韻,即“仄仄平平仄”,則可以推出整首詩平仄如下,可以對應檢驗這首五言絕句是否出律,不出律才能稱為格律詩。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押韻

賞析唐詩以平水韻為主,寫作新格律詩以個人愛好為主,用新韻也沒有問題。這一點如今比較寬鬆,只是寫完之後標註一下是用什麼韻,方便讀者閱讀。

但是格律詩的韻腳必須是平聲,而且必須一韻到底,不能竄韻,不能鄰韻通押。絕句、律詩固然如此,你寫再長的排律也是必須一韻到底,不能出韻,轉韻。

對仗

絕句不要求對仗。

律詩八句,頜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要求對仗,後來由於難度過高,適度放寬,只要求頸聯對仗。但這是基本要求,如果頸聯不對仗,就不是律詩,自然也就不是格律詩。排律,除了首聯之外,其他聯全部要求對仗。

你的作品能達到以上要求,才能成為格律詩。

好了,經過一番努力,你終於能寫出合規則的格律詩了,我們再來看看如何上檔次。

內容

格律詩中的絕句和律詩一般遵守“起承轉合”的寫法,但不排除另有構思精巧的寫法。排律因為篇幅沒有限制,怎麼安排內容相對自由,但是不允許轉韻和全對仗也限制了排律的發揮。

好詩要有充沛的感情,這是寫詩的原動力。

然後要有文采,你要有華麗的文筆,這是寫詩的潤滑劑。

文筆可以通過閱讀和學習以及訓練提升。充沛的感情和細膩的感受能力是詩人必備的能力,無論古今。當你被生活中的細節(景色、事物)感動,覺得有不得不噴發出來的激情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把你的感情用你的文采通過符合格律的詩歌形式釋放出來,傳達並感動每一個讀到詩的人。

感動了讀者,你的詩就是好詩。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格律詩的好壞評定我以為有以下幾點:第一,寫的詩是否表達有充實,深剖的思想內容,“詩以意為主”“有境界則自成高格。看詩表達的志向、抱負等。一首詩如果思想空虛,感情貧乏,內容平淡,甚至立意不明,不知所云,那使辭藻華美,音韻鏗鏘,也只是有軀殼沒靈魂,不是好詩。第二在題材上,大有要寫得雄渾和蒼勁,小有小的細膩與深刻,做生活的有心人,堅持有感而發揮灑自如。第三詩要用形象思維。就是能用具體事物的形象來表達抽象的思想感情,則要再過賦、比、興表現技法體現。第四詩作中用誇張藝術手法突出地表現對事物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能引起讀者感情共鳴。往往藉助於比喻,比擬,必須力求新穎,不落俗套。第四詩要寫得含蓄婉轉能通過所寫的形象,畫面,場景引起讀者聯想去沉思、尋味、咀嚼、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思,激發心靈共嗚。第五洔的語言既要求典雅秀麗可使人美目。亦要要經錘鍊的平淡而純淨通俗語,恰到好處,可化俗為雅。第六寫詩藝術水平高標誌要看其中是否有妙詞,格言,佳句,和警句。第七,既然寫格律詩就一定按平仄格式和規律。使詩節奏鮮明,音韻鏗鏘,悅耳動聽。第八,格律詩最重要遵守押韻的規定。第九格律詩有一套固定的平仄格式,每一句每個字都必須逐字講究。用字不合平仄格式,就不是格律詩了。第十詩是否按照格律詩要求中間兩聯要求對仗,做到字面的詞性相對,還要求平仄相對。第十一,律詩要忌戒以下毛病。1,平仄的失對與失粘。2,押韻的出韻與重韻。3對仗的同字、雷同和合掌。4,用字要忌重複。

以上寫詩能遵循就基本是好格律詩。由於篇幅所限,無法每點都舉例是一點遺憾。希望你沉浸酌化鬱,慢慢咀華,細品味,總有收益。


黃宇芬


我不是詩評家,就從一個詩詞愛好者的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意境高遠,內容充實。意境者,作者的思想境界。內容者,是說要言之有的。沒有立意的附庸風雅,沒有境界的崇麗媚俗,沒有主旨的泛言無物,沒有感動的無病呻吟,縱使詩韻律再美,平仄再諧,粘連再好,對仗再工,也不是好詩。這樣的詩上得了讀者的口,卻入不了讀者的心,已失去了詩的本旨。古語說詩言志,就是最好的註釋。

第二:詩中要有警句。警句是一首詩的魂,一首詩有了魂才有生命力。即便它有不合律的地方,也不失為好詩。相反,只是泛泛的平鋪,沒有起伏,沒有轉折,沒有驚異,沒有警示,那就是一杯白開水,沒有味道。

最後才是格律。律詩,自然要求合律,但絕不能因律害義。格律只是增添韻味美,也可以說是形式美。而意境.內容.領導內容的警句則是內在美,豈可金玉其表,草莽其身呢?當然,如果三者能同時具備,那一定是絕好的律詩了。

以上拙見,請君教正。


原卉詩詞


既然是格律詩首先就應該注重格律,即平仄和押韻,律詩還有注重對仗。有些人說,有了意境就可以不要格律,這個觀點不對。意境這個東西是很難界定是好是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但格律就那麼幾種格式,已經是公論。格律是基礎,基礎打的牢,才可能進一步提升詩詞水平。李白杜甫那些大詩人雖然寫過不是很合格律的格律格律詩,但畢竟是少數,大部分還是符合格律要求的。就好比冬天盛行北風,偶爾吹幾天的南風,你不能說南風是主流。

掌握好了格律再就是注意措詞用字,不能為了押韻而押韻,一定要語句通順,意思清楚,字詞出處有根有據。不能為了押韻而強拉硬拽!

字詞琢磨好以後,再就是詩句的組合,詩詞好比一篇小型文章,首先要描述的清清楚楚,不能東一頭西一頭的不知所云,不是簡簡單單的將四句話(或八句話)隨便拼湊。上下句之間要有聯繫,寫什麼就寫什麼,以物言志,所寫之物要和此時此地的心情思想相匹配。

最後才是意境,好詩詞要給人一連綿不絕的感覺,不能詩讀完了感情也就完了。

另外,詩詞中恰當的運用典故會使詩詞作品錦上添花。

其實,我也寫過一篇前人關於典故運用和一篇討論意境連綿不絕的文章。歡迎指點批評。


海浮山頑石


如何評判格律詩的好壞,首先要合律,否則就不叫格律詩,但這只是一個前提,主要的是要有深邃的意境,所謂意境,即在寫詩找好題材的同時對詩的創作先要在心中立意。至於評詩好壞在理論上很難說得清楚。

所謂好的格律詩只有廣大讀者認可而且廣為流傳的(如唐詩)的詩才是好詩,這就是有些詩詞愛好者常在網上曬詩的原因。

我在這裡擬一首新韻七絕與一首新韻七律,是中等還是偏下,望網友評論。

七絕《青春曲》

綺麗風光高嶽頂,

青春熱血火紅心。

登峰小道千條徑,

總有一條我可行。

xxxx

七律《春風與我同行》學子歌

高難數理化學文,

幸有春風伴我行。

馥郁桂花深院樹,

芬芳桃李向陽林。

情傾好地無朽木,

色綠新枝不敗春。

險峻華山彎陡路,

春風撫我共同行。

(•綠•字唸作動詞,末句中的•春風•隱意指•知識•。)






有你真好1949634


“如何評價一首格律詞的好壞?”其實質是對近體詩如何全面評價問題,而不能僅僅侷限於對它格律正誤的評價。中國傳統格律詩優劣的評價,宛如評價花朵妍媸一般,直面作品,心知其然,但卻難以簡單幾句交待清楚,更難總結出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則來。不過,仍能找到一些基本的方法和原則。

一是看它體式是否規範。

(1)字句要整齊,符合格律詩“定字數”的要求,如五絕為五言四句20字,七絕為七言四句28字;五律為五言八句40字,七律為七言八句56字。

(2)用到應符合格律詩用韻要求?如偶數句要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要押平韻,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律絕第三句、律詩第三、五、七句要白韻等。

(3)詩句要符合格律詩平仄聲律要求:即詩句內的平仄要“相重相間”,一聯的兩句間的平仄要“相對相反”,上一聯的對句與下一聯的出句之間的平仄要“相同相粘”,出現“失律”時要進行“拗救”。

(4),律詩還要看頜職聯與頸聯是否用對仗,其對仗是否工整?

將上述四個方面是否符合要的情況綜合起來對“體式是否符合格律詩的規範要求”作出評價。應都符合要求,否則,可能就是失敗之作,劣質產品。

二、看語言是否曉暢。

第二要看語言是否明白流暢?語言表達是否準確、精練、傳神?能否進一步錘鍊?等。詩詞語言不是口語,是藝術語言,是加工改造後的語言。改造口語是藝術技巧,照搬則無藝術含量。語言的標準是無障無礙,通暢自然,言內無言,言外有意。靠註釋才能讀懂的詩不是好詩。語言曉暢還要通過吟詠來判斷。如果一首格律詩,佶屈聱牙、文氣混亂,音韻失調,讀來拗口,很不能是不成的,作品。

三、看形象是否鮮明。

形象解明是優秀格律詩的顯著特徵。不能直白、貼標空,切忌直言其事,緊跟形勢,豪言壯該。只有形象解明,才能意境高雅,才能給人美感,才能感動人,讓人拓展生命經驗,使人在享受藝術之買與純的同時,促人追求理想與美好。

四,看境界是否高遠。

境界高這關優秀近體詩的又一顯若特徵。詩的境界是作者人品的體現,它是作者整體素質的結晶。作者三觀、行為、作派、舉止揉在一塊,溢於詩作的字裡行間,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高度即詩的境界。凡能釋放出正能量的,激勵讀者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都是高境界的作品。

五、看是否具有價值。

最後還安對作品的地位和價值進行評估。對一首格律詩評價的高低,不完全由其思想內容和藝術水準決定,還要看其在詩歌史上的地位。如果一首詩,不僅語言傳神,而且所描寫的對象或題材或表現手法是前人未染指的,則其價值可能更高,因它拓展了詩歌王國的疆域。換句話說就是立意要新,要有個性。與此相反,作品內容陣舊,縱然語言精美,生而它卻少有創新,只能算是因襲前人,便算不上佳作。

以上五個方面應該是評價一格律詩好壞的基本原則。


沙石2513907753899


首先是意境,不論“賦比興”中你採用哪種表現手法,思想內容都應該是生動的,積極向上的,觸及人們靈魂的。這樣才能讓讀者產生強烈共鳴。其次講究平仄、格律。當然你如果寫古風(古詩),平仄格律就不用那麼講究。一首好詩裡一定要有警句,即最具藝術性、最能打動人的句子。沒有警句的詩是俗詩。警句最代表一個詩人的才華。除了思想內容(意境)外,古人留下來的詩多是因為警句。


師範小王子


既然是評價格律詩,就必須從格律上品評。這就是把賞析評價一首格律詩的表現形式做為重點來說事兒。但是又因為形式表現內容,形式為內容服務,所以,在評價表現形式時,又必須牽扯到內容。


如果內容較豐富,用律詩難以使敘事完整,這種情況就選用排律的形式來表現。但是,用排律形式,也要遵守格律詩的要求。因為排律只是律詩的延長。憑這一點,就足以把它與古體詩區別開來。


至於律詩的格律,大致分為四種。即平起首句不入韻,平起首句入韻;仄起首句不入韻,仄起首句入韻。既然是律詩,句式上必須八句(排律除外)。如果每句七個字,全詩五十六字,稱為“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如果每句五個字,全詩四十字,稱為“五言律詩”,簡稱“五律”。無論是“七律”還是“五律”,作詩在講究格律譜式的同時,還必須用對仗。就是在四聯平仄譜式用對的同時,要在頷聯和頸聯用好對仗。這是寫律詩所必須遵守的。


如果內容較簡短,甚至都不必用律詩的八句來表現,就截取律詩的兩聯即可。若截取律詩的首聯和頷聯,則首聯可不必對仗,頷聯必須對仗;若截取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則兩聯必須對仗;若截取律詩的頸聯和尾聯,則頸聯必須對仗,尾聯不必對仗;若截取首尾兩聯,則兩聯均可不對仗。因此,有的詩人寫絕句,就截取律詩的首尾兩聯,以便討取更多的自由空間。據此,我們在賞析評價絕句詩時,就可根據是否對仗,在哪裡對仗,來判斷是截取了律詩的哪兩聯兒了。


總之,評價一首格律詩的好壞,除了內容上的選材,組材,修辭手法的運用有哪些獨到之處以外,從格律譜式的選取上進行賞析式的評價,才是必不可少的。


大鵬142599151


問題明確提出來的是:對格律詩的好與差評價。那麼,我的明確看法就是兩點:

一、格律必須合符要求。著重點就是平仄、押韻!這是格律詩的骨架,約定俗成的文體格式,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講格律,就得講規矩,才有統一的評價標準,才能成方圓。拆卸了它的骨架,它就不是目前所公認的格律詩。當下,也沒有誰要強制誰一定要用格律去寫詩吧?愛怎麼創作與發揮,愛怎麼寫就怎麼寫,完全是個人之自由,還可以創建一個叫什麼什麼的格調體都行!大可去開劈市場!(不過還是要有大多數人認可才行的)但是,硬是要把自己(個人意志格式)的作品戴上人家約定俗成的格律詩帽子(霸王硬上弓),那個‘掛羊頭賣狗肉’的帽子戲法是玩不得的,只會出臭(醜)!這是律則標準。

二、意境、內涵。在符合律則文體格式的基礎上,詩的好與差的判斷就是意境、內涵。有人說,現代人的格律詩難比李白、杜甫等等名人,在我看來,無非就是文字的提煉不足缺精緻;歷練不足缺體驗(分不清麥子與韭菜,當然寫不出好東西)。“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好與差(指意境、內涵)距離長長的,只是個比較而言,與李白比可能差得多,和我比,那可能就好得太多了!至於壞,就不用討論了吧?因為上不了檯面。

綜上都是代表我個人的觀點,謹(僅)供參考。


為你開心3


主要是詩的意境和題材,然後就是格式、韻律和平仄,我個人認為主題思想是主杆,格式韻律及平仄為輔助,是葉襯托出一朵花的鮮豔和美麗,例如,主題思想正確,話說得不流暢,甚至有誤,但只能說是表達有誤,不能否認主題正確,枝葉枯黃,但花鮮芳,這隻能說葉黃、花豔。

說得對否,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