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科技之區塊鏈等新技術將引用於醫藥冷鏈行業

物流科技之區塊鏈等新技術將引用於醫藥冷鏈行業

醫藥冷鏈市場規模擴大,入局者增多

衣、食、住、行,缺“醫”不可。

醫藥的重要性不止帶動了醫藥冷鏈運輸市場擴大,也帶動著其他物流企業踏足而來。

《2017年中國醫藥物流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醫藥物流總額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1.3%。按照每年8%的增長速度計算,預計到2020年,我國醫藥物流總額將達到3.8萬億元,而冷鏈運輸的藥品市場規模或可達到1200億元。

如此廣闊的醫藥物流市場,也引得各大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動作頻頻。而且,根據醫藥物流配送的市場,我國主要的醫藥物流模式有三種:

一是以上藥、華潤、國藥、九州通為代表的醫藥配送企業,旗下具有專業的醫藥冷鏈運輸企業,其配送對象主要是醫院、診所、藥店等,配送網絡不是很健全;二是以順豐、京東物流、郵政等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由最初的物流配送逐漸擴展到多元化配送領域,以冷鏈配送為主,利用自身已有的物流網絡範圍佈局;三是以中集冷雲、生生物流等為代表的專注於醫藥冷鏈運輸服務的企業。

其中,中集冷雲在為客戶提供一體化服務的過程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幾項:第一,將溫度和運輸服務搭載為一體,利用自主研發生產的溫控設備、溫度記錄儀等設施保證藥品的生命週期;第二,平臺系統的數據採集和展現,為客戶提供全程可視化的監控和溫度記錄;第三,運輸網絡的通達,全國分公司的佈局加上眾多網點的分佈,由各個分公司提供相應的服務。

當然,不同的醫藥物流模式都各有其優勢。

順豐醫藥冷鏈依靠自身的多倉協同+幹線運輸+航空運力補充形成的“T+3”網絡佈局,通過信息技術、資源的聯動能力實現營利;京東物流在通過自有的品牌和庫存,利用供應鏈優勢打造“一盤貨”一站式服務模式,為全國藥品提供倉儲、運輸、配送等服務。

相比於以上企業在醫藥冷鏈方面的配送,中集冷雲的優勢除了自主研發的設備之外,還有一個突出的優勢在於溫控方面,通過溫度的保證搭載著運輸網絡的部署,完成整個醫藥冷鏈的運輸。同時,基於藥品的質量管理規範GSP,符合國家標準和規範,與市場需求相吻合。另外一個就是,在醫藥冷鏈運輸過程中所採取的多式聯運的方式,合理利用好社會資源,保證溫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服務最優化。

區塊鏈、5G將引用於其中

政策和產業、資本和技術的雙重驅動使得冷鏈物流從高速擴張向高質量發展進化。而醫藥作為冷鏈物流當中特殊的領域,有著屬於自己的特殊需求。

AI、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不止是運用在普通物流領域當中,醫藥冷鏈物流領域也同樣適用。中集冷雲在技術、硬件、軟件方面的應用也是花樣百出。第一,現在中集冷雲的溫控設備無需電源製冷便能達到冷包效果,冷箱的研發和設計可以保證保溫、抗壓和防護;第二,蓄冷機的能效儲存可以制熱,也可以製冷;第三,通過平臺系統實現冷箱運輸和網絡的串聯。其中雲信息平臺可以幫助客戶實現數據的可視化追溯,溫控數據可為客戶保留5年。

未來,平臺系統的優化會跟進現在比較炙熱的一些思路想法,包括類似於區塊鏈、5G這樣的技術。從管理的角度,引用區塊鏈技術搭建系統網絡平臺。從設備的角度,引用區塊鏈實現溫溼度的記錄、位置的定位和電量情況的把控等。

其中,5G也是2019年火爆的一年。今年年初,工信部部長苗圩便稱,今年將在若干城市發放5G臨時牌照,在熱點地區率先實現大規模組網。按照此前運營商的部署,我國預計2019年將實現5G的預商用,2020年全面商用。

政府、運營商、製造業等接連加速部署5G“強音”,在這個全新的超級賽道上,5G願景逐漸步入現實,醫藥冷鏈也不乏將引進新技術。5G對於廣大用戶來說是個好事,它的推出提升了信息傳輸的快捷,傳輸速度按照倍數來說是不可估量的。

中集冷雲目前從屬於設備和網絡平臺研發的人員是50人左右,佔公司總人數的10%左右。2018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不算人員開支的情況下,在額外的項目性投資中總體上是總收益的5%到10%。對於企業來說,實際上服務只是一方面,而支撐服務需要使用到一些工具,而作為技術的工具是迭代的,也是對服務的提升,所以中集冷雲不會忽略技術這一方面。

醫藥冷鏈痛點頗多,人才成突破口

雖然未來到2020年,我國醫藥冷鏈運輸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但是也不能忽視在這“藍海”背後的痛點。

醫藥物流領域中由於醫藥的特殊性,標準化覆蓋率比較低、標準規範不統一、運輸環節斷鏈、運輸成本較高、企業投入資金多等現狀,導致國內醫藥物流利潤率極低,僅為0.6%-0.7%。

上述問題是任何行業發展過程中都存在的,行業發展是不斷推進提升的,而提升過程中一定會凸顯出一些缺點和不足。首先,政策不夠細化。雖然在醫藥冷鏈方面存在著行業標準、規範等不統一的痛點,但因不同區域對國家出臺政策的解讀不同也就造成了這些痛點。

其次,認知度不統一。例如,有時候客戶需要溫度計打印,而數據保存時間只是5到7天,之後數據就會丟失。實際上,保存數據方面達不到GSP要求,做不到3到5年時間的長久保存。大家對政策的解讀方面不一樣,並未跳出原有的固定模式。

再次,人才缺失。專業的醫藥冷鏈運輸需要綜合型人才,一是溫度打通,二是運輸服務,三是信息化和智能化,互聯網思維。綜合型人才一定要把信息化、溫控設備、運輸網絡三個形成三角形疊加起來,串聯在一起,這個才是醫藥冷鏈未來發展存在的一個關鍵點。

針對以上行業內存在的問題,應該把握醫藥冷鏈的核心點;第二,引進人才,通過自己培養和外部引進的方式,對人員進行培訓;第三,提高認知度,在前端倉庫到終端客戶,專業人員通過專業角度將醫藥冷鏈運輸的注意事項傳達給客戶,優化醫藥冷鏈行業習慣,減少運輸風險,提升整個行業標準。

未來,中集冷雲作為服務性企業,不止是單純的將自身服務完成,更主要的是對整個行業造成一定的影響。

對於未來的規劃,要看五年,想三年,做好一兩年。五年的願景是基於一年、兩年、三年的落實疊加出來的。第一,從專業服務性方面,找準自己的基準和定位,專注於醫藥冷鏈的的服務;第二,隨著這五年的發展,中集冷雲將搭建智能性管理平臺,嘗試使用區塊鏈、5G等新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