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何有人批評顏真卿的楷書?

琳琳-吾輩要做淑女


顏真卿的楷書歷史上確實曾被很多人批評過,而他的行書普遍被大家讚譽。當然,人無完人,很多書家都曾被人贊過也被貶過,其實也正常。把顏真卿推向書壇一哥的是北宋時期的蘇軾,他對顏書的評價是:

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蘇軾把顏真卿的書法與杜甫的詩、吳道子的畫、韓愈的詩文相提並論,關鍵詞在“古今之變”這四個字,下面還有一段蘇軾對顏書的解讀:

顏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後之作者,殆難復措手。

這裡的關鍵詞是“一變古法”,蘇軾誇顏真卿變的什麼古法呢?就是魏晉以來的古法。蘇軾為什麼這麼推崇顏真卿呢?就是因為這個“一變古法”,這點與蘇軾的性格非常對脾氣。蘇軾從來就是一個不甘心跟在別人屁溝後面隨大流的人。從他改變宋詞,使得宋詞能獨立於唐詩,而成為宋代文學的名片。這一點就可以知道他的性格,因此他非常喜歡能夠打破傳統的顏真卿。

而恰恰是這個關鍵詞“變古法”也是顏真卿遭到後世批評的主要原因。例如跟蘇軾同時代的米芾,他對顏真卿的楷書就深惡痛絕地說:

大抵顏、柳挑踢,為後世惡札之祖,從此古法蕩無遺矣。

米芾甚至說:“顏魯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米芾竟然說顏真卿的楷書是俗品,不過他對顏的行書還是很讚的,甚至他的行書中就能看到顏真卿《爭座位貼》的痕跡。

到了元代,趙孟頫也曾經對顏書提出過批評,他曾經在給友人的信中談起過世人學習顏書的問題:

近世又隨俗皆好顏書,顏書是書家大變,童子習之,直至白首往往不能化,遂成一種臃腫多肉之疾,無藥可差,是皆慕名而不求實。尚使書學二王,忠節似顏,亦復何傷?
若令子弟輩,自小便習二王楷法,如《黃庭》《畫贊》《洛神》《保姆》,不令一豪俗態先入為主,如是而書不佳,吾未之信也。

從文中可以看到趙孟頫對顏書的評價,關鍵詞“書家大變”,問題也出在顏真卿改變了二王書風的延續,這是主要問題。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一下,顏真卿的楷書出名是因為他能在二王沿襲的書法世界中“變古法”,而他被後世批評的原因也是“變古法”,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啊。


翰墨今香


歷史上對顏真卿的批評確實很多,事實上顏真卿的書法更容易受到批評,在二王的內㩎書風體系下,他用外拓筆法,而且還行書裡面參雜篆書、隸書筆意,當然容易被二王一脈的書法家噴。

批評顏真卿比較著名的書法家有米芾,他說:“大抵顏、柳挑踢,為後世惡札之祖,從此古法蕩無遺矣”。這句話被很多人說是當今“醜書”的起源,沒想到說的是顏真卿和柳公權。

在米芾的眼裡,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都屬於醜書,而且是醜書的始祖,這句話要是現代人說的,那就是大逆不道了,米芾卻有他自己的看法,認為顏柳的挑踢太多,不和古法,古人為它醜。

米芾認為的醜不是不好看,而是不符合古法。


無獨有偶,清代的梁巘也這樣說:“顏魯公作書,不拘字之大小,畫之多少,俱撐滿,而古意已失”

這次不是說顏真卿挑太多了,而是說他寫字時,不論字體大小和筆畫多少,把每一個字都撐滿格,失去古意了。

那麼這個古意是什麼呢?我認為是“自然書寫的狀態”,古代高手書寫,任其自然,章法疏朗,而顏真卿的字大小一致,所以梁巘說他沒有古意。

每一個人的書法其實都有可能別人批評,每個欣賞著的審美能力和取向不一樣,對於同一種風格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書聖王羲之在歷史上也不乏批評的聲音。


所以對於古人的批評要辯證的看待。

你覺得呢?


不二齋


我是簡繁,歷史上為何有人批判顏真卿的楷書?這個問題太簡單了。

我當初打算學習書法的時候,在歐顏柳趙四類書體中選擇了好久,也不怕你多想,這四類書體我第一個排除的就是顏體,理由很簡單,顏體字不符合我個人的審美,但是注意,這並不代表顏體寫的不好。僅僅審美不同而已。不信你問問,不喜歡顏體字的評論區舉個爪。


我等平民百姓,沒有必要去批評歷史認可的書法家,因為我不是書法家,外行也就看個熱鬧而已,專業的還是留給書法家去界定吧,當初米芾就噴顏體為醜書,可人米蒂的書法那也是名不虛傳呢。再說了,這完全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的問題,你再好又如何,還是會被人噴。


前段時間我就遇到一個朋友,他說他想學行書,但是不知道學誰的好,於是我就給他推薦了天下十大行書中的四幅書法,《蘭亭序》、《伯遠帖》、《張翰帖》、《土母帖》,結果你猜怎麼著?他第一個把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給踢出去了,最後選了歐陽的《張翰帖》,遇到這事兒,你還能說什麼?那顏真卿被噴又能算什麼?


所以被噴是正常的,還有人說趙孟頫是錯的呢,不還是楷書四大家之一?歷史上從來就不缺噴子,挑刺的人遍地都是,何須太過在意。

再舉個例,田英章跟盧中南都是寫歐楷的,要真論二人誰寫的字更好看,那肯定是田英章,可貌似噴田英章的比噴盧中南的多了去了,那你說這又作何解釋呢?對於這事兒,四個字足以,習慣就好。


一點個人淺見,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歡迎評論區討論,打字不易,且看且點贊;分享不易,且讀且關注。


易論螺絲釘


歷史上也有噴子唄!

最為著名的噴子為南唐李後主李煜噴顏真卿,善書者,各得右軍之一體,真得王右軍之筋力,而失於粗魯,顏字有楷法,而無佳處,正如叉手並腳田舍漢。

此一段話,將顏體書法批的體無完膚,在世人公認的顏書雄渾大氣,正大,莊重與粗魯劃等號。

李煜的審美觀與顏真低截然不同,李煜的詞舉世聞名,膾炙人口,婉約清新。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寫這樣的詩詞,過慣了榮華富貴,看慣了春花秋月,心裡細膩的人,不喜顏真卿書法,便不足為奇。

米芾稱顏楷為後世醜怪惡札之祖,崇尚顏楷的清馮班針鋒相對地指出說,顏魯公書磊落巍峨,自是臺閣中物。



可見各人喜好不一,不合已意出口便噴,不止現代,醜書,俗書之爭不亦樂乎,書法審美,在古人其實也是囗誅筆伐,唇槍舌劍,杜甫詩句,書貴硬瘦可通神,蘇軾就有玉環飛燕誰敢憎。


顏真卿作為曠古絕今的書法大師,楷書四大家之一,也難免有指責之聲。書法欣賞,愛憎由心,噴子之聲古已有之,現在會有,將來也會繼續,不足為怪。

本人也是書法愛好者,下附臨寫,敬請指正,謝謝!


旭日餘輝4


顏真卿的楷書,大體上有四個技法方面的原因,導致後世學者的批評。

評者包括皇帝藝術家南唐李後主李煜,北宋大書法家米芾等在藝術史上聲名顯赫的人物。他們的批評,有情緒的成份,更有直指要害的一面,應當客觀看待。

一,顏體筆畫厚重,學他的人掌握不好容易寫的又粗,又黑,又 笨;

二,顏體用筆,在筆畫轉折換向時有提筆倒退回頂動作,理解不正確,會描畫而成,顯得做作不自然;

三,顏體結構外拓,在書法史上達到極致。過度強調外拓鼓出,掌握不好,就會顯得笨拙而俗氣;

四,由於結體外拓鼓出,掌握不好,章法上容易形成整幅填實塞滿,使人的觀感壓抑沉悶。

不但學他的人容易犯錯,即使顏真卿本人的原作,或多或少都存在這些方面的問題。

這也許就是顏體被人詬病的原因吧。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藝術。

十全十美的是工藝。

連書聖王羲之,歷史上都不乏批評的聲音。

藝術上有批評的聲音,一點也不奇怪。





快樂書法營


我覺得歷史上李煜對顏真卿的批評最為形象,他評價顏真卿書法粗魯,像“叉手並腳田舍漢”。

從此我看到顏真卿的字,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一個不修邊幅、黝黑粗壯的農民形象。



是不是很像呢?

李煜是皇帝,地位尊貴,錦衣玉食,自然瞧不起農民,不覺得農民的形象有什麼美。

但是勞動者最偉大,農民的形象也可以很美很有魅力。比如:

你能說他不美嗎?


夢露居士


有人批評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如果沒有人批評,反而說明有問題了。我們不講李煜與米芾對顏真卿的批評,僅僅從顏真卿書法出發來分析一下,就可知道顏字的優缺點,即然有缺點,當然就有批評了,不足為怪。

一、顏真卿的楷書主要有幾個代表碑帖。《多寶塔》是其早期的楷書,也是後人學習的範本,書法特點工整有餘,靈動不足,匠氣較重,並不是他好的楷書。《勤禮碑》相比於《多寶塔》就相對成熟了很多,書法特點寬博大氣,初具廟堂之氣,是他比較成熟的楷書代表作品。《白書告身》帖相對於碑來講,沒有了筆法的損傷,纖豪畢現,讓我們對筆法的學習更有章可循,結構也沒有刀刻的修飾改動,顯得自然天成,是他楷書最好的作品,廟堂之氣十足。

二、通過對顏真卿具有代表性的幾個碑帖的分析,便有了結論。《多寶塔》太工,缺少了藝術表現力;《勤禮碑》中和,於平凡中見偉大;《自書告身》帖出凡入神,已入化境。有人說《自書告身》帖有些字寫的不好,有些筆畫欠妥。這是因為對藝術的認知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舉個例子,就如一個品德非常好的人,事做的很好,偶而罵罵街,講些粗俗的話也無可厚非,並不影響這個人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況且正因為不完美,藝術才有了想象的空間,否則,斷臂的維納斯也不會是藝術家心目中的女神了!


山西河東洗心齋書法


自顏之後無“晉韻”

這是後世名家批評顏真卿的依據,用魏晉的標準去批評顏真卿。

如米芾“醜書惡札之祖”“俗書”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海岳名言》中說“無天成平淡之趣”

這句話說的有道理,因為魏晉最近天真平淡,這樣後世追求魏晉時,想達到的高度。

到顏真卿之後,刻意追求中鋒,外拓,則是“變亂古法”。

在這種程度上解釋,米芾說的確實有道理,因為顏真卿的書法與晉韻確實也不沾邊。

但是米芾說的對嗎?

可能站在他的角度就是對的,但事實上本就不應該站在他的角度。

這就像一種思維陷阱,先把人拉倒自己的立場,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固然得出的結論也就相仿了。

我曾經解釋過一個問題

就是後代書法所有關於“意”的表達,基本都離不開顏真卿。

只要這個人的書法要追求“意”,必學顏真卿。

當然,學篆隸也可以達到這種“意”的感覺,畢竟不如顏真卿吃的透,所以學顏也是書家必經之路。

當然,不只有米芾批評顏真卿,還有這位。

南唐李後主評書,善法書者各得右軍之一體,若虞世南得其美韻而失其俊邁,歐陽詢得其力而失其溫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於變化,薛稷得其清而失於窘拘,顏真卿得其筋而失於粗魯,柳公權得其骨而失於生獷,徐浩得其肉而失於俗,李邕得其氣而失於體格,張旭得其法而失於狂獨,獻之俱得之而失於驚急無蘊藉態度,此歷代寶之為訓,所以瓊高千古柔兆執徐

把歷史上的名家“打包批評”了一下。

說顏真卿“粗魯”


還有一篇是如此批評的

《墨池璅錄》有載:“書法之壞,自顏真卿始。自顏而下終晩唐無晉韻矣,至五代李後主始知病之,謂顏書有楷法而無佳處,正如扠手並足如‘田舍郎翁’耳”

這個跟米芾的觀點一致,以晉韻標準去評價顏真卿的書法。

像一個種地的老漢傻了吧唧的站著。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這三種批評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都是以晉唐為標準

李後主“打包批評”勒那麼多人,也是用的晉人標準。

因為是對比“右軍”才“得其筋失之粗魯”


到此為止,我們就“破案”了。

批評顏真卿,是兩種書法風格的立場。

歷史上兩大書法高峰,一是王羲之,一是顏真卿。

本著王羲之的標準去看顏真卿,那“醜哭了”

要是本著顏真卿的立場去看王羲之,“秀氣太過”

所以所謂的批評不過是立場不一樣而已。


要說顏真卿的楷書差嗎?

讓是否定的。

第一,唐朝入仕的標準之一就是“楷法遒美”

這是當官的硬標準。

顯然顏真卿的書法標準肯定是夠當官的。


其次是早期作品《王琳墓誌》,這是應邀寫的,邀請者為“長官”“從兄”

論官位,人家比顏真卿大,所以想找一個再好一些的書家,不是做不到,畢竟當時顏真卿才三十多歲,楷法未成熟。

論關係,也算是親戚,還是兄長,肯定特瞭解顏真卿,書法能力也會了解。

王琳墓誌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寫於741年。

再此之前三年從738年開始,顏真卿母親去世,顏真卿回家丁憂守孝。

出山做官之後,就被邀請寫墓誌。

這絕對是信得過顏真卿的功底。


後來就是四十左右歲,去請教張旭書法。

從張旭處學來“外拓”和“篆籀筆法”


外拓的事,不解釋,去看看顏真卿三四十歲幾個作品的差異,再看看張旭楷書,就有直觀的瞭解。


所以顏真卿的楷書水平,肯定是不差的。

像後世批評者,只是不能接受這種不尊魏晉的書法罷了


但還是那句話,不管你喜歡與否,顏真卿王羲之都是書法繞不過去的兩條路,必須要走。

我初學時特討厭王羲之,但是我知道有一天我會改變看法的。

等到了解王羲之的時候,才知道為何王羲之被尊為“聖”

絕不是單單一個李世民能影響的。

後世皇帝追捧的書家很多,再無一人尊聖。


梁宇航


 歷史上批評顏真卿的不乏其人,以唐後主李煜、米芾最為著名。

南唐李後主認為顏真卿得王右軍之筋而失於粗魯。

《墨池璅錄》有載:“書法之壞,自顏真卿始。自顏而下終晩唐無晉韻矣,至五代李後主始知病之,謂顏書有楷法而無佳處,正如扠手並足如‘田舍郎翁’耳”。

這兩則批評,都是以王羲之、以“晉韻”為標準的批評。

 米芾說:顏真卿學褚遂良既成,自以挑踢名家,作用太多,無平淡天成之趣。。。石刻《醴泉尉詩》及《麻姑山記》皆褚法也,此特貴其真跡耳。非《爭坐帖》比,大抵顏、柳挑踢,為後世惡札之祖,從此古法蕩無遺矣。。。


仔細推究起來,對顏魯公的批評,屬於不同審美追求之間的辯駁,這無可厚非。

蘇軾曾在吳道子的畫後作跋雲:“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平原,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這是對於顏真卿書法的另一種聲音,來自於在文壇、書壇都赫赫有名的蘇軾。

 朱長文《續書斷》將顏真卿列為唐代神品之首,認為“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


歷來之批評家,往往依據一定的標準來評判,不免帶有個人喜好的成分,難以做到客觀公正。如李後主崇尚王羲之,以之來苛責顏真卿,難免失之偏頗。

即如米芾也是如此。

後世如康有為等人,對顏魯公之書也有微詞。

顏魯公其人、其書,是一個時代的代表,這兩方面又為後世所推重,甚至於其後寫楷書的,鮮有不受其影響者。即所謂否定不了他的人格,也否定不了他的書法。


欣賞者認為魯公一改二王的妍媚,屬於開一代風氣者;批評者認為魯公書法粗俗。事實上這是兩種審美追求之間的事兒,無關乎其他。

無論是李後主,還是米芾,還是之後的其他人,都無法撼動顏魯公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本文為昭明書館原創,圖片來自公開資料。


昭明書館


任何事物,剛開始出現時,要被人們所接受,需要一個過程。

顏真卿之前,人們一直以二王書風為唯一正途,顏字一改王字纖瘦、妍媚形狀,其雄強、蒼澀的特點一時不為人所接受也屬正常。故後來有米芾謂之“惡札之祖”,還有人稱“書法一壞於顏,二壞於宋四家”。

他們認為顏真卿丟失了古法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理解。顏真卿恰恰是在認真學習了王字的基礎上,走了一條取二王之長又與二王有別的道路,他的書法上風格上追求雄強之美,使書法又有了新的發展線索。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