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後該怎麼買養老保險,對已繳納部分有什麼影響?

我能回農村種田不


很多人對離職後自己購買靈活就業人員社保,保障社保不斷繳後,有各式各樣的疑問,比如以下這幾點:

1、在單位繳納時基數很高,比如是按照300%繳納了17年。離職後按照社會平均工資的80%繼續繳納10年。那等60歲退休時,到底按照什麼基數給退休金呢?不會安裝80%的繳費基數,再乘以27年吧?那還不如不續繳呢。

2、醫療保險部分到底要持續交夠多少年才能保證退休後可以不繼續交醫療保險費用但有醫療保險待遇?因為不可能一直交社保直到退休。

3、以自由職業身份買的醫療保險,報銷比例還能維持在90%的高位嗎?我記得職工醫療是可以報銷90%的?

4、異地醫療除了醫保賬戶上的錢沒法直接去藥店買藥之外,還有其他什麼區別嗎?

關於這些問題,要分為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待遇問題來分開回答。

依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企業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醫療等5項保險,保險費用由企業和職工按國家規定承擔。

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保險費用有本人承擔。

既然是一種保險,那麼就是一種待遇。

關於養老保險待遇,需要等待職工退休後才能計算。養老保險累計繳費滿15年,到達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才可以辦理退休,按月享受基本養老金待遇。

相應的基本養老金待遇計算公式是國家統一計算公式了。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先說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實際上是個人賬戶的累計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的餘額,實際上是我們每月交費基數按照8%比例劃入的。然後,我們每年個人賬戶計發國家公佈的相應記賬利率。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都不低。

可以說我們每月的繳費基數決定了劃入的金額,然後再產生後續的利息影響。因此,以後繳納養老保險的多少,不會影響以前的養老金個人賬戶待遇。

基礎養老金待遇。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實際上是歷年繳費指數的平均值。繳費指數是每年本人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得到的比值。

精通數學運算的人可以發現,我們的基礎養老金實際上也是逐月或者逐年累加起來的。

我們只要按照300%繳費基數繳費,一年就可以領取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如果按照80%繳納一年可以領取0.9%的社會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

按照300%繳費基數17年,按照80%繳費基數10年,結果應當是43%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

如果我們先算繳費指數,實際上就是17年繳費指數是3,10年繳費指數是0.8。再算27年的平均繳費指數是2.185。

然後套入計算公式,計算出來的結果是42.997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所以,結果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後續每一年份繳納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跟以前不一致,不影響以前積累的任何養老待遇。

關於醫療保險,《社會保險法》確實規定,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退休後不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並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國家規定年限,全國並沒有統一標準,實際上是按照各地的規定執行的。或許未來以後實現醫療保險全國統籌以後,能夠有更明確的規定。

醫療保險的住院報銷待遇,實際上是跟我們本人的繳費基數沒有關係的。絕大多數情況下,60%繳費基數和300%繳費基數,報銷比例待遇是完全一樣的。

不過有一部分待遇是不一樣的,那就是劃入醫保個人賬戶的部分。職工本人繳納的個人部分,也就是繳費基數的2%全部進入個人賬戶,各地一般還有統籌賬戶的部分也按照繳費基數劃入個人賬戶的,因此職工也談不上吃虧。而很多地方的醫療保險繳費,壓根就不是以職工本人的繳費基數為基準,而是用人單位的工資總額為基準,將用人單位繳納統籌醫療保險部分作為法定義務,跟職工撇開關係了。而且未來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合併以後,這種做法會越來越普遍。

關於醫療保險的異地待遇問題,實際上是享受醫療保險繳費地的異地報銷待遇,而不是在住院地享受當地的報銷待遇。具體標準還是需要諮詢參保地的醫保部門。

所以,國家對靈活就業人員參保還是相當有優惠照顧的,參保之後不會影響以前的社保繳費待遇的。


暖心人社


樓主您好,離職以後該怎麼買養老保險對自己已經繳納的部分有什麼影響?首先離職以後也是可以正常的購買養老保險的,並且也可以購買你所在企業單位的在職職工的養老保險,這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之前的養老保險也會正常累積的。

離職以後,可以以個人靈活就業的形式來購買自己的養老保險。靈活就業的形式購買了職工養老保險,跟企業在職職工的養老保險是同屬於一種養老保險,所以說,他們二者之間的繳費年限,是可以正常累積計算的。但是。你首先要做的需要把這個原工作單位的養老保險,從原工作單位轉移出來轉移出來之後,才能夠按照靈活就業的形式來進行交費。

靈活就業的形式交費,是需要在自己的戶籍所在地,進行交費。也就是說你需要把你的這個社保關係,轉移到戶籍所在地的社保局,然後以靈活就業的形式,來參保繳費。這樣的話,你的這個養老保險的累計繳費年限,又能夠正常的累計計算了。

之前的繳費年限都是可以正常計算的,比如說,你之前在工作單位工作了7年。那麼這7年的繳費年限,完全是能夠計算,並且從現在開始繼續以靈活就業的形式交費,那麼從第8年開始,繼續計算你的累計繳費年限,所以說,之前的累計繳費年限不會作廢,並且今後繳的也不會作廢。


社保小達人


本地戶口,可以自己購買

非本地戶口可以找企業掛靠,但目前掛靠存在一定風險

社保儘量不要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