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輸的,到底冤不冤:《我是唱作人》

《我是唱作人》只進行到第三期,自帶流量屬性的王源就“崩潰”了,看到有的文章稱之為“事故”,我倒覺得算不上,反而對這位年僅18歲的小夥子有了路轉粉的全新感受:

剛、堅韌、自信、不服輸、真性情。正在逐漸脫離“時代峻峰”人設營銷的00後率真小夥,終於有望擺脫“左手右手慢動作”、“你造他有多努力嗎”的標籤了(現在已經被ikun們霸佔,嗯...)

王源輸的,到底冤不冤:《我是唱作人》

歌手在演唱會上“崩潰”“痛哭”的例子並不少:年逾花甲的華“仔”去年還在紅磡撒下遺憾的淚水,劉若英萬人演唱會上淚灑舞臺的那首《後來》、96年黃家強攜手隊友在紅磡淚目演唱的《海闊天空》都已成為了經典。潘瑋柏、古巨基、鄧紫棋等等藝人明星又何嘗沒有過這種經歷?

王源輸的,到底冤不冤:《我是唱作人》

2016年、小巨蛋、劉若英

王源輸的,到底冤不冤:《我是唱作人》

1996年、紅磡、黃家強

和王源這一期的歌名一樣,《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感同身受,其實是有的,只是區別於年齡、閱歷不同而已:梁博、毛不易、汪蘇瀧、熱狗、補位歌手薩頂頂...一干歌壇老唱將在王源的歌聲中,無不為之動容。所以,在一檔真人秀類型的競唱綜藝節目裡,源自內心的淚水,應該屬於“加分項”。

從這方面講,王源輸給曾軼可,冤

王源輸的,到底冤不冤:《我是唱作人》

那就從歌曲創作方面看,畢竟是唱作人的比賽:粗懂樂理、不會樂器、按照公司打造路線走過近十年青春少年時期的王源,"剛"出了一首發自內心、追尋寄託、表達訴求的“大流行”,也就是所謂“鄙視鏈”底層的歌曲;而自幼愛好音樂、詞曲唱全能、備受業內好評

的曾軼可,在真正的藝術型歌手薩頂頂到來後,不再講究“高端”,演繹了一首“藝術兼接地氣”的《軀殼》,並且完美征服了現場諸多有“內涵”的觀眾評審。從歌曲創作的“高雅性”和“藝術性”看,王源輸給曾軼可,不算冤。

王源輸的,到底冤不冤:《我是唱作人》

冤不冤的問題,這樣就打成了平手,那就看臺風

:稚嫩的王源在這一期從始至終帶有嚴重的情緒感,畢竟18歲的年紀不可能談得上“老成”,開場那幾句“我在臺上很亮”、“我看你們卻很黑”已經表明王源對於這次演出的態度:某種程度上的宣洩,或者說,一種孤獨的傾訴。導致的結果也很明顯,除了最後所謂的崩潰,還有全程貫穿的那種說不出道不清的“憤怒”、“解脫”,以及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加上的“吉他solo”...曾軼可則是一襲黑衣出場,嚶嚶搓搓有點李宇春臺風的影子,加上摩登天空團隊的精心打造...颱風方面,哭泣的小男孩王源,輸的不冤

王源輸的,到底冤不冤:《我是唱作人》

那麼,總體來說,王源輸給曾軼可,不冤。但是,我怎麼總感覺這麼別捏呢?因為我不是一個有內涵的人嗎?又或者“大流行”太過洗腦?再或者李宇春的“衝擊力”並非穿上別緻的服飾優雅的走上那麼幾步就可以在舞臺上呈現?

王源輸的,到底冤不冤:《我是唱作人》

當然了,綜藝節目大可不必較真,但是王源的“剛”勁還是讓我替他感到委屈。

“男孩不哭”,下一期,加油吧。


圖片來自網絡及愛奇藝獨播《我是唱作人》,侵刪,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