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儀館裡的女職工,要會遺體整容和禮儀主持,打招呼不說歡迎再見


在一具棺材前,遺體整容師正在給殯儀館裡的“七仙女”服務組員工講解示範遺體整容的相關步驟,這樣的現場教學,可能讓很多人覺得膽戰心驚,雖然說,棺材裡躺著的是一個人物模型,但是,真正的實踐教學就是真正的屍體了。走進這家殯儀館,一起來看看遺體整容師還有殯儀館禮儀主持人她們的工作,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在安徽省蚌埠市殯儀館,攝影師拍攝了這裡的“七仙女”模範勞模工作室的成員們的工作。

遺體整容師在她們眼裡,是一項神聖的職業,要想做好,就要咬緊牙,橫下心來去努力。有一年的11月,一位火車司機不幸遇難,逝者的面部遭到火車撞擊,大部分碎裂,五官全部破損。按照逝者親屬的心願,要對遺體進行整容整形,這個艱鉅的任務落到了殯儀館裡一位年輕的整容師的姑娘肩上。她在精心對照逝者生前照片,一絲不苟連續工作十多個小時,用一雙巧手最大限度的恢復了逝者面容。

現在,更多的女大學生加入到殯葬行業,蚌埠市殯儀館“七仙女”服務組由原來的7人擴展到現在的30多人,遍佈全館各個重要崗位,已成為一支當地家喻戶曉的專業服務隊伍。她們分別從事殯儀引導、禮儀主持、遺體化妝整容和鋪花等工作。工作中,她們主動克服特殊工種和世俗觀念帶來的雙重壓力,以堅強的毅力適應崗位需求。他們在遺體整容時做到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在遺體鋪花、家祭等服務中,不斷充實文化元素,賦予更多的文化內涵。


陳燕,1997年參加工作,2007年調入市殯儀館工作,現任市殯儀館辦公室主任。她說,剛到市殯儀館時,青澀,恐慌,迷茫,一度讓我曾有放棄在這裡上班的想法。看到身邊一群“厚重”的人,他們面對高腐遺體,大步上前,迎難而上;面對喪屬重託,竭盡全力,搞好服務;面對冷眼歧視,堅守忍讓,彰顯情懷……所有這些對我都是無聲的影響和教育,從中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

生活中的她堅持讀書、看報,博採眾長,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她說,當看到自己的付出收穫了一份份可喜的成績和榮譽,深切感到為人厚重,做好事,有好報!殯儀女職工多,她積極爭取支持為女職工辦理了特殊疾病保險,保障了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對因病住院的職工及時看望,送去慰問關懷。積極與市總工會聯繫,最大限度地爭取意外保險賠付額度,先後為上班途中、工作期間意外受傷的30名職工辦理了賠付。

1985年10月出生的盧靜,在20歲那年倒殯儀館從事禮儀主持工作至今已有14年,現任市殯儀館禮儀主持組組長,獲得過很多榮譽稱號。盧靜自從20歲參加工作以來,在殯葬第一線辛勤工作,敬業奉獻,作為殯儀禮儀主持人,她不斷創新工作方式,為滿足市民越來越高的喪事需求,以女性獨有的溫柔踐行“向生命敬禮,為逝者送行”的服務理念,以周到細緻的服務,讓逝者有尊嚴的離去,傳遞著人間大愛,提升了殯葬職工的新形象。


除了做好禮儀主持工作,她還擅長演講,她回憶說,有一年剛接到要她錄製演講視頻參加選拔任務時,她曾猶豫動搖過。那時候,她已懷有數月的身孕,從初選到市決賽和省總決賽,要歷經數月的時間,到時自己還能否參賽,她沒有把握。然而,在殯儀館工作的故事,有太多的故事要講述,有太多的情感要傾訴,有太多的言語要表達。在參加比賽期間,她的妊娠反應使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醫生有過告誡,後來比賽取得全市第一名。

特殊的工作崗位,特殊的人生體驗,使盧靜更加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熱心公益事業。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地震災害,盧靜在婚禮上主動提出申請,決定放棄婚假,要求到地震災區參加援助工作,經媒體披露後,加深了人們對殯葬職工的理解和敬意。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付出,讓很多人加深了對殯儀館工作的理解和認識。

母親節,她去養老院陪老人家嘮家常、喂老人吃東西,讓老人在特殊的日子裡感受到“兒女”的關愛。身邊同事生活發生困難,她們熱心舉辦“愛心傳遞 情滿中秋”慰問活動,在中秋節前夕,送去中秋月餅和愛心捐款,給同事一家帶去莫大的安慰。她心繫他人,匯聚愛心,積極傳遞著奉獻社會的正能量,用女性獨特的真善美編織著“七仙女”的風采。


在殯儀館裡一場場的遺體告別儀式中,每次都能看見姚靜和她的姐妹們,作為儀式的主持人,如何讓生者在告別逝者的最後時刻多一些安慰與懷念,僅憑著簡單的默哀、鞠躬、讀悼詞、繞靈一週等是很難做到,所以,她們需要更加用心。

姚靜說,自己喜歡讀書和旅行。讀書開闊心胸,旅行開闊眼界。因為這樣才會讓我對任何事都有自己的見解,不會人云亦云,自然神采飛揚,工作在特殊崗位,也更加珍惜和感恩生命中的一切。

市殯儀館“七仙女”品牌始創於2005年,因最初的7位員工都是年輕的姑娘而命名。當時殯儀館主任發現了這群姑娘特質,是殯葬行業的新的亮點,又聯想到流傳全國的黃梅戲中的“七仙女”,他認為殯儀館是人生的“終點站”,而殯葬職工就是通往“天堂”的侍者,“七仙女”的傳說影響力大、知名度高,可以藉助提升殯葬行業的新形象,“七仙女”服務組從此誕生。


自從走入殯葬行業,我們從不主動與別人握手,不和別人說“再見”、“歡迎”等,不能和朋友去逛街、吃飯……從種種的不適應、失落感和心中的壓力困惑,到因為工作而昇華的對生命的珍重和敬仰,這種質的轉變的背後是蚌埠市殯儀館的堅實的平臺和良好的工作氛圍和幹部職工的堅強的凝聚力,在她們的內心深處自發地充滿了成就感、自豪感。

“殯儀館的員工特別是‘七仙女’服務組排除社會偏見,默默奉獻青春,就憑這一點,我們青年要學習她們,要和她們比,看看究竟自己的奉獻精神、工作態度差距在哪裡?如何提升自己的‘精氣神’,我想,通過這次別開生面的教學,對於學員們是一種心靈的昇華和思想的淨化,大家收穫很大。”當地一位老師說。

36歲的李曉婷,在2002年5月,跨進了殯儀館的大門,成為殯儀館女子禮儀主持組中的一員,在平凡的禮儀主持崗位上,至今已有17年了。在2018年中國技能大賽――第八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殯儀服務員職業競賽閉幕式暨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經過四天激烈角逐,李曉婷作為安徽省唯一出線總決賽的選手,榮獲全國一等獎。


“七仙女”服務組成員都說,為了讓逝者走得安詳,為了讓生者得到安慰,她們願意用心用愛多付出一些,因為在悲痛的時候,人的情緒容易失控,沒有安慰甚至火上澆油,隨時可能導致“傷上加傷,痛上加痛”的不幸發生。她們說,在談戀愛時,對方一聽她們是做什麼工作的,愛情的門往往就同時關上了。為此,她們請求介紹人,給她們介紹對象時務必向對方說清楚她們是做什麼的,省得相親見面時彼此尷尬。

王振芝,2008年進入市殯儀館,從事殯儀主持工作至今已有11年。在她的理解中,殯儀主持,是一項特殊的文化服務工作,既要有深厚的文化素養,又要有精湛的專業技能。她經常利用業餘時間加強對殯葬文化、播音主持、姿態禮儀等方面的學習。一直以來,不論是告別儀式流程的策劃與安排,還是對逝者生平悼詞的推敲,我都慎之又慎。

她說,自己遇到過一對年輕情侶,在為老人舉行告別會的特殊時刻,雙雙跪下向老人行拜高堂之禮,原來他們即將步入新婚殿堂,雖然老人不能參加他們的婚禮了,但他們要讓老人見證他們的愛情,完成老人生前夙願,盡兒孫最後的孝道;也有八旬高齡的老夫妻攜手一起走完人生路,向大家述說著相親相愛,摯愛永恆的故事。這裡的故事很多,每天都在發生不一樣的,很少有人知道。


趙麗在殯儀館從事遺體整容工作已經12年,剛被分配做整容工作時,那段時間,她成為朋友眼中的“另類”,她說自己曾一度害怕,彷徨,真正讓她堅毅地走進這個崗位,無懼面對死亡,是源於一次特殊的整容經歷。那是07年暑假,一個5歲的小姑娘從上海來蚌埠走親戚,天有不測風雲,一場慘烈的車禍奪去了孩子幼小的生命。面對孩子支離破碎的遺體,面對顫抖著雙手想撫摸孩子,卻不知手該放到哪裡的親人。

身為母親的她看著家屬撕心裂肺的哀求落下眼淚,默默戴起口罩,一點一點拼接,一針一線縫補……修復整整用了5個多小時,當孩子姑姑看到女孩穿著新衣,懷抱書包的完美遺容,她拉著趙麗的手刷刷地流淚,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從那以後,趙麗就有了一種被需要的“成就感”,體會到了人倫的珍貴,感悟到相對於生的絢爛,有尊嚴的死去才是人生完滿的標準。從那以後,堅定地拿起化妝筆,默默無聞地工作在殯葬服務一線。

陳娟,2012年4月在殯儀館從事禮儀主持工作。她說。就在前幾天的一場告別儀式,去世的是一位94歲的老太太,老太太的先生也90多歲了,告別這天執意要跟著來殯儀館,做兒女的擔心老人家承受不了就沒有讓他到告別廳,告別儀式開始了,禮賓人員入場、就位、迎靈、抬棺、悼念,親人點燭,祈福、默哀、抬棺、就在子女準備接棺蓋棺的時候,從廳外匆匆跑進來一個人在家屬耳邊說著什麼,家屬看著她欲言又止。


陳走到他旁邊:“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可以告訴我,”他說:“父親說還是想再看一眼,可以等他過來嗎,他現在還在洗手間,”陳說“可以等,告訴老人家不著急,”老人家的兒子給我們做了一個感恩的手勢,等了一會老人被幾位親人攙扶著走了過來,走到老伴遺體前,不停的給她掖掖被子,理理頭髮----沒有說一句話,可是旁邊的人全都哭了,廳內的背景音樂依舊在環繞,禮賓人員一直安靜的抬著棺蓋在旁邊等候著,親人扶老人離開。

她們說,因為怕別人忌諱,怕別人不悅,她們逢年過節一般從不走親訪友串門子;在談及工作單位時,往往概稱為“民政系統”;在下班去幼兒園、學校接孩子前,一定要換下工作服穿上便裝,省得別人看著覺得不自在。

她們說,她們選擇這個特殊行業,是想用女性特有的細膩與溫婉服務更多人,想神聖的送別每一位逝者,想真誠的安慰每一位生者。所以,她們希望世俗偏見的堅冰能夠快一點融化,讓她們為了這份事業所獻出的青春歲月,能換回你的微笑,而非冷漠……更多圖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請點擊關注圖說江淮,帶給你有溫度的視覺人生,歡迎私信提供故事線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